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RF与抗CCP抗体在RA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安琴;徐翠霞

    目的 探究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于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情况分为RA组(n=86)与非RA组(n=71),另纳入同期入院健康检查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n=80).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分别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RA的符合率.结果 三组受试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均为RA组>非RA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F联合抗CCP抗体检测符合率明显高于其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RF及抗CCP抗体水平与健康人群或非RA患者均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测可为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苏晨晨;张文生;刘世平;史长安

    目的 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TKA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膝关节腔局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HSS、WOMAC、VAS及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膝关节关节腔局部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维维;张燕;程蕊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4例RA患者(RA组)和7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水平,分析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抗CCP抗体检测的特异度显著高于RF检测(P<0.05);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抗CCP抗体和RF单独检测;活动组的抗CCP抗体及RF滴度均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且临床表现明显比缓解组严重.结论 抗CCP抗体在RA患者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抗CCP抗体的滴度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对RA的早期诊断、评估病情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 仙灵骨葆胶囊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OPG、RANKL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焕;郑洁;刘丹;王素芝;陈庆平;曹团平;贺鹍义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5例老年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7)及试验组(n=28).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试验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比较两组血清OPG、RANKL水平、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RANKL水平、VAS评分低于对照组,OPG水平、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RA患者采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可提高血清OPG水平,降低RANKL水平,减轻疼痛程度并缩短疼痛时间,改善膝关节功能.

  • 宣发膜原方和雷公藤制剂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贾红伟;吕爱平;赵宁;鞠大宏;徐世杰;王少君;李艳;滕静如;王安民;魏来

    探讨宣发膜原方对CIA的治疗机理,为研究RA的发病和损伤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以CIA作为RA的动物模型,对比研究宣发膜原方和雷公藤制剂对CIA大鼠免疫指标的影响.宣发膜原方和雷公藤制剂都可以减轻CIA大鼠病理损伤,增加血清中IFN-γ,降低TNF-α和抗CII抗体,并且雷公藤制剂对CIA的治疗效果不如宣发膜原方作用快.宣发膜原法能够减轻CIA病理损伤,调节CIA大鼠免疫功能.

  •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作者:边新群;刘维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仅以痹祺胶囊进行药效学实验,为评价其疗效机制提供依据.

  •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6以及CⅡ抗体活性的影响

    作者:鞠大宏;贾红伟;吴皓;肖诚;周桂琴;赵宏艳;滕静如;潘静华

    目的: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及制作病理切片并在光镜下计分,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其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6以及CⅡ抗体活性,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鹿瓜多肽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病理损伤计分均明显减轻.鹿瓜多肽组血清TNF-α、IL-6的活性明显降低.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血清TNF-α、IL-6的活性有关.

  • 联合应用多参数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李清元;李振燕

    目的:通过比较抗CCP抗体、AKA、APF、抗MCV抗体和RF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多参数检测早期诊断R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RA患者组、非RA自身免疫疾病组和健康组3组,进行抗CCP抗体、AKA、APF、抗MCV抗体和RF检测,统计3组的差异性。结果在RA患者组中,抗CCP抗体、AKA、APF、抗MCV抗体和RF的检出率分别为67.39%、47.83%、51.86%、38.51和80.12%;非RA自身免疫疾病组检出率分别为1.90%、0%、1.90%、8.57%和22.95%;健康组检出率分别为0%、0%、0%、0%和8%;在RA患者组中,抗CCP抗体、AKA、APF、抗MCV抗体、RF和5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1.02%、55.12%、33.75%、72.08%、80.07%和95.22,特异性分别为96.15%、92.32%、98.68%、95.48%、76.85%和84.51%。结论通过5项抗体联合检测,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作者:谢则金;王厚照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及其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比较RA活动组、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CD62P表达阳性率的变化.结果 RA活动组CD62P表达阳性率比RA缓解组和正常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RA患者CD62P表达增高与疾病活动有关;CD62P高表达可能是RA患者好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芳;丁志建;刘俊

    目的:改进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制作的实验设计,提高造模成功率.方法:选择影响造模成功率较大的因素,如弗氏完全佐剂(FCA)中的卡介苗(BCG)浓度、FCA注射量、FCA体内注射部位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BCG浓度下的高成功率为78.5%;不同注射量高成功率为71.9%;不同注射部位高成功率为70.0%.结论:用含20mg/ml BCG浓度的FCA 0.1ml注射量,后肢足跖皮内注射能明显提高AA大鼠造模的成功率.较以前文献报道的含10mg/ml BCG浓度的FCA 0.05ml注射量,背部多点注射法等有较大的改进.

  •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坚;李祥

    目的: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用此药对1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其治疗效果与30例行传统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此药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晨僵及关节功能,降低ESR的值和RF的滴度作用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的观察.

  • 联合检测血清抗CCP、RF 和CR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苏丽霞

    目的:探讨血清抗CCP、RF 和CRP 的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抗CCP采用ELISA法,检测RF、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共检测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55例健康体检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抗CCP、RF 和CRP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2.7%(43/52)、94.5%(52/55)、93.1(95/102),均高于单项检测结果。结论:血清抗CCP、RF 和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率。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豫萍;肖林生;周艳;费樱;李君萍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869T/C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0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869T/C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869T/C基因型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9 TT基因型RA组高于对照组(34.3%,27%),而+869 CC基因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6.2%,31%);病例组+869T/C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48.2%),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51.8%).结论 TGF-β1基因第一外显子+869T/C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基因.

  • 类风湿及红斑狼疮与PTPN22基因多态性关系

    作者:王豫萍;周艳;费樱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N2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22,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10例RA患者及98例SLE患者与120例正常对照组的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结果 RA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的PTPN22 1858C/T基因型均为CC型,1858C等位基因频率均为100%,未发现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结论 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RA及SLE无关.

  • 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马骥;卢秉久;朱晓明;陶淑春

    探索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并与雷公藤多甙片进行对比.通痹颗粒对AA大鼠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紊乱.指出:通痹颗粒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和解通脉之功能,可使半表半里之邪迅速得解,外感之风寒湿邪得除,痹阻之气得行,却无耗损之弊,对AA大鼠的治疗是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细胞免疫功能而起作用.

  • 克痹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观察

    作者:薛次亮;刘蛇福

    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100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伟伟;孙剑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BLyS的过量表达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失衡,进而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自身免疫疾病.以BLyS及其受体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效果,BLyS拮抗剂有望成为RA治疗的有效药物.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及其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刘黎;鲍春德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不可逆的关节破坏或畸形.所以寻找RA的病因和研究其发病机制,对明确RA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发现RA治疗的靶点.从2001年Schaller等[1]首次报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与RA相关后,许多研究者都对GPI与RA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抗GPI抗体导致RA的可能机制,以及抗GPI抗体和GPI在RA的诊断、评估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家兔类风湿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作者:冯艳琴;敖金波;杨敏;程建明;陈德森

    目的 研究鹿瓜多肽治疗家兔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机制.方法 用小牛软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0.1mL于家兔左膝关节腔内多点注射的方法制备RA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及低、高剂量鹿瓜多肽(1 mg/d、2 mg/d)治疗组(A、B组),分别计算治疗后1d、7d、14 d、21d足肿胀度,测定关节积液中透明质酸(HA)、白细胞介素-1p(IL-1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鹿瓜多肽低、高剂量组14 d、21d时动物足肿胀度、MMP-3、IL-1β含量明显降低,BMP、HA含量明显升高(P<0.05),低、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鹿瓜多肽可提高家兔关节腔HA合成及BMP分泌,抑制MMP-3及IL-1β对关节滑膜的浸蚀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 scBsAb1/17双特异性抗体对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作者:齐剑英;郭茉;叶贤龙;阚方明;张宇;郝智超;徐黎明;任桂萍;王文飞;李德山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scBsAb1/17对Ⅱ型胶原(CII)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scBsAb1/17双特异性抗体与单价抗体(anti-IL-1β scFv和anti-IL-17 scFv)在CIA模型小鼠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CII建立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小鼠成模后开始治疗,每2 d给药1次,治疗29 d.治疗结束后对小鼠关节炎指数进行临床评分,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CII抗体、CII特异性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指数和脾脏中IL-2、IL-1β、IFN-γ、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IA模型对照组相比,所有治疗组都能明显减轻CIA小鼠的临床症状,并明显降低血清中CII抗体水平、脾细胞增殖指数及脾脏中TNF-α、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相同剂量下scBsAb1/17治疗组的脾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anti-IL-1β scFv治疗组(P<0.05);并且scBsAb1/17治疗组小鼠脾脏中IL-6、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nti-IL-1β scFv和anti-IL-17A scFv单独治疗组(P<0.01或P<0.05).结论 scBsAb1/17及单价抗体对CIA模型小鼠都有治疗效果;不同剂量scBsAb1/17对CIA模型鼠的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相同剂量条件下,scBsAb1/17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单价抗体.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