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囊藻毒素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柳丽丽;钟儒刚;曾毅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常见的藻类毒素,它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作者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污染现状,并综述了有关其毒性及作用机理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 毒蘑菇毒素的分类与识别研究进展

    作者:李林静;李高阳;谢秋涛

    由于某些毒蘑菇与野生大型可食真菌外形极其相似,导致我国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文章概述了毒蘑菇毒素种类、中毒机理、中毒类型及识别方法,指出目前毒蘑菇识别存在的局限性;毒蘑菇识别研究逐步从个体水平向分子水平发展,近红外等技术在识别毒蘑菇方面有发展之势.

  • 雷公藤的毒性机理及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云鹃;罗花;黄丽贞;谢滟;杜正彩;郝二伟;邓家刚

    雷公藤是一种有毒的中草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但由于其自身毒性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肾脏系统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使该药的使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通过多种方法手段对雷公藤进行加工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减毒效果,文章对有毒中药雷公藤的毒性成分、致毒机理和减毒方法进行整理,以期能为该药物在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 小儿毒鼠强中毒的抢救与护理

    作者:梁丽丽

    毒鼠强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毒鼠药,也叫闻到死,三步倒.实验室哺乳动物口服的低致死剂量为0.10 mg/kg.它的毒性机理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干有兴奋作用,导致四肢抽搐.毒鼠强无特殊气味,当拌搅各种食物做诱饵时,即可产生药效,小儿多由于好奇误食而导致中毒,死亡率高,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儿童户外活动较多或家长看管不严.临床上以抽搐,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 电离辐射致中国仓鼠卵巢细胞DNA损伤效应

    作者:陆肇红;赵经涌;陈列松;王爱清

    DNA在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出现变化,DNA分子中发生任何非生理性的改变均可看作是DNA的损伤.然而DNA损伤后终导致的结局如何?过去人们围绕DNA损伤导致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的研究较多[1-4],而用生殖细胞作为研究模型,研究其DNA损伤的遗传效应则报道的相对较少.与体细胞相比研究包括电离辐射在内的环境有害因素对生殖细胞DNA损伤效应也许更有价值,因为它涉及生殖细胞本身的遗传特性的稳定性,以及种属是否能够继续繁衍.本研究通过X射线对中国仓鼠卵巢(CH0)细胞DNA损伤反应的研究,探讨电离辐射致生殖细胞DNA损伤效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环境有害因素的生殖毒性机理及辐射所致遗传效应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

  • 一氯乙酸灼伤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高辉;李卫

    一氯乙酸(分子式:ClCH2 COOH,俗称氯乙酸)分子量为94.5;kPa为2.86;熔点为50-63℃;沸点为189.4℃;为无色或淡黄色结晶;易溶于水、苯酚、乙醇及乙醚.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精细化工工业规模的扩大,氯乙酸的需求也不断增高.氯乙酸通常以80%的溶液贮存和运输,并以60℃的80%溶液在化工工业中应用[2].氯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在生产、运输、应用过程中时常出现因操作不当或缺乏自身保护意识而发生氯乙酸灼伤的情况,致使患者局部皮肤、黏膜组织坏死,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和病死.目前,国内外对氯乙酸的毒性机理特别是致死机制仍然无明确阐述.本文就氯乙酸灼伤的临床表现、代谢特点、毒性机制及氯乙酸灼伤的救治要点做一综述.

  • 人工关节金属微粒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璠;朱文峰

    含金属假体部件的人工关节在人体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微粒,是局部骨溶解、炎性假瘤及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属磨损碎屑即可来源于负重界面容积性正常磨损,也可来源于非负重界面的边缘性磨损.关节磨损产生的微粒大小以纳米(Nano-sized)级为主,其毒性反应较微米级(Micro-sized)颗粒及离子(ion)强.磨损微粒即可在局部聚积引起局部反应,又可以各种形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毒性症状.在各种金属微粒中,以钴的毒性明显.氧化应激、超敏反应、内质网应激、自噬、直接破坏是可能的细胞毒性及基因毒性机制,相应的解毒研究也与这些机制相关.体内金属粒子浓度的升高与症状之间尚无确切标准,目前治疗以取出假体及对症治疗为主.未来的研究在临床上将侧重于假体材料的改进及寻找关节疾病的新型替代治疗方案,基础研究上将进一步探讨金属微粒的毒性机理特别是信号通路及易感基因的发现,新型解毒药物的体内、体外研究及临床试验.文章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金属微粒的产生机制、体内代谢、毒性反应、解毒研究等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GC/MS法检测呕吐物中灭多威

    作者:吴邦华;童映芳;叶能权

      灭多威(Methomyl),又名灭多虫,化学名称为1-(甲硫基)亚乙基氮N-甲基氨基甲酸酯。灭多威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灭多威属高毒农药,国家规定只能在特定的作物上使用。其毒性机理与有机磷农药相似,都是通过抑制生物体内的胆碱酯酶分泌,使生物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大量积蓄,从而出现头晕、头痛、呕吐、多汗、视力模糊、血压下降以及肌肉颤动等中毒症状。灭多威急性经口的LD50 17~24 mg/kg。  本院于1999年11月接到送检中毒样品,患者的呕吐物。多名患者在大排档用完餐后发生中毒。我们用GC/MS法进行分析,检出了高毒性农药灭多威,为临床正确治疗病人提供了帮助。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1.1.1 仪器 HP6890/5973气相-质谱联用仪,HP-5MS交联弹性毛细管石英柱30.00 m×0.25 mm×0.25 μm。

  • 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毒性机理和检测方法

    作者:沈建国;章建

    1引言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生态习性多种多样.蓝藻(亦称蓝绿藻)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浮游藻类.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使得水体急剧富营养化,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河流中常可见到大规模的水华现象,水质感观性状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 有毒中药的合理使用探讨

    作者:王晓晖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的毒性机理及合理使用.方法:通过查阅我院病历资料,参考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正确认识了中药的毒性,使临床应用做到趋利避害.结论:合理使用有毒中药,能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的独特疗效,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