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聪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总结1998年2月~2008年4月对需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58例采用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处理.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只要操作认真细致,术中视野清楚显露,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超声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价值与分析

    作者:王小会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5例,年龄32~56岁,平均44岁;男9例,女6例.均因急性右上腹疼痛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莫非氏征阳性,右上腹部膨隆,有时可触及肿物,化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8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7例,均在超声检查当天或第2天手术.检查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使用GE400CL彩色超声诊断仪扫查,频率为3.5MHz,检查前有3例行急诊检查,其余12例均在空腹8小时以上在右季肋部作常规切面扫差.

  • 急性阑尾炎18例诊治失误回顾分析

    作者:张炳东;周小平

    资料与方法2001年1月~2009年4月收治以首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392例,其中误诊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2~68岁.误诊疾病中:回盲部肿瘤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急性输卵管炎1例,黄体破裂2例,右侧输尿管结石1例.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吴丹;楼健颖;刘桂杰;林汉庭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GC)约占急性胆囊炎的2%~31%[1],仅凭术前检查很难明确诊断,因此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会不可避免地"遭遇"AGC.尽管尚存争议,但仍有诸多医生热衷于用腹腔镜治疗AGC,并且疗效令人满意[1~3].本文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至2003年5月对AGC进行腹腔镜治疗的经过.

  • 腹腔镜下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体会

    作者:潘昌如;刘会怡

    目的 总结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果 3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40~200 min,平均80.0±9.0 min.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6.3%.术后胆漏2例,均经引流而治愈.未发现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谨慎判断,在实际手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 超声对非胆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王勇;秦川

    非胆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AAGC)大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多见于老年患者,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急骤、病情重、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其早期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AAGC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以探讨超声对AAGC的早期诊断价值.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4例临床诊治观察

    作者:哈力木拉提;吐尔洪·沙木沙克

    目的: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治方法和诊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和诊治效果。结果:本组54名患者中,有52名患者通过急诊手术治疗,其中有20名患者采用胆囊切除术,有28名患者采用胆囊大部切除,另外4名患者通过胆囊造瘘术。其余2名患者经保守治疗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中毒性休克。结论: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观察右上腹压痛、触及包块以及借助于B超和白细胞辅助检查;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和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简单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术方式,同时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8例

    作者:孙振纲;陈孝平

    本文报道1992年12月~2005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8例,其中顺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8例,逆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0例.手术时间40~13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80ml,引流量50~100 ml/d,2~5 d拔引流管.术后胆漏1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住院时间3~8 d,平均4.5 d.165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志鹏;谭向龙;李成刚;赵之明;王大东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其中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组),31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 OC组),对比研究两组手术方式在术中与术后的疗效差异。结果84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86.7±12) ml vs (120.4±18) ml]、切口长度[(3.1±0.4) cm vs (13.2±2.7)cm]、术后8 h疼痛评分[(5.3±2.1)分vs (8.6±1.9)分]、术后排气时间[(20.6±6.5) h vs (34.5±4.7) h]、切口感染率(1.8% vs 12.9%)、住院时间[(7.6±1.8) d vs (13.4±4.8)d]、术前及术后总胆红素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优于OC组。结论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精密的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用LC治疗,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5例

    作者:黄勤;李丽华

    1992~2001年,我院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5例,其中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32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均顺利恢复.

  • 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324例

    作者:汪中波;王锦波;卢文献;康彦飞;洪刚;朱刚稳;毛明田;何君胜

    1994~2003年,我院共施胆囊切除术1 246例,对其中难以完成全胆囊切除术324例(26.0%)采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术中未发生肝外胆管漏等意外损伤,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

  • 螺旋CT等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价值研究

    作者:王承波;毕小霞;郑雅宾;陈红林;朱丽英;沈铁柱;王海娟

    目的:探讨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38例的CT表现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术前诊断为亚急性胆囊穿孔32例,诊断准确度为84.2%.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亚急性胆囊穿孔CT表现初期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部分可见双边征,胆囊内胆汁密度升高,胆囊周围筋膜反应性增厚;后期为胆囊体积减小,胆囊壁局部缺损,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少量胆囊周围积气、腹腔积气,少量腹腔积液等.超敏C反应蛋白表现为,初期显著升高(高者>39 mg/L);后期升高幅度显著降低(均<18 mg/L).结论:螺旋CT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亚急性胆囊穿孔诊断准确度较高.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杨军

    目的:对比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用传统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开腹手术具有很大的优势。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诊治体会

    作者:周长贵

    坏疽性胆囊炎较少见,好发于老年及糖尿病患者,胆翼极度增大,发生坏死、穿孔而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主要特征一般为右上腹绞痛和胆囊区压痛,病情往往发展迅速,可于数h内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危险性增加,正确及时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及时确诊和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对于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整体护理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松媚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整群选取并分析该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措施)50例和整体护理组50例.观察两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整体护理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4.42、5.21、4.56、4.32,整体护理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均低于对照组,x2=7.04、7.04、4.75、7.0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6例分析

    作者:包翔宁;王莉萍;张永吉;王怀庆;吴善荣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1~2010年本院收治的2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用逆行法切除胆囊(其中5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行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术),3例患者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1例患者行胆囊造瘘术.所有患者恢复顺利,痊愈.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多数是由结石嵌顿而引发,少数为急性非结石胆囊坏疽,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由于病情危急且发展快,所以,疑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时,需要迅速做出诊断,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时机导致中毒性休克、胆囊穿孔、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及时的手术治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腹腔镜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作者:包散丹;阿古拉

    目的:分析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方式,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应用腹腔镜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刚;张炳太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因其发病急、病情重、发展快且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伴随着15%~40%高死亡率[1],是临床外科较为棘手的急症.随着医疗技术和辅助检查的不断进步,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手术,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在紧急手术干预时已经发生了胆囊壁坏死.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往往引起死亡,但是临床上大多数病例都是在病情出现恶化后才能做出诊断.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有高达2%~29.6%的病例会发展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应激反应迟钝,一旦疾病发作病情迅速恶化,可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危险性增加,容易出现中毒性休克,胆囊化脓、坏疽、穿孔而并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3].

  • 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炳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4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高于观察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加快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苏杭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