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作者:张丽勇;林秀梅;战月;崔云虹;郭子琦;刘玲绯;侯春妹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 广西九里香挥发油GC-MS研究

    作者:刘偲翔;董晓敏;刘布鸣;林霄;何开家

    目的:对广西原产地的广西九里香挥发油进行气相-质谱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九里香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0多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0%以上,主要成分为香叶醛(Geranial,19.33%)、橙花醛(Neral,17.26%)、乙酸香叶酯(Geranyl acetate,11.27%)、香茅醛(Citronellal,11.12%)等.结论:广西九里香挥发油中含萜类、醛类、烃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本实验为广西九里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超临界CO2提取天茄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作者:朱小勇;赵红艳;黄贵庆;卢汝梅

    目的:研究天茄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鉴定4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80%,其中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早熟素Ⅱ.结论:天茄子挥发油化学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占72.32%.

  • 豫西柴胡属3种柴胡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符玲;贾陆;王健;王海波;毕跃烽

    目的:分析豫西产3种柴胡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以从中找出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3种柴胡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且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含量.结果:共分离9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63个组分.结论:为柴胡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GC-MS分析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

    作者:林培玲;曾建伟;罗永东;丁春花;梁一池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草珊瑚中根、茎、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来揭示草珊瑚不同部位药效差异,为评价草珊瑚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应用GC-MS分离鉴定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草珊瑚根、茎、叶中鉴定出52个挥发油成分,根含有33个、茎含有41个、叶含有39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重的83.99%,83.85%,93.32%,其中24个为共有成分,28个为非共有成分.结论:草珊瑚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和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 烟台柴胡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刘泽坤;陈海霞;李兵兵;孙佳欣;张伶俐

    目的:研究烟台柴胡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固相扩散法进行抗菌活性试验并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首次提取了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成功鉴定出30种化合物,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具有广谱抗菌性.结论:烟台柴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和低分子脂肪烃类化合物,其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由大到小为金黄葡萄球菌>桔青霉>大肠埃希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黄曲霉.

  • 不同批次枳壳中柚皮苷、新橙皮苷、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比较及质量评价

    作者:王元清;严建业;师白梅;李顺祥;罗堃;王璐;黄海卫

    目的:比较不同批次枳壳中柚皮苷、新橙皮苷、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 80)(磷酸调pH至3.0);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 mL?min -1,柱温30℃,测定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以柚皮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83 nm处测定总黄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测定挥发油含量;以柚皮苷含量、新橙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挥发油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法评价其质量.结果:柚皮苷含量范围在0%~6.12%,新橙皮苷含量在0%~4.55%,总黄酮含量在6.96% ~18.99%,挥发油量在0.2% ~2.0% (mL?g-1);17个批次样品质量差异较大.结论:17批次枳壳中柚皮昔、新橙皮苷、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柚皮苷、新橙皮苷含量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的仅6批,质量评价方法可行.

  • 黄杞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胡东南;蒋才武;黄健军

    目的:研究黄杞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杞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黄杞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5.0%,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44.73%)、叶绿醇(phytol,14.71%)、十八碳-9,12,15-三烯醛(9,12,15-octadecatriena,12.24%)等.结论:分析结果可为黄杞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黄杞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气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芍药散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

    作者:罗兰;曾宇;王晓静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当归芍药散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B-WAX毛细管柱(0.32 mm×15 m,0.25 μm),FID检测器,正十八烷为内标物.结果:藁本内酯在0.14~0.70 g·L-1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4%,RSD 2.62% (n =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好,可用于当归芍药散的质量评价.

  • 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主要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魏珊;吴婷;李敏;张淑蓉

    目的:进行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气相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的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16批连翘果实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检测其主要成分及含量,采用K-B纸片扩散法比较分析其抗菌活性.色谱条件为HP-5毛细管色谱柱(0.25 mm×30 m,0.25 μm),程序升温为初始温度50℃,以5℃·min-1的速率升至86℃,保持3 min,再以20℃·min-1的速率升至220℃保持1 min,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α-蒎烯,莰烯,β-蒎烯,月桂烯,对伞花烃,柠檬烯和α-松油醇的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 5 ~0.988 8,0.005~0.300,0.038 1 ~2.286 0,0.003 2 ~0.192 0,0.000 8 ~0.048 0,0.008 2 ~0.492 0,0.002 4 ~0.144 0μg;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3.0%;加样回收率为99.0% ~103.4%(RSD<3.0%);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有差异,其对5种试验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结论:所建立的连翘挥发油多成分GC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评价;抗菌实验结果可靠,可用于连翘药材的抗菌作用评价.

  • 石家庄野生荆条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作者:张书锋;董庆峰;胡聪;郝勇;屈磊;连佳芳

    目的:分析石家庄野生荆条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Thermo TR-5MS(3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从40℃(1 min)以8℃·min-1升至200℃(5 min),再以10℃·min-1升至250℃·min-1(2 min)],进样口温度250 ℃,载气氦,流量1.0 mL.min-1.进样方式不分流,离子源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50℃,质量范围m/z 50 ~ 400,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结果:鉴定出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8·6%.结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30.6%)、β-水芹烯(8.4%)和桉油精(1,8-桉叶素)(7.5%).该挥发油可作为β-丁香烯的良好来源.

  • 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肖炳坤;杨建云;黄荣清;董俊兴

    目的:分析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贯叶金丝桃挥发油中鉴定了5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芳樟醇14.66%,其次为4-甲氧基丙烯基苯6.89%,苯乙醛4.66%,蘑菇醇4.41%,绿花白干层醇4.38%.结论:河北产贯叶金丝桃挥发油成分与其他地区产挥发油在成分类型和含量很大不同,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域、气候环境和加工炮制工艺不同,为合理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奠定基础.

  • GC-MS-AMDI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花椒、竹叶花椒挥发油的组成成分

    作者:樊丹青;陈鸿平;刘荣;李旻;刘友平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花椒和竹叶花椒挥发油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Kováts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8批样品共鉴定出86个化合物,其中2批四川产花椒含量高的化合物为芳樟醇,其含量分别为36.25%,30.91%;2批陕西产花椒含量高的化合物为柠檬烯,其含量分别为15.63%,17.23%;4批竹叶花椒含量高的化合物均为芳樟醇,其含量在71.74% ~75.03%.结论:花椒挥发油和竹叶花椒挥发油的组成结构之间差异显著;四川产花椒和陕西产花椒可能分属两个不同的化学型.

  • 基于复合质量常数的北柴胡饮片等级评价

    作者:曹雪;蔡广知;赵凌;赫一鸣;贡济宇

    目的:建立北柴胡饮片等级评价标准,为根及根茎类规则形状中药饮片的等级标准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合质量常数是一种基于传统又优于传统的综合性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质量常数,通过考察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挥发油、浸出物、柴胡皂苷a和d含量等指标,将北柴胡饮片的内在指标和外观性状有效结合,构建复合质量常数,完善并建立北柴胡饮片等级标准.结果:该研究收集20批不同质量的北柴胡饮片,以检验合格的19批北柴胡饮片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其复合质量常数为1.616 ~8.414,可以将北柴胡饮片划分成3个等级,一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7.871,二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 7.871且≥5.602,三级北柴胡饮片复合质量常数<5.602.结论:复合质量常数能够科学、客观、合理地划分饮片的等级,解决了相对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多指标成分中药饮片等级划分提供了新方法、新模式,为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北柴胡饮片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作者:张金莲;杨昌昕;颜秀娟;姚冬琴;龚千锋;张的凤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晶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町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剑叶耳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潘为高;李勇;朱小勇;朱意麟;李耀华;罗彭

    目的:研究剑叶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制备两种挥发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76%;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82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1.62%.结论:剑叶耳草挥发油主要包括脂肪族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含氧衍生物和萜含氧衍生物,但两种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和含量有差异.

  • 大果大戟挥发油化学成分

    作者:徐文晖;梁倩;刘江华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大果大戟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5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中20种主要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8%.结论:大果大戟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主要化学成分是十六烷酸(60.36%),其次是降姥鲛-2-酮(7.674%)和十四烷酸(5.433%).

  • 感特灵胶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 GC-MS 分析

    作者:刘海宇;林美妤;张庆贺;刘传贵;李平亚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感特灵胶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丰富该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XD方法对感特灵胶囊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27个化学成分,经与质谱标准图谱比较、检索鉴定出24个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棕榈酸(31.82%)、镰叶芹醇(16.89%)、α,5,5,8α-四甲基-2-亚甲基-[1S,[1α(R*),4aβ,8aα]]-α-乙烯基十氢-1-萘丙醇(8.07%)、棕榈油酸(6.67%).结论:感特灵胶囊中挥发油成分主要有棕榈酸、镰叶芹醇、棕榈油酸.

  • 大苞鞘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陈睿;霍丽妮;廖艳芳;廖永志

    目的:分析大苞鞘花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寄主为牡荆的大苞鞘花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挥发油分离出76个色谱峰,共鉴定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73%.结论:本文填补了国内外对大苞鞘花研究的空白,为大苞鞘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GC-MS分析不同产地六棱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作者:田辉;张志;梁臣艳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六棱菊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六棱菊挥发油,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其中南宁六棱菊鉴定出42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87.9%以上,主要含芳杂环酸、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上思县六棱菊鉴定出43种化合物,并确定了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82.0%以上,主要含芳杂环类、酮类、单萜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不同地区的六棱菊挥发油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

3530 条记录 6/177 页 « 12345678...1761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