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痛风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临床体会

    作者:高玉魁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加减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秋水仙碱首次1mg,此后每2小时0.5m9,症状缓解后0.5mg/日;别嘌呤醇100mg/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痛风颗粒(由首乌、白术、土茯苓组成).两组疗程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尿酸水平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所有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对各项指标之间行t检验,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风颗粒联合秋水仙碱、别嘌呤醇可显著改善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疗效优于单独用秋水仙碱及别嘌呤醇.

  • 痛风颗粒热稳定性考察

    作者:刘振丽;乔淑珍;宋志前

    目的:以痛风颗粒中二苯乙烯苷、丹皮酚含量为指标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恒温加速试验测定稳定性.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丹皮酚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以二苯乙烯苷为标准,痛风颗粒的有效期为360日;以丹皮酚为标准,其有效期为1.65年.

  • 痛风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李庆杰;李振华;王琦;都帅;王巍

    目的 通过工艺改良使痛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达到优化.方法 以提取物出膏率、醇浸出物量及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经筛选,终确定佳提取工艺为,依次向处方药材中加入10、8、8倍量水,共煎煮3次,每次1h.结论 该提取工艺简便,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痛风颗粒提取工艺.

  •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作者:崔激平;吴雁翔

    目的:探讨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单纯采用痛风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药对症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单纯采用痛风颗粒进行治疗后,达到显效者42例、有效者16例、无效者9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6.6%,显著优于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的20例、26例、21例以及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中,5例在服用痛风颗粒2天后出现轻微腹痛、腹泻,自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有26例出现不同程度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7例因消化道症状难以改善而停药,另有白细胞减少3例、过敏性皮疹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痛风颗粒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痛风颗粒抗炎降尿酸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熠;徐玲玲;年华

    目的:通过痛风颗粒时大鼠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性高尿酸血症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步探究其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致大鼠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和尿酸(uric acid,UA)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测定大鼠足肿胀率、患肢压力及步态积分、血尿酸值、白细胞计数及肾脏重量系数.结果:痛风颗粒能有效抑制大鼠踝关节、足跖肿胀以及患肢压力和步态积分,并能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体内尿酸水平,高剂量痛风颗粒能明显抑制白细胞增生.结论:痛风颗粒具有抑制炎症及降低血清高尿酸的作用.

  • 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中西药影响

    作者:王义成;曹烨民;奚九一

    目的 观察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及别嘌醇片、痛风颗粒干预的影响,探讨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发病机制及中西药的治疗机制.方法 普通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1组为造模后自然恢复组,2组为中药Ⅰ号治疗组,3组为中药Ⅱ号治疗组,4组为西药别嘌醇治疗组,5组为中药Ⅱ号1/2量治疗组,6组为中药Ⅲ号治疗组,7组为模型组,8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雌二醇(E2)、睾酮(T)含量.结果 模型组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01),中药治疗后,cAMP/cGMP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P<0.001),接近正常组水平.模型组E2/T比值升高,中药治疗后E2/T比值下降.结论 血尿酸的升降与环核苷酸比值、性激素比值的变化,存在着某种联系;中药痛风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大鼠血中环核苷酸、性激素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而别嘌醇片无此作用.

  • 痛风颗粒抗痛风有效部位群研究

    作者:刘静;徐玲玲;徐熠

    目的 研究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降尿酸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筛选痛风颗粒抗痛风的有效部位(群).方法 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制备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腺嘌呤十盐酸乙胺丁醇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足肿胀率、血尿酸(UA)值、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系数,筛选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中的有效部位(群).结果 痛风颗粒A部位(主要由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抗炎、降尿酸和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显著抑制尿酸钠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及踝关节肿胀(P<0.01);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UA、Cr及BUN水平(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系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各提取部位中,A部位降尿酸、抗炎作用强,与痛风颗粒全方作用强度相当.

  • 痛风颗粒各部位对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徐玲玲;刘静;徐熠

    目的 通过观察痛风颗粒各部位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尿尿酸、血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风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方法 以腺嘌呤合乙胺丁醇法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分别用磷钨酸法和酶比色法检测尿酸和黄嘌呤氧化酶的含量.结果 黄酮类成分在降尿酸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上均起主要作用;生物碱类成分对尿中尿酸的排泄和血清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起较重要作用,有机酸类成分均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全方和有效部位组合有明显的降尿酸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 黄酮类、生物碱和有机酸类有效部位组合后的药效与处方药一致,是该处方的有效部位群,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表现出的降尿酸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为显著.

  • 痛风颗粒防治痛风作用及其相关机理研究

    作者:李刚;刘雪梅

    目的:探讨痛风颗粒防治痛风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运用酚红排泄法、Oxonic acid,potassium salt(OAPS)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热板法、醋酸致小鼠扭体、二甲苯致耳肿胀、角叉菜胶或尿酸致小鼠足肿胀等方法探讨药物的作用.结果:痛风颗粒可显著减少尿酸生成,同时增加其尿酸排泄,并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结论:痛风颗粒的抗痛风作用与其具有减少尿酸生成、增加尿酸排泄、镇痛及抗炎作用有关.

  • HPLC测定痛风颗粒中绿原酸和阿魏酸的含量

    作者:徐熠;徐玲玲;年华

    目的:建立痛风颗粒中绿原酸和阿魏酸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YMC J' sphere ODS-H80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梯度.流速:1 mL/min.测定波长为324 nm.结果:绿原酸与阿魏酸分别在12.5~200 μg/mL和5~80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102.48%,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96.92%,RSD分别为1.25%和1.74%(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痛风颗粒的质量控制.

  • 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文虎;陈朝蔚;孙剑;裘敏蕾;邱卫东;戴琪萍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关节功能及血尿酸水平,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9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3.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 朱良春经验方痛风颗粒治疗急性期痛风疗效观察

    作者:曾克勤;陈志伟;武剑;朱婉华

    目的:观察朱良春经验方痛风颗粒治疗急性期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期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服用痛风颗粒,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1周,观察治疗前后关节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ESR、CRP及血尿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有效率、ESR、CRP、VAS等指标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相当(P>0.05),但具有明显的降血尿酸作用(P<0.01).结论:痛风颗粒治疗急性期痛风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降尿酸作用.

  • 痛风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卫和;曾嵘;王志琪;王宏宝

    目的 观察痛风颗粒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痛风颗粒治疗尿酸钠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并设有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受试关节周径、关节腔组织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模型大鼠受试关节周径明显缩小,肿胀率下降(P<0.05,P<0.01),关节周围组织和血浆PGE2含量及关节腔积液中白细胞数量下降(P<0.05,P<0.01).结论 痛风颗粒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向炎症局部的聚集和炎症递质PGE2的分泌.

  • 痛风颗粒各部位群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静;徐玲玲;徐熠;年华

    目的:探讨痛风颗粒各洗脱部位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筛选该制剂有效部位和佳提取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3 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YMC-Pack J'sphere ODS-H80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总黄酮在0.01~0.06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绿原酸在13~26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高,重复性好,能够较好的用于痛风颗粒各洗脱部位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痛风颗粒中落新妇苷的含量

    作者:张义生;张荒生;王进军

    目的:制定痛风颗粒中落新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6.5:83.5),速度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90 nm.结果:落新妇普在0.128 8~1.288 μg(r=0.999 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卒为97.46%(RSD为1.4%).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痛风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峰法测定痛风颗粒中落新妇苷的含量

    作者:肖柳;杨全伟

    目的 建立测定痛风颗粒中的落新妇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40∶60),检测波长为29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落新妇苷进样量在0.099 8-0.9980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的RSD≤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4%,RSD=0.54%(n=6).结论 该方法测量较为准确、稳定、简便,可用于痛风颗粒的质量控制.

  • 痛风颗粒对动物尿酸代谢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曾嵘;贺卫和;周于禄

    痛风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钠晶体在体内析出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反应,临床和实验均证实,尿酸钠结晶在滑膜组织沉积并脱落是引起急性痛风的病理基础.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宝华;孙旸圆;王会侠;白志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秋水仙碱和别嘌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痛风颗粒.疗程为4周,第1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治疗效果,4周以后主要观察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沉水平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并且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尿酸方面比单纯西医治疗更有优势.

  • 痛风颗粒对尿酸钠关节炎模型大鼠踝关节肿胀度、血清LP-PLA2的影响

    作者:张荒生;王进军

    目的 探讨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尿酸钠关节炎模型,观察痛风颗粒对大鼠右踝关节肿胀度、LP-PLA2值的影响.结果 痛风颗粒对大鼠踝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LP-PLA2值,与秋水仙碱作用相近.结论 痛风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LP-PLA2的产生有关.

  • 痛风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徐玲玲;徐熠;年华

    目的:建立痛风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150mi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0℃,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10批痛风颗粒的指纹图谱中共有21个共有峰,以此21个峰为评价指标,方法测定的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良好;10批制剂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以较全面、完整地反映痛风颗粒的质量.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