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30例临床分析

    作者:白杨;韩常青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3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0~14天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见冠状动脉不同程度恢复,未见有进行加重的病例,同时复查肝功能及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部分已恢复正常.结论:儿童不完全川崎病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查综合分析,对疑似不完全川崎病病例应常规做心脏超声检查并动态追踪,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 儿童 不完全川崎病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78例诊治分析

    作者:丁传刚

    目的 针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诊断以及实际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此来提高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医学认识.方法 结合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间,所接收治疗的78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治疗.对其发病率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这78例小儿患者的临床早期病症属于不典型川崎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符合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结论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一般常见病发在婴幼儿身上,而且冠状动脉病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医护人员要提高对非典型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及早的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此来协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及时的对小儿患者进行治疗.

  • 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治疗不完全川崎病举隅

    作者:张彦;张瑞娟;崔晶;王军建;刘猛

    目的:不完全川崎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的疑难杂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提出瘀血阻滞、气阴两伤为此病的基本病因,并结合临床经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予以诊治.结果:桃红四物汤合生脉饮活血化瘀并益气养阴,临床效果明显.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在不完全KD恢复期的治疗取得进展.

  • 不完全川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作者:张彦;王军建;张林;秦雯

    不完全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的疑难杂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方法.通过文献整理与总结,比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并对此病的认识进行文献整理与总结,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的思路,将病程分为3个阶段,提出中西医诊断方法,对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思路进行阐述.以期提高疗效,改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病程.

  • 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要表现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8例病例临床回顾分析

    作者:袁慎霞

    目的:探讨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不完全川崎病(KD)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了婴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与警惕,以做到早期诊断及诊疗.方法对以无菌性脑膜炎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儿心脏超声检查均出现了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4例,冠脉瘤4例,均确诊为婴儿不完全KD;结论对1岁以内无菌性脑膜炎病程中发热持续≥5天以上,伴血WBC、ESR和CRP炎性指标明显增高者,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患儿,临床上应警惕不完全川崎病诊断,对疑似病例尽早做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冠脉病变情况,以做到早期诊断及诊疗.

  • 不完全川崎病23例临床特点

    作者:宋红;宋涣清;李志洁;鲍茹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以来收治住院的23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3例IKD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5个月~9岁,其中<1岁2例,1~3岁12例,3~5岁6例,>5岁3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9个月;发病季节11~4月.临床表现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占100%,6条诊断标准中仅具备2条者3例,占13.4%,具备3条者15例,占65.22%,具备4条者5例,占21.2%,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者8例,占34.78%,无一例发生巨大冠状动脉瘤.复发一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具有很不典型的特点,要加强对IKD的早期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瘤的形成.

  • 不完全川崎病173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孕佳;刘婷;严文华;钱为国;黄洁;王波;周万平;黎璇;孙凌

    目的 总结近年来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尽早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IKD 173例及典型川崎病(KD)45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KD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临床特点、急性期实验室特点、超声心动图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IKD组与典型KD组在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IKD组发病年龄偏小,两组均以春夏季发病为主;(2) IKD组发热持续时间长;IKD组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指(趾)端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发生率低于典型KD组,而卡疤红肿则高于典型KD组;(3)IKD组检测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典型K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与典型KD无统计学差异;IKD组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典型KD组.结论 IKD患儿发热时间长,易卡疤红肿,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典型KD高,不明原因肝脏损害、外周血检测炎症指标与典型KD相似.因此,对于发热时间较长的患儿,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均有助于IKD诊断,可减少CAL的发生.

  • 19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安慧萍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例临床表现未达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临床及误诊原因分析,并比较典型川崎病与不完全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结果:78例川崎病中不完全川崎病19例,误诊13例,不完全川崎病发生率为24.36%,误诊率为68.42%;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为47.37%,较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高,及时识别早期症状,减少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 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疆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采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川崎病16例,不完全川崎病8例;其中男15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67∶1;5岁及以上2例,5岁以下22例(占91.7%).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14例,占58.3%,其中冠状动脉扩张6例,占25.0%;血液系统损害20例,占83.3%;呼吸系统损害10例,占41.7%;消化系统损害7例,占29.2%;泌尿系统损害2例,占8.3%;两个以上系统损害16例,占66.7%.结论 川崎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男性多见.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血液、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尤其是可引起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多为良性经过,多随川崎病康复而消失.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卢俞任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确诊率,避免延误治疗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探讨和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 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35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科研对象,其中不完全川崎病86例和典型川崎病患儿264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不同点.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典型川崎病患儿累及冠状动脉的几率显著低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冠状动脉受累的几率显著升高,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中脑纳利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明;许志祥;陈梅

    目的 探讨对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的方法 及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共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治疗后进入疾病恢复期患儿31例,同时选择同时期住院治疗的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8.25±5.42)×109/L、C-反应蛋白(80.53±41.86)mg/L和血浆NT-proBNP水平(1370±152.00)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4.15)×109/L、(13.53±6.03)mg/L和(413±115.00)ng/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2周后31例患儿进入疾病恢复期,其中恢复期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7.53±6.25)×109/L、C-反应蛋白(70.52±35.63)mg/L和血浆NT-proBNP水平(1368±147.00)n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9.53±2.93)×109/L、(8.53±2.76)mg/L和(501±102.00)ng/L,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呼吸道感染患儿相比,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较高,因此早期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值利于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实现早期诊断早日治疗.

  • N末端脑钠肽前体、白蛋白检测对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邱雪文;邱彬玮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蛋白(ALB)检测对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作为IKD组,64例川崎病(KD)患儿作为KD组,另选择同期因发热入院治疗的5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ALB 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球蛋白(GLO)和CRP 水平,比较3组患儿血清NT-proBNP、ALB、GLO、CRP水平,并以NT-proBNP、ALB水平绘制相应ROC曲线。结果 IKD组和KD组NT-proBNP、GLO、CRP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KD组与KD组NT-proBNP、ALB、GLO、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KD组心血管损害24例,心血管损害发生率42.1%(24/57);KD组心血管损害16例,心血管损害发生率25.0%(16/64),IKD 组心血管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 KD 组(χ2=3.986,P=0.046)。相关性分析显示,IKD 组患儿血清 NT-proBNP与GLO、CRP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P<0.05);ALB与GLO、CRP均呈负相关(P<0.05)。以NT-proBNP、ALB水平绘制ROC曲线,ALB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佳临界值为30g/L,对应的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4.7%;NT-proB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佳临界值为252ng/L,对应的敏感度为88.7%,特异度为97.1%。结论川崎病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清NT-proBNP、ALB均显著升高,NT-proBNP、ALB可作为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显碧

    目的 研究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7年8月参与纳入的60例川崎病患儿,以是否存在典型临床症状将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以及实验组,存在典型症状的患儿纳入参照组,不存在典型症状患儿纳入实验组,统计观察两组川崎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以及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与参照组典型川崎病患儿数据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超声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对小婴儿造成严重影响,与典型川崎病比较,冠状动脉受损情况更严重,在诊断川崎病中需要对诊断指标之外的体征进行判断,结合超声检查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判断,为进一步治疗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

  • 川崎病不完全病例误诊原因探讨附56例报告

    作者:王树立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认识,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6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结论不完全川崎病亦多发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早期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特点分析及有效诊断

    作者:邢栋

    目的:分析小儿不完全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且区别小儿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不完全川崎病患者和典型川崎病患者各50例进行临床表现的分析、实验室检查和冠状动脉发生率的统计,进而区别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发热以外的表现有明显差异;对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的差别;经过统计,不完全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发生率为36%,典型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发生率为22%.结论:经过详细的对比分析能够区别小儿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可以广泛在临床上推广.

  • 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

    作者:骆朋;颜科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在本院住院的19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其他临床表现2条者19例(36.54%),具备3条者33例(63.46%),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36.54%),与典型川崎病患儿比较,两组实验室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川崎病表现不典型,易导致延迟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N末端脑钠肽前体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急性期临床意义

    作者:刘亚萍;杨婷婷;胡秀芬;卢慧玲

    目的 观察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不完全川崎病(IKD)急性期的变化,探讨其在IKD中的诊断意义,并进一步研究NT-proBNP对早期预测川崎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239例,其中典型川崎病(TKD) 110例,IKD 129例,分别于急性期采取血样本,检测血浆中NT-proBNP水平,同时检测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白蛋白水平,并选取同期6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运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分析评价NT-proBNP对川崎病的诊断意义,并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测项目进行对比.所有川崎病患儿入院后均给予IVIG2 g/kg及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运用t检验比较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IKD患儿急性期NT-proBNP水平为(796.24± 1324.26)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8.85±208.24) ng/L,P<0.05],与TKD患儿NT-proBNP水平[(1362.70±2576.49) 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T-proBNP诊断川崎病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取临界值191.5 n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和76.9%,与白蛋白、血白细胞计数、CRP以及ESR结果相近.IVIG无反应组和敏感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1215.15±1663.33) ng/L和(1043.66±2056.45) 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0).结论 血浆中NT-proBNP在IKD急性期显著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IKD的参考指标之一,但对早期预测川崎病IVIG无反应无明显作用.

  • AHA推荐的8项不完全川崎病实验室诊断指标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徐灵敏;李彦晓;孙琪青;长惠珍;贾莉婷;张展

    目的 探讨实验室指标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3例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KD36例,完全KD(cKD)57例,对比研究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提出的8项iKD诊断中增补的实验室指标在iKD和cKD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 (1)iKD组患儿的确诊时间和确诊时病程均大于cKD组[(3.58±2.94)d vs (1.73±2.02)d,(14.53±9.87)d vs(8.59±3.65)d,P均<0.05];iKD组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生率为58.33%,高于cKD组(17.54%,P<0.05).(2)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血浆白蛋白(ALB)等8项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在iKD和cK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8项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比较,iKD组患儿只有CRP的阳性率低于cKD组(47.22% vs 71.93%,P<0.05),其余各项指标及≥3项指标均阳性的患儿数在两者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A提出的iKD诊断中增补的实验室指标在iKD和cKD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注这些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

  • 不完全性川崎病早期诊断相关指标研究

    作者:杨晓东;李锦康;张泓;王健怡;陆颖静;黄玉娟;徐萌;黄敏;陈秀玉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脑利钠肽(BNP)、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乳酸脱氢酶(LDH)等对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典型川崎病(KD)和Ikd患儿各20例.分别于急性期采集样本,除常规测定CRP、ESR外,重点检测血浆BNP、HDL及尿LDH数值.同时选取2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KD患儿年龄总体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BNP数值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与CRP数值存在线性正相关;血HDL数值总体均数低于对照组,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尿LDH数值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BNP、HDL及尿LDH在KD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iKD患儿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儿童
  • 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景辉;徐阳

    目前,对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故对其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特点,而并无确切的诊断标准.儿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发热患儿,其表现特点与川崎病相似,但并没有完全符合川崎病的诊断标准,该类疾病被称为不完全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等.但是,由于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完全,容易漏诊或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从而增加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率.因此,对于该种疾病应尽早诊断,尽快给予合理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7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