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中度冠心病风险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步观察

    作者:刘英峰;叶自青;赵雪;李召侠;胡满意;蔡成仕;王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评分中低风险度无典型冠心病症状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连续506例无典型冠心病临床症状、ICVD中低风险度399例,计算中低风险度组斑块以及≥50%狭窄的检出率,对比低风险度组与中等风险度组斑块及≥50%狭窄的检出率,并对比中低风险度组各类斑块的检出率.结果 399例中斑块检出率为57.6%(230/399),≥50%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为20.6%(82/399).低、中等风险组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55.4%(180/325)、67.6%(50/74),低、中等风险组≥50%狭窄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0.9%(68/325)、18.9%(14/74),其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低、中等风险度组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无典型冠心病症状的ICVD中低风险度者,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斑块及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率.256层螺旋CT是检出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以便及早进行医疗干预的有效手段.

  • 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诊断永存三叉动脉的价值与优势

    作者:冯刚;寇介丽;许晶晶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8 471例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者中的13例PTA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PT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 PTA的发生率为0.15%(13/8 471),其中位于左侧和右侧的病例分别为5、8例.三叉动脉都源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且血管走形为内侧型、外侧型者分别有3、10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Ⅰ型7例,Ⅱ型0例,Ⅲ型为6例.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发育不良9例,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2段以远发育不良和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者分别有1、3例.结论 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能清晰、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PTA的走形及后循环供血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文强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冠心病患者45例,接受冠状动脉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共植入55枚支架,利用256层螺旋CT检查观察支架是否存在变形、再狭窄等情况,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SCAG检出支架阳性8枚,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4.55%。256层螺旋CT检出支架阳性11枚,阴性44枚,支架内再狭窄敏感性87.5%,特异性85.5%,阳性预测值63.64%,阴性预测值97.73%。结论:25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准确率较高。

  • 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术后门静脉的评价

    作者:韩淼;鲍海华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前后肝门静脉进行成像,进而对手术前后门脉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脏CT检查确诊为肝泡性包虫病患者20例,CT显示病灶均累及肝脏3段及以上,门脉左右支或主干受不同程度侵犯,20例患者均行部分肝叶切除术,术后14~20 d内行肝脏CT复查,选择肝脏三期增强中门脉期进行观察评价,以比较手术前后门脉差异,对其门脉管径进行测量,判断患者术后门脉情况及有无相应并发症等。结果:20例手术患者中,术前门脉左支受侵5例,右支受侵12例,左右支均受侵3例;其中患者门脉主干受压明显12例,患者门脉轻度受压8例;术后 MSCT 图像显示,20例患者门脉受压均得到相应好转,门脉造影剂充盈良好;管径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脉术后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可对肝包虫病术前门脉受侵情况作出评估,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对切除术后残余肝内门脉的恢复情况提供详细的影像学判断。

  • 探讨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及复查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陈德勤;倪嘉伟;刘峥

    目的:研究分析利用256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及复查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利用256层螺旋C 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冠心病筛查或复查的患者920例,对其冠状动脉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产生24068个节段的冠脉图像,256层螺旋C T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中度以上狭窄(>50%)的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96.3%.结论:256层螺旋C T具有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等优势,冠脉图像质量较高、图像清晰且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冠心病大范围筛查及复查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 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丁薇

    目的:研究探讨256层螺旋C 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老年病患80例,采取分组研究各40例,观察组实施256层螺旋C T进行肺动脉造影诊断;对照组开展64排螺旋CT检测,评估对比两种方式检测质量、病患所接受的放射有效剂量、扫描时间.结果:两种扫描方式均获得高质量影像,在图像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扫描时间与造影剂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栓塞诊断中效果良好,扫描时间极短,对患者屏气要求较低,避免了患者过度承受放射剂量.

  •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作者:茅枭骁

    目的:探析25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M S C T 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间37例疑似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 T脑血管成像检查,将图像传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检测患者微小动脉瘤情况,与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 T A血管成像显示出,37例患者中,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28例,其中前交通微小动脉瘤8例,大脑后微小动脉瘤3例,左后交通微小动脉瘤6例,右大脑中微小动脉瘤7例,右后交通微小动脉瘤4例.CTA清楚显现出微小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等,微小动脉瘤36个,患者MSCTA表现与DSA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8.结论:MSCT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快捷,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25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定义;武华;闻燕妮;王婷婷;潘雷强;张建清

    目的:探讨分析256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冠状动脉疾病的256层螺旋CT资料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完成图像重建后进行回顾性分析.56例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9例患者血管在CT图像上显示清晰.其诊断符合率达88.00%,特异度为96.6%,灵敏度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3.6%,阳性预测值为88.2%.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地显示了血管的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诊断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 256层螺旋CT在诊断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春阁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椎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椎体外伤及肿瘤所致病理性椎体骨骨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图像进行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分析,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85例中总椎体骨折数为121个,其中颈椎椎体骨折12个,胸椎椎体骨折56个,腰椎椎体骨折59个,骶尾椎椎体骨折19个。通过对照比较与统计分析。结论是256层螺旋CT对椎体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椎体外伤及病理性椎体骨折中疑难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亮

    目的:评估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使用Phillips ICT 256层螺旋CT机获得原始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并对照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性病变34例,无异常6例,对脑血管病的检出率为85%(34/40).34例脑血管病变中,脑动脉瘤13例、动静脉畸形4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10例、烟雾病3例.其中1例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为脑动脉瘤可能,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无异常发现,其余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诊断相符.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多种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256层螺旋CT idose技术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彭汉陈;葛群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 idose技术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冠脉CTA检查的12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CT扫描参数的差异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接受常规256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组61例患者行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脉成像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检查,并应用迭代重建算法idose 4进行图像重建.对比两组患者对比剂用量以及辐射剂量水平,并评估两组患者CTA检查成像质量.结果 在两组患者CTA检查图像质量评估中,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213,t=0.170,t=0.303,t=0.597;P>0.05),但观察组患者平均对比剂用量与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 idose技术结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行冠脉CTA检查同样可获取高质量影像结果,并且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对比剂量更少,所受辐射剂量更低,检查安全性更高.

  • 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

    作者:朱兆兴;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段凤霞

    目的:探讨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的189例患者,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比较两组钙化积分情况。结果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四大分支血管的钙化积分分别和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冠心病评价的有效指标,通过使用256层螺旋差异CT检查冠脉钙化及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预测及病变程度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256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分析

    作者:杨房;翟波;别彩荣;郑景浩

    目的 浅析256层螺旋CT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256层CT心脏血管成像(CTA)和经胸部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证实.将TTE、CTA结构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检查和TTE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4.51%、89.0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CTA检查应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在诊断及三维立体成像效果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超生心动图检查,对小儿先心病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 探究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 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李广喜

    目的 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将其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对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与平均辐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前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868个,后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900个,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χ2=0.3265,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门控组的(9.69±3.50)mGy更少(t=15.1667,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t=31.6620,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与效果,并且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技术而言,能够促使辐射剂量显著减少.

  • 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采用25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0例,采用256层螺旋CT对术后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该研究选择的60例患者中,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再狭窄的准确率达到了85%,阴性预测值达到了83.5%,敏感性达到了75.5%,阳性预测值达到了83.5%,特异性达到了86.5%,再狭窄为7枚,占到了15%的比例,256层螺旋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达到了92.6%,阴性预测值达到了93.9%,敏感性达到了88.9%,阳性预测值达到了94.1%,特异性达到了96.9%,再狭窄为17枚,占到了34%的比例。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之后,要对支架再狭窄度进行诊断和评估,而在这个过程中,256层螺旋CT起到了很好的评估作用,且再狭窄诊断准确率是要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要高的,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64层螺旋CT与25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64层螺旋 CT 与256层螺旋 CT 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64层螺旋 CT(A 组)与256层螺旋 CT(B 组)扫描,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两种均为100%;图像信号噪声比:A 组为56.35±16.11、B 组为56.29±14.22;图像对比度噪声比:A组为48.09±16.41、B组为47.93±14.15;有效剂量为:A组为5.77±0.82mSv、B组为4.85±1.58mSv;扫描时间:A 组为7.33±1.24s 和 B 组为3.26±1.41s。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256层螺旋 CT 与64排螺旋 CT 相比,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256层螺旋 CT 能够显著缩短扫描时间,从而可缩短患者的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及检查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优势。

  • 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

    作者:杨志强

    目的 探讨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肺动脉栓塞1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56层螺旋CT组9例,16排螺旋CT 7例,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两组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 256层螺旋CT组均优于16排螺旋CT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管球旋转速度为0.27 s,探测器宽度为8 cm,扫描速度较64排螺旋CT明显提高.通过对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造影用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对比,256层螺旋扫描时间平均为3.26 s,降低扫描时间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屏气患者尤为重要.256层螺旋CT在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优于16排螺旋CT但无显著差异.总之,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检查时危险.

  •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居魁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256层螺旋CTPA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PA显示共累计720处肺动脉及分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完全或部分重要缺损,分为中心型、附壁环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累及肺动脉情况:左肺动脉主干80处,右肺动脉主干69处,肺叶动脉198处,肺段动脉301处,亚段动脉72处。间接征象CT表现为局限性肺纹理疏松、肺密度减低4例;肺梗死灶形成3例,表现为肺实质内边缘模糊的三角形实变影,基底位于胸膜,尖端指向肺门,部分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增强扫描时这些梗死灶不被强化为特点;肺动脉高压2例,表现为中心肺动脉增宽,中心肺动脉与外围肺动脉不对称;右心室增大1例;胸腔积液5例。结论256层螺旋CT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准确、快速、无创、图像清晰等优势,可直观、立体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大小、分布及范围,可成为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256层螺旋CT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欧冠英;林波淼;梁斌;姚润开;莫颖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未经治疗或血糖控制不佳的非冠心病Ⅱ型糖尿病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及其他影响心功能疾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非冠心病非糖尿病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计算出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份数(EF)、心肌质量(MM).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冠状动脉CTA扫描EDV、ESV、MM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F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心脏冠状动脉CTA扫描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收缩期左心室后壁增厚率和室间隔增厚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分辨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正常人的早期差异,在诊断糖尿病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具有很好的优势.

  •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护理配合

    作者:史玉兰

    目的 分析冠心病诊断中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行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患者,选取时段为2016年10~12月,在检查前将检查准备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检查时加强配合指导,对患者扫描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将过敏反应抢救工作做好.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均对检查进行有效配合,过程较为顺利,3例未成功,其中2例由于心率不齐(60~135次/分),1例由于心率太快(105~112次/分).轻度过敏反应轻微,不存在局部皮肤坏死及空气栓塞的病例,无死亡的病例;由于无法屏气检查取消者1例.结论 冠心病诊断中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护理配合意义重大,可提升图像质量,促进检查顺利进行,值得应用和推广.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