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迭代重建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徐超;杨琳;于薇;刘一;姜红;郭淼;张兆琪

    目的 与滤过反投影法(FBP)对比,评价迭代重建(IR)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7例患者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采用常规FBP法和IR法对佳期相图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两种重建方法所得冠状动脉图像的CT值、噪声、SNR及CNR.结果 57例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中,IR图像质量为优的血管段比例为83.18% (628/755),高于FBP重建图像(595/755,78.81%,P=0.030).FBP重建与IR图像强化水平(CT值)分别为(311.49±63.76) HU、(310.57±64.45) HU(P=0.280),图像噪声分别为(19.58±3.47) HU、(13.11±3.06) HU(P<0.001),SNR分别为16.27±3.89、24.48±5.73(P<0.001),CNR分别为20.63±4.24、30.84±7.24(P<0.001).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IR法可在保证冠状动脉腔内强化程度不变的同时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

  • 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戴沁怡;贺毅;张兆琪;安靖

    目的 评价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 C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8例疑诊冠心病者,采用1.5T非对比增强、心电门控兼呼吸导航、T2预备脉冲并脂肪抑制的3D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采用4分制(1分,差;4分,优)评价图像质量,对得分2~4分者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以CAG显示狭窄≥50%为标准评价MR的准确率.结果 ①完成组:79例(79/88,89.77%)完成WH CMRA检查,扫描时间(13.28±4.33)min,心率(67±8)次/分,呼吸导航效率(34.12±8.10)%,体质量指数(BMI)为(25.90±3.20) kg/m2;75例平均图像质量评分(2.9±1.0)分,4例图像质量为1分;②对照组:42例(42/75,56.00%)完成CAG检查,扫描时间(13.50±4.60)min,心率(67±10)次/分,图像质量评分(3.2±0.9)分,与CAG间隔(5±2)天;WH C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0.48%(19/21)、66.67%(14/21)、73.08%(19/26)、87.50%(14/16)和78.57%(33/42);③完成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年龄、心率、扫描时间、呼吸导航效率、BMI和图像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HCMRA图像质量大多能满足诊断需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BMI.

  • 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张光辉;张国伟;刘旭林;盖青竹;徐永忠;牟仁琪

    目的 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并观察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在去除上腔静脉和右心腔伪影中的价值. 方法 临床拟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338例患者接受CTCA检查,其中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256例(据扫描延迟时间分3组:<19 s组、19~23 s组及>23 s组),自动跟踪、手动触发组82例.对比剂注射时间设定为17 s,注射速率3.5~5.5 ml/s.智能扫描组阈值设为120 HU,手动触发组阈值设为500 HU.对自动跟踪智能触发组的三个时间组,以及智能触发组与手动触发组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智能触发组中扫描延迟时间19~23 s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37、0.040);手动触发组中完全无上腔静脉、右心腔伪影,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智能触发组(P=0.036). 结论 64层CTA的合理对比剂注射时间为17 s;自动跟踪、手动触发技术能有效去除上腔静脉及右心腔伪影,获得理想的冠状动脉图像,值得推广应用.

  • 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的可行性

    作者:孙凯;韩瑞娟;王利军;王臣;陈楠;杜祥颖;李立刚;李坤成

    目的 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246例连续性患者,分为3组,每组82例:A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行心脏与头颈血管联合扫描;B组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心脏成像;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头颈部CTA.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CT值及CNR,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起始部、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4段CT值及图像噪声,评价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头颈部血管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颈部ED显著低于C组(t=24.215,P<0.01).结论 大螺距双源CT Flash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部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功率高,对比剂用量少,辐射剂量低.

  • 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

    作者:王小琴;钱农;潘昌杰;薛跃君;王涛;靳激扬

    目的 探讨双源CT非心率控制低剂量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94例患者进行双源CT非心率控制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5支分支血管的成像质量,图像质量≥3分认为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分析平均心率、心率变化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评估2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并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结果 扫描期间94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7.24±13.76)次/分.共1410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分析,其中1334段(94.61%)可满足影像学评价要求,76段(5.39%)不能满足要求.94例患者平均冠状动脉得分为(4.25±0.93)分,图像质量与心率(r=-0.17,P=0.11)及心率变化(r=0.10,P=0.32)均无相关性,2名评价者间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0,P<0.001),CTDIvol均值为(11.84±1.76)mGy,平均ED为(2.19±0.45)mSv.结论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无需控制心率而得到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时间分辨力-心动周期特性曲线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夏平;徐青松;郝敬明;胡春艾;曹伟;师毅冰;夏有生

    目的 评价时间分辨力-心动周期特性曲线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心率采用不同的球管转速,并进行三扇区扫描.采用双扇区和三扇区两种方法重建.对照组为30例心率<65次/分患者,采用350 ms/rot的球管转速扫描,单扇区重建.比较各种球管转速、不同重建算法、不同心率分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双扇区图像质量评分1级1191节段(1191/1708,69.73%),三扇区图像质量评分1级1370节段(1370/1708,80.21%),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1级348节段(348/418,83.25%),双扇区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0,P<0.001);三扇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P=0.13).不同球管转速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P=0.61).结论 依照三扇区时间分辨力-心动周期曲线佳成像条件选择扫描参数,可在65~122次/分的心率范围内获得优质、稳定的图像质量.

  • CT诊断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1例

    作者:申永春;文富强

    患儿男,14岁,主因“活动后心脏不适5年,基层医院检查怀疑先天性心脏病”人院.心脏听诊:左3、4肋间可闻及粗糙Ⅲ级收缩期杂音.血管成像CT增强扫描: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根部左后方,主干、前降支及旋支明显增粗,其中主干直径约1.06 cm,前降支直径约0.30~0.75 cm,旋支直径约0.52 cm,左冠状动脉旋支、前降支终末支均进人心肌内.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窦,全程明显纡曲扩张,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约0.80~1.10 cm,其分支明显增粗,终末支进人心肌内.

  • 单次心搏冠状动脉扫描中优化对比剂注入时间的可行性

    作者:李豆;胡智军;贾永军;刘振堂;王琦;沈云;李馨;李爱华;魏东红

    冠状动脉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是无创性检出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对比剂用量较高,存在潜在危害[1].减少对比剂用量意味着缩短对比剂峰值持续时间(佳扫描时间窗).既往CCTA常采用固定注射流率或固定注射时间[2-3].Revolution CT更新和发展了一系列软硬件新技术,如160 mm宽体探测器、0.28 s时间分辨率、迭代算法等,可在任何心率条件下实现单次心搏(One Beat)冠状动脉轴位扫描[4],同时减少数据采集时间.本研究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碘流率,对比不同注射时间对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观察由此降低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中心率与重建相位宽度的选择

    作者:孙红;王新江;姚洪祥;惠萍;崔志鹏;王新明

    目的 分析与心率相关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合适的相位宽度.资料与方法 选取11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评价不同心率组(Ⅰ组,<60/min; Ⅱ组,60~62/min;Ⅲ组,63~65/min;Ⅳ组,>65/min)在R-R间期75%、60%~80%和40%~80% 3个相位宽度中佳重建相位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Ⅰ、Ⅱ组在75%和60%~80%相位宽度图像质量高于Ⅲ、Ⅳ组(χ2=75.408,P<0.01),增加相位宽度至40%~80%,Ⅲ、Ⅳ组图像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心率较高时增加重建相位宽度可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而心率<63/min时适合用窄相位宽度扫描模式.

  • 宝石CT高清模式与标准模式冠状动脉支架成像质量比较

    作者:王妍焱;谭晔;吴国庚;周诚;王新江;梁京;乜洪月

    目的 比较高清模式和标准模式对宝石(HD) 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质量的影响及HD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连续选取22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患者(置入支架50枚),行HD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分别用高清模式和标准模式进行重建,以支架原始数据为参照,对两种不同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种模式重建支架内直径的测量值均小于实际值,高清模式重建测量支架内平均直径为2.36mm,标准模式重建测量支架内平均直径为2.06m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模式重建支架内直径的测量值更接近于实际值.结论 HDCT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支架内成像质量及支架测量的准确性.

  • 心电脉冲改良技术降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

    作者:唐菲

    目的 探讨心电脉冲(ECG-Pulsing)技术和Mindose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按照不同扫描方法随机将拟行双源CT扫描的1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标准组49例采用标准的ECG-Pulsing扫描,优化组87例采用优化后的ECG-Pulsing条件合并Mindose技术扫描.记录扫描后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扫描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评分.两组CTDIvol值、ED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优化组CTDIvol值及ED值明显低于标准组(42.82±18.00mGy vs 64.86±10.63mGy,11.72±5.16mSv vs 17.26±3.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5、t=-7.575,P<0.01),平均剂量降低约33.41%.标准组和优化组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平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0.38分vs 3.60±0.24分,P>0.05).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应用ECG-Pulsing合并Mindose优化技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 冠状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对介入治疗的优化作用

    作者:刘超(综述);陈明(审校)

    近年来,对冠状动脉的研究已从单纯的冠状动脉的解剖生理学特性、生物力学特性、血液流变学特性等基础方面逐步向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评估等临床方面转变。本文从冠状动脉的特殊几何结构出发,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生物力学因素,并阐述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化作用。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主冠状动脉瘤合并肺动脉瘘1例

    作者:贺鹏;任波;李玲;顾鹏

    1 病例简介女,70岁.主诉:心悸气促1个月.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图1)提示:左冠状动脉瘤,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于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手术,术后证实瘤体大小、部位及瘘口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一致.

  •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作者:左琦;李天发;王军;孙雯;肖欢

    目的 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4例不合并糖尿病,应用99Tcm-MIBI G-MPI检查检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96.15%比73.53%,x2=5.43,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部位供血冠状动脉总支数显著多于B组(82.67%比62.67%,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总节段数显著多于B组(P<0.05),其中A组前壁、间壁及心尖部位和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99Tcm-MIBI G-MPI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256排CT管电压及重建方式对小内径冠状动脉支架模型显示的影响

    作者:杨蕾;徐怡;祝因苏;王玲玲;唐立钧;施海彬

    目的 探讨256排CT管电压及重建方式对体外小内径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256排CT在高清扫描模式下使用不同管电压(70、80、100、120 kVp)多次扫描2枚小内径体外冠状动脉支架模型(内径分别为2.5mm和3 mm).所得图像分别使用高清标准(HD standard)及高清细节(HD detail)重建方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主观评价以及包括支架内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的客观评价,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2.5mm及3 mm内径冠状动脉支架均在80 kVp条件下获得高主观评分.随着管电压的升高,支架内CT值、SNR及CNR值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mm内径支架HD detail及HD standard两种重建方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m内径支架HD detail重建方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HD standar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CT高清扫描模式下,80 kVp联合HD detail重建方式利于小内径体外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

  • 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

    作者:杜丽云;胡海菁;徐刚;钟思源

    目的:探讨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突发胸痛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28层CT心胸血管三合一成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及胸部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并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行128层CT一站式扫描均能清晰显示双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胸主动脉及心胸其他组织结构,其中冠状动脉狭窄21例,肺动脉栓塞15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他病变16例,未见异常4例。结论: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血管疾病作出诊断,还可明确胸部其他非血管性病变,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能谱CT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非钙化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琪;郝菲;窦勇;郑晓明;郭小玲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碘基图在鉴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钙化斑块成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能谱模式扫描的4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宝石能谱成像软件上获得各组的能谱曲线图、碘基图像和水基图像,计算斑块标准化碘浓度,即标准化碘浓度=斑块碘含量/主动脉碘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5例共检出非钙化斑块73处,其中脂质成分21处,纤维成分40处,血栓样组织12处.不同类型非钙化斑块的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0.672).结论:CT能谱成像通过对碘含量进行测定,对不同性质的斑块成分鉴别有较大的意义,可早期提示脂质成分等不稳定斑块,为明确斑块性质提供量化依据.

  • 彩色多普勒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

    作者:葛嘉;李佐民;肖颖;张羽;余晓梅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50例支架组患者和58例造影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程度,根据反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比值评价反流程度,<20%为轻度,20%~40%为中度,>40%为重度.结果:支架组术后LVIDd、LAD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术前及术后半年随访二尖瓣反流病例的发生及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术后新增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为中度反流.结论: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提高左心功能有明显作用,而支架植入术导致二尖瓣反流可能性小.彩色多普勒对评价支架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以及左心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作者:莫娟;刘杨;李川;王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AF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DSA证实,对比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结果:12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右CAF 8例,左CAF 4例,其中漏入右房2例,漏入右室6例,漏入左房2例,漏入左室1例,漏入肺动脉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冠状动脉明显增宽,部分扩张呈瘤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探及异常血流束,频谱多普勒于瘘口处录及连续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走行及瘘口位置,在CA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杰;朱小云

    目的:探讨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桥、支架复查等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CTA与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CTA与DSA均显示冠脉解剖结构正常5例;CTA可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2例,DSA未见冠脉解剖结构异常;CTA可见心肌桥13例,DSA显示11例;CTA见冠脉狭窄35例,5例与DSA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3例因CTA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2例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CTA与DSA均示清晰支架影,支架内部管腔通畅,未见内膜增生征象,1例管腔中度狭窄.结论:CTA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靠方法,其在解剖结构和心肌桥显示上较DSA有一定优势,但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上与DSA存在一定误差.

491 条记录 4/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