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严展军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65只眼)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41例(76只眼)在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比较两组治疗后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吸收和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 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严展军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3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65只眼)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41例(76只眼)在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比较两组治疗后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吸收和黄斑水肿吸收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眼底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辅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作者:苏东升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80眼),将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重度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80眼),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与对照组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其他相应治疗,值得研究.

  • 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昂;范忠义

    目的 观察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52例208只眼,分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104例144只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48例64只眼,均采用532nm倍频Nd∶YAG激光行标准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合并黄斑水肿者行局限光凝或格栅光凝.术后6~24个月随访,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行补充光凝,观察各组佳矫正视力、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giography,FFA)及眼底视网膜病变进展变化.结果 重度NPDR组视力提高和不变115只眼(占79.9%),PDR组视力提高和不变47只眼(占7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眼底视网膜改变,重度NPDR组有效率81.9%,PDR组有效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9只眼因黄斑水肿行黄斑局限光凝或格栅光凝,24只眼水肿减轻或消退.结论 采用激光治疗DR的临床疗效显著,重度NPDR组疗效好于PDR组,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有效的光凝治疗是稳定视力和延缓眼底病变的关键.

  • 短脉冲模式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作者:叶海昀;金陈进;蔡小于;王忠浩;田臻;钟晓菁;林婉意;黄创新

    目的 观察短脉冲全视网膜光凝术(pattern scan laser photocoagulato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ASCAL-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眼前段的早期影响.方法 DR患者41例74只眼,应用短脉冲多点扫描式光凝系统(pattern scan laser photocoagulator,PASCAL)行一次性全视网膜光凝(PRP),观察分析患眼光凝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房角开放距离、睫状体及前段脉络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短脉冲PASCAL-PRP术后第3天,患眼各象限前房角明显变窄,前房变浅(P<0.05).25只眼(33.8%)同时发生全周睫状体脱离合并前段脉络膜浅脱离.24只眼(32.4%)未出现任何脱离.前房深度变化值与房角开放距离变化、鼻侧、下方、颞侧前房角的改变、睫状体脱离高度以及前段脉络膜脱离高度呈显著相关,但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患眼发生的脱离(除4只眼外)均于术后第7天复查时自行消退恢复.结论 短期观察中,短脉冲一次性PASCAL-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会引起部分DR患者早期暂时性前房角变窄、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等眼前段改变,但均可自行消退恢复.

  •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胡小军

    目的 对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此次研究70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9%,相比于对照组的77.1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BVCA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VCA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同时也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V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冯会芳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V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前来就诊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期的患者33例(50眼),行玻璃体切除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中根据玻璃体及视网膜增殖与牵拉情况,有无活动性出血决定是否填充硅油.观察与随访术后视力的恢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16例(26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17例(24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未给予玻璃体填充硅油;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硅油填充者3眼出现眼压增高,经治疗,眼压于1周后控制并平稳;无硅油填充者6眼再次发生出血,造成玻璃体积血;术后12个月内,无硅油填充者4眼发生视网膜脱离;在视力恢复及患者满意度上,有硅油填充者视力较术前提高者较多,患者满意率也较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并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V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532nm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作者:吴迪;梁越

    目的: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评价。方法对95例(138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VISUCAS 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密切随访,末次光凝结束时开始计时,术后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与激光治疗前造影结果相比较,主要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无灌注区、新生毛细血管、玻璃体积血以及有无纤维增殖膜形成等情况,对于原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毛细血管仍未消退的患者要追加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末次治疗6个月后65只眼(47.1%)视力提高2行以上,58只眼(42.0%)视力无明显变化,其余15只眼(10.9%)视力下降超过2行。129只眼(93.5%)可见视网膜新生毛细血管消退,9只眼(6.5%)出现玻璃体积血。对于少量玻璃体积血的患者,通过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患者玻璃体积血明显吸收,对于玻璃体积血量大的患者,采取玻璃体切割术,术后患者视力均未受影响。结论532 nm黄绿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世娟

    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环氧化酶-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86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术前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平均视力及COX-2与VEGF的吸光度(IA)值.结果:观察组MVD个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视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X-2、VEGF、CD34的IA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抑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上COX-2、VEGF过度表达,降低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玻璃体切割手术难度,促进视力改善.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的观察

    作者:徐静娴;张贤亮;石壮;臧博;周文凯;张劲松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PRP治疗对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14年1~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重度NPDR或PDR且符合PRP指征的患者29例49只眼纳入研究.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人27名5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眼均行常规PRP治疗.采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DI-SD OCT),对对照组及PRP术前及术后1周、3、6个月的患眼进行扫描,对距黄斑中心凹鼻侧、颞侧、上方、下方四个方位750 μm (M750)及1 500 μm (M1500)处8个位点及黄斑中心凹(SFCT)共9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SFCT、M750、M1500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DR患眼脉络膜厚度比正常对照组厚;PRP术后1周时,患眼脉络膜厚度均较术前增厚;PRP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患眼脉络膜厚度均较术前变薄;而PRP术后6个月与PRP术后3个月相比,患眼脉络膜厚度更薄.以上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眼PRP术后1周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逐渐降低,且薄于术前并趋向于正常.

  • 抗VEGF药物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 价值体会

    作者:汤畴旺;张采华;曾敦征;郑上椿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源于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诊治的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单纯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者30例纳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基础上,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VEGF药物与PRP联合治疗的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 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

    作者:杨俊;陆华文;张嘉健;赵海金;杨胜信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8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并实施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的患者18例(36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PRP治疗前后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RNFL)厚度,将治疗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另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断DR而未行PRP治疗的患者11例(22眼),对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进行检查,观察随访后其变化情况.结果:PRP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行PRP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增加,视乳头旁RNFL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视乳头旁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在接受PRP治疗半年后,可使RNFL变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容积增加.

  • 超广角眼底成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诊疗价值及应用进展

    作者:沈杭启;许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导致全球成年人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超广角眼底成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眼底成像技术,可以捕获约80%的视网膜面积,具有视野广、操作简易快捷、免散瞳、分辨率高等优势.它能够发现隐匿于周边的视网膜损伤,提高DR检出率,有助于重新认识周边视网膜损伤在DR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改进和完善DR分型,指导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治疗方案,减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对控制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超广角眼底成像在DR中的诊疗价值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

    作者:崔浩;陈志杰;王爽;张秀娟;刘江;蔡晓松

    目的:探讨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PRP)对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0例缺血型CRVO患者作为试验组,并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选取20例性别及年龄与试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IVCM)拍摄两组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的图像,使用NeuronJ软件计算其密度,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仪测量角膜知觉。各项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PRP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10178±6109)μm/mm2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2±4991)μm/mm2(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角膜知觉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RP能够导致角膜基底下神经纤维密度的降低。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后脱离变化的观察

    作者:李晓蒙;周恩亮;顾永昊;柯根杰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前后玻璃体后脱离(PVD)情况的变化,探讨PRP治疗对玻璃体后界膜脱离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4年1月~2014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重度NPDR或PDR且符合PRP指征的患者25例46只眼纳入研究.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人20名4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眼均行常规PRP治疗前,采用眼科20M高频探头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90D前置镜裂隙灯下观察Weiss环相结合的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及PRP术前及术后3月的患眼进行检测,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的PVD形成情况.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P术后1周后,PRP组玻璃体脱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患眼PRP术后1周PVD发生率明显增加,PRP是有效的促进玻璃体后界膜安全脱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法.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王凯;范茂利

    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 577nm激光多点与单点方式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作者:唐聪;叶群如;钟景贤

    比较577nm激光多点与单点PRP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治疗效果。收治NPDR患者50例(80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42眼(多点PRP),对照组38眼(单点PRP)。比较两组曝光时间、激光能量、光斑数量及总体治疗有效率。两组治疗后的光斑数量、视野平均阈值所对应的视觉敏感度、及总体治疗有效率并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而试验组治疗中所使用的能量密度及激光能量显著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577nm激光多点PRP治疗效果与单点PRP相近,但其安全性却显著更高,因而多点PRP模式值得推广。

  • 不同波长激光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立帅;廖丹;杨桢;赵小琴;戴乐;杨小丽

    目的 比较577 nm、532 nm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纳入重度NPDR患者42例64眼,随机分为577 nm组和532 nm组,采用单点模式行PRP,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术后3个月、6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577 nm组和532nm组光斑点数分别为(1969.25±278.19)点、(2098.16±289.27)点;激光功率分别为(425.23±50.15) mW、(438.15±38.48)mW;能量密度分别为(7.54±1.54)mW· ms-1 · μm-2、(7.68±3.01)mW·ms-1·μm-2,平均光斑数(=2.68)、平均激光功率(t=1.46)、平均能量密度(t=2.15)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间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8、1.88、1.81,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F-ERG振幅(a波:f=5.94、5.19、6.97;b波:=5.67、4.56、5.1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5%、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6,P<0.05).结论 577 nm激光比532nm激光治疗重度NPDR有效率更高,视功能损伤程度更小.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

    作者:王光;陈晓隆;王爱媛;赵芳;施丰雪;翟文佳;王晶雪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DR且符合PRP适应证的16例(16眼)患者纳入研究,并行PRP.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采用FFA对所有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进行记录,观察视网膜动脉4个分支主干出现显影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视网膜静脉4个分支主干全部出现层流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计算得出视网膜动脉、视网膜毛细血管、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不同时段的视网膜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 DR患者PRP治疗前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为(1.58±0.99)s,治疗后为(2.19±1.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1).DR患者PRP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PRP是DR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在PRP治疗后1~3个月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显著,较PRP治疗前有显著延长.

  •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爱意;陈凌;周陈静;权彦龙

    目的 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 严重DR组PRP术后13.3% (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 (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 (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