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红花与西红花:功效相似价不同

    作者:杜宇

    在中药的百草园中,有两种名为红花的药物,分别称为红花和西红花,两者药性及功用虽然基本相同,但却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价格也相差甚远.两种药品别名多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别名草红花、红蓝花、刺红花,性辛、温,归心、肝经,产于河南、新疆等地,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 桑叶止汗机理及配伍应用

    作者:崔红丽;魏春辉;刘滨

    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的干燥叶.桑叶味苦、甘;性寒;主人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桑叶具有止汗之说,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丹溪心法>有"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未,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的记载;<医说>亦载:单用桑叶-味治愈-游僧盗汗二十年.可见其止汗功效确定不疑.现临床多以桑叶透表疏风而忽略其止汗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临床经验,对其止汗机理及配伍应用作一探讨.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方案

    作者:胡艳;季之颖

    辨证分型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标为风火痰湿,其本在心肝脾肺肾五脏,尤以肝经为密切,然临床所见常常虚实夹杂、多脏合病,故辨证时应详察风火痰湿孰重孰轻,五脏归属孰盛孰衰,虚实寒热孰主孰次.发作期常以清肝泻火、祛风化痰为主,缓解期多以健脾、滋养肝肾为主.临床分以下四型.

  • 睡好觉养好肝

    作者:李顺

    丑时肝经当令,肝血在此刻完成代谢.肝脏每天都在劳累的工作,不仅要生产出新鲜的血液,还要完成大部分的解毒工作,我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养护肝脏好的办法就是睡眠,"人卧则血归肝",肝血得到正常的代谢,自身才能健康.

  • 按摩胸腹防治心脏疾患--"简明全身经络按摩法"系列讲座之三

    作者:孙鸿宾

    中医认为,"腹乃五脏六腑之宫城".腹部包括腹壁和腹腔内脏器,有任脉、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肾经等重要经脉循行和汇集之处,为下丹田之所,能通上和下,分理阴阳.这其中,脐为一身元气之本,能通百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皮毛骨肉有着密切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 从肝心论治失眠的针刺临床研究

    作者:吴家满;卓缘圆;钟宇玲;陈秋兰

    目的:观察针刺从肝、心两经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就诊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针刺肝、心经穴位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舒乐安定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分,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PSQI比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P<0.01),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另外治疗组PSQI减分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肝、心穴位治疗失眠有良好效果,且副作用小,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失眠的方法。

  • 有毒中药使用宜忌苍耳子

    作者:

    性味:味苦、甘、辛,性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风寒感冒,鼻渊,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等证。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肝经中药与治疗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俊尧;陈建新;赵慧辉

    目的:研究尝试以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肝经中药及治疗疾病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归经的可能性.方法:选取从分子对接筛选出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肝经中药的活性靶点,并寻找中药归经与疾病的共同活性靶点,通频次频率的统计分析,探索中药归经与治疗疾病的关系.结果:肝经中药蛋白靶点在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相关疾病上有较高频率的分布.结论:在网络药理学基础上得到的肝经中药与治疗疾病的关系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肝的生理功能有一定关联.

  • 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谢洪武;白春艳;易洋;徐放明;宋云娥;李腊梅;唐曦

    目的:观察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药物组15例,仅单纯给予药物氟西汀治疗;针刺组15例,采用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SI)来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6、8周CGI-SI改善方面,针刺组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等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五输穴针刺放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确切,治疗第6周以后症状改善明显;血液流变学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变化.

  • 刘亚娴辨证论治乳腺癌经验总结

    作者:范焕芳

    刘亚娴教授临证经验丰富,善于辨证,在乳癌病的诊治过程中,认为其病证变化多端,应随证施治,治疗从“郁”“瘀”“痰”“虚”人手.其中,肝气郁结是乳癌的重要发病因素.肝郁者疏肝解郁,常用逍遥散加减;瘀血内阻者,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邪内阻者,方药二陈汤、逍遥丸、消瘰丸化裁;阳虚寒凝者,温阳散寒通络,方用阳和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乳癌晚期要注重保护正气,稳中求进,运用补药应注意“补”“运”结合,防止“呆补”,方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并用典型医案进行详尽分析.

  • 疏泄肝胆法治疗冠心病

    作者:陈兆洋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治疗多采用宣痹通阳、活血化瘀之法,但从临床实际来看,很多冠心病人,多表现为肝经症候,采用疏泄肝胆法治疗,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 玉米须临床妙用

    作者:苏小惠;康红梅

    玉米须,据<四川中药志>载:"性平,味甘淡,无毒",归肺、脾、肝经,具有利水、消肿、平肝利胆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具有利尿、利胆、降血糖的作用,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且无毒性(1).

  •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钟广伟;李炜;罗艳红;王素娥;吴清明;周波;陈俊军;刘本立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 肝经、肺经脑内分布区域的fMRI研究

    作者:徐放明;谢鹏;吕发金;牟君;李咏梅;赵建农;陈维娟;龚启勇;赵立波;刘庆军;申林;翟红;杨德雨

    目的:探讨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情况,为构建脑内经络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健康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肝经组(Ⅰ)和肺经组(Ⅱ),每组按五输穴各分为5小组,分别为大敦(Ⅰ1)、行间(Ⅰ2)、太冲(Ⅰ3)、中封(Ⅰ4)、曲泉(Ⅰ5)和少商(Ⅱ1)、鱼际(Ⅱ2)、太渊(Ⅱ3)、经渠(Ⅱ4)、尺泽(Ⅱ5),每小组6人.采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各穴激活脑区的情况.采用SPM 2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按照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以肝经、肺经各自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区域.结果:针刺肝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 34、BA 47、红核,对侧BA 19、BA 30、BA 39、顶上小叶、小脑斜坡,两侧BA 3、小脑顶;针刺肺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 2、BA 18、BA 35,对侧BA 19、黑质.结论:肝经、肺经在脑内有其相对特异性分布区域,提示经脉到脑可能存在特异性联系.

  • 中医瘿病经络诊察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军;王居易;杨会道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瘿病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多见,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病患者进行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原穴导电量检测是有意义的.

  • 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作者:胥林波;陈晓莉;段俊国;余曙光;张富文;周华祥

    目的: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眼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之关系.方法:对30只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点作针刺前后的mfERG分析.结果:针太冲穴对mfERG第1环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升高(P<0.05),第5环及鼻下象限a波的振幅、反应密度下降(P<0.05);针刺丘墟对mfERG的总反应波、第6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振幅和反应密度升高(P<0.05),b波颞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升高(P<0.05);针刺非经穴点却无特异性的反应.结论:肝胆两经与眼有密切的相关性.

  • 出土文献中经脉病候"热中"的由来与演变——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的相关记载说起

    作者:杨峰;赵京生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及相关早期文献分析可知,"中热"可形成"不溲、溺赤"等小便病候.在当时这种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早期医学观念,受其影响,与小便病候关系密切的足厥阴脉早期经脉病候中出现了"热中癃",这种早期经脉病候在<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脉解><灵枢·终始>中依然有所反映.在<内经>中"中热"已然成为具有脏腑意义的概念,<灵枢·经脉>篇经脉病候成书时因经脉脏腑理论明显区别的影响,并未将"中热"纳入到经脉病候中.本研究提示,早期经脉病候的形成有其相当广阔的医学背景,脱离这种背景对经脉病候的研究会产生偏差.

    关键词: 肝经 肝经病证 考证
  • 足厥阴经与消渴

    作者:赵京生;王为群

    纵向考寻有关文献,足厥阴经的病候在早期与消渴病相关,如马王堆医帛书记载的"多溺、嗜饮""热中",这种相关性在<内经>中已淡化,而<内经>之后又复显现,<伤寒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皆有论治,说明古脉书总结的经脉主病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经络证候 消渴 肝经
  • 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研究

    作者:林葆睿;周小军;魏福垣;何希俊

    目的:探讨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将57例自然态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1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经络检测仪对2组人群十二经脉特定五输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生成的能量柱状图分析2组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结果:鼻咽癌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经络体现在肝经、脾经和肾经,其中肝经表现为实证,脾经和肾经为虚证,而其余9条经络在2组人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存在着特征性经络改变,表现为肝经的实证和脾肾经的虚证.

  • 砂仁入肝肾经之理论探析

    作者:罗杏;唐永祥

    砂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辛温,功效以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等为其特点,因此现今在中医临床中多用来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疾患,如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或虚寒呕吐等病症.对于砂仁的归经,大多本草专著或中药学教材中的记载也以脾胃经为主,但是笔者通过翻阅历代中药古籍发现亦有关于砂仁入肝、肾经之记载,现笔者通过对多部本草专著进行考证及砂仁在临床运用中方药配伍的举隅,探析砂仁入肝肾经之理论及实践依据,或可为砂仁的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砂仁 肝经 肾经
24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