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潘诚志;施宗明;杨国宗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SLE)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8例活动期SLE患者,15例缓解期SLE患者及13例健康者采用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结果 活动期CD4+细胞数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也明显降低(P<0.05);而CD4+、CD8+T淋巴细胞对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数则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SLE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值参考的一个指标.

  • 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联合检测SLE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巧赟;杨海;陈远东;陈冬芸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10月拟诊SLE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终确诊SLE 65例,比较确诊病例组与排除病例组患者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和补体阳性病例构成比.结果 确诊病例组中至少有ANA、抗-SM、Ig、C3或C4中一项指标阳性,排除病例组中有37例上述指标均阴性,占34.6%;上述指标中确诊病例组四项(+)者24例,占42.9%,三项(+)者21例,占32.3%,均显著高于排除病例组(P<0.01);两组二项(+)和一项(+)病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联合检测可以缩小SLE筛查范围,提高确诊率.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作者:李厚臣

    本文对39例 SLE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心包炎占心脏损害的47.72%,心肌炎占46.15%,心内膜炎占6.13%,未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作者:贾利红;马东燕;赛亚;谷景棉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是以人的淋巴样细胞免疫动物(马、兔等)、然后分离其血清,经过高度纯化而制得的r-球蛋白[1],具有针对免疫活性T抑制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广泛用于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者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2].自2002年3月-2005年10月,我科对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ATG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春江;张健;石福龙;刘晓彤;王蕊

    目的 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某院确诊的167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某院同期检测的167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并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①160例各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检测结果显示,在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中,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ANA阳性率高,阳性率为98.00%;ACA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中阳性率高,阳性率为81.81%;ACYA抗体在皮肌炎(PM/DM)患者中阳性率高,阳性率为55.56%;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阳性率高,阳性率为68.00%.②122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性(H)以混合性结蹄组织病(MCTD)患者中多,共16例;斑点型(S)和核周型(M)以SLE患者居多,分别为20例与12例,核仁型(N)以SSr患者多,共6例.③20例ACY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性多,共12例均为SLE患者,斑点型8例,纤维性无例数.结论 应用ANA、ds-DNA、ACA、AVYA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中具有提高阳性检出率的互补性作用,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分类和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 儿童狼疮性脑病4例

    作者:王亚军;胡玉蕾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且以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1,2].而SLE脑病(NISLE)是SLE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0.9%,占SLE死亡原因的第2位,是SLE活动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护理

    作者:陈花香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复杂多变、病程长、易复发.笔者通过收集20例狼疮患者的病情资料,以及对3例居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及护理,总结了在病情观察方面应以体温、肾病症状为重点,护理方面应重视用药观察及全面系统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以防疾病复发.SLE是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和隐匿性,病情复杂多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全面系统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SLE患者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检测及其分析

    作者:邱洁英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48例SLE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MBL水平、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按常规方法检测血清补体、抗ds-DNA抗体、抗ENA抗体谱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等.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BL水平下降(P<0.05);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显著低于非活动期水平;出现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低补体C3血症、高IgG血症患者的MBL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无上述表现者. 结论 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下降,且其血清水平与抗ds-DNA、抗Sm抗体、补体C3、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关性,它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免疫吸附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丽莉

    目的:分析DNA280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要点,为临床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对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间收治的15例SLE患者进行DNA280免疫吸附治疗,观察患者免疫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免疫球蛋白LgG、补体C3指标变化程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抗核抗体、双链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LgG均有明显下降,补体C3升高,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免疫吸附能有效控制SLE活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应充分做好治疗前准备、治疗中观察与处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提高DNA280免疫吸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亚群改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卫文;李有武;夏永祥;刘才冬

    目的:检测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 8 +CD 25 +T细胞亚群的数量、比例变化,研究其与疾病活动性、临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探讨CD 8 +CD 25 +T细胞亚群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 3 +T细胞中CD 8 +CD 25 +、CD 8 +CD 25 -、CD 8 -CD 25 +和CD 8 -CD 25 -亚群的比例,并计算其细胞数量.结果: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 8 +CD 25 +亚群较正常人显著减少,并导致CD 25 -/CD 25 +比值异常增高;并且CD 8 +CD 25 +亚群的百分率的降低和CD 25 -/CD 25 +比值的增高与肾损相关.结论:CD 8 +CD 25 +亚群的减少可能在SLE的发生上较CD 8 -CD 25 +细胞亚群减少具有更重要的病理意义.

  • 骨髓与T细胞作用及SLE研究进展

    作者:张开明;李新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的功能异常及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其发病的主要特征.随着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SLE研究的焦点逐渐从探求单细胞作用倾向于微观领域及分子水平的探索,由于微观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因果关系研究性课题则很少,致使当前展现在研究者面前的SLE发病机制仍然极其错综复杂.在此背景下,今后在SLE研究中更应注意宏观调控方面研究.

  • 类风湿及红斑狼疮与PTPN22基因多态性关系

    作者:王豫萍;周艳;费樱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N2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22,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110例RA患者及98例SLE患者与120例正常对照组的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结果 RA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的PTPN22 1858C/T基因型均为CC型,1858C等位基因频率均为100%,未发现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结论 PTPN22基因1858C/T多态性与贵州省汉族人群RA及SLE无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家系相关性研究

    作者:孟炜;张卫华;沈福民;江峰;秦万章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易感基因.方法采用HHRR方法对40个SLE核心家系进行了HLA-DQA1等位基因独立传递检验.结果DQA1*0501和DQA1*0102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关联,其中,DQA1*0501具有保护作用,而DQA1*0102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x2=10.40,P<0.001).结论由于SLE是一种复杂疾病,根据近报道,其它位点(包括非MHC染色体)与SLE的关系也应引起关注.

  • 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8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陈银环;钟嘉熙;刘叶;吴智兵;林兴栋;程静;戚淑娟

    目的:评价以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8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18例临床常见证型(阴虚内热证、瘀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SLE患者按2∶ 1比例分成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90天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疗效性观测:两组在临床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疗组的症状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动态显示治疗组在各个症状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而平稳.③免疫指标比较:提示两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免疫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态观察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波动幅度小.④激素剂量比较:两组所用激素剂量等级分布和剂量大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激素使用剂量.⑤病情反复次数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伏气温病理论指导下运用清养透解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明显改善症状,且能明显减少激素用量及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复发次数.

  • 孙伟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

    作者:王跃娟;孙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 孙伟教授温阳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摭拾

    作者:王跃娟;孙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素以病情多变、预后凶险而得名,令人生怯.肾脏是SLE中易受累的器官之一.狼疮性肾炎(LN)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也是SLE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与HLA-DR基因关联的研究

    作者:彭学标;费虹明;徐文严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顺序特异的寡核苷酸(PCR/SSO)探针杂交方法对71例汉族SLE患者和69例正常对照组HLA-DR亚区作DNA分型,同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发现汉族SLE患者中DR2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R4频率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SLE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而非活动期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DR2阳性的SLE患者TNFα水平低,而DR4阳性的SLE患者TNFα水平则较高.结论:TNFα可能通过HLA-Ⅱ类基因或其单倍型在SL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及血清中IL-10的影响

    作者:徐娟;刘晓华;王慧娟;沈友轩;孙可一;王书奎;季晓辉

    目的: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早期凋亡;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sFasL;实时荧光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PBMCs中CD3+细胞凋亡明显增多;CD4+和CD8+细胞亚群凋亡均有明显增加,但以CD4+细胞凋亡增多更为明显;相应地,其PBMCs中CD4+、CD8+细胞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降低.SLE患者血清可诱导CD3+、CD4+、CD8+T细胞亚群凋亡增多,sFas、sFasL水平增高及Fas mRNA表达增加;抗-IL-10抗体则可中和SLE血清的上述作用.结论:SLE患者体内T细胞凋亡增多,以CD4+T细胞凋亡增加更为显著,导致CD4/CD8比值下降;SLE血清中高水平的IL-10可能通过诱导Fas、FasL表达增高而促进T细胞凋亡的发生.

  • 贵州汉族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豫萍;肖林生;周艳;费樱;李君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贵州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80例SLE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组的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结果:SLE组与正常对照组-507C/T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509CC基因型SLE组高于对照组(35%vs 21.1%),而-509TT型SLE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75%vs 36.8%);SLE患者组-509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SL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8.1%vs42.1%),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1.9% vs 57.9%).结论:贵州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启动子-509C/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

  • C 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的价值

    作者:郑擎;郑玲;陈树强

    目的:研究 C 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CT)鉴别诊断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感染的价值。方法200例 SLE 患者包括发生感染的100例为观察组和未发生感染的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RP 及 CT 的含量,同时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PCT)、CRP、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28±2.11) vs (1.81±0.23)μg /L,(17.14±1.94) vs (8.45±0.95) mg /L,(185.5±10.9) vs (67.4±19.5) mm /h,(14.8±1.9) vs (6.2±0.8)×109/L,(75.42±10.24) vs (51.81±8.21)%〕(均 P<0.05);CT、CRP 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90% vs 58%,93% vs 64%;90% vs 70%,93% vs 72%);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 CRP 和 PCT 含量有差异,且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真菌及支原体感染患者>病毒感染患者。结论 CRP 联合 CT 能够提高老年 SLE 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有助于鉴别感染病原菌的种类。

62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