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组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 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 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 患者的临床症状[1].

  • 经皮穿刺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发症

    作者:张薇薇;李占全;张明;袁龙;关汝明;侯爱杰;金元哲;邓重信

    目的评价非手术疗法,即经皮穿刺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并发症.方法 72名有流出道梗阻症状的病人,术前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病人被施行导管手术,以无水酒精注入靶血管内.观察并发症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在注入酒精时,69名病人发生严重胸痛,在手术及术后围手术期间,19名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传导阻滞,其中一名病人呈现永久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束枝传导阻滞在本研究中非常常见,暂时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占50%,永久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占38.9%.6例(8.3%)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一例(1.4%)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超过二年的长期随访组中,24例病人无一例死亡,至目前为止,该组病人的心功能没有进行性恶化.在本研究中,无论长期及近期观察,均无死亡发生.结论心肌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普遍的并发症是右束枝传导阻滞.重要的并发症是心脏传导阻滞.心肌消融治疗方法是治疗HOCM的一种良好的非外科手术疗法.

  • 1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消融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丽

    总结1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治疗的护理,加强心理指导,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熟练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生命体征、心律失常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是成功的关键.

  • 一例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咏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因其肥厚的心肌造成左室流出道梗阻而得名.目前有应用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双腔起搏器治疗以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等方法.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是近年我院开展的一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新方法.通过介入手段,在供应室间隔心肌血运的一支或数支前间隔支动脉内注入无水乙醇,使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从而减轻或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2008年4月24日,在我院为1例患者行PTSMA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凤兰;王浩;王燕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疗效.方法 86例HOCM患者中35例采用室间隔切除术治疗(手术组),51例给予PTSMA治疗(消融组).分别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测量HOCM患者的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OVTG).同时记录心功能等级并进行并发症比较.结果 两组都能明显地降低LVOTG和IVS,手术组LVOTG从术前的(108.9±31.3)mm Hg降到术后的(16.3±8.2)mm Hg,IVS从术前的(24.6±4.8)mm降到术后的(18.3±3.5)mm;消融组LVOTG从术前的(105.2±29.6)mm Hg降到术后的(19.0±7.7)mmHg,IVS从术前的(24.1±4.6)mm降到术后的(18.9±4.5)mm.两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易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主动脉返反流,消融组易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PTSMA均能明显降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显提高心功能,但各有利弊.

  •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徐玉鹏;王增玲;刘芳;田秀君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通过介入方法,用无水乙醇消融梗阻肥厚的室间隔心肌相关动脉,造成室间隔心肌局限的治疗性心肌梗死,使室间隔变薄,局部收缩功能下降,左室流出道(LVOT)扩大,降低或消除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改善临床症状的非外科治疗方法[1].我院2001年5月21日成功地为1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施行了PTSMA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大内皮素-1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伴发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立旻;杨伟宪;姚焰;刘蓉;袁建松;胡奉环;李佳;段福建;刘圣文

    目的 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伴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北京阜外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HOCM患者189例,测定血浆Big ET-1水平等化验指标,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及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根据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房颤组)33例及窦性心律组(窦律组)156例,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与窦律组相比,血浆BigET-1显著升高,UCG测量的左房前后径、CMR测量的左房前后径及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偏大(均P<0.05).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显示,Ln Big ET-1与HOCM患者的左房前后径(房颤组:r=0.365,P=0.037;窦律组:r=0.184,P=0.021)及Ln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厉颤组:r=0.381,P=0.029;窦律组:r=0.346,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Ln Big ET-1(OR 3.209,95%CI 1.545~6.665)、CMR测量的左房前后径(OR 1.126,95%CI 1.054~1.203)及心悸(OR 3.597,95%CI 1.434~9.027)为HOCM患者伴发房颤的独立预测指标(均P<0.05).以Big ET-1水平诊断HOCM伴发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 (95%CI 0.66~0.85,P<0.001),当Big ET-1的诊断界值为0.285 pmol/L时,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73.1%.结论 HOCM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Ln Big ET-1、左房内径及心悸均为HOCM伴发房颤的独立预测指标.血浆Big ET-1水平可能在HOCM伴发心房颤动的诊断及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7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敏;张桂华;段德云

    本文作者对15年来我院收治的47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误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报告

    作者:张胜德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5岁,因"突发胸痛 2 d."入院,患者于 2 d前体力劳动时出现胸痛,为心前区烧灼样疼痛不适,向背部放射,为持续性,程度剧烈,感周身汗出,未给予治疗,在家休息约2 ~ 3 h后胸痛逐渐缓解.之后患者轻微活动后仍有胸痛不适,为心前区烧灼样疼痛不适,无肩背部放射,休息后3 ~ 5 min症状可缓解,未予系统治疗.上述症状间断反复发作,遂来我院就诊,急诊医师行心电图等检查后,将其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情况不详.查体:T:36. 5℃,P:84次/ min,R:20次/ min,BP:146/ 79 mm Hg(1 mm Hg=0. 1333 k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84次/ 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呈窦性心律,II、III、aVF、V3R - V5R、V1 ~ V5导联 ST段抬高 0. 05 ~0. 4 mV、T 波倒置,见图 1.心肌酶正常.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超声随访1例报告

    作者:李传才;张兆英;李丽

    1 病历摘要患者男,16岁.于6年前因心悸,气短,喜蹲位,活动少1年余,症状加重近1个月来院.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触及震颤.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护理

    作者:李海燕;毛红娟;王筱慧;袁彬娥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开展,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正逐渐运用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这一技术是针对供应肥厚心肌的特殊间隔支血管,用无水乙醇进行人工心肌梗死治疗,达到使部分肥厚心肌坏死、变薄的目的,从而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4年11月先后对6位患者实施PTSMA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的应用

    作者:姥义;赵宝珍;柳标;蒋栋;熊文峰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6例,介入治疗术中引导及监测PTSMA.结果 16例均成功实施PTSMA治疗,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中指导及监测PTSMA,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颍骅;薛松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一直是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纠正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双腔起搏器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曾经被认为是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的治疗方式,然而,大量文献证明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目前仍然是无可替代的金标准。此文就肥厚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历史、手术指征,外科手术技术及疗效进行综述。

  • 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经皮腔内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进展

    作者:史浩颖;孙宝贵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心肌声学造影剂的应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在国外已经成为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常规方法,它通过向冠状动脉间隔支内注入酒精导致心肌坏死,造成室间隔心肌萎缩,使狭窄的左室流出道扩张,中短期疗效可靠.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不同间隔支行经皮腔内间隔支化学消融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亮亮;阚通;赵仙先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不同间隔支行经皮腔内间隔支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的疗效. 方法:入选30例HOCM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需消融间隔支情况,分成消融第一间隔支、消融第二间隔支、消融第一、二间隔支3组,每组各10例,术中注入无水乙醇后经导管测量3组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 gredient,LVOTG),并分别于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所有患者的LVOTG变化情况. 结果:3组术中使用无水乙醇量无显著差异,3组化学消融术后即刻经导管测LVOTG及术后、术后3个月经超声测LVOTG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而且,消融第一间隔支术后即刻LVOGT降低程度较同时消融第一、二间隔支变化显著(P=0.016),但较消融第二间隔支无差异(P=0.096),3个月后超声检查显示消融第一间隔支较消融第二间隔支LVOTG降低更为显著(P=0).047). 结论: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消融第一间隔支较消融其他间隔支能明显改善左室流出道梗阻.

  • 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榜霞;李小荣;杜为;王林林;满艺龙;肖峰;屠苏;汪道武;曹克将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及预后特点. 方法:入选HOCM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高血压的HOCM恶者为H-HOCM组(n=43),无高血压的HOCM患者为N-HOCM组(n=37).随访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与N-HOCM组患者相比,H-HOCM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大,室间隔厚度降低(P<0.05).药物治疗方面,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均较高(>80%),H-HOCM组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率明显高于N-HOCM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临床相关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合并高血压的HOCM患者呈高龄趋势,多合并糖尿病,左室呈离心性肥厚,其预后特征有待深入观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标准化测量在改良 Morrow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馨;汤楚中;李寒

    目的:探讨改良Morrow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对2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的患者施行改良Morrow手术。术中在建立体外循环以前TEE检查校正室间隔厚度(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IVST)及左室流出道(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收缩期峰值压差,重新评估左室流出道梗阻情况;依据IVST及主动脉右冠瓣至二尖瓣乳头肌根部距离估测需要切除的心肌厚度和长度;以二尖瓣瓣叶增厚,瓣环扩大并中度以上反流预测需要二尖瓣置换。心脏复跳之后即刻TEE评估手术疗效,指导外科医生关胸。术后半年TTE随访。结果 Morrow术前TEE测量IVST(22.1±0.5)mm,LVOT峰值压差(87.6±3.1)mmHg,术后即刻TEE测量IVST(11.5±0.4)mm,LVOT峰值压差(18.4±2.5)mmHg,与术前对照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rrow术前TEE预测示5例对象需要二尖瓣置换,其中4例终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后TEE观察二尖瓣机械瓣无明显反流;术后TTE随访,19例无复发LVOT梗阻。结论改良Morrow术中TEE能够明确手术需要切除的范围,预测是否需要换瓣,并且即刻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作者:李海清;周任;姚皓弋;袁志泽;王哲;陈安清;赵强

    目的·评价RPR技术治疗复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RPR技术治疗复杂HOCM 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2~63岁,平均(43±19)岁.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均可见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MR).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手术效果,术后1周内及随访时TTE复查手术效果.结果·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TEE证实RPR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为(9±3)mmHg,显著低于RPR术操作前[(92±14)mmHg](P<0.01),SAM征全部消失.术后1周内TTE显示室间隔厚度、LVOTPG、MR明显好转(P<0.01).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LVOTPG仍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MR,无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其他并发症.结论·RPR技术可有效解除复杂HOCM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M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酒精消融室间隔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修国权;李占全;张明;袁龙;金元哲

    目的观察酒精消融室间隔(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前、术后及远期QTd、QTcd及心功能变化,探讨其是否影响HO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辽东地区经超声诊断并符合酒精消融术标准的HO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NYHA分级3.1±0.9.利用Sigwart法行酒精消融室间隔术(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术前,术后1周、6月、12月作12导联体表静息心电图.术中及术后连续心电监护48~72 h,分别测定QTd,并根据Bazett公式校正为QTcd.结果术前平均左室压力阶差(LVOTG)为(72.4±24.6)mmHg,术中球囊加压后为(30.6±18.5)mmHg,术后为(24.3±17.6)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术中心电监测,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所有病人主观症状减轻,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6月后出现新发室早,无室速及室颤.27例患者中,5例由于通信地址迁移随访失败.QTd(QTcd)术前,术后1周、6月、12月分别为71±33(73±35)ms,74±18(72±17)ms,68±31(81±38)ms,69±29(74±32)m,比较不同时期QTd与QTcd,无统计学意义(P>0.05),QT(QTc)术前、术后1周分别为433±22(439±32)ms,475±23(470±23)ms,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分别为3.1±0.9、1.6±0.7,随访6月、12月分别为1.5±0.8、1.7±0.6,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例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HT、JTc、JTd、JTcd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SMA改善HOCM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QTd、QTcd无显著性变化,可能对恶性心律失常及预后没有影响.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的护理

    作者:周一;孙莎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造成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常于30岁前发生心源性猝死[1].目前常用药物、双腔起搏器、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手术风险、起搏治疗无效等问题.经导管室间隔化学消融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一种新途径,该方法能有效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对运动引起的晕厥和胸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本院在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对12例HOCM患者施行经导管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03 条记录 3/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