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P-4430干式生化分析仪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

    作者:李丽丽

    SP-4430是一台运用干式化学原理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日本ARKRAY京都第一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小巧的机身包含了显示面板、打印机、单样本离心机、自动吸管头回收装置,无需试剂和供排水系统,仅使用试剂条,大大减少了交叉污染.

  • Sigma1-13型离心机结构原理与维修

    作者:郭剑;冯雁峰;高艳艳;程环

    本文介绍了Sigma 1-13型离心机的电路结构和控制原理,列举了三个故障排除实例,阐述了故障查找的思路,并就如何防范故障提出了建议.

  • 离心机转速的计量检测

    作者:赵毅峰;李维嘉;钱建国

    离心机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生物化学等实验室中,因其是样本检测前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处理步骤,离心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为了能够对离心机的转速进行测量及评价,本文参照《JJG326-2006转速标准装置检定规程》,使用FLUKE公司型号为931型的组合式转速表对离心机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离心机的检测,总结检测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离心机的精度进行合理评价.

  • 离心机速度不稳的故障排除

    作者:杨尚游

    故障现象:离心机是医院和科研机构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被离心物的离心质量.本人在检修一台速度不稳的离心机时,发现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都不稳定.

  • 80-2低速医用离心机改进设计

    作者:施初明

    本文通过多年对实验室80-2型离心机维修并更换碳刷,提出机体的改进设计,主要是在机器两侧开设维修检查窗口,使每当需要更换碳刷时不再需要解体整个设备,打开检查窗口即可维修更换.

  • 医用离心机常见故障及维护

    作者:黄海丹;游苗苗;高思;王上东;陈朝繁

    离心机可分离纯化生物体组分,从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上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有效途径.美国Thermo micr0 17R医用高速冷冻离心机在运行中通过控制变频器和压缩机,对电动机的转速和温度进行自动调节.该离心机具有系统分离效果好,振动小,噪声低,适用于低温或室温环境中将常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在检验工作中,由于离心机使用率高,如果使用不当或缺乏定期保养与维护,都可能造成离心机发生故障影响使用,维修工程师掌握必要的离心机维修技能与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1-4].

  • 全自动配血系统用试剂卡离心机的设计

    作者:罗刚银;唐玉国;王弼陡

    针对目前没有适用于全自动配血系统的试剂卡离心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和采用Atmega128L芯片设计离心机控制主板设计离心机的方案.

  • 红外线加热法检测痰抗酸杆菌的观察

    作者:冯勇

    材料与方法 1.红外线消毒柜,中山市小松电器有限公司生产.2.标本来源:由本院门诊或住院确诊的为浸润型肺结核初治及复治病人留取.3.方法:(1)嘱病人留取清晨咳痰3~5ml,如痰量太少,可收集当晚至次日清晨咳出的全部痰液.(2)在痰标本中加入等量20g/L NaOH溶液,用竹签搅拌,防止痰液粘附在痰杯上,倒入有盖搪瓷杯内,将标本放入消毒柜内,控制温度在100℃-110℃之间15分钟,取出待冷却.(3)将标本全部倒入一次性塑料管中,平衡后放入离心机内离心3000转/分10分钟.倾去全部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冷染色镜检.(4)镜检与报告方式按1995年中国防痨协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

  • 血站物品表面HBsAg、HIV、HCV、梅毒污染调查

    作者:雷永良;庄杰

    为了解血站物品表面经血传染病原体污染情况,于2005年我们对血站使用的全自动加样仪样台、酶标仪键盘、血液混合仪、试管架、高频热合机、离心机孔、称血仪、发血工作台面、离心机杯、血库冰箱、采血车等,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抹采样10 cm2,将采样后的棉拭头剪入盛有2 ml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经振荡后,检测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是将标本经离心(3000 r/min)3 min,取上清液1 ml,再离心(15000 r/min)10 min,取沉淀液用ELISA法检测.

  • 全自动配血系统用试剂卡离心机的设计

    作者:罗刚银;唐玉国;王弼陡

    针对目前没有适用于全自动配血系统的试剂卡离心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交流伺服电机设计离心机的方案,并完成了电机性能参数的选择,实现了离心机主要功能模块的机械结构设计.另外,采用Atmega128L芯片完成了离心机控制主板的设计,同时完成了离心机完整工作流程的设计.实验表明,采用交流伺服电机设计的离心机转速可控、位置可调、运行稳定,可满足全自动配血系统的功能要求.

  •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系统结合方法及防护性能

    作者:徐艳;林榕;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卫晓阳;吴三元;王海霞;刘晓燕

    目的 建立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法.方法 实验对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进行了设计,观察6名受试者在HP动作与抗荷服装结合,PHP动作与抗荷供氧装备结合,6.5G持续45 s抗荷性能,以及8G持续15 s抗荷性能实验时+Gz耐力、心率(HR)、呼吸率(BR)、双下肢蹬力(Fleg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耐力分别达到(7.25 ±0.39)G,和(7.13±0.59)G;KH-X和DC-X的抗荷性能均为(2.04±0.10) G(P <0.01);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1.83±0.49)G和(1.92 ±0.56) G(P <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及供氧装备的耐力分别达到(7.13 ±0.21)G和(7.08±0.20)G;P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2.17 ±0.13)G和(2.17±0.20) G(P <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综合抗荷耐力,均达到6.5G持续45 s及8G持续15 s.各耐力终点时的HR,Flegs随G值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既充分发挥了装备的抗荷效果,又可以合理分配体力,既节省体力,又具有良好抗荷防护性能.

  • ±Gx或±Gy与+Gz复合作用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

    作者:徐艳;雍伟;卫晓阳;王全;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吴三元;王海霞

    目的 观察受试者暴露于±Gx或±Gy与+Gz复合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复合加速度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和相关生理变化.方法 分别测定6名受试者在单独+ Gz作用,以及+2.5 Gx/+ Gz、-1Gx/+ Gz、+2 Gy/+ Gz,-1 Gy/+ Gz复合加速度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观察加速度耐力情况和相关生理变化.三轴向加速度增长率均为1 G/s,峰值作用时间10 s.加速度作用过程中,受试者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但呼气不用力,不收紧上身和腿部肌肉.结果-1 Gy/+ Gz、-1 Gx/+ Gz的复合作用对基础+ Gz耐力没有显著影响;+2 Gy/+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54 ±0.10)G(P <0.01);+2.5 Gx/+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63±0.31)G(P<0.01);心率、呼吸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Gy/+ Gz暴露时会出现不对称的视力丧失,+2.5 Gx/+ Gz作用时,受试者感觉眼球前凸、压迫眼睑,眼睛有充血感.结论 在采用HP动作呼吸方式的条件下,-1 Gy/+ Gz、-1 Gx/+Gz复合作用对基础+Gz耐力无显著影响,+2 Gy/+ Gz、+2.5 Gx/Gz的复合作用能够增加+Gz耐力.

  • 腿部加压套带对推拉效应的防护作用

    作者:徐艳;邢雷;李宝辉;卫晓阳;王全;张立辉;金朝;吴三元;王海霞

    目的 观察志愿者暴露于-1.5 Gz持续5 s与+Gz持续10 s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腿部加压套带(压力20 kPa)对推拉效应(PPE)的防护效果.方法 分别测定5名志愿者预先无-1.5 Gz作用时的基础+ Gz耐力,预先有-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及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腿部加压套带并做HP动作时的+Gz耐力.结果 预先-1.5 Gz作用使基础+Gz耐力下降(1.55±0.11)G(P<0.01),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分别增加+Gz耐力(1.25±0.25)G、(1.25±0.25)G、(2.40±0.29)G(P <0.01);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耐力终点+Gz暴露时的HR均显著高于其前-1.5 Gz暴露时.结论 证实了腿部加压套带对PPE的防护效果,对PPE防护装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PHP动作对加速度性肺不张的防护作用

    作者:徐艳;张立辉;颜桂定;金朝;李宝辉;王红;李小丘;杨超;耿喜臣

    目的 探讨PHP动作对载人离心机致加速度性肺不张的防护作用.方法 试验采用的模拟空战曲线( SACM)包括2个各45 s的+4.5 Gz和2个分别为15 s和45 s的+5.0 Gz的平台,基线为+3.0 Gz (各30 s).7名志愿者呼吸浓度为100%的O2,在3种条件下进行SACM离心机暴露:A组,O2系统安全余压打开;B组,O2系统安全余压关闭;C组,O2系统安全余压关闭且采用PHP动作.结果 SACM暴露后,A组肺活量(VC)下降0.27 L,用力肺活量(FVC)和用力呼气量(FEV)均无显著变化,主观症状评分较低(2.5±2.6),胸部X线成像改变不明显.B组VC和FVC分别下降0.69 L(P <0.01)和0.29 L(P<0.05),咳嗽、胸痛、吸气困难等主观症状明显,其评分(8.1±2.2)显著高于有安全余压时(P<0.05),出现肺不张的典型影像学表现.C组VC和FVC无明显下降,无明显主观症状,主观感觉评分很低(0.8±0.9),与不采用PHP动作时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肺不张的影像学征象比不采用PHP动作时明显减轻.结论 采用PHP动作能够有效防止加速度性肺不张的发生.

  • 人工重力的生物医学问题:以往工作回顾与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立藩

    本文首先对现用以运动为主对抗措施的局限性以及将来可能采用以人工重力 为主对抗 措施的科学依据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两种类型的人工重力--整个航天系统/居住舱全时旋 转 产生的连续性人工重力和由舱内短臂离心机产生的间断性人工重力的生理学效应及生理学阈 限条件进行了回顾。后对人工重力生物医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意义进行了介绍

  • 正加速度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

    作者:孙喜庆;吴兴裕;李金声;曹新生

    作者利用动物离心机较系统地研究了高G暴露对脑的影响及其机制,联系国内外加速度生理研究新进展,提出了高G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多重机制假说,认为高G暴露引起的脑缺血是导致脑损伤和学习记忆障碍的主要原因,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脑能量代谢降低、脑离子平衡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一氧化氮合酶和c-fos表达增加及热休克蛋白(HSP70)的保护作用等;颅内压力剧烈变化和应力增加是高G致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在高G致脑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 一种新型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试验研究

    作者:叶佳波;徐艳;王海霞;卫晓阳;王全;李宝辉;金朝;吴三元;王红;林榕;王轶;张立辉;耿喜臣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方法 在载人离心机上分别测定5名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和采用新型综合防护服时的+Gz耐力,采用+Gz加速度的增长率都是6 G/s,峰值作用持续时间为15 s,在加速度作用期间,嘱受试者呼吸不能用力,亦不能收紧全身肌肉.结果 受试者采用综合防护服的+Gz耐力为(5.85±0.22)G,显著高于基础+Gz耐力(P<0.01),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为(2.55±0.11)G.结论 新型综合防护服能实现对快增长率加速度实现有效防护.

  • 模拟训练加速度肺不张6例X线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杨超;耿喜臣;单庆顺;张小东;张宇哲;潘玉焕;齐辉明;杨泽鹏;陈蕾

    国内外研究表明,高性能战斗机实施机动动作,飞行员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穿抗荷服进行+Gz机动飞行时,其肺基底部可出现一时性萎陷状态,业内称之为加速度肺不张.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性能战斗机进行空战等机动动作飞行时,飞行员经常出现胸痛、咳嗽、胸闷、深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作战训练飞行任务的完成.为进一步探讨加速度肺不张形成原因和特点,以便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采用离心机模仿我国高性能战斗机高+Gz状态,对飞行员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歼击机飞行员+Gz暴露时座椅靠背面上体压分布变化

    作者:吴三元;李宝辉;刘何庆;徐艳;卫晓阳;王全;张立辉;王海霞;刘晓燕

    目的 建立载人离心机上记录和分析+Gz暴露时体压分布的试验方法,探讨+Gz引起的飞行员背部不适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为进行+Gz暴露时座椅靠背舒适性、腰背部防护措施有效性等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9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完成了+3.0Gz持续10 s、+5.0 Gz持续10 s及+8.0Gz持续10s的载人离心机训练.用Tec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并分析训练过程中座椅靠背面上的体压分布数据,包括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峰值接触压力. 结果 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峰值接触压力随着载荷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40~2 848.43,P<0.01).+5.0Gz时下背部的接触面积明显大于上背部(t=2.706,P<0.05);不同载荷暴露时,下背部的接触压力均大于上背部(t=4.370~8.169,P<0.01);+1.0、+3.0及+5.0Gz暴露时下背部的的峰值接触压力显著大于上背部(t=2.455~8.087,P<0.05). 结论 本试验建立了动态观察和分析+Gz暴露时靠背体压分布变化的试验方法.+Gz暴露时座椅靠背面的体压分布变化提示高过载和抗荷动作对背部施加的作用力,可能是导致歼击机飞行员背部疾患的原因之一.

  • 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分析与探讨

    作者:金朝;李宝辉;徐艳;王海霞;谭清坡;张立辉;邓略;卫晓阳;王红;王全;张慕哲;吴三元;李毅峰;林榕;耿喜臣

    目的 分析和讨论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了解飞行员抗荷耐力水平,为训练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 199名飞行员的载人离心机训练数据,并按训练任务类型分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飞行员两类,对飞行员的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不同类型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 结果 877名进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飞行员中有594人完成了8G10s训练,106人完成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9.1%.180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中,有141名飞行员通过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8.3%.142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二代机飞行员中,有140名飞行员通过了7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98.6%,显著高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x2=31.141、29.318,P<0.01),但后两组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P>0.05).G-LOC的发生率为5.0%,A-LOC生率为2.7%.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飞行员的G-LOC和A-LOC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x2=4.983、7.528,P<0.05).1 199名飞行员仅有2例(0.17%)发生较严重的急性腰扭伤. 结论 我军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所采用的抗荷措施先进,训练时意识丧失和脊柱损伤发生率低,但训练方案仍需要继续丰富和改进,训练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7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