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癌病人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显像表现关系

    作者:蒋珍妮;刘小庆;齐春华;崔春晓;费杰;林青

    目的 对比分析乳癌病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乳房X线及超声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139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阴性的乳癌病人术前行X线及超声检查,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HER2表达情况,比较并分析HER2阳性和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 X线表现为单纯包块、包块伴钙化及包块大小、钙化形态、钙化分布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4~12.110,P<0.05);超声表现为结构改变伴钙化、包块伴钙化、包块边缘、腋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 2=5.210~16.134,P<0.05).结论 在ER阴性、PR阴性情况下,HER2阳性乳癌较HER2阴性乳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钙化与病理分级及C-erbB-2表达关系

    作者:王士兵;聂刚;王静;路扬勇;李月云;王海波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钙化与病理分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术前钼靶X线钙化表现、术后病理分级及C-erbB-2表达情况,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钙化与病理分级和C-erbB-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病人中钼靶X线显示有钙化表现91例(50.56%),无钙化表现89例(49.44%);钙化数目> 20 cm-2者50例(54.94%),≤20 cm-2者41例(45.06%);钙化灶大径<30 mm者38例(41.76%),≥30 mm者53例(58.24%).有钙化组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级例数比较,钙化数目>20 cm-2组中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级例数比较,钙化灶大径≥30 mm组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级例数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钙化组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于无钙化组,钙化数目>20 cm-2组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于钙化数目≤20 cm-2组,钙化灶大径≥30 mm组C-erbB-2表达阳性率高于钙化灶大径<30 m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5.37~8.21,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钙化与C-erbB-2过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为乳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早期乳癌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影像分析

    作者:白雪原;祁珂;苏瑞林

    目的 探讨早期乳癌的数字化钼钨双靶摄影典型及不典型影像征象.方法 对72例早期乳癌病人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影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2例中,表现为恶性钙化征象者30例,微小结节者12例,微结节伴钙化8例,不对称性片状致密影15例,结构紊乱7例.结论 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对早期乳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 早期乳腺导管内癌钼靶X线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郭桂芳;王振光;薛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及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的钼靶X线表现、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乳腺DCIS及36例乳腺DCIS-MI病人的钼靶x线表现,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及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与上述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钼靶X线表现为钙化33例,其中单纯钙化21例,钙化合并包块5例、结构紊乱5例、结节1例、腺体增厚1例;恶性钙化27例,中间钙化4例,良性钙化2例.表现为单纯包块2例、结节4例、结构紊乱9例、皮肤增厚2例.表现为阴性者6例.ER、PR、C-erbB-2 、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52.9%、45.1%、58.8%.以非钙化组为对照组,恶性钙化与ER、PR、P53的表达无关(P>0.05),而与C-erbB-2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x2 =4.850,P<0.05).结论 乳腺DCIS及DCIS-MI的钼靶X线主要表现为钙化,恶性钙化与C-erbB-2的表达相关.

  • 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超声和X线影像对比研究

    作者:苏晓慧;林青

    目的 比较超声检查(US)和数字乳房X线摄影(DM)对非钙化乳房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的X线资料,对其中80例非钙化DCIS进行研究.按乳房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的诊断标准,比较US和DM两种检查方法对非钙化DCIS、不同乳房致密度非钙化DCIS及不同病理级别非钙化DCIS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结果 US和DM对非钙化DCIS的检出率分别为96.2%、68.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0%、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20.952、38.958,P<0.01).致密型乳房中US和DM对非钙化DCIS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22.031、33.467,P<0.01);非致密型乳房中US和DM对非钙化DCIS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US和DM对低、中、高级别非钙化DCIS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 2=4.735~20.887,P<0.01).非钙化DCIS超声表现以包块型多见(80.0%,64/80),包块多呈不规则形(81.3%),边界不清(54.7%),后方回声正常(67.2%),纵横比<1(82.8%);DM表现以包块型多见(50.9%,28/55),包块多表现为不规则形(42.9%),边界不清(64.3%),等密度(67.9%).结论非钙化DCIS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相较于DM,US对非钙化DCIS的检出及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 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外科微创治疗

    作者:李小华;蒋国勤

    目的 探讨乳腺微小钙化灶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 采用意大利IMS生产的GITTOHI-TECH高频钼靶X线机及其配套的数字化立体定位活检系统,对30例钼靶X片上乳腺有微小钙化病灶、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X线定位下穿刺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全部病灶定位准确,病变完全切除并明确诊断.浸润性导管癌3例(10%),导管内癌6例(20%),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6.7%),纤维腺瘤6例(20%),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10%),乳腺增生病10例(33.3%).无金属导丝折断现象,无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对X线片显示有恶性可能的钙化病灶、而临床未触及肿块者,行乳腺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切除乳腺组织少,能确定乳腺微小病变的性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乳腺腺肌上皮瘤一例

    作者:何登飞;王安标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4天前无意间触及右乳包块就诊.查体:右乳内上象限触及长径约20 mm的包块,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探及右乳11~12点钟方向范围约45 mm×13 mm的片状不均质稍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示其内多发短棒状血流信号(图1),考虑乳腺腺病.乳腺钼靶X线摄影:右乳内上象限见等密度肿块影,边界模糊,肿块大小约41 mm×30 mm,其内多发呈簇分布的、中心密度稍低的小片状钙化,钙化边缘模糊,周围腺体密度增高并见多发粗大血管影(图2、3),考虑右乳上部肿块伴钙化,恶性可能大.

  • 骨外骨肉瘤-乳腺原发骨肉瘤一例

    作者:艾娜娜;张伟

    病例资料女,55岁.左乳外伤后发现肿物,1个月后乳腺X线示左乳中央区浅分叶等密度结节,内见粗大圆形钙化(图1),诊断为纤维腺瘤.同年底行左乳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纤维腺瘤伴钙化.3个月后局部又发肿物再行肿物切除,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增生.20d后第二次复发,又再次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经多家权威医院会诊为乳腺原发骨肉瘤.

  • 乳腺钼靶X线导丝定位术在乳腺微小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娇;徐斌

    目的:研究钼靶X线导丝定位术在乳腺微小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共29例,术前钼靶X线照相诊断泥沙样钙化17例,小结节及结节样病变12例.使用专用乳腺病变定位设备,对病变部位进行左右24度角定位照相,专用设备上读取片中标记点及病变中心点确定穿刺部位,穿刺后再次拍片确定导丝是否到达病变位置.手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照相,确定病变部位是否被完全切除,而后送病理科检验.结果:经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100%.病理结果:乳腺癌15例,纤维腺瘤8例,原位癌4例,高度可疑癌2例.结论:29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乳腺癌及高度可疑癌病例21例(72.4%).采用钼靶X线导丝术前定位,对乳腺泥沙样钙化灶及小结节病变的处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乳腺隐匿性病灶的微创活检

    作者:彭东红;李肃;孙黎明;马捷;王国红;周冬仙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位下核芯针穿刺活检(SCNB)对乳腺隐匿性病灶(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乳腺X线立体定位系统对59例NPBL进行SCNB,其中42例行手术切除,将活检标本病理结果与X线表现、手术标本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9例SCNB结果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16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1例),其中26例良性病变及16例恶性病变共4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7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1例、硬癌1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SCNB对NPBL的诊断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100%.结论:SCNB是诊断NPBL简便、实用、微创的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降低良性病变的手术活检率.

  • 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结合重建二维及三维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朱宏;柴维敏;严福华;孙琨

    目的:探讨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重建二维(s2D)及重建三维(s3D)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拟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屏数字乳腺X线成像(FFDM)和DBT检查,通过DBT图像后处理获得s2D、s3D图像.分别对FFDM、DBT结合s2D、DBT结合s3D、DBT结合FFDM图像进行分析,记录腺体的平均辐射剂量,对病灶的可见性进行分级,同时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对穿刺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获得病变的组织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种不同组合图像的平均腺体辐射剂量,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可见性评级,以病理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例为穿刺病理证实,12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61例,恶性病灶65例.FFDM、DBT-FFDM、DBT-s2D、DBT-s3D图像的单个体位平均腺体辐射剂量分别为(1.72±0.48)、(4.81±1.12)、(3.28±0.79)和(3.28±0.79)mGy,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DBT-FFDM(116/126)、DBT-s2D(116/126)及DBT-s3D(117/126)较单独FFDM(98/126)显著提高病灶的可见性,其中DBT-s3D对病灶的可见性高(93%).FFDM、DBT-FFDM、DBT-s2D及DBT-s3D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04,0.832,0.864.结论:基于EMPIRE迭代算法的DBT结合重建二维及三维图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病灶的可见性,并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

  • 结合MRI和X线分类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的处理体会

    作者:刘炳光;曹满瑞;郭吉敏;张方璟;赵弘;朱志军

    目的:评价结合MRI和X线分类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的良恶性评估价值,探讨BI-RADS 4类肿块新的处理建议.方法:X线筛查为BI-RADS 4a类(105个)、4b类(42个)和4c类(19个)的151例共166个乳腺肿块,在活检前行MRI.动态增强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MRI BI-RADS分类.结合X线与MRI分类提出新的良恶性评估法.统计X线与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绘制两者的ROC曲线,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统计结合MRI和X线的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和对良性病变检出率.结果:2名X线诊断医师和2名MRI诊断医师的BI-RADS分类的Kappa值分别为0.70和0.76,一致性较好.166个肿块,恶性41个,占24.7%.X线BI-RADS 4a类105个:恶性12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93个,MRI为2、3类81个.X线BI-RADS 4b类42个:恶性16个,MRI分类为4、5类15个;良性26个,MRI为2、3类16个.X线BI-RADS 4c类19个:恶性13个,MRI分类为4、5类12个;良性6个,MRI为3类2个.X线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0.7%、74.4%,诊断符合率为73.5%.MRI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为95.1%、79.2%和83.1%.X线及MRI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及0.9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2,P<0.05).新的良恶性评估法发现乳腺癌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77.7%,良性病变检出率为53.0%.结论:MRI对乳腺X线筛查为BI-RADS 4类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X线及MRI分类进行新的良恶性评估,能减少良性肿块不必要的活检.

  • 侧卧式X线立体定位术在乳腺微钙化病灶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柳燕;刘凤梅;裘娟;梁云;韦金秀

    目的:探讨侧卧位术前X线导丝定位技术对乳腺微钙化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乳腺微钙化病灶,随机分为侧卧式研究组及坐式对比组进行术前导丝立体定位,留置导丝引导外科手术进行切取活检。结果:两种不同定位方式中,针尖与病灶的距离、定位中不良反应及定位成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性(P<0.01);在切检成功率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侧卧式X线立体定位导丝引导下切取活检是提高乳腺微钙化病灶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 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误诊分析

    作者:陆杨;韩本谊;徐长青;赵亚娥;王垚青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误诊原因提高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行FFDM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2例乳腺癌中首次诊断错误的6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摄片方法、影像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摄乳房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片.结果:62例中浸润性导管癌39例、导管原位癌7例、混合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黏液腺癌4例、乳头状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Paget病1例.其中病灶位置深、摄片时漏诊7例,致密型乳腺及X线片显示阴性者17例,显示肿块或钙化10例,不对称性乳腺局部致密13例,局部结构扭曲7例,大导管征5例,漏斗征3例.本组中FFDM对不对称腺体致密、局部结构扭曲及致密型乳腺误诊率较高.结论:双侧乳腺腺体不对称致密、局部结构扭曲易被忽视,FFDM对显示致密乳腺中的病灶敏感性较低,需密切结合临床选择合适的进一步检查方法以降低乳腺癌的误诊和漏诊率.

  •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宋伟兴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操作技巧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12月219例数字化乳腺X线检查影像资料,均为双乳头尾位(CC)和内外斜位(MLO),共876幅图像.按照<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及相关文献制定的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并分别对Ⅰ~Ⅲ级片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Ⅰ~Ⅲ级片率分别为94.52%、5.25%和0.23%.Ⅱ、Ⅲ级片中CC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9幅,后乳头线未达标准8幅;MLO位产生皮肤皱褶8幅,乳头未成切线位6幅,乳腺下皱褶未展开4幅,胸大肌显示不充分7幅.CC位中胸大肌显示率为15.53%.分析产生非Ⅰ级片的原因,由于技师操作不当造成的Ⅱ、Ⅲ级片占60.12%(29/48),其中包括摆位方法不规范造成的Ⅱ、Ⅲ级片19幅,与患者沟通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9幅,乳腺压迫不充分造成的Ⅱ、Ⅲ级片1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Ⅱ、Ⅲ级片占39.58%(19/48).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不仅取决于技师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方法与技巧,实现体位设计优化,从而为影像诊断医生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避免漏诊和误诊提供保证.

  • 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罗锐;陈华山;何欢欢;邱清;刘杰;李军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溢液性乳腺癌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X线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乳腺X线片及腺导管造影检查的乳腺癌108例,溢液性质为血性62例,浆液46例,临床因溢液而疑及乳腺癌.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64倒,浸润性小叶癌23例,其他21例包括髓样癌7例,化生性癌1例,富于脂质癌2例,导管原位癌7例,粘液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3例)在乳腺导管造影中的X线征象.结果:乳腺癌导管造影主要征象:鼠尾征13例,导管走行僵直16例,充盈缺损(杯口征)7例,导管扩张99例,截断征(刀切征)24例,导管结构紊乱60例,断续征37例,虫蚀样改变30例,潭湖征32例.108例乳腺癌中有106例合并两种以上征象.浸润性导管癌多见,64例,占50%;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23例,占21.3%.结论:充分认识溢液性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征象,对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合并征象越多,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越高.

  • MRI对乳腺X线摄影中含成簇微钙化病变的诊断

    作者:汪登斌;李志;王丽君;阮玫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中合成簇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下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切活检术的97例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钙化表现为成簇微钙化灶,分析含不同形态成簇微钙化病变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总数为97个,其中病理结果为良性者73个(75.3%),恶性24个(24.7%).良恶性病变乳腺X线上表现均以无定形钙化为主者,分别占57.5%(42/73)、37.5%(9/24).MRI对合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72.4%(21/29)高于乳腺x线摄影28.9%(22/76)(P=0.000).MRI对含成簇无定形钙化的恶性病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66.7%(8/12)高于乳腺x线摄影17.6%(9/51)(P=0.002).MRI上节段性强化诊断恶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9/9);无强化对诊断含成簇钙化病变的阴性预测值为100.0%(9/9).含成簇微钙化的恶性病变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09.6%±78.5%,高于良性病变62.8%±25.9%(P=0.000).结论:MRI对合成簇微钙化特别是无定形成簇微钙化的乳腺病变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 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

    作者:姜婷婷;赵亚娥;汪登斌;李志;陈克敏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的致密型乳腺患者18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别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85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为恶性者80例,良性105例.乳腺X线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65.71%、63.33%及75.00%;MRI诊断则分别为98.75%、90.47%、88.76%及98.96%.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l).结论:乳腺MR1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

  • 乳腺微小钙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睿;许建荣;华佳;孙莉;李岚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时乳腺微小钙化的表现及分型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4例患者行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记录钙化灶单簇个数、分布直径、形态分型(根据Le Gal乳腺微小钙化分型,Ⅰ型:环形钙化;Ⅱ型:形态规整的点状钙化;Ⅲ型:泥沙样钙化;Ⅳ型:形态不规则的点状钙化;Ⅴ型:蠕虫样钙化)、是否沿导管分布、是否伴有肿块等X线特点,并与手术活检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4例中36例为乳腺恶性病变(48.65%)、38例为良性病变(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簇个数(P<0.001)、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1)、是否沿导管分布(P=0.001)以及是否伴有肿块(P=0.00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08)和是否伴有肿块(P=0.003)是诊断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中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者恶性率较高.结论: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应积极定位手术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 乳腺癌X线征象与微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颖;史春颖;郭振彬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X线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05例浸润性乳腺癌X线征象,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VEGF-C、MLVD的含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05例乳腺癌中68例VEGF-C阳性表达(占64.76%),其中55例高表达(占80.88%),MLVD平均为36.75±15.12;VEGF-C阳性组MLVD为39.63±12.25,VEGF-C阴性组MLVD为16.12±6.5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5).乳腺癌X线征象:肿瘤直径≥2.0cm、毛刺征(+)、血管影增多增粗,腋窝淋巴结肿大与VEGF-C表达及MLVD含量密切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的部分X线征象可评价其组织中VEGF-C、MLVD的表达及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进而一定程度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

363 条记录 14/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