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动吸引器常见的错误使用方法

    作者:任永洪

    DX系列电动吸引器由于价廉、体积小、重量轻,广泛用于医院外科手术、内科急救、人工流产,使用频率较高,由于其自身弱点,如转矩小,易烧毁电机启动绕组,但也不乏人为因素所致。通过笔者的观察、了解以及维修记录综合分类如下。 1 变应急使用为常规操作 1.1 使用中不慎将一个瓶打坏,用单瓶吸引。在应急状态下是正确的,但作为常规操作其留下的隐患是在单瓶吸时压力无缓冲状态,引流较快,液体直接进入泵内的机会增加,吸头在离开引流源时,如未切断泵工作,会产生很大吸力,可将距瓶中吸管至液面 400mm处液体吸入泵内,虽星星点点,却积少成多,锈蚀泵体,阻碍滑片运动,从而增大了转矩导致电机毁损。

  • YKZ-3F牙科综合治疗机的改进

    作者:王立敏

    YKZ-3F牙科综合治疗机的低速手机转矩偏小,主要原因是直流电机(NCL-25S)供电稳压电源输入电流太小,达不到使用要求.经过改进,电源输出电流大大提高,手机的转矩得到了改善,由原来的30gf.m*提高到180gf.m*,满足了使用要求.

  • 3T MRI基础与临床第三讲转矩、磁场梯度切换与SAR

    作者:刘怀军

    9转矩和吸引非常著名的一点,也是对临床MR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磁场会把任何铁磁性物体吸引到磁体处并会使任何铁磁性动脉瘤夹发生扭曲.尽管在此领域的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因为理解错误、缺乏交流以及对磁场所能发出的隐含能量估计不够而引发了多项致命伤害.

  • 正畸过程中产生转矩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丽雨;孙吉庆;叶之慧

    正畸过程中对转矩的控制是达到矫治目标应必须注意的,牙齿的轴倾角、临床牙冠中心距离牙合平面的高度、牙冠的形态都可影响转矩的表达效果.转矩得到良好的控制有助于尽快达到平衡和美观的目的,也可以使调整后的覆盖和覆牙合更加稳定,相反失去对转矩的控制,牙齿不会向预期的角度移动.本文将针对产生转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正畸 转矩 研究
  • 平直方钢丝与带T型关闭曲方钢丝加载转矩后的三维有限元对比分析

    作者:解传亮

    目的 比较平直方钢丝以及带T型关闭曲方钢丝在上前牙加载不同正转矩后,上前牙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分布,为临床前牙转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包含上颌骨、牙周膜、牙齿、托槽、弓丝、牵引钩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法模拟平直方钢丝和带T型关闭曲方钢丝分别加载+1°+3°+5°+7°+9°有效转矩,并对弓丝后段硬性结扎,分析中切牙、侧切牙三维方向的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 使用平直方钢丝加载正转矩时,冠唇向根舌向移动,随着转矩值加大,初始位移和牙周膜应力增加,位移变化率逐渐增大;使用带T型关闭曲方钢丝时牙齿初始位移趋势、牙周膜应力分布与平直方钢丝一致,但位移量和牙周膜应力明显减小.结论 ①带T型关闭曲方钢丝与平直弓丝相比,在加载同样转矩的情况下弓丝更加柔和;②随着转矩增加,继续加载相同度数的转矩,弓丝的转矩力值变化率更加明显.③侧切牙与中切牙相比,对转矩变化更加敏感.

  • 转矩力作用下托槽槽沟变形的实验研究

    作者:厉松;王邦康;罗颂椒;秦晓桐;胡长华

    目的研究金属及陶瓷托槽在不同大小的转矩力作用下托槽槽沟的变形和断裂情况.方法设计体外装置模拟临床转矩力对托槽的作用,采用电测法和光测法对国内常用的9种正畸托槽在转矩力作用下托槽槽沟的变形和断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检测样本中3M Victory miniature标准方丝托槽在转矩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所需的力值显著大于其余被检测的托槽;迷你型的金属托槽的强度显著低于标准型托槽;陶瓷托槽抵抗转矩力的强度高于被检测的两种迷你型金属托槽,低于其他金属托槽.结论该装置可真实反映托槽受力情况;本研究中所有的托槽抵抗转矩力的强度均超过了200g·cm,能够满足临床矫治的需要.

    关键词: 正畸托槽 转矩 变形
  • 种植体支抗辅助舌侧矫治双牙弓前突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冠英;杨琳;马俐丽;徐宝华

    目的 通过头影测量比较种植体支抗辅助舌侧隐形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治疗前后牙颌面结构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例双牙弓前突畸形患者,均使用舌侧矫治器配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治,观察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微螺钉种植体的成功率为97.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近中移动0.23 mm±0.76 mm(P>0.05),上中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31 mm±2.02 mm(P<0.001),治疗后U1-SN角度为99.4度.结论 舌侧隐形正畸联合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双牙弓前突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在内收上颌前牙的同时能有效控制转矩,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Tomas微种植体矫治力系统竖直倾斜磨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郭冬梅;常少海;胡玲玲;鲁颖娟;叶玉珊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复合矫治力系统竖直倾斜磨牙的影响.方法 对上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颊侧倾斜的干燥头颅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支持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计算机模拟微种植体位于不同位置、施加不同的远中向力和根颊向力偶矩时磨牙牙周膜的位移.结果 当微种植体位于第二恒磨牙近中颊侧牙槽骨,进行力学加载时,磨牙产生向远中倾斜、腭侧旋转的趋势;位于近中(牙合)面和近中腭侧牙槽骨,进行力学加载时,磨牙均产生向远中倾斜、颊侧旋转的趋势.结论 合理运用复合矫治力系统可以更有效地竖直倾斜磨牙.

  • 前牙转矩辅弓的应用

    作者:陈蓉;杨雁琪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将上下颌前牙根唇向或舌向移动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前牙转矩辅弓(ART辅弓).方法文中介绍了ART辅弓的结构、生物力学原理,并对ART辅弓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适应征及应用时机、主弓丝的选择、操作步骤、临床调整,并附病例报告.结果ART辅弓可以有效地对上下颌前牙进行转矩控制,同时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而产生加强下后牙支抗、打开咬合、远中直立磨牙等临床效果.结论ART辅弓应用在"精细调整"阶段调整前牙关系时收效显著.

    关键词: 前牙 转矩 辅弓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初探

    作者:张婕;马慧敏;李小彤

    目的 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上颌第一磨牙代偿特征,为临床医师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根据上颌减数与否分为减数组(28例)和非减数组(20例).采用激光扫描仪扫描矫治前后的牙颌模型.使用Rapidform 2006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和转矩,获得并对比两组上颌第一磨牙的代偿特征数据.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后减数组与非减数组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转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0,P=0.144);矫治前减数组转矩的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为-3.32°(-5.10°,1.16°),非减数组转矩为-6.94°(-13.0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即减数组颊倾代偿更明显.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第一磨牙颊向倾斜代偿,其颊倾代偿越明显,术前正畸去除上颌后牙代偿越需要间隙,正畸方案越有可能考虑减数.

  • 不同微型种植体稳定性比较的动物实验

    作者:陈岩;赵文婷;Hee-Moon Kyung

    目的 评价自攻型和助攻型正畸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探讨两种种植体生物力学的差别.方法 将自攻型组与助攻型组正畸微型种植体(每组各28枚)种植于两只狗的上下颌骨颊侧根间区,植入时测量高植入转矩,即刻负载水平力约1.96 N,持续9周后取出种植体,测量高去除转矩.结果 上、下颌自攻型组高植入转矩[分别为(5.6±1.1)N·cm和(8.7±2.3)N·cm]均明显高于助攻型组[分别为(3.5±2.1)N·cm和(7.4±1.1)N·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自攻型组高去除转矩[分别为(-6.5±2.2)N·cm和(-7.1±2.0)N·cm]均高于助攻型组[分别为(-5.7±2.3)N·cm和(-6.1±0.5)N·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攻型组成功率为92.9%,助攻型组成功率为86.7%.结论 自攻型种植体有较高的初期稳定性,适于种植在上颌骨及下颌骨骨皮质较薄的部位.

  • 转矩对微螺钉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鲁颖娟;常少海;伍虹;余艳崧;叶玉珊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转矩对不同直径与长度的微螺钉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96个上颌骨实体模型,并建立直径分别为1.2、1.6、2.0 mm,长度分别为6、8、10、12 mm共12种尺寸的微螺钉种植体实体模型,将每种尺寸的种植体分别与8个上颌骨模型结合,并用随机数表法随机选出4个加载1.96 N水平力(水平力组),另外4个加载6N·mm转矩和1.96 N水平力(复合作用组),分析两组种植体位移峰值的区别,以及两种加载条件下直径和长度对种植体位移峰值的影响.结果 种植体长度不改变加载条件对位移峰值的影响,但种植体直径与加载条件间有相互作用,种植体直径为1.2、1.6、2.0 mm时水平力组种植体位移峰值[分别为(7.71 ±0.49)、(3.94±0.31)、(2.32±0.43)μm]均显著低于复合作用组[分别为(9.22±0.63)、(4.62士0.52)、(2.69±0.49) μm] (P <0.05).种植体直径为1.2 mm时的两组位移峰值差值[(1.61±0.22)μm]显著大于直径为1.6、2.0mm时的两组位移峰值差值[(0.64±0.12)、(0.49±0.06) μm] (P <0.05).结论 水平力复合转矩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存在不利影响,对种植体同时施加转矩和水平力时应使用直径大于1.2 mm的种植体.

  • 错(牙合)畸形矫治后切牙转矩角对矢状骨面型代偿的研究

    作者:杨敏志;许天民;林久祥

    目的 研究正畸矫治后切牙转矩角对矢状骨面型的代偿情况.方法 测量157例错(牙合)畸形矫治满意患者治疗后的矢状骨面型头影测量指标,与切牙转矩角进行相关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与Ⅰ类骨面型相比,Ⅲ类骨面型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Ⅱ类骨面型相反.Ⅰ类骨面型患者矫治后,切牙转矩角对矢状骨面型的代偿首先并主要发生在下颌:ANB角>3°时,下切牙唇倾达到5°.结论 矫治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时,应根据预测的矫治后ANB角度,调整切牙转矩角.

  • 正常(牙合)青少年替牙期至恒牙初期切牙和磨牙转矩度的纵向观察

    作者:张海萍;许天民;张兴中;林久祥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青少年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的生长变化,为正畸诊断、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颅面生长发育中心收集的20名正常(牙合)青少年样本(男性6名,女性14名)替牙期和恒牙初期的牙颌模型进行分析: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及4颗恒切牙萌出至(牙合)平面,研究对象平均(9.5±0.9)岁;恒牙初期:除第三磨牙外其他恒牙均萌出至(牙合)平面,研究对象平均(13.7±1.3)岁.使用Biaggini Rayset系统测量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转矩度,分析替牙过程中牙冠倾斜度的变化.结果 替牙期与恒牙初期相比,男、女切牙和磨牙的转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牙期至恒牙初期,上颌中切牙转矩度由14°减小为10.9°(P<0.001);下颌中切牙转矩度由1.8°增加为5.2°(P<0.01);上颌侧切牙转距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侧切牙转矩度由1.2°增加为3.0°(P<0.05).上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由-6.6°减小为-10.3°(P<0.001).下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由-38.6°增加为-33.2°(P<0.001).结论 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上颌第一恒磨牙逐渐舌向直立,下颌第一恒磨牙逐渐颊向直立.

  • 非拔牙病例矫治前后前牙转矩改变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田军;张丁;李小彤

    目的 探讨影响非拔牙病例矫治前后前牙转矩改变的因素.方法 选择轻度拥挤、采用不拔牙矫治、整平排齐牙列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对139个样本的头颅侧位片、模型和病历中得到的16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影响矫治前后中切牙转矩改变的因素有5个,按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中切牙与功能性(佮)平面的交角、拥挤度、SN与颌骨的成角、颌间牵引的使用和结束弓丝的材质和尺寸;影响矫治前后中切牙转动中心相对位置的因素有3个,按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为:矫治前后牙弓前部深度的改变量、矫治前牙列的拥挤度和颌骨与SN的成角.结论 中切牙与功能性(佮)平面的交角、拥挤度、SN与颌骨的成角、颌间牵引的使用和结束弓丝的材质和尺寸可影响非拔牙病例矫治前后前牙转矩的改变.

  • 弹力线在上前牙转矩调整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白士国;王建国;张锡忠;彭朋

    目的 探讨弹力线在上前牙转矩调整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的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6±2.3岁.所选病例均采用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方案,在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中,由于转矩控制不足出现上前牙的直立或舌倾,在精细调整阶段采用弹力线对上前牙转矩进行调整.结果 所有患者上前牙转矩均改善明显.结论 弹力线调整上前牙转矩有效.

  • “微种植体支抗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前牙移动的磁感应Typodont实验

    作者:武秀萍;HEE MoonKyung;李冰;荆璇;李世锋

    背景:电磁感应模拟矫治装置HITS及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是课题组的专利产品,关于“微种植体支抗-双槽沟舌侧托槽”矫治系统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控制前牙转矩力系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目的:通过HITS系统中关闭间隙阶段的Typodont实验,探讨舌侧矫治中良好控制前牙转矩的力系.方法:选取16副标准上颌安氏Ⅱ1拔除第一前磨牙的Typodont模型,分别在后牙区舌侧区和前牙区唇侧根尖区植入微种植体,通过改变舌侧微种植体位置(距离牙槽嵴顶4,8 mm)和牵引钩长度(4,8 mm)来调节同收力的方向,以及加载不同的舌向回收力(150,300 9)及唇侧压低力(50,100 9),以HITS模拟牙齿移动效果,并借助Micro CT扫描加力前后模型并进行Mimics 17.0三维重建,应用析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加力模式下前牙移动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当牵引钩高度为4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6mm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较小;当牵引钩高度为8 mm、舌侧微种植体距牙槽嵴顶10 mm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较小.舌侧回收力为150 9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相对较小;唇侧压低力为100 9时,前牙切缘与根尖的位移差值相对较小.结果表明在舌侧矫治关闭拔牙间隙过程中,在加载回收力的同时配合唇侧压低力可较好地控制前牙转矩,且优的力学模式为施加舌侧回收力150 9同时使用100 9唇侧压低力.

  • 两种托槽对转矩控制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军;柳忠豪;刘利苹;武传君;张丁

    目的 研究在同一牙弓中牙齿相互作用条件下,0.56mm×0.71 mm(0.022英寸×0.028英寸)国产奥杰全程式托槽与日本OPA-K金属托槽在转矩控制方面是否有差异.方法 通过Typodont水浴实验,模拟临床矫治过程,测量结束弓丝为0.48 mm×0.64 mm(0.019英寸× 0.025英寸)SS方丝时使用两种品牌托槽的上颌5⊥5的唇舌向倾斜度,并通过数学编程计算转化为上颌5⊥5的转矩余隙角ψ,对其绝对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结束弓丝为0.48 mm ×0.64 mm(0.019英寸×0.025英寸)SS方丝时,OPA-K金属托槽的转矩余隙角ψ的绝对值为(4.834±2.846)°,奥杰全程式金属托槽的转矩余隙角ψ的绝对值为(4.469±3.213)°,两种托槽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 0.56 mm×0.71 mm(0.022英寸× 0.028英寸)的OPA-K金属托槽和奥杰全程式托槽在转矩控制方面无差异,临床上使用这两种托槽均可达到满意的转矩控制.

  • 不同槽沟方向舌侧托槽转矩控制性能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黄跃;黄思源;瞿杨;何淞;白丁

    目的 分析不同槽沟方向的舌侧托槽转矩控制性能以及不同弓丝尺寸、材质对其转矩的影响规律.方法 建立上颌前牙垂直槽沟及水平槽沟舌侧托槽、3种材质(不锈钢弓丝、B钛丝、镍钛丝)、2种尺寸(0.43 mm×0.56 mm、0.41 mm×0.56 mm)弓丝的有限元模型,对左上颌中切牙施以±20°的转矩加载,分析对比其力学性能.结果 随着弓丝弹性模量的增大,不同槽沟方向的舌侧托槽转矩力矩逐渐增大;槽沟方向对舌侧托槽的转矩性能有影响,但小于弓丝尺寸及材质变化带来的影响.相同转矩角度下,垂直槽沟舌侧托槽产生约为水平槽沟舌侧托槽1~2倍的转矩力.弓丝尺寸对两种托槽转矩控制的影响小于弓丝材质,两者协同变化影响大.结论 槽沟方向、弓丝尺寸、材质改变均能影响舌侧托槽转矩控制性能.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所需转矩力大小,对舌侧托槽槽沟方向及弓丝尺寸、材质组合进行选择.

  • 转矩作用对微植体矫治力系内收上前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张磊;樊瑜波

    目的 研究转矩力的作用对于微植体矫治力系内收上前牙的影响.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微植体矫治力系的有限元模型,并在该模型上计算分析有无转矩及转矩作用区域对中切牙和侧切牙移动趋势的影响.结果 不加转矩时,中切牙和侧切牙都表现出舌向倾斜的趋势.在100 g·cm转矩力的作用下,随着转矩作用区域的增大,中切牙的唇向移动趋势逐渐减小,侧切牙由舌向移动逐渐转为唇向移动.结论 转矩能够有效改变牙齿的移动方式,如果转矩从中切牙之间开始向两侧远中方向逐渐减少,效果会更好.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