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泪膜稳定性分析

    作者:陈广生

    目的:分析和比较对于翼状胬肉患者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兴宁鸿惠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接收的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翼状胬肉的切除,然后进行羊膜移植;观察组对患者切除翼状胬肉后,移植角膜缘干细胞;在手术前1周、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对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并且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和Schirmer I试验,对泪膜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干眼评分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泪膜稳定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翼状胬肉疾病的患者,通过切除翼状胬肉与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作者:叶翠玉;沙翔垠;姚达强;郭露萍;李玥瑶;丁宇虹;刘咏仪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膜功能的改变,探讨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100例近视患者186只眼进行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泪液分泌量(用Schirmer I实验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①Schirmer Ⅰ值:术前为(15.89±6.70)mm,术后1周为(12.08±7.30)mm,术后1月为(10.43±5.52)mm,术后3月为(11.56±6.82)mm.②平均BUT值:术前为(12.83±5.04)s,术后1周为(9.07±6.40)s,术后1月为(8.74±7.56)s,术后3月为(10.23±5.76)s.③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比术前加重.结论:LASIK术后早期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产生干眼症状,主要原因可能与术后角膜知觉减退有关.

  • 强脉冲激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宋宾;杨侃

    目的:探讨强脉冲激光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其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13例为调查对象.实施强脉冲激光治疗,分析疗效及其泪膜稳定性.结果:治疗之前跟治疗之后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分泌物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指标对比差异明显;患者的泪河高度、Slt(Schirmer I test)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强脉冲激光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 泪膜稳定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

    作者:蓝倩倩;满平仪(综述);曾思明(审校)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泪膜不稳定是引起干眼的一个重要原因。检测泪膜稳定性的传统方法是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泪膜检测的新技术如泪膜镜、泪膜干涉成像仪、角膜活体共焦显微镜及角膜地形图摄像系统具有较小的侵犯性及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该文对泪膜稳定性的几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为干眼症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 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潘柳茜;彭胤君;谭世华

    目的 研究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1月间接受治疗的96例翼状胬肉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Ⅰ、Ⅱ、Ⅲ三组,其中Ⅰ组为单纯切除,Ⅱ组行合并应用丝裂霉素C(MMC)切除术,Ⅲ组行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切除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基础泪液分泌值(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并对术后复发率进行随访比较.结果 术后三组基础泪液分泌值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除Ⅰ组外,其余两组的BUT值均较术前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的OSDI值均升高,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Ⅰ组和Ⅱ组的OSDI值均较Ⅲ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Ⅰ组复发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更理想的治疗手段,预后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术后泪膜泪液的功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永洪;夏氢;何伟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表面麻醉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P 组)和对照组,EP 组接受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表面麻醉,对照组仅接受表面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特征、应激反应程度以及泪膜稳定性.结果:手术中,EP 组的 HR、SBP、DBP 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 HR、SBP、DBP 与手术前比较显著升高,且 EP 组的术中 HR、SBP、DBP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P 组术中的血清 ACTH、COR、Glu、Ins、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和2周时的 BUT、SIT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联合表面麻醉能够稳定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同时不会加重泪膜损伤.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符郁;岑育健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99例翼状胬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A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组(B组)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组(C组),每组各33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泪膜稳定性指标[S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CFS)、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SIT、BUT、CFS、OS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SIT、BUT、CFS、OSDI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SIT、BUT、CFS、OSD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27%(9/33),B组为15.15%(5/33),C组为3.03%(1/33),三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封闭Tenon囊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且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小,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宏艳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本院诊治的76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组)和观察组(更昔洛韦组)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免疫调节指标与泪膜稳定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昔洛韦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更好,且对免疫调节与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结膜瓣移植对患者泪膜的影响

    作者:李立虎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结膜瓣移植对患者泪膜的影响,为翼状胬肉合理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我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并确诊的56例64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联合组(28例31眼)和单纯组(28例33眼),单纯组仅进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而联合组在单纯切除的基础上,还进行结膜瓣移植.于术后定期检查患者泪膜的稳定性、干眼症情况以及眼球表面温度情况.结果 (1)术后3 d,联合组的泪膜破裂时间(BUT)短于单纯组(P<0.05),基础泪液分泌少于单纯组(P<0.05),干眼症状评分DES(P<0.05)和眼球表面温度(P<0.01)高于单纯组;(2)术后1 w,联合组植片融合良好,未发现排斥反应,与单纯组相比,BUT、DES和眼球表面温度没有差异,基础泪液分泌少于单纯组(P<0.05).(3)术后3个月,除眼球表面温度外,联合组的其他指标均优于单纯组.结论 联合组术后中后期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较好,能够较好防止术后干眼症发生,并降低了危险因素,可进行推广.

  • 干眼症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作者:廖镇密

    干眼症即中医学的白涩症是指泪液出现质量异常,泪膜稳定性下降,以眼部干涩和异物感为常表现的眼表组织病变性疾病.本组研究从病机病因认识、辨证治疗、经验验方、针炙治疗、其它疗法、存在问题及展望等方面综述了干眼症中医学研究的成果.1 病机病因认识 干眼症在中医理论属于"目涩症""神水将枯症"、"燥症"等范畴.肝开窍与目,肝主濡润肝窍及目.机体失于调和之时,燥邪损伤气血精液,泪液分泌受限而致眼干燥.干眼症不仅因肝失调和,且因五脏失于滋养,肾主水藏精,储藏先天与后天之精,对体内水液的代谢和分布意义重要.肾气亏虚肾精不足时,则会导致目珠干燥.肺主气调和,至五脏清阳之气滋养于目.肺之宣降之气不足,水液不降,燥伤肺阴而致干眼症[1].

  • rb-bFGF滴眼液与羟糖苷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

    作者:凌宇;彭子春;唐琪;梁海明;何正端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与羟糖苷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01/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80例80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40眼,两组分别实施羟糖苷滴眼液及rb-bFGF滴眼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眼部干眼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2.5%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治疗前两组IL-6、TNF-α、SⅠt、BU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SⅠ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UT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治疗中,rb-bFGF滴眼液在调节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方面较羟糖苷滴眼液更具优势.

  • 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视觉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陈卫芳;苏建波;马艳梅;许新;邹冬荣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视觉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2015-07期间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78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观察组患者接受杞菊地黄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功能、泪膜稳定性、中西医临床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 (x2=4.532,P<0.05);视觉功能:观察组患者12c/d、18c/d、24c/d对应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泪膜稳定性: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症状积分:观察组中医临床积分、西医临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能够改善视觉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减轻中西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LASIK术后干眼症研究

    作者:谢秀丽

    目的:研究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率在高度近视人群和低度近视人群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探讨预防的方法与机制.方法:这项研究是基于对2010-05/2011-05在武汉市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38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区分为高度近视和低度近视,数据包括干眼症状、泪液量、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角膜上皮缺损等,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结果: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中干眼症症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各个观察时间段的泪液量较低,泪膜稳定性较差,术后患干眼症症状的比率显著高于低度近视患者.结论:无论是高度近视人群还是低度近视人群,女性患干眼症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LASIK术后高度近视患者患干眼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低度近视患者,而且高度近视患者比低度近视患者在术后患干眼症的症状更严重,更持久,治疗恢复时间也更长.预防和处置LASIK术后干眼症的发病几率要重在术前检查筛选,提前治疗干预.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要尽可能选择ICL或TICL手术来进行屈光矫正.

  • 翼状胬肉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相关性临床观察

    作者:李颖;张林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了解术前泪膜稳定性与术后复发有无相关性.方法:对112例(原发94例、复发18例)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采取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查询是否患有眼红、干涩、磨、不适等自觉症状,同时行Sit实验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眼红、干涩、不适等自觉症状的患者36例(32.5%);角膜荧光染色(+)的患者13例;原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7.45 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9.30 mm;复发型翼状胬肉泪膜破裂时间平均6.37 s,泪液分泌量测定平均为7.13 mm;复发患者术后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平均3.1 mo.采取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治愈105例(93.8%),复发7例(6.2%).结论:翼状胬肉呈充血、水肿、自觉症状明显者,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复发率高,建议给予治疗后择期手术.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辅助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桠媛;任洁;葛潇虹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于眼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2在我院治疗的100例12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SI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F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UT及SIt水平分别为11.24±0.22s及11.4±0.17mm/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L水平为1.78±0.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为34.38±5.58ng/L及134.47±12.1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有效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可靠.

  • 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侯爱萍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的安全性.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0/2016-01于我院进行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以及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将白天配戴RGP的患者26例52眼设为白天配戴组,只在夜间配戴OK镜的患者34例68眼设为夜间配戴组,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戴镜前、戴镜1、6mo,1、2a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羊齿状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测.结果: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SⅠt均较戴镜前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mo,1、2a白天配戴组BUT、SⅠt显著低于夜间配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配镜前、配镜1、6mo后泪液羊齿状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镜1、2a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Ⅲ级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使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

    作者:章淼英;方华

    目的:分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1本院300例318眼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77眼)采用单纯手术切除,观察组(230例241眼)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上皮切口愈合时间、角膜上皮愈合分级、疼痛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角膜上皮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2±1.9、6.4±1.7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部痊愈,无复发;对照组痊愈70眼,复发7眼,复发率9.1%;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分级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分级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wk,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地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且其术后组织修复效果优于单纯手术者.

  • 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关系的临床观察

    作者:郝兆芹;宋金鑫;吴洁

    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08/2012-08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患者50例,行回顾性分析,以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干眼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Ⅰ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BU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眼部症状、FL干眼症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胬肉眼可同时患有干眼,可伴有明显的眼部干涩、视力下降、异物感等干眼症状,眼表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表上皮的损害,翼状胬肉与干眼可同时共存,关系密切,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 玻璃酸钠对角膜地形图结果的影响

    作者:杜长虹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应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测,对结果为可疑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患者52例91眼行SchirmerⅠ试验及泪膜稳定性检查,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再行角膜地形图检测,观察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CIM)、形状因子(shape factor,SF)、角膜曲率平均值(mean toric keratometry,TKM)等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其中54眼Schirmer试验试纸湿长<10mm或者泪膜破裂时间<10s,滴玻璃酸钠后CIM和SF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7眼Schirmer试验及泪膜稳定性试验结果正常,滴玻璃酸钠后CIM,SF,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可通过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有效降低角膜地形图结果的假阳性率.

  • 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前术后泪膜稳定性的观察

    作者:刘和忠

    目的:探讨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术前、术后2mo泪膜的稳定性.方法:对32例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患者,术后2mo月内进行随访,术前、术后均做系统检查,并检测手术前后主观感觉、泪河高度及形态、双眼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我们采用配对t检验将患者的术眼术前和术后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手术前后用Schirmer泪液试纸常规检查泪液分泌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手术前后泪河高度和20g/L荧光素滴眼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新月形结膜切除联合结膜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前后,泪膜的稳定性有改变,对结膜松弛症有效.

91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