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latchford评分对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再出血、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冉艳;袁学兰

    目的:分析 Blatchford 评分对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再出血、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治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非老年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Blatchford评分对患者输血、再出血、干预和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干预率和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tchford评分对患者的输血以及死亡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手术干预及再出血的预测价值较低。结论:Blatchford评分对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内镜及介入治疗、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不同群组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危险度评估

    作者:陈建梅;柴艳芬

    目的:了解急诊医学科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进行评估危险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1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中、老3组。采用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患者行危险度分级。结果3组上消化道出血首位病因均是消化性溃疡,青年组第2位和第3位病因是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年组第2位和第3位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肿瘤;老年组第2位和第3位病因是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肿瘤。男多于女(比例2.8∶1)。饮食不当为青、中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诱因,服阿司匹林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诱因。老年人在中高危组占的比例高,达48.5%。结论不同群组上消化道出血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可能与性别、病因、诱因有关。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和Blatchford评分,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更加注意老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

  • 1例运用BlatchFord评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蓉

    目的 总结运用BlatchFord评分对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科收治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运用BlatchFord评分后能科学提示病情存在一定风险,在治疗上更加精准,配合精心护理和健康宣教,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结论 运用BlatchFord评分,科学综合评估患者病情风险,积极给予有效止血措施及良好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效果.

  • Blatchford评分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杨来辉;施海花;徐素金

    目的 探讨Blatchford评分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0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Blatchford评分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输血、 再出血、 干预及死亡等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Blatchford评分为6分为临界点,老年组输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6.67%(29/30)、67.50%(27/40),非老年组输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15/15)、65.45%(36/55);老年组再出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00%(9/10)、78.33%(47/60),非老年组再出血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100.00%(2/2)、72.06%(49/68);老年组输血、再出血情况发生率(42.86%,14.29%)较非老年组(21.43%,2.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危组、非老年高危组输血发生率均较老年低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中高危组与低危组再出血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危组中有1例患者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死亡2例,老年低危组与非老年高危及低危组中均无需要干预及死亡患者.结论 Blatchford评分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输血情况及死亡情况,且以6分为临界点可有效区分高危患者及低危患者.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作者:吴燕;厉英超;白鸿远;郑晓燕;宁菲菲;曲胜阳;唐荣华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消化科上消化道出血病例246例,分为两组:老年组87例、非老年组159例,对比两组在临床症状、失血严重程度、并存疾病、病因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收缩压均值高于非老年组,脉搏与休克指数均值低于后者,并存疾病率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前五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31例,35.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0例,23.0%)、急性胃黏膜病变(17例,19.5%)、胃癌(13例,14.9%)、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例,2.3%).Blatchford评分老年组64例(73.6%)为中高危,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组呕血或黑便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相近,失血严重程度低于非老年组,并存疾病率高于非老年组.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老年人前五位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两组预后评估均较差.

  • 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对儿童消化道出血隐血试验、Blatchford评分、GPDA的影响

    作者:何朝升;苏毅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对儿童消化道出血隐血试验、Blatchford评分及血清甘氨酶脯氨酸二肽激肽酶(GPDA)的影响,评价其诊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其诊治流程.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26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常规流程诊治)72例,联合组(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治)54例.比较两组的诊治效果、隐血试验结果、Blatchford评分及GPDA结果.结果 本组126例患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包括梅克尔憩室、十二指肠溃疡、肠重复畸形、过敏性紫癜、血管瘤、小肠息肉等.联合组的输血率为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4.72% (P< 0.001).联合组的再次出血率为1.8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1.11%(P< 0.05).联合组确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 0.001).治疗前,两组大便隐血试验均呈阳性;治疗后48 h、72 h及1周,联合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0.75%、7.55%和3.77%,常规组阳性率分别为64.29%、41.43%和21.43%,联合组治疗后48h和72 h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隐血试验转阴时间为(4.72±2.83)d,明显短于常规组患儿的(2.91±1.84)d(P< 0.001).治疗后48h、72 h及1周,联合组Blatchford评分高危患儿(Baltchford评分≥6分)比例分别为18.87%、5.66%和0.00%,常规组分别为65.71%、27.14%和7.14%;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GDPA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呈现升高趋势(P< 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腹腔镜联合胃肠镜诊断可以减少不明原因出血手术探查方式的应用,联合“一站式”的杂交手术治疗能够快速止血,缩短救治时间,同时降低再出血的发生,诊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新;牛丽丹;杨亚勤;马彦娟

    目的:评价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内镜介入治疗止血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首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的194例ANV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 d内是否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48例)与非出血组(146例),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休克指数、发病至输血时间、心率、血压、Blatchford评分结果及既往史等资料,筛选影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ANVUGIB内镜介入止血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LB、PLT、发病至输血时间、呕血、晕厥、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心率、BUN、输血率、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中高危比例、黑便症状所占比例、并发失血性休克比例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其HGB、收缩压均低于非出血组(P<0.05);②单项指标中,以Blatchford评分预测准确率高(79.17%),联合预测以血BUN+HGB+Blatchford评分预测准确率高(95.83%);③多因素分析发现,BUN>6.5mmoL、HGB<90g/L、收缩压<109mmHg、Blatchford评分≥6分、休克指数>0.7均为首次内镜止血成功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UN、HGB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ANVUGIB患者首次内镜介入治疗止血后再出血发生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BUN、HGB、收缩压、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均与ANVUGIB患者首次内镜止血后再出血发生密切相关。

  • 132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风险评估

    作者:谢林;艾敏;沈薇

    目的:分析该院近5年来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构成变化与各评分对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329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因及相关资料。结果(1)平均年龄54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24∶1.00。死亡31例(2.3%),再出血20例(1.5%)。(2)位于前5位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炎及食管溃疡。青中年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78.5%),中老年胃溃疡居多(93.2%);肝硬化多见于中年人(58.4%),老年人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52.8%,胃癌的73.8%。近年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人数构成比由32.2%下降至24.7%,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人数构成比由7.7%上升至13.7%。(3)Child-Pugh C级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死亡及再出血比例显著高于A级和B级,Blatchford中、高危组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再出血比例显著高于低危组,Rockall评分高危组死亡患者比例高于中、低危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人数(尤其是老年人及 NSAIDS诱发者)逐年增高,但溃疡比例有所下降;各评分均能对出血风险进行初步预估。

  • 胶囊内镜与临床评分系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分层的对比研究

    作者:汪亮;何莉;赵承鹏;沈诗怡

    目的:比较实时胶囊内镜(VCE)与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风险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将24例急诊室AUGI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VCE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并随后行24 h内急诊胃镜(EGD)检查。对照组根据临床评分决定检查时机,VCE组则依 VCE检查结果而定。根据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将24例患者分为高危、低危人群,并与 VCE结果比较。结果24例中13例具有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3、13分;另11例无EGD高危特征,中位Rockall及Blatchford评分分别为2、11分。组间Rockall评分(95% CI:2.2~0.3;P=0.12)及Blatchford评分(95% CI:5.2~1.4;P=0.2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12例中9例VCE检查呈阳性,且得到后续 EGD检查证实;12例中3例 VCE阴性患者亦无 EGD高危特征。VCE与EGD检查结果一致(P=1.00)。结论 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与EGD相关性差,VCE成为更好的风险分层工具。

  • 单用或联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中专;胡华华;许捷鸿;覃树芬

    目的:分析单用或联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否会增加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起病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分为:对照组(A组,无服药史),药物组(B组):包括阿司匹林(100~3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按药物类别将药物组(B组)分为阿司匹林组(B1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B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结果 B组年龄高于A组(66.72±9.99岁VS 55.79±12.07岁,=-6.230,<0.05),B1组与B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4±10.87岁VS 66.71±9.46岁,=0.015,>0.05)。 B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A组(2=6.118,=0.013),B2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B1组(2=4.498,=0.034);内镜下表现A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B组以胃溃疡为主;B组中既往有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高于无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2=10.53,=0.001)。 B组中联合使用PPI患者严重性上消化道出血率低于未使用PPI患者(2=8.339,=0.004)。结论单用或联合服用抗血小板可增加患者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内镜下表现以胃溃疡为主,年龄、既往溃疡史或上消化道出血史、联合使用PPI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 实验室指标联合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洪焱;唐科江

    目的:研究实验室指标与Blatchford评分进行联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第一次进行内镜介入治疗后,止血成功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组,分为出血组与止血组,将两组的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收缩压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实验室指标与Blatchford评分结果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在出血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出血组患者BUN、休克指数、Blatchford评分比止血组患者要高,出血组患者HGB、收缩压水平与止血组患者相比更低,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以单项指标分析,Blatchford评分进行预测,具有高的准确率,为79.5%,以多种指标进行联合分析,BUN+HGB+Blatchford评分对出血情况进行预测,准确率达到高,为95.4%.结论:通过BUN、HGB与Blatchford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介入治疗后再出血患者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