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查的必要性

    作者:孙中华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A-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567名临产孕妇及168名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查.结果:临产孕妇组PT(凝血酶原时间)、IN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FIB(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临产孕妇和正常对照组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机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四项的检查对预防妊娠妇女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尤其对DIC的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干预,以预防病情的发展及DIC的形成,从而降低围产期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病死率,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及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 产妇凝血四项的结果分析

    作者:徐红

    目的:了解临床38周孕产妇的血凝状况,对预防分娩过程中和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500例38周孕产妇与正常女性进行PT、FIB、APTT、TT测定.结果:>38周孕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女性,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女性.结论:凝血四项试验在不同的患者之间存在着检验结果的差异,了解特殊人群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

  • 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凝血指标的动态监测意义

    作者:董艳丽

    目的:探讨健康孕妇不同妊娠期凝血指标的动态监测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至我院门诊进行定期产检的健康孕妇200例分为妊娠早期组31例,妊娠中期组75例,妊娠晚期组94例;再将这200例孕妇按照年龄分为≤30岁组143例,>30岁组57例;另选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早、中、晚期组及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年龄组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早期组的 PT及妊娠中、晚期组 APTT 显著缩短,FIB水平显著升高;与妊娠早期组比较,妊娠中、晚期组 PT、APTT 均显著缩短,妊娠中、晚期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 FIB水平则随妊娠期的延长而显著升高。>30岁组妊娠晚期孕妇血浆 FIB水平显著高于≤30岁组。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凝血功能的异常,可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的迹象,对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年龄在30岁以上的孕妇更应加强监测。

  • 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水蛭抗凝血活性测定的研究

    作者:肖凌;徐小玲;何开勇;陈科力

    目的 将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水蛭抗凝血活性的测定,探讨反映水蛭生物活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肝素钠作为对照品,选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作为抗凝活性评价依据,对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菲牛蛭、棒纹牛蛭的抗凝活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分别用标准曲线法和生物检定统计法计算.结果 4种水蛭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的量效关系曲线与肝素的量效关系曲线类似,突跃范围呈平行关系,上述特点符合生物检定的要求,以肝素钠作为标准品,采用生物检定技术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水蛭等的抗凝活性是可行的.结论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可以全面反映水蛭的抗凝血作用,测定结果对临床使用更具指导意义.生物检定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是对现有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方法良好的补充.

  • 《中国药典》与《欧洲药典》用于水蛭药材生物检定计算模型的比较

    作者:肖凌;聂晶;沈全保;龚元

    目的 探寻适合不同水蛭生物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以统一标准衡量不同水蛭活性的目的.方法 以肝素钠为标准品,将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及菲牛蛭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检定结果,分别采用《欧洲药典》7.0斜率模型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量反应平行线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结果 3种水蛭的对数量反应曲线均能呈直线关系,能满足两种生物检定计算法的要求.《欧洲药典》斜率模型完全随机化(0,3,3)法适合此3种水蛭的生物检定计算,但《中国药典》量反应平行线3,3法仅适合于菲牛蛭的生物检定计算.结论 以肝素钠抗凝效价为标准,采用《欧洲药典》斜率模型完全随机化(0,3,3)法,可达到统一标准衡量不同品种水蛭活性的目的.

  • 两种不同试剂对 SD 大鼠血凝四项检测结果的比对

    作者:高艳新;朱玉洁;李慕芳;杨照新;符健

    目的:比对进口和国产两种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对实验动物SD大鼠和人血凝四项( PT、APTT、TT、FIB)检测结果,观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及人血凝标本,分别用国产和进口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检测PT、APTT、TT及FIB血凝四项指标。结果两种不同品牌血凝试剂对大鼠血凝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均存在差异,大鼠血凝指标PT、APTT、FIB国产试剂检测结果高于进口试剂( P <0.05);大鼠血凝指标TT进口试剂检测结果高于国产试剂(P <0.05);而人血凝标本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厂家品牌的血凝试剂检测SD大鼠血凝四项( PT、APTT、TT、FIB)结果可存在差异,各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背景数据。

  • 创伤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变化的探讨

    作者:陶昊;李海燕;李长风

    目的::探讨在手术前后的治疗工作中创伤性骨折病人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12~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2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测定,设为观察组,同期抽取2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进行比照,评估两组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是(31.07±3.41) s,较之手术前的(19.88±1.74) s有显著性提高( 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的(30.22±3.53) s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后患者往往有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指标降低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和尽早治疗来加以控制,以免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术后再出血等状况,从而增加医院单位救治工作的难度。

  • 凝血四项在临床孕妇中检测的意义

    作者:杨彧;刘文东;王权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44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Fbg和DD相应与对照组的PT、APTT、Fbg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

    作者:李凤娥

    目的:了解常规凝血四项(PT、APTT、TT、Fib)在妊娠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分娩及产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仪对289例临产孕妇和16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检测凝血四项,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 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表征及生物相容性

    作者:彭一清;陈荆晓;滕丽萍;赵善成;程咏梅;邓超;陈敬华

    背景: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在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及生物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其疏水性强,易缠绕聚集,并且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致生物相容性差。
      目的:制备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探讨表面肝素化对碳纳米管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共价接枝的方法制备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考察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情况和稳定性;硫酸咔唑显色测定单壁碳纳米管表面的肝素多糖接枝量;测定抗Ⅹa 因子活性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研究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的血液相容性,用MTT法研究10,20,40 mg/L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浸提液与小鼠骨髓干细胞的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肝素被成功接枝到单壁碳纳米管表面,肝素接枝量为257.53 mg/g;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分散良好,具有很好的悬浮稳定性;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抗Ⅹa因子活性为36.53 U/mg,具有明显的抗栓活性,能显著延长绵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表现出显著的抗凝活性;肝素化单壁碳纳米管细胞毒性低,并对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明肝素化不仅能提高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而且赋予其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

  •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伟杰;张辉

    目的:利用STA Compact血凝仪对肝素抗凝治疗患者标本进行测定,给出肝素剂量在佳抗凝效果时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参考范围.方法:检测应用肝素抗凝治疗的肺血栓塞患者的APTT和PT值,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STA Compact血凝仪测定,通过对测定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对肝素不同用量的抗凝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肝素治疗组肝素浓度与APTT呈正相关,与PT相关性较差.(2)测定APTT值可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测.结论:在肝素抗凝治疗时,测定APTT值与正常对照值的1.22 ~2.24倍时,是抑制血栓形成,又不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有效安全范围.

  •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关伟;迟丽娜;吕贺忠;刘红杰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亚丹;张学英;张敏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 产科病人血凝4项指标变化分析

    作者:颜立红;杜绍敏;宋晶淼;刘菲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发生于产科严重并发症,以凝血障碍为特征.对孕妇血凝4项检测有助于及早防治DIC.凝血4项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Ⅰ(Fbg).本文对围生期孕妇及非孕妇血凝4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 分娩前孕妇血凝项目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雪莹;周丽艳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凝血指标的检测是检查凝血功能的基本项目.产妇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分娩前期,凝血功能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应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我们对孕妇分娩前PT、APTT、Fib 进行检测,掌握其在生理状态下的凝血状态,以便对病理状态下分娩前孕妇进行筛选,预防和及时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血栓疾病.

  • 益母草芳香族化合物对大鼠体外凝血功能影响

    作者:张雪;谢晓芳;熊亮;彭成;骆华刚;杨雨婷

    目的 探讨益母草芳香族化合物对大鼠体外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大鼠股动脉取血,3.8%枸椽酸钠-血液(1∶9)抗凝后离心(3 500 r/min),收集血浆,分组,然后按血浆与药物9∶1的体积比例分别加入1%二甲基亚砜(DMSO)、异欧前胡素(YMC-19)、对羟基苯甲酸乙酯(YMC-23)、4'-羟基-2,3-二氢肉桂酸二十四酯(YMC-38)、对羟基苯甲醛(YMC-40)、香草醛(YMC-41)、24R-5α-豆甾烷-3,6-二酮(YMC-42),血凝仪检测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以PPP调零,将PRP加入比浊管中,再加入20μL受试药物溶液,以ADP 20μL(终质量浓度为0.05 mg/mL)诱导聚集,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结果 1×10-5mol/L的YMC-19、YMC-23、YMC-38均能显著延长PT时间(P<0.05),其中YMC-23、YMC-38还能显著延长APTT时间(P<0.05),但对血小板大聚集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YMC-23、YMC-38可能是益母草的活血成分,推测与抑制内外源凝血途径有关.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分析

    作者:黄肇薇;蔡应木;焦晓阳;黄源春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凝血象的关系.方法:用日本东亚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31例正常对照组,35例单纯糖尿病(DM)组及3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时行检测,并分组比较.结果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D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显著缩短(P值<0.05),Fbg显著增高(P<0.01);DR与DM比较Fbg显著增高(P<0.05).结论DR、DM均存在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趋势,以DR更甚.

  • 延胡索乙素抗大鼠血栓作用研究

    作者:杨娟;张莉蓉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对大鼠体内动静脉血栓形成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大鼠下腔静脉结扎、动静脉旁路和FeCl3动脉血栓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40 mg· kg-1)、延胡索乙素组(20、40、80 mg· kg-1),各组动物连续灌胃7d,末次给药2h后建立各血栓模型,测定延胡索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测定了各组大鼠给药后2h血浆PT和APTT.结果:延胡索乙素各剂量组能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形成(高剂量抑制率达54.2%),有效的降低FeCl3刺激动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重量(高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32.8%和43.7%);延长大鼠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论:延胡索乙素能抑制大鼠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

  • 蒲黄煎液的抗大鼠实验性血栓作用

    作者:赵桂珠;朱群娥

    目的 研究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大鼠动静脉吻合血栓形成模型和电刺激损伤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实验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0.3 g/kg)、蒲黄煎液高剂量组(8 g/kg)、中剂量组(4 g/kg)、低剂量组(2g/kg),各组动物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 h建立模型,测定各组动物血栓湿重及血栓栓塞率;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蒲黄能抑制动静脉吻合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降低了大鼠电刺激动脉血栓栓塞率,使大鼠APTT、PT、TT明显延长,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蒲黄能够对抗在体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其抗血栓机制可能与APTT、PT、TT指标的改变有关.

  • 甲亢患者血浆Fib、APTT和D-D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史海庆;郝明巨;凌欣;李蓉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血凝状态.方法 检测41例初诊甲亢患者(甲亢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APlvr及D-二聚体(D-D)水平,以甲状腺功能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甲亢组血浆APT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3.8±4.5)s vs.(34.7±5.6)s],Fib、D-D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8±0.8)g/L vs.(2.5±0.5)g/L],[(0.45±0.16)g/L vs.(0.22±0.13)g/L](P<0.05).结论 甲亢患者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此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5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