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进展

    作者:顾良军

    HPV持续感染和宫癌颈病变的时间目的 在1项针对HPV 16/18型疫苗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作者分析了安慰剂组中的553例妇女,试图从中确定偶发性HPV感染衙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SIL)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发生时间,并确定其与感染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 在纳入研究时受试者检查结果 呈细胞学阴性、HPV 16/18血清阴性、高危HPV(HR-HPV)DNA阴性.宫颈阴道标本每3个月采集1次,宫颈标本每6个月采集1次.

  • 城市和农村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娜;赵方辉;高晓虹;魏丽惠;徐爱娣;李长卿;马俊飞;乔友林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HR-HPV感染和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城市地区(北京和上海)1 569人、农村地区(山西和河南)1 763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妇科检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C-Ⅱ).利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城市地区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丈夫婚外性行为、生殖器感染史(STD)、流产次数和吸烟,而细胞学检查史是保护因素.影响农村地区HR- 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初次性交年龄、近5年性伴侣数、丈夫婚外性行为、性生活年限和饮酒.结论:影响城市与农村地区妇女感染HR-HPV的危险因素存在着较大差异.提示,在制定预防和控制宫颈癌以及HR-HPV感染的措施时要因地制宜.

  • 24例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华;章文华;吴令英;张蓉;白萍

    目的研究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患者的诊治方法,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总结24例V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HPV感染、病理、治疗方法及复发等进行分析.结果24例VINⅢ患者青年组(≤40岁)占62.5%,中老年组(>40岁)占37.5%.HPV感染占41.6%,在青年组和中老年组中分别为53.3%、2/9.2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局部扩大切除术为33.3%,单纯外阴切除术为66.7%.术后复发率为12.5%,切缘未净与复发相关,而年龄、HPV感染、病变多灶性、手术方式等则无明显相关.结论 VIN在年轻妇女中的患病有增加趋势,可能与HPV感染有关.治疗宜个体化,手术可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或单纯外阴切除,同时应强调定期随访.

  • 宫颈癌组织中P-Akt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探析

    作者:龚慧珍;王悦;潘伟文;吴线玲;季金英;谢军花;包甘芬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组织中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龙泉市人民医院和浙大妇产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后送往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均行HPV-DNA检测,手术后上级医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病变组织中的P-Akt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选择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慢性宫颈炎患者各35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P-Akt表达阳性率.并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与P-Akt表达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慢性宫颈炎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80.0%和20.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患者的P-Akt阳性表达率(95.2%)也显著高于HPV感染阴性的患者(28.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kt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HPV感染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

  • 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分析

    作者:朱蕾芳;郭俭;吕蓓;张林;李肖甫

    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其分布情况,并对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和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也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0.57%和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9.58%和19.72%.结论:HPV-16和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发生,且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 HPV感染对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罗亚辉;江赛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94例宫颈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HPV感染情况分为HPV阳性组41例,HPV阴性组54例,再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临床资料,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HPV阳性组患者阴道乳酸杆菌异常率87.80%较HPV阴性组44.44%及对照组2%显著较高(P<0.05);HPV阳性组菌群密度Ⅱ ~ Ⅲ级、菌群多样性Ⅱ~ Ⅲ级、pH值≤4.5的概率较HPV阴性组和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HPV阳性组微生态失调率较HPV阴性组和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HPV阳性组惰性乳酸杆菌、卷曲乳酸杆菌、加氏乳酸杆菌、詹氏乳酸杆菌分布率较HPV阴性组和对照组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HPV感染的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阴道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降低,HPV感染会造成阴道病原体繁殖,增加女性生殖道感染和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风险.

  •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筱花;孙丽萍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疑似宫颈病变来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治疗结果回顾性分析后分为正常宫颈组和宫颈病变组,其中宫颈病变组又分为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对比各组HPV感染率及各组患者文化程度、首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HPV总感染率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正常宫颈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3,P<0.05),上皮内瘤变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03,P>0.05).文化程度与首次性生活年龄与HPV感染有关且两者属于危险因素(P <0.05,OR>1),流产次数与HPV感染无关(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但与宫颈病变类型无关,文化程度较低与首次性生活年龄较小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常见危险因素

    作者:董宇凤;高丽

    目的:探究与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疑似宫颈病变来我院就诊的8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检测及第二代基因杂交辅获技术(HC2-HPV-DNA)检测,并在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慢性炎症组、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对比各组HPV感染率及hrHPV的病毒载量,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确定HPV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慢性炎症组HPV总感染率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9,P<0.05),慢性炎症组HPV总感染率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6,P<0.05).慢性炎症组hrHPV病毒载量与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P<0.05),慢性炎症组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7,P<0.05).流产次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小和教育文化程度低属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的病因之一,但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无关,只与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发生有关,流产次数多、首次性生活年龄小和教育文化程度低属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 荆州市女性宫颈HPV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崇媛;王文容;居文惠

    目的:探讨荆州市女性宫颈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于荆州市各家医院进行诊治且行宫颈癌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女性患者12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这1200例患者行阴道镜病理学检查和有关问卷调查.分析HPV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经济、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基本状况等.结果:在1200名受检者中HPV感染患者145例,即感染率为12.1%.单因素分析表明:经济状况非HPV感染危险因素,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荆州市女性HPV感染率为12.1%,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流产次数、性伴侣数、宫颈状况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有效的预防HPV感染,大力宣传健康正确的性生活,保持私密部位清洁有重要意义.

  • α-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作者:傅亚平;陈林海

    目的:分析α-干扰素栓联合微波治疗HPV感染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于我院妇科门诊实施治疗的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45例)采用α-干扰素栓与微波配合治疗,参照组(45例)仅采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3.33% VS 75.56%),半年、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4.65% VS 15.56%,9.30% VS 24.44%),P<0.05;另讲师外,在研究组不同病变程度治疗总有效率上,中度糜烂型明显高于重度糜烂型(96.00% VS 77.7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干扰素栓配合微波治疗HPV感染宫颈糜烂,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显著,副反应少,反复发病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CIN分级诊断的影响及其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雅茹;阿艳妮;张丽芳;王妍;赵淑萍

    目的:研究P16、Ki-67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对CIN分级的临床意义,以及P16的表达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门诊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异常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慢性宫颈炎组(112例)、CIN Ⅰ组(42例)、CINⅡ组(20例)、CINⅢ组(18例)以及宫颈癌组(8例).采用HPV分型检测和宫颈阴道镜活检检测所有患者,联合应用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半定量评分,并对宫颈病变进行病理诊断分级.结果: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宫颈病变级别有关:在慢性宫颈炎组、CIN 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4%、100.0%、100.0%、100.0%,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6.2%、100.0%、100.0%、100.0%,且随着宫颈CIN病变程度越高,P16和Ki-67的阳性表达程度越强,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6.012,152.727,均P<0.001).对比P16和Ki-67的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评定的病理诊断分级和常规HE病理诊断分级,宫颈慢性炎患者的诊断一致率为100.0%,CIN患者的诊断一致率为97.5%.所有患者中HPV的感染率为67.5%,且HPV感染率随着P16表达强度升高而增高:-(57.3%),+(78.6%),++(81.5%),+++(88.0%),++++(90.0%),且P16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HPV-16型、HPV-58型、HPV-52型、HPV-18型、HPV-68型和高危混合型的感染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4.295,5.327,8.807,13.831,17.273,11.489,均P<0.05).结论:联合应用P16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评分,对CIN病变的分级预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对P16表达的检测能够准确提示宫颈CIN病变合并HPV感染的预后和转归情况.在HPV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防治HPV-16型、HPV-58型、HPV-52型和HPV-18型等分型感染.

  • ALA-PDT联合氩离子束凝固术对女性外阴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探究

    作者:杨自荣;陈卫卫

    目的:探讨ALA-PDT联合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女性外阴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康市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130例诊断为女性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患者给予合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ALA-PDT联合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创面愈合良好,会阴功能正常.疣体清除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烧灼、疼痛、水肿、红斑、及糜烂等,5-8d后消退,均未出现出血、创面感染、穿孔、严重瘢痕、排便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5例患者,60例临床治愈,5例复发,复发率为7.69%;对照组65例患者,52例临床治愈,13例复发,复发率为2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5.5±5.9)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30.4±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PDT联合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女性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治愈时间段,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某妇产医院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情况及特点调查与分析

    作者:姜艳;孔为民

    目的:调查了解某妇产医院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某妇产医院收治的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138例,分析其一般状况、临床表现、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和治疗方法等,并与同期≥36岁宫颈癌1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35岁组宫颈糜烂史、同房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36岁组(P<0.05);不规则阴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36岁组(P<0.05).月经初潮、初次性生活年龄、孕次、产次、阴道出血时间和接触出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理类型均以鳞癌为主,≤35岁组鳞癌发病率显著低于≥36岁组,但腺癌和其他癌,如透明细胞癌、小细胞癌发病率显著高于≥36岁组(P<0.05);≤35岁组癌症分期以Ⅰ期为主,≥36岁组以Ⅱ期为主;≤35岁组宫颈癌Ⅰ-Ⅱa期、G2-G3发病率显著高于≥36岁组(P<0.05);≤35岁组宫颈癌大体类型以外生型、糜烂型和脉管癌栓发病率显著高于≥36岁组(P<0.05),而内生型、溃疡空洞型发生率显著低于≥36岁组(P<0.05);≤35岁组以手术治疗为主,≥36岁组以单纯放疗居多.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多有宫颈糜烂史,临床多表现为接触性出血;组织学类型多为鳞癌;临床分期以Ⅰ期为主,分化程度低;大体类型以外生型和糜烂型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

  • 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于莉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检查宫颈组织中HPV16/18型的表达水平及病情,以了解HPV16/18型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价值.结果 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结论 HPV的感染对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因此积极控制HPV感染,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年轻妇女宫颈癌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文丽芳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年轻妇女宫颈癌病变中表达.方法 对2007~2012 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84 例宫颈癌患者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肿瘤组织和宫颈分泌物进行HPV 检测.结果 35 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与同期35 岁以上的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从2007 年4.56% 上升到2012 年的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年轻宫颈癌( ≤ 35 岁) 的HPV 检测阳性率为79.0%,年龄>35 岁宫颈癌患者的HPV 检测阳性率为39.7%,年轻宫颈癌较同期>35 岁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年龄逐年年轻化,与HPV 感染关系密切.所以,要把有HPV 感染史的年轻女性作为宫颈癌重点普查对象,符合条件要尽早诊治.

  • 阴道镜在诊断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兴华

    阴道镜现已成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操作方便、患者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且可提供可靠的活检部位,并可及时拍摄照片以保存有价值的临床资料,故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现对我站所行阴道镜检查987例中发现的CIN和宫颈癌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客观评价阴道镜在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

  • 怀柔地区女性HPV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健;房桂霞;刘金霞

    1976年Zur首先报道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毒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至20世纪末,已鉴定出100多型HPV<'[1]>,近半数可感染生殖道,其中16、18、31、58、66及69型HPV因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co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密切相关而属高危型HPV.

  •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HPV16/18感染与P16INK4A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孟庆更;蔡茹艺

    宫颈癌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eY)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1],P16INK4A基因产物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多步骤、多阶段病变中起重要作用[2],我们检测了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送检的284例宫颈组织标本中HPV16/18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报告如下.

  • 纳可佳治疗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

    作者:魏淑荣;李梅;苏光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女性生殖道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共发现HPV 100多个型别,其中有30多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或生殖道恶性肿瘤有关,不同亚型对宫颈上皮的致病力不同.多数宫颈癌标本中可检测到HPV病毒基因组或基因片段,90%以上的宫颈癌合并HPV感染[1],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分析

    作者:赵巧

    目的:对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7月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226例,对所有患者行HR-HPV感染检测、TCT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并依据病理学诊断标准,将其分组。结果 HPV感染在各组统计学分析中均有差异性,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R-HPV的感染率呈升高趋势;TCT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没有病理学检测高。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密切关系,积极地治疗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变有重要意义。

392 条记录 4/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