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麻术后综合干预ICU患者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汪为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予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其主要措施包括动态调节机械通气参数联合膨肺、浅镇静方法;通过比较预防组及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了解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对全麻术后存在肺不张高危因素(全麻药残留、平卧位、高龄、限制性肺功能手术、腹胀等)且后转入ICU共2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18~60岁之间,随机分为预防组(121例)和对照组(118例),通过积极治疗后了解预防组(121例)及对照组(118例)肺不张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比较.结果 预防组肺不张发生率13.22%,对照组肺不张发生率30.5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组(121例)平均通气天数为(6.00±2.10)d,对照组(118例)为(8.00±3.40)d,预防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P<0.01).结论 积极、综合干预措施对全麻术后存在肺不张高危因素患者预防肺不张效果明显,降低了肺不张发生率,缩短了患者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小化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常瑞;杨辉

    目的 评价小化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 万方医学网、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ICU机械通气小化镇静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筛查和质量评价,并将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322例患者.结果证实,小化镇静可减少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的人均用量(Z=17.07,P<0.01)、降低谵妄发生率(Z=3.19,P<0.01)、缩短机械通气持续时间(Z=3.76,P<0.01).结论 小化镇静策略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俞萍;吴静;任国琴;杨正宇

    目的:评价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12月,将7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镇静护理及ICU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剂用量、谵妄发生率、氧合指数、握力、日常生活能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并观察干预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干预组患者镇静剂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握力、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联合早期活动与作业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转归,且安全可行.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成人患者浅镇静治疗进展

    作者:李双玲;王东信;杨拔贤

    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成人患者镇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强调浅镇静策略是目前ICU危重患者镇静的主要治疗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目标导向的浅镇静应常规化,尽可能在镇静早期即达标;②应摒弃常规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尤其对有谵妄风险或已经有谵妄的患者;③联合药物或非药物的有效方法预防和治疗躁动;④制定纳入疼痛、躁动和谵妄三者预防和治疗的ICU规范,将浅镇静策略融合在其中执行。浅镇静也是目前ICU成人患者镇静策略优化选择的结果,但必须针对每位患者的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如何在国内目前医疗条件下做好具体可行的浅镇静方案仍需深入的研究,应进一步普及浅镇静的理念和可靠的评估标准、培训等,制定适合自身ICU的规范。

  •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重症胰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及护理

    作者:邓艳丽;李梅华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与标准化镇静(STD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需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45例SAP患者并随机分为EGDS组(n=26)和STDS组(n=19),以RASS评分-2~1分为浅镇静目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拔管率、谵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EGDS组死亡率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STDS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d内拔管率、意外拔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S可改善SAP预后,正确积极的护理可保障EGDS的顺利实施.

  •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黄艳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在ICU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7月在我院ICU住院的适合浅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方案,对照组采取标准镇静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的时间及ICU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患者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日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性镇静能提高患者早期浅镇静目标的达标率、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日,在临床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ICU护士对浅镇静体验质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王玲玲;张雪梅;赵文婷;龙玉群

    目的 系统评价ICU护士关于浅镇静患者的照顾体验,为后续镇静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ELSEVIER、CMB、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ICU护士对于浅镇静患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5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35个完好明确的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形成6个新的类别,并综合成2个整合结果:一是虽然护理浅镇静的患者充满了许多困难和未知,但护士逐渐接受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适应,获得了愉快的经历;二是浅镇静的实施存在许多障碍,需要多方协作.结论 浅镇静理念应该得到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管理者应给予实施浅镇静的ICU护士支持、指导和鼓励.

  • 重症监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雅琼;王颖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事业飞速发展,重症医护人员对镇痛镇静治疗越来越重视,如何做好镇痛镇静,达到消除患者疼痛、躁动、焦虑、谵妄,诱导顺行性的遗忘的目的,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重症患者镇静深度、镇痛镇静药物、镇痛镇静策略、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四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临床工作中镇痛镇静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

  • 以浅镇静治疗为契机提升护士调控能力

    作者:张紫君;夏欣华

    镇静治疗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治疗之一,了解深镇静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通过提升护士对镇静治疗的调控能力,有助于早期浅镇静为目标定向镇静方案的推行,是减少镇静治疗并发症,预防过度镇静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临床护理发展的重要举措.

  • 正确理解与合理实施浅镇静策略

    作者:马朋林

    浅镇静是在现有条件下镇静策略优化选择的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不合理深镇静(过度镇静)发生频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恰当浅镇静不仅能有效避免过度镇静的危害,而且通过减少焦虑及其他伤害刺激的传入能有效降低生理与心理应激,保证机械通气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然而,在现有条件限制下,浅镇静实施的可靠性不足,容易发生过浅镇静,与过度镇静一样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样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因此,浅镇静的临床合理实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ICU患者镇静深度的思辨:是否应当浅镇静

    作者:刘京涛;杨毅;安友仲;于湘友;邱炳辉;周建新;马朋林

    镇静治疗是重症患者临床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械通气或颅脑损伤患者的镇静深度,还存在一些争论,在不同单位中的实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2016年9月于大连召开的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上,一场有关“机械通气或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是否应当浅镇静”的辩论,吸引了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

  • 小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在结肠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伟;孔垂霖;周东红

    目的: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异丙酚在无痛肠镜检查术中的效应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拟行无痛肠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41人)和瑞芬太尼组(R组,43人),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1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1.5~1.8 mg/kg;R组于3 min内缓慢静注0.5~0.8μg/kg瑞芬太尼后,再缓慢静注丙泊酚30~50 mg进行麻醉诱导,可视患者体质量酌情调整,当患者镇静程度达到Ramsay分级3~4级开始进镜,操作过程中以瑞芬太尼5μg/min静脉维持,如患者出现体动反应,缓慢追加瑞芬太尼10μg/次。以体动反应评估镇痛效果,记录给药后平均动脉压( MAP)波动水平、心率( HR)下降水平、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的变化,记录SpO2<90%需辅助呼吸的发生率、清醒时间、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试验对象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麻醉后两组患者MAP、HR均有下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麻醉过程中F组56.10%病人SpO2轻度下降,21.95%病人需辅助呼吸,R组41.86%病人有轻度下降,9.31%病人需辅助呼吸,辅助呼吸发生率明显少于F组(P<0.05);R组清醒时间(21.82±5.37)s,明显短于F组(40.18±9.79) s(P<0.01);自由下床(离院)时间比较R组(84.82±12.45)s短于F组(156.47±20.41)s,操作者满意度评分R组优于F组。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极少剂量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具有呼吸抑制小、疼痛控制好、苏醒时间短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门诊麻醉方式。

  • 浅镇静对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的影响

    作者:钟小明;罗开源;廖红群;王长浦;饶兴愉;谢忠丽

    目的:观察浅镇静技术对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5例.对照组用0.1 mg·kg-1咪唑安定负荷后静脉维持.观察组在咪唑安定持续镇静的基础上,使用氯胺酮镇痛,使患儿达到舒适状态.结果:患儿机械通气3h、24h、48 h点上PaO2、PaCO2、皮质醇值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整个通气过程中,观察组咪唑安定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氯胺酮,实施浅镇静策略能够明显减少咪唑安定在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用量,能够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与标准镇静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出科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作者:王颖;朱浩;顾维立;徐志华

    目的:通过对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的比较,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镇静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组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组,在入组后48 h评估患者镇静状态分布情况及浅镇静达成率,通过CAM-ICU量表评价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28 d生存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在出科前1d及出科后6个月通过SCL 90、SDS、SAS量表评价出科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①入组后48hEGDS组患者能更早达到浅镇静状态,48 h达到浅镇静的比例EGDS(80%),与STDS(5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GDS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STDS组(P<0.05),但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出科1d,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STDS组(P<0.05),在出科后6个月,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低于STDS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能够使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尽早达到浅镇静状态,减少住院期间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物理约束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能改善患者出科后心理状况.

  • 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镇静效应的影响

    作者:鹿兴;李军;徐磊

    目的:探讨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躁动患者脱机过程中实施浅镇静的效应。方法:选择机械通气治疗躁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组(A组)先微量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脱机前24 h,改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0.2~1μg/(kg·h),若24 h 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丙泊酚持续泵入组(C组):持续泵入丙泊酚0.3~3 mg/(kg·h),若24 h未脱机成功,泵至脱机前停用。所有患者监测至脱机后60 min,每4小时进行一次镇静评分,调整剂量使患者RASS评分控制在-2~1分。分别记录脱机前24 h(T1)、脱机前12 h(T2)、脱机拔管时(T3)、脱机后30 min(T4)、脱机后60 min(T5),药物对HR、MAP、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CU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达到ICU患者所需镇静效果,A组较C组循环波动少、拔管所需时间、ICU置留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患者谵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对ICU 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浅镇静,镇静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低。

  • 不同镇静深度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护理观察

    作者:蒋莉;陈丽;刘东

    目的:观察不同镇静深度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21例进行深镇静和临床护理,对观察组21例进行浅镇静和临床护理。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机械通气以浅镇静效果较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苏醒快速,躁动少,值得推广。

  • 浅镇静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顾丽娜

    目的 探讨浅镇静方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间入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内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标准镇静组;实验组为浅镇静组.结果 浅镇静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有所缩短(P<0.05),而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未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浅镇静方案实施镇静,是安全可行的,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浅镇静 机械通气 ICU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