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病的细胞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凌彦博;吴雪琼

    结核病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的世界性健康问题,耐药结核病的不断增长是有效控制结核病的主要威胁,结核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以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得到广泛应用,细胞免疫治疗将有机会成为复治、难治结核病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研究热点.作者就结核病的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结合参考文献进行重点阐述.

  • 脊髓损伤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祥耀;海涌

    脊柱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据报道全世界范围内每百万人会有15~40人出现急性脊髓损伤[1]。引起脊髓损伤的原因通常为车祸、运动损伤、工作意外、打架斗殴以及高处坠落[2]。其中男女比例约为2.5∶1[3]。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原因为脊髓血管病变(25%)、肿瘤(25%)、感染性疾病(20%)以及椎管狭窄(19%)[4]。初的脊髓损伤常出现在损伤产生时,此种损伤预后较差,功能恢复不佳;在初的损伤之后,继发性损伤主要是由神经细胞死亡引起[5]。继发性损伤早的表现为由缺血引起灌注不足,从而引起能量供应不足[6]。脊髓损伤没有自愈能力,因此,由初的机械性损伤因素引起的脊髓损伤往往无法恢复[7]。

  • 组织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外周血白介素8的影响

    作者:聂振华;王桂芝;刘成玉

    目的探讨组织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观察组织疗法治疗前及治疗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及IL-8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77,2.99,P<0.01).结论组织疗法治疗银屑病有效,可能是通过减少IL-8的产生.

  • 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标志物与示踪标记物

    作者:辛钟成;王林;林桂亭;郭应禄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位于基质内的多能细胞,具有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点.实验发现多种成体组织内均存在MSCs,并可分化为脂肪、骨和软骨等间质组织[1].体外三系分化实验是鉴定各种组织来源的MSCs的基础[2-3].尽管有一些实验试图证实移植细胞的整合和分化,但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移植的干细胞是通过分化达到治疗目的,这主要是由于移植MSCs后无法对其进行追踪,其主要原因是:(1)MSCs标志物特异性不高;(2)细胞示踪标记物可靠性不足.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将对常用MSC标志物和示踪标记的优、缺点加以讨论,为研究者在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时提供参考.

  • VNS对癫(疒间)大鼠行为及脑皮层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周定标;黎君友;张敏;刘爱军

    目的:探讨自制迷走神经刺激器对癫(疒间)大鼠的抗疒间作用及对额叶皮层氨基酸递质的影响.方法:利用A、B、C型刺激器对慢性点燃癫(疒间)大鼠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癫(疒间)大鼠接受不同刺激后1h、24h、1周时额叶皮层内的主要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含量变化和行为学变化.结果:发生变化的氨基酸递质主要是GABA,其中A、B组较对照组GABA含量高、Glu/GABA值低,B组刺激后1h、24h与对照组间的氨基酸含量变化均有GABA含量高、Glu/GABA值低,B3组刺激后1d时(癫疒间)发作明显减少,但4d后恢复到刺激前水平.结论:自制的中、高强度刺激器进行VNS可以减少1d内的癫(疒间)发作,抑制癫(疒间)主要是通过发生GABA递质变化发生作用.

  • 成骨不全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石长贵;张颖;袁文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称脆骨病.是一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其特点是骨脆性增加、骨关节进行性畸形、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听力下降及皮肤异常.90%的OI是编码Ⅰ型胶原的基因COL1A1或COL1A2发生突变而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余成骨不全则主要是由于调节Ⅰ型胶原基因转录或翻译的基因(CRTAP、LEPRE1、PPIB、SERPINH1、FKBP10等)发生突变所致[1-2].OI的治疗需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矫形、康复治疗、干细胞应用、基因沉默等,临床具有治愈难,疗程长,患者痛苦等特点.

  • 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治疗前列腺手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研究

    作者:虞捷;王卫红;胡勤波;徐慧英;谢忠飞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在治疗前列腺手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在接受前列腺手术后出现LUTS的男性患者在常规予盆底肌肉训练及M受体阻滞剂治疗基础上按是否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拔除留置导尿管后24h对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尿量及24 h排尿次数进行评估,并在开始接受治疗1、2、4、8及12周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LTUS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及4周时,两组在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每次尿量及24 h尿次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和12周时,两组在急迫性尿失禁发生次数、每次尿量及24 h尿次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治疗前列腺手术后LUTS症状安全、能有效缩短LUTS症状病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30例腹部术后病人中的早期应用观察

    作者:张光军;杨治;李先玮;张平;瞿军;张学利

    目的 探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腹部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术后6 h始予以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分别为(27.7±9.4) h与(39.3±13.4) h、(48.4±9.3) h与(64.2±9.0) h、(53.4±4.3) h与(79.2±9.0) h、(0.3±0.1) kPa与(0.6±0.2) kPa、(10.2±5.7)分与(19.5±9.0)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能有效促进病人胃肠动力的恢复.

  • 细胞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作者:俞海波;周智广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和肿瘤的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已成为AID和肿瘤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治疗能缓解甚至逆转AID和肿瘤的疾病进程.本文简要概述了细胞免疫治疗在AID和肿瘤研究中的进展和临床应用潜能.

  • 肝癌靶向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及其优化

    作者:徐增辉;钱其军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原发性肝癌患者25万例.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目前患者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

  • 原发性肝癌患者DC-CIK细胞疗法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吴俊华;刘秀美;邱育淼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DC-CIK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探讨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意义,寻找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患者静脉血DC-CIK细胞标本增殖培养7~14 d后回输给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身体状况及心理变化,并在治疗中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CIK细胞治疗前QOL质量评分,饮食、睡眠、疲乏情况等方面分别为(2.34±1.06)、(2.28±1.23)、(2.61±1.02)分,治疗后评分(4.30±0.65)、(4.39±1.12)、(4.30±0.5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对CIK细胞治疗前后进行恰当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细胞疗法及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邵兵;陈迪;闵寒毅

    随着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和生物材料等领域的不断发展,细胞疗法成为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治疗的发展方向.AMD的细胞治疗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神经视网膜的诱导分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获取RPE来源的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人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hESC移植在治疗AMD方面已取得临床试验的初步成功;iPS虽然具有良好的免疫相容性,但因携带导致AMD的易患缺陷以及更多的突变、拷贝数量变异和异常的甲基化模式而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在组织工程学方面,组织支架、可溶性混合材料、细胞与组织支架的锚定是解决移植细胞长期存活的研究热点.常用的组织支架包括去细胞化的基质和多聚体材料.可溶性混合材料以改变受体细胞外基质成分使其变得适宜移植细胞存活.细胞与组织支架的锚定是对Bruch膜的内胶原层添加胶原结合结构域,并锚定生物活性分子,增强RPE细胞在Bruch膜上的附着.

  • I125粒子组织内照射控制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军;雷光焰;雷霆;孙建飞

    目的:研究I125粒子组织内照射控制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有效性,总结I125粒子植入的技术规律及操作经验.方法:对78例乳腺癌患者在术中永久性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内照射治疗,术后1周均使用CAF方案化疗4~6周期,且口服三苯氧胺综合治疗;比较本组病例与既往行外放射治疗乳腺癌病例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周拍胸部正侧片观测植入粒子的数目和实际分布情况,并与手术前治疗计划(TPS)复合验证.结果:全组78例获得6~26个月的随访,中位13个月.其中死亡及骨转移各2例,各占2.56%;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各3例,各占3.84%;肺部转移4例,占5.12%;失访1例,占1.28%;而66例局部无复发及转移,局部复发控制有效率达84.6%.本组病例中无外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通过经术后X线片验证,粒子数目符合率达100%,粒子空间分布符合率仅为43%.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内照射控制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组织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桂芝;刘成玉;周海燕

    ①目的探讨组织疗法对银屑病病人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观察17例银屑病病人采用组织疗法治疗前及治疗30d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及活化片段的变化,同时观察了组织疗法的效果。③结果银屑病病人外周血CD4,CD4/CD8,C3,C4明显降低,CD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C3d和sC5b-9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78~11.62,P<0.001),治疗后各指标变化较治疗前更明显(t=2.99~4.79,P<0.001);治疗后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4.77,P<0.001)。④结论组织疗法可能通过减少补体活化和抑制免疫反应减轻银屑病的症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