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罗兵;陈意;赵霞;廖江秀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1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保乳组(80例)和根治组(80例),其中保乳组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术中相关指标及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以(-x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均为100%,保乳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5年局部复发率和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例(100.0%)、3例(3.8%)和1例(1.3%),根治组分别为78例(96.3%)、5例(6.3%)和3例(3.8%),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57,0.526,1.026,P>0.05);与根治组相比,保乳组患者的FACT-B和生理状况均显著提高(P<0.05);而两组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和乳腺癌附加关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适应证与手术规范

    作者:王殊;杨后圃

    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进步,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首选手术方式。但对于部分有保乳禁忌和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改良根治术仍然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乳房切除和腋窝清扫所带来的手术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美容效果差,如何严格把握改良根治术的手术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是现阶段乳腺外科必须面对的话题。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作者:叶国麟;潘瑞琳;周丹;张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距肿瘤边缘约5 cm做梭形切口,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上界为锁骨下缘,下界达肋弓处,内侧界近胸骨,外侧界为背阔肌前缘,将乳腺从胸大肌表面分离。打开胸锁筋膜,将胸大小肌向内上牵拉,显露腋窝。腋淋巴结整块切除后,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胸前神经分支以及胸长和胸背神经。放置负压引流管。仔细伤口创面止血,缝合皮肤。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作者:刘荫华;辛灵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Auchincloss)仍然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手术术式,该手术基本原则包括:切除包括乳头乳晕复合体在内的全部乳腺,胸大肌筋膜、部分腹直肌前鞘,清扫第二组区域淋巴结。其中良好的手术切口设计,避免皮肤坏死,保护重要支配神经和明确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解剖学范围是本术式的关键。

  • 保留乳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2例疗效分析

    作者:赵宏耀;陈旭君;张崇光;张金燕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 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在保留胸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oss术式)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合病例,行进一步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共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22例,报道如下.

  • 早期乳腺癌环乳晕切口行保乳术

    作者:王水;凌立君

    环乳晕切口设计,在乳晕与皮肤交界处环乳晕行360°标记切口;乳晕区核素注射。手术步骤:①体位准备,标记好环乳晕切口,体表前哨定位,术野消毒,染料示踪。②环乳晕切口保乳术,沿乳晕环形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浅层,观察前哨淋巴通道( SLCs )走向,扩大完整切除肿瘤,标记送病检,如切缘阴性,放置钛夹,可适当游离周围腺体,端端缝合,预防皮下空腔,如二次切缘阳性则行全切±整形。③联合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沿前哨淋巴结( SLNs )体表定位处作腋窝顺皮纹切口,找到SLCs,顺藤摸瓜找到SLNs,标顺序后送病检,规范处理。

  • 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贾新建;雷海

    目的 观察保留胸前神经(ATN)及肋间臂神经(ICBN)的乳腺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探讨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行保留ATN、ICBN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行切断ATN、ICBN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臂感觉障碍合并运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9.974、11.692,均P<0.01),对照组发生重度胸大肌萎缩22例,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25.652,P<0.01).观察组术后FACT-B各领域分值及量表总分值等生命质量量化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更高(均P<0.01).随访24~48个月,两组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病例.结论 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ATN、ICBN的手术方式行之有效,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小切口腺叶切除术在乳腺增生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霍凌波;李晋;马艳波;程惠民;申路平;牛敏

    目的:探讨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疗效确切,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小切口腺叶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兼顾了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推动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

    作者:叶京明;辛灵;王宇;关山;刘荫华

    近年来,随着国内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针对接受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的乳房重建以提高生活质量的理念受到关注.2018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也继续推荐乳房重建手术是适应证患者的标准术式.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医师在了解国际医学发展动态的同时,更应该客观认识中国女性的乳房结构特点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在冷静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临床实践.尤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乳腺癌局部晚期和肿瘤学高危病例仍占较大比例.临床医师应首先考虑为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作出努力,并严格谨慎地选择重建适应证人群,避免不适宜国情的盲目依从和单纯追求乳房高重建比例的中国临床数据.

  • 乳腺癌术后可扩张假体与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临床比较

    作者:刘军;蒋宏传;张超;苗蕊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析保留皮肤乳腺切除术后,应用即刻可扩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与即刻自体组织乳房重建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方法:60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其中可扩张假体植入重建43例,即刻自体组织重建17例.根据乳房的体积、形状、与对侧乳房的对称性比较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两种手术的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可扩张假体乳房重建组到达良好以上为93%,自体组织重建组为86%,两种重建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扩张假体植入乳房重建安全可靠,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可扩张假体植入即刻乳房重建扩大了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手术适应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同期TRAM瓣乳房重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斌明;杨碎胜;杜延泽;白晓蓉;姜专基;郭雁翔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乳腺癌(Ⅰ、ⅡA期)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 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转移乳房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6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同时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结果: 26例均获成功,除1例患者出现部分皮瓣血运欠佳外,其余均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8个月(平均26个月),重建乳房效果良好,均无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临床早期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改良根治术同期应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安全可行,可同时满足肿瘤治疗和形体美两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化综合治疗疗效评价

    作者:石梅;凌瑞;魏丽春;王玲;姚青;张聚良

    目的:评价临床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的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患者106例(保乳组),同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95例(对照组),术后早期予以全身化疗、全乳腺区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53个月,保乳组中无局部复发者,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保乳组和对照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4%(79/82)和95.58%(65/68),P=0.957 1;90.24%(37/41)和90.47%(38/42),P=0.987 0.远隔脏器转移率分别为5.7%和5.3%,P=0.977 4.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乳房外形的优良率达96.2%.结论: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化疗综合治疗,疗效与根治术相似,美容效果好,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81例疗效观察

    作者:孙三元;于大海;曹苏生;孙丽;魏玲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81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的92例早期乳腺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1例保留乳房治疗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外观效果评定,优良率为90.1%(73/81).92例改良根治术患者,5例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 3.结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疗效与改良根治术基本相同,美容效果满意优于改良根治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改良扩大根治术和经肋间探查对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作者:范西红;范子义;贺青卿;张小桥;庄大勇

    目的:探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MN)转移规律和有效检测方法.方法:对肿瘤位于乳房内侧和中央的43例乳腺癌患者,27例行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扩大根治术,16例行扩大根治术,清除内乳淋巴链,常规病理检查,分析IMN检出率、转移率和转移度.其中18例分离胸大肌和肋间肌,先经肋间探查而后切除部分肋软骨清除IMN.结果:IMN检出率93.0%(40/43),转移率46.5%(20/43),转移度38.7%(46/119).IMN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转移者18例,均无转移者17例,IMN阴性、腋窝阳性者6例,IMN阳性、腋窝阴性者2例.临床Ⅰ、Ⅱ和Ⅲ期IMN转移率分别为20.0%(2/10)、38.8%(7/18)和73.3%(11/15).全组患者均无因IMN清除导致的并发症.18例经肋间探查共发现IMN 31枚,切除肋软骨后清除出IMN 59枚,经病理检查发现IMN62枚.结论:改良扩大根治术IMN的检出率高,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无额外并发症.经肋间IMN活检难以体现实际IMN的状况.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壁神经的临床观察及意义

    作者:郭振韬;毕铁强;滕维霞

    目的 探讨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24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高达5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定位与模拟机定位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程光惠;施丹;国贺;赵红福;姜德福

    目的 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T模拟定位与模拟机定位(或体表画线)剂量学的差异.方法 对83例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拟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同时应用模拟机模拟常规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采用2种治疗计划的患侧及双肺的V5、V10、V20、V30、计划靶区(PTV)接受40 Gy、45 Gy和50 Gy(PTV40、PTV45、PTV50)的体积百分比、PTV >60、PTV >70的体积百分比及靶区内受照大剂量(MAX)的差异;比较两种定位模式与患者胸壁厚度的关系,并跟踪随访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常规治疗患侧及双肺V5、V10、V20、V30以及PTV40、PTV45、PTV50百分比均小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常规治疗PTV>60、PTV>70的百分比及MAX均大于CT模拟定位计划结果.患者平均胸壁厚度为22.9 mm,常规治疗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呈负相关,CT模拟定位PTV覆盖及正常组织受量与胸壁厚度无相关关系.患者3年随访率达90.4%,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2.0% (9/7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CT模拟定位靶区涵盖优于模拟机定位的常规治疗计划,肺受量常规治疗计划优于CT模拟定位,但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未见提高.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较单纯模拟机定位有明显的优越性.

  • 2010年与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比较

    作者:惠周光;张烨;张江鹄;余子豪;刘新帆;金晶;王维虎;王淑莲;宋永文;刘跃平;任骅;房辉;李晔雄

    目的 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两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调查的比较,评价6年间改善情况.方法 2010年3月和8月分两轮向拥有放疗单位的医院邮寄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信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适应证和治疗技术细节等.调查结果与2004年首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并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 952家医院中396家(41.6%)开展了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比首次的29.4%(210/715)有所增加.与首次调查相比,手术至放疗中位间隔时间增加6周(12周∶6周),术后常用放化疗顺序由原来的化放化疗(71.7%)转变为序贯化放疗(73.5%).仅以T3或Ⅲ期和(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作为术后放疗适应证医院占29.5%,而2004年度时仅为7.1%.术后对T1 -2N0期、T1-2N0期肿瘤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2期且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者放疗的医院比例由2004年度的11.9%、63,8%、87.6%下降至1.5%、19.7%、62.1%(p均=0.000).常见照射靶区仍然为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均为97.0%,2004年度时分别为97.1%和96.2%),内乳区和腋窝分别减少至39.1%和50.0%(2004年度时分别为85.2%、74.8%).胸壁照射时以手术瘢痕作为参考加量占75.0%(2004年度时为9.0%).结论 近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进步较大,对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的选择更符合规范,但仍还需进一步完善.

  • 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林晓丹;王华珍;郑婉婷;李建文;刘雯雯;莫美珍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的影响因素,探讨缩短置管时间合适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中留置引流管的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体质指数、淋巴结肿大数量、肿物数量、高血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红细胞、术前化疗等23个影响因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体质指数、肿块面积、收缩压、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肿物数量、临床分期、皮下积液、上肢淋巴水肿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术后置管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9, t=-1.983, F=5.268, t=3.105, F=7.238, t=-2.571, t=2.984, F=8.650, t=-4.506, t=-5.380, t=-2.219;P均<0.05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皮下积液、上肢淋巴水肿与乳腺癌患者术后置管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OR=1.403、0.335、1.262、4.554、9.559,P均<0.050)。结论体质指数增加、纤维蛋白原减少、白细胞异常增长、发生皮下积液和上肢淋巴水肿将延长乳腺癌术后置管时间,不利于术后进一步辅助治疗。

  • 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超乾;盛湲;毕建威

    目的:评价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521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引流者279例(负压引流组),接受传统双管引流者242例(传统双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情况。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负压引流组发生皮下积液8例(占2.87%,8/279),传统双管组发生皮下积液19例(占7.85%,19/2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P=0.010)。负压引流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2例(占0.72%,2/279),传统双管组发生轻度皮瓣坏死6例(占2.48%,6/2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153)。传统双管组置管时间明显长于负压引流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 QR ):11(10) d比8(6) d,Z=-11.778,P=0.000]。负压引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双管组,两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QR):9(7) d比11(10) d,Z=-15.751,P=0.000]。结论应用便携式负压引流系统能够降低乳腺癌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床位周转率,增加患者的收治量,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手术41例分析

    作者:吴瑞正;齐晓伟;张帆

    目的 探讨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Ⅱ式(Patey术)的可行性,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行保留中、下胸肌神经Patey术治疗的4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该手术.手术时间为72 ~107 min之间,平均时间为87 min;术中出血量在15 ~ 120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75 ml;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在15~42枚之间,平均清扫23枚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数目在2~32枚之间,平均转移数为7.7枚.全组无皮瓣坏死、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等并发症,3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再次置管行负压引流后痊愈.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同侧胸大肌外形良好、患侧上肢活动自如.结论 保留中、下胸肌神经的Patey术对于术后胸大肌功能的恢复和胸廓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手术方式.

124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