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索洛尔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燕自仪;李海亮

    善HOCM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以及增加每搏输出量.

  • 李延运用"络病学说"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医案1则

    作者:程煜

    李延教授认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中医络病学说的"心络病"的范畴,心络病是以心络损伤为基础、气血瘀阻为基本病机、脏腑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类病症,治疗当以"通络"为大法,并从"心络病"角度辨证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认为本病的特点不外乎"虚"和"瘀"两端,并从基本病机出发,结合心络病的特点,以经方瓜蒌薤白半夏汤配合通络药物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方新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 综合性超声心动图引导及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王浩;吕秀章;刘延玲;乔树宾;高润霖;杨跃进;吴永健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引导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术前筛选HOCM患者5例。介入治疗术中以二维、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监测及引导PTSMA。结果:除一例患者因冠状动脉间隔支太细无法消融而终止PTSMA外,余4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及其腱索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二尖瓣返流明显减轻。结论:综合性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中指导及监测PTSMA,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 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郝力丹;陈金玲;江洪;周立明;周青;郭瑞强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2例,于手术前后监测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冠脉室间隔支血流显像.结果 12例患者成功实施PTSMA,术后1周及1个月各项监测指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能准确筛选病例,监测评价PTSMA治疗效果,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技术.

  •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20例疗效分析

    作者:袁国胜;于慧娟;杨兴明;袁义强

    目的 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超声心动图诊断HOCM20例患者行PTSMA,并在消融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 术前平均LVOTPG为(75.48)mm Hg,术中球囊加压后平均压力阶差为(27.64)mmHg,IVS消融术后为(28.54)mmHg,较术前下降50%~75%,与消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融术前IVS厚度(21.9±3.2)min,术后两周(18.58±5.1)mm,消融术前平均LVOT宽度(5.7±2.3)mm,术后2周(10.7±3.3)mm.术中发现9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 5例(25%),Ⅱ度AVB3例(15%),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右束支阻滞2例(10%),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4例(70%),一过性交界性心律5例(25%),室性过早搏动7例(35%),室性心动过速3例(15%).结论 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降低左室与流出道压力阶差(LVDTG).无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证明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猝死1例

    作者:董敏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常有发生.因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导致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临床特征,常于30岁前发生心脏性猝死[1].现将我校1例HOCM并发心脏猝死报道如下.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

    作者:付新;黄振文;张菲斐;邱春光;韩战营

    患者:女,47岁,工人,已婚,以"间断性胸闷10年.加重1月"为主诉入院.10年前患者于休息不好时出现胸闷、心悸伴气短,当地市中医院做心脏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未予正规治疗.近1月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胸痛、乏力,多次住院治疗,效果欠佳,且多次查血钾低(2.28、2.71、2.22 mmol/L),双肾、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冠脉造影正常.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迟慧;卿恩明;来永强;贾清彦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70例HOCM患者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异氟烷、芬太尼和哌库溴铵,术中持续监测ECG、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I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术中部分患者使用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及地尔硫卓等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结果: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麻醉管理的关键在于①以适度的麻醉深度避免抑制心肌收缩力;②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酌情使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③维持好前后负荷,避免使用血管扩张药;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伟鹏;常勇男;程卫平;李立环

    目的:对比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患者麻醉和手术转归的影响,阐述TEE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31例成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患者,分为GTEE和Gn2组,比较手术后2组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术后转归和并发症.结果:2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差异,GTEE组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6±10)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Gn组[(59±28)mmHg,P<0.01];GTEE组术中并发症和术后转归好于Gn组.结论:术中TEE对麻醉监测和手术处理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杨建国;陈绪发;何亚峰;陶凉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65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61.5%),年龄18~ 70岁,平均(48.4±11.5)岁,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明显,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为62 ~ 140mmng(1mmHg =0.133kPa),平均(85.5±28.6) mmmHg,65例患者均有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其中8例(12.3%)合并心脏瓣膜手术,1例(1.53%)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手术无瓣叶损伤及室间隔穿孔发生.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YEDD)以及二尖瓣反流(MI)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例发生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55例(84.6%)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余10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随访期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Ⅱ级.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 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作者:吴学思;姜腾勇;贾长琪;吕强;张;栾姝蓉

    目的: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即刻和长期疗效.方法: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心功能(NYHA)Ⅲ~Ⅳ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30 mmHg或异丙肾激发试验LVOTG≥50 mmHg 23例HOCM患者,施行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的PTSMA术治疗.结果:23例患者PTSMA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心导管测LVOTG明显下降,由术前82.70±25.91 mmHg降至21.22±21.95 mmHg(P<0.001).术后对19例病人进行了3~18个月的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由术前的3.37±0.52降到1.07±0.27(P<0.001);超声心动图测LVOTG由术前的80.09±26.58降到26.55±21.97 mmHg(P<0.001),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23.86±3.95 mm减到17.54±4.63 mm(P<0.01).结论:PTSMA术治疗HOCM患者的即刻和长期随访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作者:常硕;王水云;于钦军;黄海波;孟颖;刘小希;张燕搏

    目的 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75例,男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 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4,二尖瓣成形术9,主动脉瓣置换术2,三尖瓣成形术3,先心病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1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37.31±4.34 mm vs 43.50±5.89 mm,P=0.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 mmHg vs 86.98±42.69 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 mm vs 22.34±6.20 mm,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 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能够安全有效地解除左室流出道的梗阻,消除二尖瓣SAM征,改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表现为传导束传导异常和心房颤动,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16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

    作者:然鋆;宋云虎;胡盛寿;王巍;王水云;孙寒松;许建屏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为61~150(89.6±31.4) mmHg(1 mmHg = 0.133 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手术和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结果:163例患者单纯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08例(66.3%),20例(12.3%)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22.6%)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术后LVOTPG值、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术后75例(46.0%)发生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9例(23.9%)发生心房颤动(房颤);随访患者139例(85.3%),107例(77.0%)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15例(82.7%)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 为I级,随访期的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1.2±0.6)级 vs (2.4±0.7)级].术后及随访期共死亡6例(3.7%).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安全地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明确地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侯翠红;乔树宾;楚建民;浦介麟

    目的:回顾性方法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与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患者,28例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9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室间隔厚度及每种方法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电话随访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结果:28例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患者平均年龄(36±16)岁,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8±1.2)年,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64.3%,以完全左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患者平均年龄(43±11)岁,与术前比较,室间隔消融术后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平均时间(3.6±1.2)年,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心律失常,发生率37.9%,以完全右束支阻滞为主,胸闷好转率75%.结论:外科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均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

    作者:郭荣龙;王强;李巅远;罗国华;郭宏伟;高爽;尹朝华;张芃;徐海涛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11我院9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低龄HOCM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诊断时平均年龄为(1.9±2.5)岁 (1天~6.4岁),手术时平均年龄(5.1±2.1)岁(8个月~7岁),平均体重(19.3±9.8)kg(4.3 kg~38.2 kg).术前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9.4±40.0)mmHg(1 mmHg=0.133 kPa).二尖瓣收缩期前移9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7例.患儿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升主动脉根部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后接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儿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例,右室间隔心肌切除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3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66.0±18.4)min(36~90 min),术后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由(79.4±40.0)mmHg降至(24.4±17.3)mmHg(P<0.01).二尖瓣反流分级由(2.6 ±1.4)级降至(0.4 ±0.5)级(P<0.01).术后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61 mmHg)1例,短暂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低体重婴儿(4.3 kg)术后接受了120.8 h的体外膜肺支持.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1.1±8.7)个月(3~31个月),所有患儿症状改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Ⅱ级.随访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24.7±20.7)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1).2例患儿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分别为49 mmHg和61 mmHg).1例患儿术后3个月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于解除低龄儿童HO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效果好,早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旌;徐海涛;陈亮;王水云;宋云虎;王强;李守军;闫军

    目的:分析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2010-01至2017-07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50例HOCM患儿(年龄≤14岁) 住院结局、围术期以及远期超声心动图(UCG)变化.结果:47例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术后因停机困难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20 h脱机后出院,2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3例发生三度房室阻滞.与术前相比,患儿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减小[(14.3±6.7) mm vs(21.2±9.7)mm,P<0.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明显降低[(19.6±17.3)mmHg vs(74.8±25.0) mmHg,P<0.01,1 mmHg=0.133 kPa].仅4例(8.5%) 术后仍存在二尖瓣前向运动(SAM).45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27.7±14.0)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UCG示LVOTG[(15.5±12.5)mmHg vs(74.8±25.0) mmHg]和IVST[(14.3±7.9)mm vs(21.2±9.7)mm]仍较低(P均<0.01).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可明显改善HOCM患儿的症状及心功能,远期结果满意.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

    作者:崔彬;许建屏;王巍;吕锋;王水云;熊辉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矫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1996-10至2009-12,76例患者因HOCM经常规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前主要心律失常类型:偶发室性早搏(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颤动(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4例(5.3%,4/76),主要死因:顽固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与术前比较,生存患者术后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内径均减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室间隔厚度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主要心电图异常表现: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40例)、室内传导阻滞(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心房颤动(7例)、偶发室性早搏(7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6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结论:HOCM患者术后心电图主要异常表现为传导束传导异常和心房颤动.如术前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极易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引起重视.

  •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

    作者: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王效增;荆全民;王耿;赵昕;韩雅玲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1-10至2012-10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94例HOCM患者,回顾分析接受PTSMA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及术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跟踪随访。
      结果:消融术前LVOTG平均为(102.7±47.5) 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6个月) LVOTG分别为(33.9±30.2) mmHg、(29.7±25.4) 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融术前室间隔(IVS)厚度为(20.1士3.6) mm,术后6个月、远期随访IVS厚度分别为(17.5±2.9) mm、(16.4±3.6) 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01)。随访间期1~11年,平均随访(63.8±28.5)个月,失访26例,死亡2例(1例猝死,1例脑出血死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II~III级7例(17.5%),患者偶有胸闷、气短症状。存活38例患者均无心脏移植,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及其它恶性心律失常。
      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术后时间延长,PTSMA效果逐年显著,远期疗效可靠。

  • 血浆B型利钠肽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

    作者:张昌伟;宋云虎;刘赟;李浩杰;然鋆;高歌;李琦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
      方法:连续入选166例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测量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6)和非心房颤动组(n=140),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别,分析BNP与心房颤动相关性。
      结果: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大[(46.2±9.1)mm vs (41.2±6.8)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70.5±9.7)% vs (73.9±6.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LogBNP水平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ogBNP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
      结论:血浆BNP水平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罗晓亮;杨伟宪;乔树宾;袁建松;刘蓉;崔锦钢;春语诗;胡奉环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8至2017-04在我院住院拟行PTSMA的357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每半年1次的随访资料.随访内容包括死亡及心包填塞、房室阻滞、穿刺动脉通路损伤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352例(98.6%)患者成功接受PTSMA,其中320例(90.9%)患者术中即刻获得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97.9±36.9)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即刻为(25.5±18.1)mmHg.围术期发生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4例(1.1%),术中发生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27例(36.1%),严重恶性心律失常18例(5.1%),交通支开放14例(4.0%),下肢静脉血栓5例(1.4%),穿刺动脉通路损伤6例(1.7%).围术期死亡4例(1.1%),包括交通支开放1例、心脏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和药物性肝衰竭继发多脏器衰竭1例.长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6.2±3.8)年,共有6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猝死,1例因心房颤动脑栓塞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因直肠癌死亡.结论:PTSMA对有解剖学适应证的HOCM患者疗效确切,在术中精细操作、术后严密监护的情况下,严重并发症相对不多,安全性较好.

103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