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来华中医留学生对中医的认知过程及学习策略研究

    作者:张红霞

    目的: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来华中医留学生对中医的认知过程及学习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结果:中医留学生对中医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三阶段螺旋式上升模式:消极接受—冲突(积极接受)—影响;其对中医的认识水平经历了从治病技术—文化内核—生活方式的三个递进层次.结论:留学生对中医的认知过程是外国人如何接受中医的缩影,对中医教育如何走向国际具有指导意义.

  • 创新驱动下中医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潘华峰;赖秋华;任金玲;葛昕;严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立足本校生源、导师队伍、培养基地等众多优势资源,遵循中医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中医学人才为目标,以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办学经验为基础,以PBL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采用国际通行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构建全新的卓越中医五年制博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 论中医教育的结构性问题

    作者:邱鸿钟

    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问题是高等教育中一些基本问题,但似乎只有规模和效益使人注目,而质量和结构问题却常被人忽视.其实,教育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才是高等教育中核心的问题.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性意见》([2001]5号)是一份应该引起十分重视的文件.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教育结构
  • 西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针灸兴趣调查与思考

    作者:郭佳;霍则军

    为了解目前西医院校临床专业中医针灸课的设置和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别于2003年、2006年和2011年,对北京大学医学部99级、02级和07级的3个班共148名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针灸课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针灸课的兴趣点随着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现行的针灸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建议以学生为本,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顺应时代需求,推动中医教学改革的深化.

  • 传统中医教育课程教材考察

    作者:郑洪;陈英华

    一个优秀的中医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问题的答案必然随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考察古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对现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教材是实现教育的重要工具,如何编就优秀的能体现中医药学术特点的中医教材,也可以鉴古以论今.

    关键词: 中医教育 课程 教材
  • 中医院校的校园国际化中传统与开放的融合

    作者:蒋剑锋;张国利;柴可夫

    探讨了中医院校作为以传统医学为特色的专科性学校,其学科的传统性给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带来的优势与挑战,分析了中医院校走开放化办学的必要性,并对中医院校如何做到传统与开放的有机融合,促进学校国际化校园建设提出了建议.

  • 中医精英教育与批判性思维

    作者:罗根海

    进入大众教育阶段的高等中医教育,应坚持宁缺勿滥的精英教育:把住"严出";突出个性化教育;培养有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中医人才;培养具有科学理性精神的新儒医.在此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是推动中医学不断发展,免于被"告别"的治本之道.

  • 突出中医临床特色做好专业学位试点工作

    作者:李剑;邱仕君;史亚飞

    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提高中医医疗整体水平,培养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中医临床医学专门人才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是首批获准进行专业学位试点的中医院校之一.从1998年9月起,我校在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8个中医二级临床学科(含中医临床基础、针灸推拿学)和已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5个中医二级临床学科开展了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在几年来的试点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准确理解和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中医临床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置了适合中医临床特点的培养方案和临床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理顺和加强了研究生三级管理制度,切实把中医临床能力和培养质量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保证了我校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中医临床师承实习模式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张雯;储真真

    目的:中医院校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各具优势,本文意在探讨基于学校教育的师承模式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评价.方法:选取60例中医本科学生,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分别以三段教学法结合一对一师承实习模式与单纯三段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学期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并统计成绩.结果:在病案分析、病历书写以及临床技能三方面考核中,实验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后两项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学校教育的师承实习模式对于医学生整体诊疗水平、有序思维方式的提高大有裨益.

  • 留学生的中医教学问题与对策

    作者:黄李平;凌江红;刘启华

    文章分析了我校在外国留学生的中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中医对外教育的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师资培养,教材选用,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一套符合中医学教学特点的体系,以确保中医对外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中医教育走向世界的需要.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堂课课堂教学构思与实践

    作者:利顺欣

    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医学和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一门入门课程.故《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中基》历来被认为是难教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是《中基》课程教学工作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而上好《中基》的第一堂课对于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第一堂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谈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特点与培养模式

    作者:姚友梅;王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决定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式的战略性调整.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为职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创造了短、平、快的捷径.如何构建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模式是顺利开展此学位试点工作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

    作者:许霞;朱建平

    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是近代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中医学校教育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但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人才辈出.近代中医学校所做的各种探索可指导现代中医学校体制的完善,同时也为现代中医学校教材的编写提供了素材.民国时期中医学校以学校教育为主,师带徒为辅;主张中西汇通,崇尚经典;重视临床,加强实践.这些特点可以为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新安医学促进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

    作者:郑日新

    目的:探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方法:以<新安医籍考>收载的新安医家医著为依据,分析新安医学促进古今中医教育发展的影响因子及其特征.结果:新安医学促进古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医德"、"医链"、"著书"、"刻书"4个方面;促进现代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表现,在中医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课程教材建设中,大量收载了新安医学的学术成就.结论:新安医学对古今中医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新安医学 中医教育
  • 有感于"现代中医院不能没有西医"

    作者:

    近有幸拜读<听中医高校领导聊中医>一文(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1月3日五版),感触颇多.其中之一便是"现代中医院不能没有西医".此话如果出自一位"庶民"之口,尚无大碍,但它是出自一位校长之口,那就不可小视了.因为它涉及到课程设置、办学模式乃至于办学的指导思想.

  • 如何培养名副其实的中医名家

    作者:路志正;万文蓉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我们仍然记忆犹新,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中医参与了,但实际上是处于很边缘的境地,这难道不让我们感到很尴尬吗?中医治疗急症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华佗、扁鹊到近代的名老中医们,让多少百姓免于死亡,让多少后学为之惊叹,可是今天却束之高阁,为什么?是中医药失效了还是适应不了?或许是我们的医疗环境阻止我们发挥优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一个中医工作者,有责任去认真思考.中医历来强调医德,视患者为亲人,我们有义务拯救黎民于水火,有责任为百姓疏困解厄,济世救人.非典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中医教育以深刻的启示.怎样培养名副其实的中医名家?这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读饶智欢同学《学医杂语》感言

    作者:陈国权

    2005年下半年,教务处安排我为中医专业2002级一、二班的学生讲授<金匮要略>课,考虑到其课时只占总学时的约1/50,故自作主张,轮流带这两个班的一部分同学到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职工医院中医科随诊,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金匮要略>条文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之不足.在随诊的27位同学中,饶智欢(女)所书<学医杂语>令为师者振奋.

  • 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浅析

    作者:金小洣;郑身宏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肾)精、(肾)气辨义--兼与七版《中医基础理论》商榷

    作者:章增加;胡依平

    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和第七版<中医基础理论>,都增添了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内容,由于对"精气"概念认识还不够全面,影响了这一理论在中医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论述肾的生理功能时,都将肾精、肾气混为一谈.如: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1]又说"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相同的".[1]这种将"精"、"气"混称为"精气"的认识在中医教材中很有普遍性.本辨章学术,衷于一理之旨,为了加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笔者抛砖引玉,以求教大方.

  • 读千古美文做青年君子--关于中医院校设立文史部的建议

    作者:陈国权

    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与中医院校相伴近半个世纪的<医古文>教材,其本头越来越厚,其学时愈来愈少.目前已跌到了谷底即60学时,只是外语的1/4.由于训诂是学通经文的必由之路,故过去只是以为医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的万能钥匙.

    关键词: 中医教育 医古文
734 条记录 29/37 页 « 12...26272829303132...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