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9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暨艾滋病反歧视纪录片开拍仪式在北京地坛医院举行

    作者: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 精神卫生法如何成为反歧视利器?

    作者:潘多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精神卫生工作进入法制化管理时代.有关专家认为,精神卫生法对精神卫生领域的反歧视做出了明确规定,依法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精神卫生法将成为反歧视的利器.长期以来,精神卫生领域的歧视现象屡见不鲜,一句有意无意的"某某是精神病",实际上包含着习焉不察的歧视意味.

  • 学生社团开展感染者参与的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效果评价

    作者:李辉;颜鑫;荣长虹;刘雅翠;王瀚霄

    目的 评价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的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的效果.方法 学生社团组织动员在校高中生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干预前后分别抽取了1 000人做同比问卷调查,用SPSS 18.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64.20%上升至干预后的92.20%,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94,P<0.001);干预前后高中生对艾滋病患者歧视态度分项以及总歧视态均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结论 学生社团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参与高中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减少歧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 反歧视 干预
  • 农村地区反对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干预活动效果评价

    作者:王英;张永泽;杨运义;高保兴;张平贵;乔晓春;聂小勇;何景琳;许华;曾毅

    目的采取干预手段转变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PLWHAs)歧视态度.方法实施多种形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50 96的村民不知道HIV的三种传播途径,65%~79%不了解非传播途径,仅6%答对所有问题.面对面访谈发现,村民对PLWHAs的歧视态度并不严重,可能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干预后三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上升为81%,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从12%上升为45%,所有问题均正确回答的上升为35%.持各项歧视态度的比例下降,持同情帮助的比例上升.Logistic分析提示,干预活动对持同情、帮助态度的作用大于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反对歧视PLWHAs活动应从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入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为细致的反歧视工作.

  • 以社区为基础的关怀与支持活动

    作者:李慧;罗玫;何景琳;吴纪民;辛美哲;李庆华;许文青;孟向东;高保兴

    目的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创造无歧视的社区环境,动员包括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在内的更多人参与到AIDS防治活动中,鼓励和支持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进行自救和帮助他人.方法进行多级培训,使得项目地区的人们深刻地理解社区关怀与支持的内涵,加强开展项目活动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性社区关怀活动,培训和社区活动强调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参与.结果各级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区活动顺利开展,很多HIV感染者参与到活动中来,社会歧视减少,成立了HIV感染者自救小组,各地分别开展具有不同特色的活动,同时向项目以外的地区辐射.结论 AIDS的社区关怀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要重视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参与和项目活动的持续性.

  • 在重庆市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反歧视活动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廷荣;李桓;刘平;晏治碧

    歧视艾滋病患者及其子女的现象普遍存在,为减少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子女的歧视,首先应该从改变人们的意识和行为着手,而大学生是影响整个青少年的意识和行为改变的关键群体.为此,选择在大学生中进行"青少年反歧视"项目活动.

  • 南京市雨花台区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作者:杨诚;何文淑

    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作为防治艾滋病工作的一线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及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态度,对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在医务人员中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及反歧视倡导工作提供依据,开展了此项调查.

  • 手术相关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及对减轻艾滋病医疗歧视的意义

    作者:赵景芳;高刃;王克荣;吴焱

    给艾滋病患者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是HI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近10年来,北京地坛医院一共为艾滋病患者实施了各种手术治疗236例次,医护人员仅发生4例职业暴露,无一例发生HIV感染.通过提高意识、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及时处置等措施,尽可能避免了手术相关HIV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其他医疗机构处理类似情况、减少对HIV/AIDS的医疗歧视具有一定的意义.

  • 通化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态度调查分析

    作者:刘万波

    目的 了解通化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通化市42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按照UNGASS指标和按照国家督导评估指标计算,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4.3%和96.7%;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6.2%.各医疗机构艾滋病知晓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8%的医务人员不存在歧视,疾控防疫人员中歧视现象较为突出(P<0.05).结论 通化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仍有少部分医务人员存在艾滋病歧视现象.应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反歧视宣传倡导.

  • 艾滋病(AID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刘斌焰;刘斌钰;李丽芬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的研究状况和流行情况,明确AIDS的严重性,深刻认识目前可行对策的必要性.方法: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求教于张北川教授,分析影响我国AIDS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由于对AIDS的认识不足和歧视严重地影响了AIDS的防治工作,造成我国AIDS感染的快速增长.结论:我国政府对AIDS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当前应该积极找出有效的治疗办法,坚定地进行反歧视和行为干预,这样才可以控制AIDS在我国快速蔓延的势头.

  • 上海市外来建筑工人中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旭婷;汪红卫;舒伟萍;徐元;程华;周建军

    艾滋病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至今没有疫苗预防,也没有药物可治愈,又由于其可通过性传播,易使人习惯性地将患者与不良道德行为挂钩.因此,社会上存在着对艾滋病的歧视现象,反歧视任重而道远.上海作为国际文化金融中心,国内外人员交往的频繁、密切,形成了上海市流动人口复杂、多变的特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显示,近年来上海市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患者中外来人员均占多数.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而流动人口目前是艾滋病监测人群中的重点人群.

  • 人流手术相关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及对减轻对其医疗歧视的意义

    作者:郝凤

    目的:减少为艾滋病患者行人流手术中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几率从而达到减轻对史滋病患者的医疗歧视.方法:9例艾滋病人流患者进行手术时实行了预防感染的综合应对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艾滋病患者人流手术过程顺利,参加医务人员均未被HIV感染.结论:科学合理的预防应对措施避免了人流手术中相关职业暴露的发生,对于减少对HIV的医疗歧视有一定的意义.

  • 艾滋病感染者参与的高校艾滋病反歧视宣传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路亮;徐丹;熊志伟;刘明斌;刘九龙;曹越;殷维;李十月

    目的 评价有艾滋病感染者参与开展的校园内艾滋病反歧视宣传活动的即时效果.方法 组织动员南昌市四所高校共300名大学生参加艾滋病反歧视宣传综合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62.67%上升至干预后的8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歧视态度有显著改善,更趋向于理性与宽容.结论 由艾滋病感染者参与开展艾滋病反歧视宣传综合干预可取得良好的即时效果.

    关键词: 艾滋病 反歧视 干预
  • 疾病歧视的思考

    作者:黄萼华;樊民胜

    历史上,疾病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死亡,或者创伤,都要远远地超过战争的总和.人们对于疾病的恐惧和在疾病面前的无能为力,就出现了疾病隔离和歧视.它使得病人在生理受伤之外,更遭受心理、社会的各种伤害,而这种伤害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仇视和对社会的畸形报复.无数的悲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建立全社会的反歧视文化机制,是我们这个倡导民主、平等、文明、和谐的世界所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 多途径反歧视干预模式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红红;李贞贞;吴小花;阮叶;罗军飞

    中国在联大特别会议2010年国家进展报告中估计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人数为74万左右[1],但是近两年我国累计报告的 HIV/AIDS 只有22~32万例[2],尚有4万多的 HIV /AIDS 人群未进行检测和治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存在。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羞辱和歧视使 HIV /AIDS 人群失去了经济和情感支持,不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被迫失业,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内疚或负罪感,自杀倾向和自杀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3‐6],这不仅使 HIV/AIDS 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也成为社会综合防治艾滋病的重大障碍。在我国,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干预措施集中在通过大众传媒、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等提高人们的知识,增加大众对 HIV/AIDS 人群的可接受程度[7]。这些干预措施在短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发现,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善人们对 HIV /AIDS 人群的歧视态度,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很小[8]。国外对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如何降低 HIV/AIDS 人群感知到的羞辱和歧视,于是,强调感染者积极参与的干预项目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本研究以患者为中心,融合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理念,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社区艾滋病反歧视干预活动提供研究基础。

  • 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综合干预动态效果多水平模型分析

    作者:郭剑;王亭;高洪艳;梁晓鹏;吴瑞肖;齐子杰;芦文丽;王媛

    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综合干预的动态效果.方法 将48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3组,接受以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反歧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其中干预组1在接受首次干预后的第7个月接受1次强化干预;干预组2仅接受首次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后3、6、12个月评价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得分、歧视得分、服务意愿,并使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知识得分,干预组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1.3)分和(5.4±1.3)分,P<0.05,干预组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7)分和(5.4±1.3)分,P<0.05;歧视得分,干预组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3±3.6)和(32.0±4.3),P<0.05,干预组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2.9)分和(32.0±4.3)分,P<0.05;服务意愿,干预组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和38.0%,P<0.05,干预组2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和38.0%,P<0.05.干预组1、干预组2职业暴露知识得分、歧视得分及服务意愿在0到6个月期间走势相近.但在12个月时干预组1的3项指标均优于干预组2.结论 艾滋病反歧视干预与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相结合,在保护医务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诊疗艾滋病患者意愿.

  • 艾滋病反歧视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赵旭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使教育的对象产生从“知”、“信”到“行”的转变,应该看作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根本措施.随着近年来政府针对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目前我国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反歧视的宣传教育,在反歧视宣传教育的内容、实效性乃至影响反歧视宣传教育的多个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反歧视宣传教育方案,加强反歧视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强对艾滋病治疗效果的宣传,都有利于艾滋病反歧视宣传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性,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农村艾滋病防御的社区干预研究——兼以安徽省S县为个案

    作者:赵怀娟;贺飞

    当前,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部分农村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农村居民缺乏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以及农民工"候鸟式"的流动使得农村地区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日益增加.本文在分析农村实施社区干预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以安徽省S县为研究个案,分析、探讨了社区干预的过程及其作用.

  • 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现状

    作者:张欣文;杨柳;白娥;李静;李芬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 医科大学新生艾滋病反歧视教育的对策研究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张曼华;彭迎春;于丽玲

    医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他们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消除社会歧视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医科大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建议通过将关注点从"病人"转换到"病毒"、建立反歧视文化机制、艾滋病去道德化、媒体担负宣传责任、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建立拼图课堂等途径降低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进一步承担起减少社会歧视的重任.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