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幼犬脑组织Doublecortin的表达观测

    作者:李明;武志兵;杨永强;王文成;侯燕红;刘学敏

    目的 通过观测Doublecortin(微管相关蛋白)在幼犬脑的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探讨哺乳动物出生早期的神经发育机制.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4月,由长治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哺乳动物幼犬4只,出生后给予正常饲养15 d,后多聚甲醛灌注液灌注固定取脑,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Doublecortin在幼犬不同脑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观测区包含:皮层、白质、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结果 Doublecortin在皮层、白质、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均有丰富的表达分布,齿状回阳性细胞数:(29.70±2.14),室管膜下区阳性细胞数:(27.30±2.41),脑皮层阳性细胞数:(12.00±1.32),白质阳性细胞数:(18.50±1.88),海马阳性细胞数:(6.83±1.18),其中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表达较高,其中齿状回神经元的突起表达明显,伸展方向较为一致,室管膜下区表达密集,神经元突起成交错状态.在脑皮层第Ⅱ层有一层阳性表达,神经元突起方向与皮层呈垂直状态,皮层下各层均有表达,呈零星分布.结论 从实验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家犬在出生后早期(15 d)脑组织内仍有大量的未成熟神经元存在,神经发育仍处于活跃状态.其中神经元生发区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发育为活跃,该两个区域在出生后仍然可以产生的新的未成熟的神经元,未成熟神经元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逐渐发育成熟,终到达目的地;脑皮层Ⅱ层也可观测到有未成熟神经元存在,可能该区域也是神经生发区之一.

  •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邱芬;刘勇;钱亦华;康前雁;赵建军;田英芳;陈新林;祁存芳;杨杰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40 mg/kg,每天1次)、分别于MCAO后3、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Doublecortin(DCX)在侧脑室室下区(SVZ)及SVZ吻侧迁移流(RMS)的迁移情况.结果 缺血3天时,SVZ DCX阳性细胞经RMS迁移至嗅球,持续至21天;缺血7天时,SVZ直接及由RMS向邻近缺血纹状体迁移,14天时明显增加;21天时有少量DCX阳性细胞经胼胝体向缺血皮质迁移.川芎嗪组SVZ DCX阳性细胞迁移途径同缺血模型组,但程度明显增强.结论 川芎嗪可促进神经元前体细胞直接迁移至缺血皮质和纹状体,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对脑缺血后脑功能的自身恢复起重要作用.

  • 慢性复合应激增强大鼠海马Doublecortin的表达

    作者:周艳玲;刘能保;张敏海;李晓恒;陈鸿伟;洪小平;孙臣友

    目的 探讨慢性复合应激性学习记忆增强大鼠海马齿状回(DG)新生神经元数量变化以及Doublecortin(DCX)在海马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复合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复合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达6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分别进行3d的Morris水迷宫测试,记录其学习和记忆成绩.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海马DG新生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同时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DCX在海马的表达及其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合应激组动物的学习与记忆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其海马DG新生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DCX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海马DCX mRNA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慢性复合应激致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增强,海马DG内DCX阳性细胞数增多,提示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是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

  • 作者: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non-captive four-striped mice (Rhabdomys pumilio) for evidence that adult neurogenesis occurs in the adult brain of animal model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Ki-67 (a marker f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oublecortin (a marker for immature neurons) immunos-taining conifrmed that adult neurogenesis occurs in the active sites of subventricular zone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 with the migratory stream to the olfactory bulb, and the subgranular zone of the dentate gyrus of the hippocampus. No Ki-67 proliferating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riatum substantia nigra, amygdala, cerebral cortex or dorsal vagal complex. Doublecortin-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in the striatum, third ventricle, cerebral cortex, amygdala, olfactory bulb and along the rostral migratory stream but absent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and dorsal vagal complex. The potential neurogenic sites in the four-striped mouse species could invariably lead to increased neural plasticity.

  • 脑出血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树旭;钱聪;何瞻;宋正飞;王义荣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模型中发生的神经细胞再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 应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采用蛋白印迹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 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及未成熟神经元标记doublecortin(DCX)等进行分析.结果 DCX的表达于脑出血后7d开始增加,2周后同侧脑室下区(SVZ)及基底节区可见大量DCX阳性细胞,其表达达到高峰,为对照组的(793±192)%(P<0.01).结论 成年大鼠中SVZ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在脑出血后明显增生,并向受损伤区域移行.

  • 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神经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和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的表达变化

    作者:陈燕春;管英俊;刘焕彩;赵春艳;杜红梅;高海玲

    目的:在环磷酰胺致大鼠神经管畸形(NTD)模型基础上,研究NCAM和DCX在大鼠胚胎神经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致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人类神经管畸形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孕鼠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CAM和DCX在NTD发生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4、8h,实验组NCAM和DCX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12、24、48h,实验组NCAM和DCX阳性细胞增多,NCAM和DCX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酰胺使NCAM、DCX表达增加,干扰了神经元前体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成熟,与环磷酰胺致大鼠NTD有关.

  • 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在成年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发生中的表达

    作者:谭新杰;胡长林;蔡文琴

    目的:探索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在成年大鼠神经元前体细胞发生中的表达,为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研究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将大鼠脑组织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在光镜下观察DCX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部位和形态特点.结果: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DCX主要分布在4个神经发生相关区域:室下区、齿状回的粒下层、吻侧迁移流和嗅球.然而在皮质等无神经发生的区域只有极少量的DCX免疫阳性细胞.DCX免疫阳性细胞在形态上均呈梭形的胞体和单个的前导突起.结论:DCX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符合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形态特征.DCX作为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可以用来研究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匹罗卡品致痫小鼠自发性癫痫发作模型的建立及癫痫后海马新生神经细胞增生的研究

    作者:李艺;肖波;杨欢;龙莉莉;冯莉;陈锶;方红军;向田;吴倩;吴志国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致痫小鼠自发性癫痫发作(SS)模型的特点,并观察癫痫发作后其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新生神经细胞(NPC)增生变化.方法 建立SS小鼠模型,进行行为学检测.将SS发作小鼠在癫痫持续状态(SE)后不同时间点进行Doublecortin( DCX)免疫组化,Western blot观察海马NPC的分布和表达改变.结果 80%的模型小鼠出现持续SS,发作时程约10 ~40 s,发作频率为2.18±0.45次/周.DCX+细胞及其蛋白表达在模型组中显著增多(P<0.05),SE后4周为明显,SE后8周开始下降,至SE后12周显著减少.增生的DCX+细胞呈簇状分布,随时间推移出现迁移分散.存在SS的模型小鼠相对于不存在SS的模型小鼠DCX+细胞增生更为明显.结论 匹罗卡品致痫后SS小鼠模型存在持续的NPC增生,这可能在慢性期癫痫持续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 慢性缺氧对大鼠行为和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影响

    作者:丁铭;唐宗椿;张志银;聂书伟;王伯良

    目的:研究慢性低压性缺氧对大鼠行为和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慢性低压性缺氧模型,通过开场实验和蔗糖饮水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取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回神经元前体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 (DCX)检测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比较,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体重,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降低和蔗糖偏嗜度均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显示,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DCX阳性细胞减少;DCX阳性细胞平均胞体周长(μm):实验组(151.2±16.1)明显大于对照组(132.8±14.5,P<0.01);DCX阳性细胞突起平均长度(μm):实验组(21.7±7.3)明显大于对照组(15.2±5.6,P<0.01).结论:慢性低压性缺氧大鼠行为学上可发生明显改变,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再生能力减弱,提示缺氧导致该细胞再生损害可能是发生行为学改变的基础.

  •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神经轴突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买吾拉尼江·依孜布拉;祖丽菲亚·吾斯曼;塔依尔·吐尔松;管金;毛吾丽旦木·迪力夏提;古丽娜扎尔;努尔比亚·艾尼;努尔买买提·艾买提

    目的 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神经轴突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50只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给药剂量分别为2.53、5.06、10.12 g/kg体质量)及阳性对照组(多奈哌齐为0.92 mg/kg体质量),各组10只动物;相同月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不同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4个月,1次/d,末次给药1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取出脑组织并固定,制作常规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Doublecortin、GAP43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Doublecortin表达的平均密度低于正常组、阳性对照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中、高剂量组 (P <0.05~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GAP43表达的平均数目和平均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剂量组 (P <0.05~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不同剂量组的Doublecortin和GAP43条带颜色均变深,表明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脑内存在Doublecortin和GAP43的含量和表达改变,异常黑胆质成熟剂通过调整Doublecortin和GAP43的表达来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