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手部清洁对减少院内感染效果的探讨

    作者:李玮

    目的:研究手部清洁对减少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探寻一种有效的手部清洁方法.方法:对内外科病房医护人员手部清洗后带菌情况采样,培养观察.结果:普通洗手达标差,而六步洗手法佳,单纯酒精擦洗次之.结论:有效的手部清洁方法对减少院内交又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而六步洗手法是佳的手部清洁法.

  • 病区护理流程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建芳

    目的 分析护理流程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 2018年1月在本院呼吸内科病区就诊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接受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区内实施医院护理管理流程,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涂倩倩;张丽萍

    目的 在供应室开展质量控制方案,对此种方案于预防院内感染方面的具体影响力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供应室在2016年10月~2017年i0月供职的6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并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在供应室进行应用,对比应用前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本院于2017年10月在供应室推行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感染率由开展前的12.23%下降为0%,P< 0.05,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价值.结论 供应室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可切实降低院内感染概率,在医学临床中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给予患者和医护人员相应的保障.

  • 神经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作者:杨玲

    目的 观察神经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 本文通过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实行人性化护理以及感染防治护理.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行人性化护理以及感染防治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广泛的推广.

  • 新生儿PICC置管在循证护理培训教学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杨英英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培训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治行PICC置管患儿180例,观察实施PICC专科小组前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技能评分等.结果:实施后,无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6名护士培训3个月后的业务技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培训教学有利于护士深刻把握循证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技能,更好地为新生儿PICC置管和维护护理,预防院内感染.

  • 医务人员手污染的监测研究

    作者:毛伟莲;王彩霞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手消毒对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方法被检查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被检者的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为30 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结果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洗手管理前监测医护人员共260人次,细菌超标169人次,占65%.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洗手管理后监测医务人员260人次,细菌超标26人次,占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应规范化洗手,保证洗手效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可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

    关键词: 污染 洗手 院内感染
  • 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分析

    作者:张海云

    目的:分析传染病病房肝病患者在医院发生感染的临床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方法:收治肝病患者20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00例肝病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种类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严重,泌尿感染人数少。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与普通患者相较加重。结论:肝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差,尤其是对于病情较严重的肝病患者来说,更易发生院内感染,需要医院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率。

  • 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宏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收治发生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院内感染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提高抗感染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肺功能。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控

    作者:刘彩云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院内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通过对NICU 2000~2009年院内感染率的比较,以及2005年院内感染疾病的分布,对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控治措施,以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ICU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刘银梅

    目的:手卫生越来越多的引起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所有医务人员的重视,手卫生是防止医院院内感染传播重要的措施之一.方法:通过增强手卫生意识,掌握"七步洗手法[1]",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切断了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结论: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认真遵守手卫生原则,是控制或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根本保证.

  •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

    作者:朱祥丰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出血并发医院内肺部感染率24.28%,痰培养致病菌以G阴性菌多见(63.0%).结论:脑出血患者高龄、病情重、合并基础疾病者肺部感染率高,强调治疗上的统筹兼顾、防治结合.

  • 骨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体会

    作者:樊晓平;万惠芳

    资料与方法2009年骨科共收治606例,其中501例行骨科手术,有17例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3%.本组17例中,男13例,女4例;年龄15岁以下1例,60岁以上9例;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泌尿系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泌尿系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合并胃肠道感染2例,皮肤伤口软组织感染2例.本组院内感染老年患者易患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小儿和男性患者易患胃肠道感染,经调节饮食和治疗后恢复,对骨科手术的治疗未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 骨科 院内感染 预防
  • 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

    作者:张秀华

    目的:回顾分析儿科并发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方法:对儿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经分析总结,1年内儿科住院患者5920例,发生院内感染180例,医院感染率3.04%.其中,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所占比例高50.28%.共分离出病原菌160珠,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例高18.75%.平均住院时间≥15天,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应用免疫制剂、年龄<3岁以下以及重症监护与院内感染有者密切关系.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预防与控制儿科院内感染,首先加强对3岁以下婴幼儿院内感染的控制,重点放在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方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提高患儿免疫力、合理使用抗生素,病室清洁、定时通风消毒,降低患儿院内感染率.

  • 新生儿沐浴管理对降低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周伟君

    目的 探讨产科新生儿沐浴各环节的管理对降低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好地预防新生儿脓疱疮提供参考.方法 为控制感染,分析发生新生儿脓疱疮的原因,对新生儿沐浴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采样细菌培养.对护理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沐浴操作台消毒液彻底擦拭、浸有抚触油的无菌棉球使用等一系列预防对策.结果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率由实施前的7.5%下降到实施后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手及物表采样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结论 合理的新生儿沐浴管理可降低新生儿脓疱疮感染率.

  • 院内感染45例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张福兰

    资料与方法2006年6月~2007年6月收住1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3.7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肺炎克雷伯杆菌16例,真菌(热带假丝念珠菌、白假丝念珠菌)13例,大肠杆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1例.

  • 洋葱伯克霍德菌医院内感染24例分析

    作者:邢薇;葛梅;朱德金

    伯克菌属(Burkholderia)是近年新提出的菌属,有10个种群,洋葱伯克霍德(Burkholderia,cepacia)为该菌属的模式种。洋葱伯克霍德菌(曾称pseudomonas cepacia,洋葱假单胞菌)是肺囊性纤维化感染的重要致病菌,20%的寄植洋葱伯克霍德菌的患者出现洋葱伯克霍德综合征,出现发烧、快速进行性病变[1],正确快速的鉴定该菌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我院1997年1~12月发生的24例洋葱伯克霍德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药物敏感试验作一分析。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

    作者:何军;王英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1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呼吸机管理、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仅2例患儿发生院感.结论 恰当的护理措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

  • 心血管疾病卧床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作者:林柳;李娟;蔡白连

    院内感染是患者住院过程中所受到的感染.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而且有的长期卧床,受到院内感染的机会就增加,为探讨心血管疾病卧床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350例,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赛微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是在人工防逆流瓣膜的作用下,内针拔出的同时不会有血液一起流出,阻断了一些以血液为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减少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青睐,在急诊科广泛应用.2009年9~11月在182例急诊患者中使用防逆流型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刘瑞云;王佰叶

    随着医疗专业的发展,ICU病区已成为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收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感染几率远大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监测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ICU 院内感染 原因 措施
4751 条记录 9/238 页 « 12...6789101112...2372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