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型流感病毒流行与变异

    作者:段文强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与流感的发生和流行密切相关.其抗原性变异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主要是由于编码血凝素(HA)或神经氨酸酶(NA)蛋白基因的一系列点突变,导致了H或N蛋白分子上抗原位点氨基酸的替换与同一亚型内HA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有关,属量变,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另一种为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是指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节段发生重配.抗原发生大幅度变异,属质变,往往形成新亚型,易造成大流行.在实验条件下常采用亚中和剂量的抗血清来选择变异株,不同年代分离的毒株的核苷酸序列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核苷酸点突变积累是导致抗原漂移的重要原因.故非常难以预防.

  • 2004年云南省部分地区流感暴发的病因研究

    作者:赵群;徐闻;白优昌;宁德明;罗春蕊;蒋立

    目的 分析2004年云南省流感暴发的病因,探讨流感流行优势株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特征.方法 从暴发疫情中采集标本,用MK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对所分离的毒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抗原分析,并对其编码HA1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146份标本中分离到54株流感病毒,其中A3亚型27株,B型27株.62%的A3亚型毒株与A/福建/411/2002(H3N2)的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或以上差别;5.8%的Yamagata系毒株与B/上海/361/2002的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或以上差别;10.8%的Victoria系毒株与B/浙江/2/2001的血凝抑制效价有4倍或以上差别.无论是A3亚型还是B型毒株HA1区的某些位点均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结论 2004年云南省流感暴发点分离的A3和B型毒株其抗原性和基因特性与疫苗株相比发生了变异.

  • 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行概况

    作者:张烨;李梓;郭俊峰;王敏;温乐英;郭元吉

    目的了解中国2000~2001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及抗原性变异情况. 方法鸡胚传代病毒用于抗原性分析;病毒液提取RNA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然后用MegAlign(Version 1.03)和Editseq(Version 3.69)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结果 2001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上海/7/99(H1N1)相比,在抗原决定簇D区的第190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基因种系发生树表明2001年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存在基因特性不同的两系病毒株.国内人群中仍然同时流行着两种抗原性明显不同的B型流感病毒(Yamagata 系和Victoria系),Yamagata 系病毒占大多数,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山东/7/97毒株相比,其197和199位氨基酸发生了替换.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证实Victoria系病毒株的抗原性改变.2000年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悉尼/5/97(H3N2)间有7~8个氨基酸的差异;2001年分离的H3N2病毒株与2000年的病毒株相比,又在83、186、202、222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表明H3N2亚型病毒株间的抗原性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异.结论 2000~2001年中国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H3N2亚型的抗原性发生了变异;H1N1亚型和B型病毒的抗原性虽没发生明显的变异,但它们均同时流行着两系抗原性不同的毒株.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克隆及抗原性分析

    作者:谢洋;陶爱林;欧阳顺林;张建国;伍秋容

    目的 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肠毒素A(SEA)基因并对其进行抗原性分析,为后续抗原性弱化及安全性免疫毒素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以金葡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以SEA编码基因特异区段为引物,采用Touchdown PCR克隆SEA成熟肽编码基因,经菌落PCR筛选出阳性克隆后再进行DNA测序及BL2SEQ比对分析,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所得基因编码蛋白各区段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PCR产物克隆后,菌落PCR挑选得到阳性克隆,DNA测序后进行的BL2SEQ比对显示,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之间一致性达100%.SEA成熟肽各区段上的抗原性均值较高,同时,有几个突出高值点分布在不同的区段上.结论 应用特定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从理论上确定了SEA成熟肽的高抗原性位点,为后续弱化SEA的抗原性研究提供了依据.

  • 流行性感冒疫苗免疫现状与展望

    作者:徐冰;王树巧;谢广中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幼儿和老年人中常导致严重并发症.流感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流感有效的措施.该文对现行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其它类型流感疫苗和接种途径的研究状况、禽流感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 流式细胞术在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成青;陈世伦;齐曼;徐先发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在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伴有抗原异常表达的淋巴瘤3例,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例,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及伴有淋巴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1例的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均作胞质CD3ε、CD79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EnVision两步法染色.结果 11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胞质CD79a阳性,胞质CD3ε及MPO阴性, 其中5例伴CD5表达,2例同时伴CD5及1~2项髓系分化抗原表达;1例T淋巴细胞白血病胞质CD3ε阳性, 胞质CD79a及MPO阴性,伴CD13、CD33表达;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包括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胞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阳性,胞质CD3ε及CD79a均阴性,其中8例(包括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累及淋巴结)伴T细胞分化抗原表达,8例伴B细胞分化抗原表达,2例同时伴T细胞及B细胞分化抗原表达.结论流式细胞免疫分型不仅能发现淋巴瘤/白血病抗原异常的表达,而且可通过表面免疫标记及胞质CD3ε、CD79a、MPO的表达来确定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白血病的细胞来源,对抗原异常表达淋巴瘤/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 免疫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疗效观察

    作者:罗筱莲;王燕;田庚善;傅希贤;王永怡;魏来;陈捷;苏盛;范公忍

    目的探讨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株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应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其前C区的变异的发生率,然后用免疫疗法(左旋咪唑搽剂+乙肝疫苗+潘生丁)治疗,观察其对HBV前C区变异株患者的疗效,并以HBeAg阳性患者为对照. 结果 (1)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发生率为10/12;10例均为A1896终止变异,其中5例与野生株混合,6例伴BCP变异.(2)本试验的免疫疗法对前C区变异株的疗效(5/7)优于HBeAg阳性者(2/11)的疗效. 结论 (1)本研究对象中抗HBe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前C区变异发生率较高;(2)本研究所试用的免疫疗法对前C区变异株的疗效优于对HBeAg阳性者的疗效.但均因例数太少难于肯定,需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作者:张建华;卢亦愚;严菊英;邵传森;徐宝祥;陆群英;龚黎明;周敏

    目的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以及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麻疹国际标准株Edmonston株、疫苗株沪191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98-5和浙00-4)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并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群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滴度.结果麻疹野毒株浙98-5与疫苗株沪191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00-4与上述两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0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麻疹疫苗初免儿童和麻疹急性期病人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03和5.04,明显低于疫苗株沪191,GMT分别为68.12和11.76.但健康人群血清对两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较明显的抗原性变异,现行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 近年来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的比较

    作者:范宇红;戚凤春;惠琦;毕业;于淑燕;单彭;王慧明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既往流行株与当前流行株抗原性变异的幅度.方法用2000年以来流行的与当前流行的A1、A3、B三株流感病毒株的标准抗原与免疫血清作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根据所得数据计算抗原比,进行抗原性变异幅度分析.结果A1型2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2.6;A3型4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1.2~13.2;B型5个流感病毒毒株间的抗原比为1.8~22.6.结论自2000年以来,A1、A3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幅度较小,B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幅度较大.

  • 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的克隆和变异性研究

    作者:洪帮兴;江丽芳;郭辉玉;张世英

    目的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并分析其变异性.方法收集我国1988~2000年散发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4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nhaA基因,克隆至pcDNA3载体,通过序列测定分析其同源性和变异性.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约1 2kb的nhaA基因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霍乱散发O1群和O139群的nhaA基因与Genbank中霍乱弧菌O1群野毒株参考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编码氨基酸的突变率分别为2%和11%,nhaA基因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簇(Asp133、Asp163、Asp164、His25、Leu73和Gly338)未发生变异;第203、221位的氨基酸,O1群和O139群发生相同的变异.结论nhaA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可能是霍乱弧菌适应外环境变化的结果.

  •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抗原性变异分析

    作者:张建华;严菊英;徐宝祥;陆群英;邵传森

    目的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方法采用麻疹病毒标准株Edmonston、疫苗株沪191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浙江/5/98和浙江/4/2000)分别制备免疫血清,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麻疹野毒株浙江/5/98与疫苗株沪191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3.0和2.6,浙江/4/2000与上述3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7.3和5.65,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明显的抗原性变异.

  • 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爆发和分子变异研究

    作者:黄平

    广东地区在中国乃至全球流感大流行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近年广东地区流感流行、爆发和分子变异的资料,归纳出本地区的流感流行特征,揭示了流感爆发和变异的部分规律,为预报流感爆发和预防控制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 郑州市儿童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作者:韩同武;董蒲梅;郑天柱;乔荣宪;张保华

    目的:监测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趋势,追踪可能出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对流感流行尽可能作出较准确的预测预报,及时制定防制措施,降低流感对人类的危害.方法:1999年至2002年以郑州市儿童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收集上呼吸道病例与门诊病例的总数,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718份,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分离鉴定病毒. 于2002年采集447名5~13岁儿童全血,进行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3个型别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门诊病例的60.17%~69.03%,2002年5~12月流感样病例占门诊病例的10.62%,分离出流感病毒51株,其中H3N2、H1N1和B型分别占49.02%、29.41%和21.57%,健康儿童H3N2抗体阳性率和保护性抗体分别为95.30%和74.21%,明显高于H1N1和B型(P<0.01).结论:近年来H3N2、H1N1和B型在郑州市混合流行,H3N2为流行优势株,由于H3N2和H1N1抗体水平较高,如果病毒没有较大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发病不会突然增多,但由于B型抗体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局部爆发.

  • 云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情况分析

    作者:张烨;徐闻;赵群;温乐英;王敏;白优昌;宁得明;蒋立;秦明芳;罗春蕊;郭俊峰;李梓;郭元吉;舒跃龙

    目的了解2004年云南省流感流行情况及病毒的变异情况.方法定期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以及从暴发疫情中采集标本,利用MDCK细胞从标本中分离病毒,对分离病毒利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抗原性分析;对病毒的HA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用DNAstat软件进行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2004年云南省共分离到甲3亚型流感病毒50株,乙型流感病毒56株,没有分离到甲1亚型流感病毒.62%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与A/福建/411/2002(H3N2)的血凝效价有4倍或以上差别;2004年4月份以后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氨基酸序列上与A/福建/411/2002(H3N2)相比第145位K>N,159位Y>F,189位S>N,226位V>I发生氨基酸替换.5.8%的Yamagata系毒株与B/上海/361/2002血凝效价有4倍或以上的差别,HA1区氨基酸序列与B/上海/361/2002比较,第36、40、129、131、179、232、255位发生了氨基酸替换.10.8%的Victoria系毒株与B/浙江/2/2002有4倍或以上的差别.与B/浙江/2/2001比较第121,126,197位发生了替换.结论2004年云南省流行甲3亚型流感毒株和乙型流感毒株,并且它们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发生了变异.

  • H3N2流感病毒变异株抗原性的分子学研究

    作者:肖锦晖;邰昌松;谭雪芳;吴振宏;肖惠贞

    目的 研究分离的H3N2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分子学抗原特性.方法 将国内分离确认的几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双向交叉血凝抑制实验,比较抗原性差异;同时进行HA1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从抗原性及HA1基因特性分析看出A/深圳/1/99与A/福建/151/2000和A/广东/448/2001差异较小,而与以前流行株A/京防/47/92差异较大.结论 A/深圳/1/99发生抗原变异,但变异不大,未产生大规模流行.

  • 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军;匡嘉丽;方向佳;周俏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9种常见变应原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200例出现阳性反应,该组患者中对屋尘螨、粉尘螨和绵羊毛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为75%、68%和38%,其余26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在2%~25%之间.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 四川省2010~2011年度流感监测分析

    作者:杨慧萍;潘明;黄婷;刘李;刘磊;李天舒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0~2011年度流感流行状况及毒株的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患系统收集四川省流感及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对流感病毒进行培养,对分离到的毒株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型别和亚型鉴定. [结果]四川省ILI%较2009年明显下降,无明显就诊高峰;在1 553份ILI标本中,分离到143株流感病毒,分别为B型(45.45%)、甲型H1N1 (31.47%)和甲3亚型(23.78%),呈交替流行态势.[结论] 2010~2011年度,四川省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各型别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与标准株相比来发生明显变异.

  • 四川省1995~199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天舒;龙波;吴海燕;余佳;陈丹林;许风琴

    目的:对四川省1995~1999年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省1996年和1998年流感发病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引起,说明了监测工作在预测预报流感流行趋势中起着重要作用.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笃银;陈璧;贾赤宇;陶克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埋植物的抗原性差异. 方法将猪断层中厚皮片采用胰蛋白酶+triton X-100等处理,制成Xeno-ADM,分为戊二醛交联的Xeno-ADM1组、网状交联的Xeno-ADM2组、未交联的Xeno-ADM3组、动物先用Xeno-ADM蛋白致敏后再移植交联的Xeno-ADM4组和未交联的异体兔Allo-ADM对照组.分别将移植物埋植于5组共计25只日本白兔的耳部和背部皮下,术后2~32周检测兔血清抗ADMs抗体效价,并观察移植物大体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Xeno-ADM4埋植物组血清抗Xeno-ADM蛋白抗体效价高;排除致敏因素的影响,Xeno-ADM各组血清抗体滴度依次为:Xeno-ADM3组>Xeno-ADM2组>Xeno-ADM1组(P<0.05~0.001);在Allo-ADM组中,有40%的血清样本呈现出抗Allo-ADM蛋白抗体阳性.组织学上,Xeno-ADM移植部位有激烈而持久的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llo-ADM异体埋植对照组;ADM被降解吸收的程度依次为:Xeno-ADM3>Xeno-ADM2>Xeno-ADM4>Xeno-ADM1>Allo-ADM(P<0.05~0.001),在交联型ADM组易产生异物巨细胞反应. 结论 Xeno-ADM的免疫原性强于Allo-ADM,诱导宿主产生IgG限制的免疫反应;大张变性的ADM埋植物能降低抗原-抗体反应,减缓炎症免疫反应导致的ADM结构破坏和降解吸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