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手足口病二级和三级防控模式防控探究

    作者:曲阳春

    目的 探析二级防控模式和三级防控模式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二级手足口病防控模式,于2017年1—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三级手足口病防控模式,统计实施两种防控模式下的手足口病患儿资料及发病情况,并对两种防控模式在普通病例防控、聚集性疫情防控、疫情持续时间、药物发放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级防控模式下的普通病例数、个案调查数、电话随访数、聚集性疫情发生率、聚集性疫情调查率均明显优于二级防控模式,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防控模式下的疫情持续时间明显短于二级防控模式,且三级防控模式下的药品发放率明显高于二级防控模式,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防控模式下的学生复课率、幼儿入托率均明显高于二级防控模式,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足口病疫情防治中应用三级防控模式可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进展和扩散,缩短疫情的持续时间,降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率,降低对儿童身体和学业的影响,获得理想的防控效果.

  • 湖南省2009~2011年预防控制麻疹策略质量及效果评价

    作者:戴德芳;杨彦华;李放军;张淑君;孙倩莱

    目的 评价湖南省2009~2011年预防控制麻疹策略的质量及效果.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湖南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接种率,包括常规免疫接种率、麻疹减毒活疫苗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s)和查漏补种接种率、疫苗效价监测、人群免疫成功率及抗体水平监测、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评价2009~2011年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结果 2009~2011年,湖南省常规免疫MCV第一、第二剂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52%、99.33%,SIAs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疫苗效价均达到合格滴度,免疫成功率为89.38%,人群麻疹抗体平均阳性(≥1∶200)率78.2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436.2011年发病率与2009年相比下降了97.46%,<8月龄及≥15岁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38.38%.结论 湖南省预防控制麻疹措施效果显著,应继续加强麻疹监测,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免疫.

  • 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效果

    作者:陈永胜;熊聪;陆惠波;段建文;周丹

    目的 探讨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负压引流和每日换药,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和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分布.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比例(4.5%)显著低于对照组(9.6%),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2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1例,其中单一感染43例,混合感染9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占62.3%,观察组24例患者共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7例,混合感染7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9株占61.3%;对照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观察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不敏感,对环丙沙星、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早期二次缝合联合负压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于不同病原菌的感染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

  • FMEA模式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

    作者:代云萍;邓富秋;陈慧;邹东寰;李俊

    目的 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自2013年其院内成立FMEA团队,根据FMEA模式对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计算高风险指数(RPN),进行评估,并制定实施改进方案并评估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妇产科诊断并进行院内手术和治疗的患者4926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根据FMEA模式改进后的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方案实施后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率,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妇产科患者43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RPN.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感染致病菌无明显差异,感染比例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均主要发生在泌尿道、呼吸道、消化道,总体感染率对照组为14.21%高于实验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对照组的RPN值,应用FMEA模式后,实验组的实施改进措施后RPN(RPN=12,12,12,8,8,18)低于对照组(RPN=24,36,18,24,12,36),住院妇产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由14.21%下降至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MEA模式对于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并实施改进方案,能降低妇产科患者院内的感染率,对于住院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有着良好的预防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有助于医院提供更好的护理管理服务.

  • 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张慧霞;司保才;刘路光;赵丽娟;曾庆兰

    目的 探究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对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提供相应的依据和经验.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行外科腹部疾病手术的患者60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换药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清洗的基础上,在患者伤口表面覆盖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每2~3d换药1次,直至患者切口愈合;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VAS评分、换药次数、SSI发生率、创缘反应、创面渗出量比例及切口甲级愈合率.结果 第二、三、四次换药后,对照组创缘反应及创面渗出量数据高于试验组,P均<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换药费用及次数的数据比较,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1.99%,对照组患者的SSI发生率为9.97%,对照组SSI发生率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6.38%,对照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3.09%,试验组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次换药后试验组VAS评分为1.92±0.45,对照组VAS评分为4.11±0.6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慷舒灵含银抗菌敷料换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减轻经济负担,防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增加吞咽功能筛查次数对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段永暖;魏忠梅;张丽贞;卢金菊;王欣;刘志敏

    目的 探讨增加吞咽功能筛查次数对神经外科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 ,以减少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1-6月神经外科5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 ,选取2014年7 -12月神经外科50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仅于术后第1天筛查一次吞咽功能 ,观察组患者术后1~7d每日进行一次吞咽功能筛查 ,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 ,数据采用SPSS 11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吸入性肺部感染率对照组为30 .00% 、观察组为10 .0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患者在增加了吞咽功能筛查次数并进行有效护理后 ,吞咽功能优良率达94 .00% ,对照组为64 .00%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增加吞咽功能筛查次数增加可以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检出率 ,减少误吸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申翠香;马红霞;李学勤;常晓华;王萱莹

    目的 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对脊柱手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雾化液,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复发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00%,试验组感染率为1.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9例接受脊柱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1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2%,革兰阳性菌占26.32%,真菌占5.26%;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性较差;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试验组为9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部啰音、咳嗽、呼吸困难、憋喘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5.00%,试验组尢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雾化吸入能降低脊柱手术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复发率,提高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 循证医学信息反馈对R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

    作者:卢岩;张秀月;刘文阁;祖革;戴珩;白晓红

    目的 探讨分子生物学信息反馈机制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控制方式提供实践基础.方法 应用DNA指纹图谱技术(ERIC-PCR)分析RICU CRAB聚集病例,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RICU,结合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隔离患者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采用每月CRAB感染/定植密度和手卫生消耗液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循证医学信息反馈机制对CRAB感染干预的长期效果,并与既往的干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邮件反馈和现场督导检查结合综合干预的效果维持时间较短,常有反复;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数据反馈结合综合性干预后,RICU的感染/定植密度由25例次/千个住院日下降到平均5例次/千个住院日,低降至0,效果持久.结论 以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实施的循证医学反馈机制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结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持久而有效的降低RICU CRAB感染/定植密度.

  •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对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

    作者:周旭;张玲;李静;牛瑞丽;兰玛

    目的 探讨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对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5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常规干预的患者1315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6年6月接受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干预的患者1271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两组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及对医院感染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并统计两组患者感染后病原菌分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4%、5.5%,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感染患者72例,其中单一感染患者64例,混合感染患者8例,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3.8%,革兰阳性菌占40.0%,真菌占6.3%;研究组感染患者18例,其中单一感染患者15例,混合感染患者3例,共分离培养病原菌21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4%,革兰阳性菌占38.1%,真菌占9.5%;研究组工作人员对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手卫生必要性、消毒液的应用、擦拭规范、污染物处理的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能力素质冰山模型应用于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中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升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目标监测联合强化干预对心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肖荷妹;刘鹏飞;牛净姿;于立杰;王海丽

    目的 探究目标监测联合强化干预对住院心内科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1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535例,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实施目标监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行强化干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 、肺部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率,抬高床头的符合率 、医务工作人员手部卫生的依从率及正确率.结果 常规组肺部感染率16.55%,高于干预组感染率6.12%(P<0.05);干预组患者对肺部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率96.33% 高于常规组的77.93%(P<0.05);干预组抬高床头的符合率 、医务工作人员手部卫生清洁的执行率和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联合强化干预治疗方式对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提高患者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知晓率均优于单纯目标性监测.

  • 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艳春;贾建侠;任军红;赵秀莉;贾会学;李六亿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2015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133482例,干预措施包括建立管理平台、推进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系统、开展“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加强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等;对比干预前后医院感染率、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由1.80%降至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普外科、骨科及其他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均下降;全院Ⅰ类切口感染率从0.33%降至0.23%;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从0.48‰降至0.24‰;手卫生依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38.2%升至87.2%。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 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周霞;杨金霞;王雯;王良俊;刘新平

    目的:探究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7月于重症监护病房(IC U )就诊且使用≥3类的抗菌药物治疗的100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5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8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取网式监管控制手段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以及在医院感染、执行预防措施与控制措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分析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38.55%,显著高于观察组21.06%;观察组患者在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用物专用、设置隔离标示及开具隔离医嘱的执行率分别为93.25%、86.30%、88.34%、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7%、34.44%、26.81%、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健康宣教、医用废物的处理和用物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网式监管对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便于感染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凸透三棱镜结合视觉生理性眼操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伍岚

    目的 探讨凸透三棱镜结合视觉生理性眼操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8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凸透三棱镜预防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生理性眼操训练预防控制,比较两组患者近视预防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2.07±0.45)D、眼轴长度(24.02±0.76)mm低于对照组的(-2.68±0.62)D、(24.31±0.4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凸透三棱镜配合生理性眼操训练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效果更为理想,并能缓解凸透三棱镜长期使用的不良问题,值得推广.

  •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对膀胱功能 受损后感染预防控制效果观察

    作者:钟萍;刘志红;黄海燕;钟桃英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对膀胱功能受损后感染预防控制效果.方法 将84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分别为留置导尿组42例、间歇导尿组42例.留置导尿组单纯进行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组给予间歇导尿.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康复效果;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患者泌尿系感染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间歇导尿组膀胱功能康复效果高于留置导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导尿组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优于留置导尿组(P<0.05);间歇导尿组泌尿系感染率低于留置导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中各项不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歇导尿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中各项不同指标均优于留置导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对膀胱功能受损后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确切,可快速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降低泌尿系感染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 综合目标评估对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探讨

    作者:赵芙兰

    目的 探讨综合目标评估对该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综合目标评估法来对监测方案进行确定,对ICU医院感染个案监测内容进行设计,并且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该院ICU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统计监测结果.结果 参与调查的300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共计4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33%,日感染发病率和调整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2.65‰和7.37‰;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日感染率分别为15.87‰、6.57‰和4.04‰;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现出显著的多重耐药性.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数据相对较高,各种置管侵入性的使用是诱发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综合目标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感染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薄弱环节,对于提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使用和推广.

  • 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

    作者:罗小华;黄昱;甘圳尧;孙颖颖;周焰华

    目的 分析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二代发病率、流行持续时间、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 结果 2013年,黄埔区共发生登革热病例28例,年发病率6.11/10万;疫情涉及到7个街道17个社区居委,病例主要集中在鱼珠街和黄埔街,占总病例数的64.29%;发病高峰在9月下旬;男女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以中壮年及60岁组老年人群较高,职业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为主;临床症状均为轻型,75.00%的病例表现典型登革热症状;采集病例血标本检测,11例登革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12例IgM抗体阳性,5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例分离出登革热Ⅱ型病毒,其余分离出Ⅰ型病毒;疫情处理初期,各疫点布雷图指标大于5,外环境标准间指数大于1,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75.00%的疫点一周内两个指数均控制在安全范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2013年黄埔区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致,流行病毒型别为Ⅰ型和Ⅱ型登革热病毒并存;经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较显著.

  • 2014年茂名市茂南区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林坤立;谢东生;吴柏峰;林燕珠;陈彩燕;倪玉飘;刘广钊

    目的 明确茂南区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收集茂南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茂南区共报告登革热29例,其中本地病例22例,输入性病例7例,发病率4.69/10万,聚集性疫情3起;男18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1.6:1;以20~49岁为主,发病年龄小10个月,大年龄62岁;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报告了14例,占48.28%.报告地多是河东街道7例;有86.21%的病例呈现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在疫情处理初期,居民平均布雷图指数42.86,各疫点经采取杀灭成蚊,清除蚊媒孳生地等措施后,75%的疫点一周内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结论 茂南区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疫情发生后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较显著.

  • 2009-2013年腾冲县预防控制麻疹策略效果评价

    作者:刘光杰;刘安恒;张国珍;段正华

    目的 评价2009-2013年腾冲县麻疹防控策略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腾冲县含麻疹成份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综合评价预防控制麻疹的效果.结果 2009-2013年腾4307冲县常规免疫MCV1、MCV2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8.92、99.21%%和99.41%、97.89%,SIAs及查漏补种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为98.41%和99.17%,二类麻腮风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R)接种率为71.13%,人群麻疹抗体平均阳性(≥1∶250)率96.77%,保护性抗体阳性(≥1∶800)率83.61%,2009年发病率0.16/10万,2010-2013年无本地病例报告,输人性病例2012年发生5例,2013年发生1例.结论 将常规免疫接种维持在较高接种水平基础上适时进行MV SIA,并进一步提高接种质量、接种及时率以及加强监测、评估、管理和督导是保障消除麻疹目标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途径.

  • 2003-2009年阿坝州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分析

    作者:付海霞;张应春

    目的 评价阿坝州2003-2009年结核病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2003-2009年阿坝州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表、年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3-2009年阿坝州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15 337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5 578例,涂阳患者3 602例,涂阳患者登记率由2003年的33.00/10万提高到2009年的58.25/10万.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04年的76.33%提高到2009年的93.83%,平均治愈率为87.54%.复治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1.27%.结论 阿坝州在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的支持下,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极大地促进并规范了阿坝州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施,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

    作者:高志庆;刘春瑛

    目的: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效果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区医院进行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的任意200例就诊者的预防控制效果,任意100例就诊者在流感爆发后5日进行防控,另外100例就诊者在流感爆发后15日进行防控,比较两个时间流感防控对患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流感爆发后5日进行流感防控的患病率为9.00%,流感爆发后15日进行流感防控的患病率为25.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控制效果与预防控制时间的早晚存在密切关系,流感爆发后越早进行流感防控,患者患流行性感冒的几率越小.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