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双翅目蛹

    作者:岳巧云;邱德义;黄艺文;侯捷;刘国雄;胡龙飞

    目的 建立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病媒种类的方法,尤其是非成虫态虫体或者肢体残缺个体的DNA条形码鉴定的方法和技术,以缩短鉴定周期.方法提取从英国进口废纸中截获的双翅目单只蛹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序列经拼接后得到清晰可读的709bp 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同时将截获的同批蛹的其他个体在实验室内孵化成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并抽提孵化的成虫的基因组DNA,扩增其COI基因片段,测序并与蛹的序列进行比较.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用Clustal W2在线建立AD系统发育树.结果未知种类的蛹和Genbank中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的COI DNA序列(包括引物序列)99.4%相同.蛹化成虫形态鉴定为红头丽蝇,孵化后的成虫的DNA条形码数据与蛹的数据完全相符.结论根据结果可以判断所截获的未知种类的蛹为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本文的研究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快捷准确的种类鉴定方法,尤其是运用在非成虫态的种类鉴定上.

  • 青海油田吸血双翅目昆虫调查2.危害蠓类和虻类

    作者:李华;许常平;景占良;许国琪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卫生处和青海油田防疫站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支持下,于1999年6月下旬,组织了青海油田尕斯湖地区吸血双翅目昆虫危害情况调查,本文是危害蠓类和虻类的调查结果.种类鉴定分别由虞以新和许荣满教授承担.

  • 吉林省延边地区图们江流域按蚊形态学及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李基旭;宋振海;朴光明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图们江流域按蚊种类,掌握常见按蚊形态特征和基因特征.方法 于2012-2013年5-10月选择吉林省延边州图们市月晴镇、曲水镇和龙井市开山屯镇3个边境村,利用诱蚊灯法采集当地按蚊雌成虫,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其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2区段(rDNA ITS2)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确定其种类.对按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按蚊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确定延边地区图们江流域按蚊基因特征.根据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反向分析其形态特征.结果 在延边州图们江流域共发现赫坎按蚊种团(Anopheles hycranus group)类中华按蚊、克莱按蚊、雷氏按蚊、暗灰按蚊(近黑按蚊)和比伦按蚊,其蚊种基因组DNA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相应按蚊序列的同源性达97%~100%.克莱按蚊、暗灰(近黑)按蚊和雷氏按蚊的亚缘脉白斑、亚尖端白斑、尖端白斑和翅5.2纵脉末端繸斑(fringe)在形态学上存在明显种特异性.结论 在延边州图们江流域未发现中华按蚊和朝鲜按蚊.比伦按蚊为该地首次发现,与已发现的克莱按蚊同为该地首次纪录种.将原纪录种嗜人按蚊订正为雷氏按蚊,原八代按蚊订正为暗灰按蚊.利用按蚊雌成虫翅白斑种特异性可对克莱按蚊、暗灰(近黑)按蚊和雷氏按蚊等新蚊种和近缘种快速、便捷地进行形态学鉴定.

  • DNA条形码技术在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地区鼠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王安东;尹小平;田延河;梁臻;巴特;张江国

    目的 以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常见鼠种为研究对象,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鼠种.方法 2013-2014年在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地区采集鼠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鼠肝脏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 Ⅰ和Cytb基因,进行测序及Blast分析,使用Mega 6.0软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鼠类样本4属7种382只,COⅠ和Cytb基因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符.结论 DNA条形码技术可对鼠类进行有效的鉴定,为口岸快速准确地识别宿主及监控外来医学媒介生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 4种DNA条形码在黄毛鼠种类鉴定中的比较

    作者:胡群;马思杰;裘炯良

    目的 比较CO Ⅰ、Cytb、16S rRNA、D-loop四个DNA条形码对黄毛鼠鼠种的鉴定效果.方法 将大榭港区捕获的1只黄毛鼠样本HX41,提取基因组DNA,使用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 Ⅰ、Cytb、16S rRNA、D-loop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似鼠种DNA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以CO Ⅰ、Cytb、D-loop基因所构建分子进化树中,黄毛鼠均能独立形成分支,且HX41均处于黄毛鼠分支上.HX41的CO Ⅰ基因序列与黄毛鼠HN158株遗传距离为接近,值为0.0034;Cytb基因序列与黄胸鼠HN99株遗传距离为接近,值为0.0355,但HN99鼠种数据存在错误;D-loop基因序列与黄毛鼠HN105株遗传距离为接近,值为0.0439.由于现有GenBank中缺少黄毛鼠16S rRNA基因序列,无法构建进化树.结论 对鼠种进行分子鉴定时,有必要根据GenBank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选择合适的DNA条形码.

  • 中国姬鼠属种类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作者:刘蓉蓉;葛德燕;鲁亮;夏琳;刘起勇;杨奇森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采自我国22个省的姬鼠属样本进行鉴定,调查其分类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为我国鼠传疾病的防控与监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鼠类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19份姬鼠属样本经PCR检测均获得有效CO Ⅰ基因扩增片段,通过构建分子进化树得到8个分支,与GenBank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可确定为8个独立的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齐氏姬鼠、朝鲜姬鼠、大耳姬鼠、澜沧江姬鼠、中华姬鼠、乌拉尔姬鼠及1个姬鼠属未定种.结论 通过对鼠类样本的准确鉴定,可确定这些种在我国较为准确的分布情况,修订了原基于形态鉴定的物种分布.

  • 一例输入性板齿鼠的种类鉴定与分析

    作者:胡群;马思杰;马研;梅勇

    目的 对1份从入境集装箱中检获的鼠样品进行种类鉴定.方法 运用形态学方法及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鼠样品体长约252 mm,尾长220 mm,后足长40 mm,毛色呈黑褐色,cytB基因序列与板齿鼠同源性为接近,与不同板齿鼠的遗传距离为0.048~0.175.结论 经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比对,确定为板齿鼠,系浙江省口岸首次检获该鼠种,为加强外来医学媒介生物防控提供了基础依据.

  • 成都机场口岸常见媒介蝇类的分子鉴定

    作者:赵锋;谭玲;陈海;刘杨;何建伟;曾晓茂;钟玮

    目的:建立以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的蝇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COI基因引物对成都双流机场口岸常见4科10属14种卫生蝇类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地区蝇类的COI基因片段比较,分析其碱基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部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类种内碱基差异变化较大,中国四川与马来西亚棕尾别麻蝇碱基差异为3.4%,中国四川与中国广东巴浦绿蝇碱基差异为3.3%;其他种类种内碱基差异较小(<1.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种类的COI基因分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结果相一致.麻蝇科种类聚为一个分支,而丽蝇科、花蝇科和蝇科种类没有聚集形成单系.结论:可以将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建立一种适用于口岸的蝇类种类之间分子鉴定方法.

  • 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作者:徐文龙;李培英;徐前明;赵长城;李锦春;王菊花

    目的 对安徽4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鉴定,旨在阐明感染牛隐孢子虫主要虫种.方法 采用PCR和Nested-PCR方法分别对4个分离株18S rRNA、HSP70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所测定的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它们同源性和构建种系发育进化树,以确定各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1)它们的18S rRNA基因和HSP70基因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AY954887相似性可达88.3%和98.3%;(2)在遗传进化树方面,它们与AY954892(河南株)亲缘关系接近.结论 此次分离的4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

  •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检测阴道念珠茵效果评价

    作者:秦海秋

    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所致的阴道炎性病变.由于其病因复杂、易反复,故较难彻底治愈,因而广大医务工作者反复研究其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尤其对念珠菌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发现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念珠菌的检测结果非常可靠,对念珠菌的种类鉴定亦令人满意.

  • 基于16S rDNA和CO Ⅰ基因的3种血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作者:刘琴;张仪;方圆;朱丹;兰勤娴;施文琦

    目的 利用16S rDNA基因及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Ⅰ gene,COⅠ)基因建立3种形态学特征相近的血蜱属蜱类-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及铃头血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 方法 在上海市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后,提取蜱样本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16S rDNA及CO Ⅰ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 结果 3种血蜱中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 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 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97.2%,96.9%~98.8%;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 Ⅰ序列与GenBank中的褐黄血蜱的16S rDNA序列和CO Ⅰ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9%~98.3%、87.1%~91.9%;铃头血蜱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日本的铃头血蜱(AB819170)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7.5%;3种血蜱16S rD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8.0%、87.0%、86.9%,CO Ⅰ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80.4%、80.8%、82.8%.用16S rDNA及CO Ⅰ基因构建系统发生树中,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分别与已知的长角血蜱和褐黄血蜱聚在一起,长角血蜱、褐黄血蜱均形成独立的分支. 结论 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并能更好地了解其系统发育进化关系.

  • 源于长颈鹿毛首线虫的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

    作者:徐前明;赵长城;方芬;徐晓佩;刘文阁;张钦;王桂军

    目的 以合肥野生动物园长颈鹿体内分离出的毛首线虫(Trichuris)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长颈鹿毛首线虫的形态特征并对其作分子鉴定.方法 对长颈鹿体内分离出的毛首线虫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采用PCR扩增其内转录间隔区1(ITS-1),构建克隆载体并送测序,所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雄虫总长35.89~58.56 mm;食道占体长比例为0.29 ~0.40,交合刺长1.96~3.89 mm,粗部长7.02~23.45 mm,细部长28.05~40.05 mm,与已报道的感染长颈鹿的毛首线虫呈不同程度的差异.PCR扩增片段为491 bp,包含部分18S rRNA和全长ITS-1,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其与野牛毛首线虫西班牙株(T.bos taurus,HE608848)、捷克狍毛首线虫(T.capreolus,JX218218)、日本瞪羚毛首线虫(T.japanese,AB367795)的同源性高,为98.6%;与异色首线虫(T.discolor,AB367794)同源性仅为46.0%.在系统进化树上它与异色毛首线虫、绵羊毛首线虫(T.ovis)和野牛毛首线虫西班牙株等均不在同一分枝上. 结论 从长颈鹿分离的毛首线虫与已报道的毛首线虫在形态学和ITS-1基因序列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否为毛首线虫新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合肥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孙涛;刘维;王菊花;薛秀恒;赵长城;李培英

    目的 分离合肥地区奶牛源隐孢子虫,并鉴定其种类.方法 采集安徽省合肥市某奶牛场285头成年母牛粪样,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牛粪中隐孢子虫卵囊,并分离纯化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中的卵囊,抽提其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根据隐孢子虫18S rRNA和HSP70基因设计引物,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对巢式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运用DNAStar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粪样有5份,感染率为1.8%(5/285).隐孢子虫卵囊呈椭圆或卵圆形,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大小为7.37 μm×6.13μm,形状指数(长/宽)为1.20;改良抗酸染色法检获的隐孢子虫卵囊大小为7.58 μm×6.20 μm,形状指数为1.22.巢式PCR扩增出的18S rRNA和HSP70基因片段分别为250 bp和325 bp.合肥奶牛源隐孢子虫5株分离株18S rRNA基因与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DQ989573序列一致性高,两者在系统进化树上为同一分支.这5株分离株的HSP70基因序列与安氏隐孢子虫AY954892和DQ989576序列一致性高,且在系统进化树上为同一分支.结论 合肥市某奶牛场分离的奶牛源隐孢子虫为安氏隐孢子虫.

  • 我国室内蟑螂种类分布和防制技术概况

    作者:沈培谊

    蟑螂体外携带病原微生物,能传播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疾病,在传病的作用方面除了机械性传播外,近年我国胡修元教授报道蟑螂的传病还有机械性和生物学性双重传播[1].为了达到对蟑螂危害的控制,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各国的媒介工作者根据当地的实际进行了包括生态习性等基础资料、防制手段等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种群调查、种类鉴定、生活习性、地区分布、种群数量、危害程度、控制措施等.

  • 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种类鉴定与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作者:王进产;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孙铭飞

    目的 确定郑州某医院分离到1株隐孢子虫(PRHN)所属种/基因型.方法 用PCR对该分离株18S rRNA、HSP70、Cpn60和AOX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扩增序列经用DNAstar 和Clustal X与GenBank参考序列比对,用PAUP 4.0构建种系发育进化树,以确定该分离株与其他隐孢子虫虫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通过18S rRNA、HSP70基因分析该分离株与Cryptosporidium parvum(C.parvum)鼠基因型同源性高,分别为99.9%和99.2%,在种系发育树上,PRHN均与C. parvum鼠基因型亲缘关系近;对Chaperponin 60(Cpn60)和Alternative oxidase (AOX)进行序列分析时,该分离株与本实验室分离到的猪隐孢子虫(C.suis)亲缘关系近.结论 该分离株为C. parvum鼠基因型.

  • 家蝇显微解剖方法的研究

    作者:贾源;纪伟华;谢醒民

    蝇类的解剖以往多用于形态学方面的种类鉴定与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蝇类解剖的意义已由单纯的对蝇类的形态学分类转向对蝇类机能学的研究.因此,简单的解剖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研究的需要,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解剖方法,以取得蝇类胸腹段消化系统及完整的生殖系统.为今后蝇类不同的功能性研究打下良好基础.特探索四种不同的解剖方法,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蜂毒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护理体会

    作者:张彩云

    2006年7月~9月,我们收治蜂毒中毒患者1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及中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14~72岁,平均38.3岁.发病前均有蜂蜇史,住院10~25 d,平均15.2d,所有病例均排除既往肾、肝、血液等疾病史,蜇伤至人院时间10h~8d,未做蜂群种类鉴定.

  • DNA条形码技术在鉴定蛆症异蚤蝇中的应用

    作者:岳巧云;冯文军;王章根;管维;刘国雄;邱德义

    目的:建立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蛆症异蚤蝇的方法.方法:分别提取在口岸检疫中截获的双翅目幼虫和成虫的基因组DNA,利用节肢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引物同扩增引物,得到清晰可读的665 bp COI的DNA片段碱基序列.与GenBank中相近的序列进行比较,并用ClustalW2在线建立NJ系统发育树.结果:成虫和幼虫COI的DNA序列100%相同,与GenBank中公布的长度为559 bp的蛆症异蚤蝇的COI相应片段相似性高达98.9%,与同属其他种类的可比片段的DNA序列相似性则低于90%.结论:根据结果可以判断所截获的双翅目昆虫为蛆症异蚤蝇.本文的研究再一次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昆虫种类的鉴定.

  • DNA条形码技术在未知昆虫幼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岳巧云;邱德义;黄艺文;刘国雄

    目的:建立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未知昆虫幼虫种类的方法,探讨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的实用性.方法: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到PGM-T Vector中并测序,分别对同一种未知昆虫的成虫、幼虫的线粒体COI基因的709 bp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相比较.结果:测序结果未知种类的成虫和幼虫序列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一致性高达99.9%,与GenBank中的米象Sitophilus oryzae 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9.6%,与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的序列一致性为86.6%.并与GenBank中其他种类的同一段序列相比较,用ClustalW-2构建系统关系树.以未知成虫的形态分类特征为验证,可以判断未知种类为米象.结论:结果表明运用DNA条形码技术能准确进行昆虫幼虫种类的鉴定.

  • 埃及东北地区夏季暴露尸体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的鉴定

    作者:Sanaa MohamedAly;文继舫;王翔;蔡继峰;刘钦来;钟鸣

    目的:首次鉴定埃及东北地区(东经32°15′和北纬30°36″)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及记录其演替规律.方法:观察被置于一空地上的动物尸体在夏季60 d内的腐败过程,同时捕捉出现的昆虫及记录每日的环境温度(高及低温度)和相对湿度(RH).利用已知嗜尸性昆虫鉴别要点对所收集的昆虫进行分类及鉴定.结果:在研究期间的高和低的环境温度的均值分别为34.85℃和29.2℃,相对湿度的均值为53.5%.尸体的腐败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新鲜期、肿胀期、腐败期和干化期.收集到的昆虫大部分为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经形态学鉴定双翅目包括四科昆虫(家蝇科、厕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鞘翅目包括两科昆虫(皮蠹科和阎魔虫科),膜翅目仅包括厨蚁属小黑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埃及地区不同季节的嗜尸性昆虫演替奠定了基础.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