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川崎病65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KD组平均年龄小于典型KD组;不完全KD组的球结膜充血、口唇病变、手足硬肿和指(趾)端脱皮发生率均低于典型KD组,口唇改变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时间晚于典型KD组,发热、皮疹、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典型KD组延长;不完全KD组平均确诊时间较典型KD组延长,开始使用免疫球蛋白(IVIG)的时同迟于典型KD组,使用IVIG后两组平均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发生冠脉扩张各为5例.结论:年龄越小不完全KD发病率越高;不完全KD患儿的部分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生率低,开始使用IVIG治疗的时间较晚,可导致部分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延长,注重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过晚使用IVIG治疗将增加心脏后遗症的几率.

  • 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蒋伟明

    目的 对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年龄组KD尤其是不完全KD患儿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300例,将1岁以下KD患儿(A组)64例与同期诊治的1岁以上的KD患儿(B组)236例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性别差异、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物理检查结果、不完全型KD比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KD比例、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与B组比较,KD急性期卡疤红斑显著增多,颈淋巴结肿大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血沉(ESR)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KD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以内婴儿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累及冠状动脉,故应重视急性期观察卡疤红斑,监测PLT、ESR、LDH等指标,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利于对1岁龄以下小婴儿KD的早期诊断.

  • 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

    作者:陈颖

    目的 观察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方法 对26例IK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IKD患儿均有发热>5 d,症状以双眼结膜充血、唇充血皲裂及恢复期蜕皮为多见,分别为19例(73.08%)、20例(76.92%)、24例(92.31%),早期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发病5~7 d后血小板可显著增高,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高达23.1%.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冠脉病变发生率高,注重其常规实验室指标的改变非常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降低CALs的发生率.

  • 儿童川崎病10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卢光全;李儒贵

    目的:比较不完全川崎病(IKD)和典型川崎病(CKD)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IKD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十堰市中医院住院的105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80例CKD和25例IKD,比较分析IKD组和CKD组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脏器损害情况、诊断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岁年龄段患儿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P<0.05);与CKD组比较,IKD组口腔黏膜病变、指趾脱皮、皮疹、肛周潮红脱皮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降低(x2分别为6.11、16.51、15.80、9.14、9.88,P<0.05或P<0.01);两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大血小板(PLTmax)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沉(ESR)、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冠状动脉扩张(CAD)、瓣膜反流、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CKD组(x2分别为13.22、4.14、3.96,P<0.05或P<0.01);IKD组诊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5±3.05)d和(13.85±5.l0)d,长于CKD组的(4.50±2.25)d和(11.25±4.50)d(t分别为3.11、2.44,P<0.05或P<0.01),所有KD患儿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结论:IKD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与CKD患儿无明显差异,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较CKD高.临床医师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影像学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

  •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红;洪晓琪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34例临床表现未达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患儿发热均超过5天,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仅具有3项者20例(58.8%),仅具有2项者14例(41.2%).初次诊断误诊10例(29.4%),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易误诊,尽早诊断、正确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儿童 不完全川崎病
  •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探讨

    作者:杨鸿斌;谢晓丽;韦平;邓孝智;张琪琛

    目的 探讨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不完全川崎病(K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以腹泻起病的婴儿不完全川崎病16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56.3%)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结合出现2~4条KD的表现,确诊为KD.结论 具有持续发热5d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等2~4条KD表现,伴血象、CRP、ESR明显增高,PLT进行性增高,应高度警惕KD,早期做心脏彩超检查,如有冠脉的改变即可诊断;早期应用雨种球蛋白,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发生.

  •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余莉;王一斌;乔莉娜;华益民;朱琦;石晓青;周开宇;刘瀚旻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为临床医生识别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医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KD)患者临床资料,对174例不完全性川崎病( 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及317例完全性川崎病( 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急性期实验室检查、IVIG(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治疗及冠状动脉损伤( 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进行比较。结果①iKD与cKD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KD患者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黏膜充血、草莓舌、四肢端硬肿、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K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iKD与cKD患者的WBC、Hct、ESR、AST、ALT、PA、HDL、无菌性脓尿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KD诊断时间较cKD略晚,二者的CALs发生率、对IVIG反应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KD临床表现阳性率比cKD明显降低,但WBC、ESR、ALT、PA、HDL、无菌性脓尿等实验室炎性反应指标的明显变化有助于iKD早期诊断。若能在发热后10d得到及时诊断和IVIG治疗,iKD患者的CALs发生率可明显降低。

  •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治

    作者:李琪;贺湘英;肖群文;徐静;张瑛

    目的 研究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 Kawasaki disease)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治疗的104例川崎病(KD)病例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中84例(80.8%)为典型KD, 20例(19.2%)为不完全KD.不完全KD平均年龄(].26±1.34)较K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完全KD具备KD诊断标准6条中的4项或3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55.6%,与K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中不完全KD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发生率高于KD.结论 不完全KD多见于小年龄婴幼儿,且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不完全KD的重要依据,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儿童不完全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满义

    [目的]探讨儿童不完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以期发现对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08年8月,34例临床未达到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发热超过5天,在川崎病其他5项诊断指征中,具有3项者20例(58.8%),具有2项者14例(41.2%),心脏彩超冠状动脉改变12例(35.2%).34例人院均未明确诊断.在小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过程中要考虑KD,尤其不完全KD的存在.[结论]对KD诊断不明确、易漏诊、误诊而致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可能影响预后,必要时可采用诊断性治疗.

  • 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张艳芳

    目的 分析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病情分为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及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 不完全KD患儿与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60例患儿中共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不完全KD组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56.82%,典型KD组患儿并发CAL的发生率为30.26%,并发CAL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及用药热程.结论 年龄较小及使用WIG时热程过长是导致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对于年龄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不完全KD患儿需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利于及早诊断及治疗.

  •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石晓莉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不完全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治疗的效果差异,探讨两者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将86例住院川崎病患儿分为观察组(不完全川崎病41例)和对照组(典型川崎病45例),两组患儿均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同时予IVIG1g/kg单次静脉滴注,5~6h滴完。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热退时间、其他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其他症状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病程1个月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为4.87%(2/41例),对照组CAL为11.11%(5/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CAL为0/41例,对照组CAL为4.44%(2/4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IVIG1g/kg治疗不完全川崎病短期疗效优于典型川崎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恢复,不完全川崎病恢复亦较好,提示不完全川崎病应用IVIG1g/kg疗效较好,典型川崎病疗效次于不完全川崎病,提示典型川崎病病情较不完全川崎病更重,治疗时间更长,用药剂量更大。

  • 不完全川崎病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伟;李彦彦;朱生东;杨月东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以提高患儿早期诊断率,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46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IKD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实验室检查中,血沉增高多见,其次以CRP、白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增高多见.结论:不完全川崎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尽早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 不完全川崎病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峰;沈占元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均发热持续5d以上(100.0%),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出现了唇红皲裂、草莓舌共25例(78.1%),手足硬肿11例(34.4%),双眼球结膜充血23例(71.9%),一过性皮疹16例(50.0%),指(趾)末端脱皮18例(56.3%),在急性发热7d内发现肛周潮红脱皮20例(62.5%),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斑9例(28.1%),颈部淋巴结增大21例(65.6%).血白细胞计数升高24例,C-反应蛋白升高23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6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3例,ST-T改变6例.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应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尽早行相关检查,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 不完全川崎病与脓毒症患儿AHA推荐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分析

    作者:徐灵敏;李彦晓;孙琪青;张惠珍;贾莉婷;张展

    目的 探讨美国心脏病学会(AHA)推荐的8项实验室指标在不完全川崎病(iK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36例住院i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45例脓毒症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两组患儿AHA推荐的8项iKD诊断增补实验室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①iKD和脓毒症两组间在外周血WBC、PLT、Hb的定量比较中无差异(P均>0.05),而在CRP、ESR、ALB、ALT定量比较的t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iKD组ESR异常升高及≥3项指标异常的几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HA推荐的8项实验室指标,有助于iKD和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对于早期诊断iKD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探讨

    作者:许志祥;陈梅;吕文清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IKD)早期诊断的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5月在厦门市第三医院儿科住院的21例I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持续发热、川崎病面容、手足硬肿、肛周潮红或脱皮、卡巴红等症状及体征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炎症指标(ESR 及CRP)、WBC及BNP早期增高以及发病10 d内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是早期诊断IKD可靠的辅助指标.21例IKD患者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10例,占47.6%,与典型K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IKD病例中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对持续发热5天以上的婴幼儿,当出现川崎病面容、手足硬肿、肛周潮红或脱皮及卡巴红等表现中的2~3项时要引起重视,尽早做相应的辅助检查及心脏冠状动脉检测,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早期治疗,以避免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

75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