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比冷光源与常规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姬静璐;李朝英

    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探讨运用冷光源治疗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抽取6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蓝光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则给予冷光源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和观察组患儿相比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症治疗过程中给予冷光源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

    作者:林桂莲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护理效果.方法:25例新生儿溶血症患者根据其病情给予合适的同步换血治疗. 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换血,痊愈率达到96.0%.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症配合精心的护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曼华;肖波

    目的研究和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方法本次临床治疗分析主要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临床治疗研究的对象,将4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24h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观察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5±0.8)h,光疗平均时间为(40.1±8.5)h。对照组的新生儿平均住院时间为(7.8±0.7)h,光疗平均时间为(49.4±8.8)h。观察组新生儿和对照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

  • 一例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王桂英

    目的:通过探讨母子由于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病机理,建议临床积极开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防止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或降低发病的程度.方法:新生儿血型血清学三项实验.结果:产妇血清、患儿血清及患儿红细胞上均检测到抗-E.结论:证实患儿溶血症是由来自母体的Rh血型系统抗-E免疫引起.

  • 由一例新生儿溶血病分析输血前抗体筛选试验的重要性

    作者:李法斌

    目的:通过1例新生儿溶血症原因分析,探讨临床输血前常规开展抗体筛选试验的重要性.方法:血型鉴定、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孕妇抗体筛选试验均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结果: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证实该新生儿溶血症是由抗-E免疫造成.结论:常规开展抗体筛选试验在临床安全输血、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部分孕妇的不规则抗体不会造成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分析

    作者:周爱风

    目的:通过4例孕妇血清中抗-E产生的原因及配偶相对应抗原的表现型分析,探讨不是所有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孕妇都应进行产前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测均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结果:4例孕妇ABO及Rh(D)血型均相合,孕妇血清中均检出抗-E,配偶红细胞上均缺乏相对应抗原.结论:对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孕妇,应对抗体产生的原因及配偶对应抗原的表现型进行分析,根据配偶表现型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产前的预防治疗,这对于该血型系统夫妇血型相合的孕妇消除不该有的身心上的压力,减轻孕妇经济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由4例新生儿溶血症看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必要性

    作者:王桂英

    目的:通过4例母子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病因调查分析,探讨普及开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必要性. 方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 结果:4例新生儿溶血症中3例由Rh血型系统抗-D引起,1例由抗-E引起,4例产妇中2例是藏族,1例是回族,1例是汉族. 结论:普及开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在提高新生儿溶血症的诊断率、成活率及优生优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新生儿溶血症中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建亮

    目的 调查新生儿溶血症中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率,结局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新生儿溶血症患儿6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患儿中,31例发展为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仅有1例发生感染并发症.多数患儿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在数天内自发痊愈,有7例患儿持续该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97 d.结论 无论抗体特异性、疾病分度或接受治疗情况如何,新生儿溶血症的共同特征为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 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初探

    作者:章军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找出各种致病原因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新生儿溶血症、感染、窒息、早产等均可诱发本病[1].本文对210例单胎足月适龄儿进行分析,了解母亲分娩时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 282例新生儿溶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刘家应

    本文按照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中,三项试验诊断标准,十年中共检出新生儿溶血症282例.男性156例,占55.31%,女性126例,占44.68%.年龄在出生后9小时至12天.在282例新生儿溶血症,抗体依次为抗A 124例(44%)、抗B 97例(34%)、抗D 45例(16%)、抗E 9例(3%)、抗cE 5例(2%)、抗Ce及抗C各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43.97%、34.39%、15.9%、3.19%、1.77%、0.7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15例占40.78%,释放试验阳性265例,占94.15%.游离试验阳性249例,占88.3%.结果提示,除ABO以外,Rh血型系统是引起上海地区HDN的主要血型抗体.对高危孕妇进行血清学检测来预报HDN,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新生儿Rh溶血症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扎西拉姆;邱琪宝;吴仕孝

    本文分析我院1980年~1990年经实验室试验确诊的新生儿Rh溶血症17例.男1 3例女4例,黄疸出现时间全部在生后24小时以内.Rh D血型不合9例,Rh E血型不合7例,Rh C血型不合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17例均阳性,5例由于严要高胆红素血症故采取换血疗法.1例因入院太晚,未及时换血即死亡.对换血后5例患儿进行随访,经丹佛智能筛选检查法(DDST),仅1例异常,其智力及体格发育落后1年.Rh E溶血症在中国颇为常见,上海报告本症占Rh溶血症34.4%(42/122),本文报告更高达41.2%(7/17).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症
  • ABO新生儿溶血病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监测和早期防治的初步探讨

    作者:朴梅花;罗凤珍;韩劲松

    本文将脐血胆红素>3mg/d1,~生后24小时>6mg/d1,~48小时>9mg/d1,或每日上升>5mg/d1作为早期监测ABO新生儿溶血病(ABO HDN)引起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胆红素标准,将符合上述标准的ABO HDN 27例,随机分成两组:预防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5例,分别于胆红素达到监测标准和超过12mg/d1时给予光疗48~72小时,其结果,前者的高胆发生率及胆红素峰值均降低,病程缩短,减少了核黄疸的危险性.

  • 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疗效观察——附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钧亚;陆中权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常产生高胆红素血症,易引起胆红素脑病,而使用光疗能否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减少并发症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特此我们对于1 996年1月~1 999年12月间收治新生儿科的G-6-PD缺陷缺高胆红素血症38例患儿进行光疗观察胆红素消退情况,并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资料男28例,女10例,男女比为2.8:1.足月儿28例,早产儿6例,过期产儿4例.均为温州地区人,其中23例为苍南籍,占82.14%,9例有家族史.入院时日龄:1~3天11例,4~7天22例,≥8天5例,经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改良法)(METHbRT)检测均<75%,其中≤30%16例,>30%22例.血红蛋白≥145g/L 19例,<145g/L 19例.网织红细胞计数:0.01~0.03为21例,~0.05为9例,>0.05为6例.其中26例检测coomb's试验,均阴性.20例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均阳性.光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256μmol/L 8例,~342μmol/L 21例,>342μmol/L 9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选取此期间收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作对照,除外新生儿溶血症及感染性疾病.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价值及评定

    作者:赵金玲

    目的:研究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8月到2017年7月诊治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34例,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应用不同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0.5g/kg静脉滴注,观察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每次1∥k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水平(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差异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惠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黄疸的出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且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有效防止红细胞遭到破坏,有效延缓氧合血红蛋白降低,可有效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加速黄疸消退,可在临床上应用.

  •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溶血症并发黄疸的预防价值

    作者:王宝鑫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对新生儿溶血症并发黄疸的预防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黄疸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护理,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的前两天血清胆红素比较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开展干预5天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黄疸发生率方面,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黄疸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哈斯塔娜;王红云;安艳斌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86例在我院确诊治疗的HDN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实验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新生儿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2h的治疗后,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HDN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 1例RH溶血病患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杨彩珍;魏瑞璞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RH溶血病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后果严重.2006年3月,我科收治1例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1例,现谈谈对此患儿的护理体会: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价值分析及评定

    作者:郑志荣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症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7月14日至2017年1月5日68例我院溶血症新生儿,以随机、平均为原则,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基础治疗,在此操作下,观察组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黄疸消退、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胆红素为(12.48±3.02)umol/L,黄疸消退时间为(4.39±0.78)d,较对照组更优,P值小于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性不佳,P值大于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症中大剂量使用,效果确切,可控制病情,挽救患儿生命.

78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