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亲密伴侣暴力流行状况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联

    作者:朱元多;段禹;张琪;许琳;朱鹏

    目的 了解安徽2市孕期亲密伴侣暴力(IPV)的流行状况,探讨其与自发性早产之间的关联.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安庆市招募928名待产孕妇,采用自制问卷和13个条目的IPV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妊娠意愿、生活方式和暴力发生等.分娩后通过医疗记录收集子代孕周、分娩方式和早产原因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PV与自发性早产间的关联.结果 孕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8.8%(95% CI 25.9%~31.7%)、7.0%(95% CI 5.5%~8.8%)和2.3%(95%CI 1.4%~3.4%).发生IPV的孕妇中,配偶双方低年龄(孕妇< 25岁、配偶<30岁)、大专以下学历、非意愿妊娠、双方交流不充分、配偶孕前饮酒吸烟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IPV的孕妇(P<0.05).控制配偶双方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妊娠意愿、孕前BMI、饮酒和吸烟等主要混杂因素后,精神暴力合并躯体暴力或/和性暴力与自发性早产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关联(调整后OR =2.31,95% CI 1.12 ~4.74).结论 孕期精神暴力发生率较高,但与自发性早产间无显著关联.当孕期精神暴力合并躯体暴力或/和性暴力时,会显著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

  • 北京地区母体血清多环芳烃水平与自发性早产发生风险的关联性

    作者:陈小兰;刘晓红;霍文华;刘念;王斌;李智文;任爱国

    目的 探究母体血多环芳烃(PAHs)水平与自发性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募集298名孕妇,包括99名为自发性早产(早产组),199名为足月分娩(对照组).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孕妇的基本资料,分析孕妇基本资料;采集孕妇静脉血,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血中15种PAHs浓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血浆总PAHs(∑PAHs)浓度为1 508 (577~2 633) ng/g脂肪,北京市城区孕妇孕中、晚期血PAHs浓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早产组∑PAHs为1 647 (578~2951) ng/g脂肪,对照组为∑PAHs为1 502(575 ~2 425) ng/g脂肪.除苯并(a)蒽外,北京市城区孕妇血浆中其他14种PAHs浓度水平在不同孕妇人群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未发现较高水平的孕中、晚期母体血PAHs显著增加自发性早产的风险.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局的对比分析

    作者:左茂翠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局,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早产的影响,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50例,收集患者及其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并发症、早产儿的发生率、怀孕周期和处理方式等.且选取同时期入院分娩的自发性早产儿50例,将其临床结局与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儿的临床结局作对比.结果 15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出现早产的例数为40例,早产的发生率达到了26.7%;和自发性早产儿比较而言,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新生儿肺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与患者接受剖宫产有关,且并发症较高.

  • 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效应研究

    作者:毛宝宏;邵亚雯;李静;刘小晖;代伟;王剑;王文第;邱伟涛;王燕侠

    目的 探讨女性围孕期补充叶酸及膳食叶酸摄人与早产发生风险的关系及其对早产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随访到分娩结局的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人口学、围孕期叶酸补充情况、围孕期膳食摄入频次、种类及其胎儿分娩时的信息.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孕期叶酸补充和膳食叶酸摄入与早产的发生风险及其交互效应.结果 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补充叶酸>12周以及膳食叶酸摄人≥209.94 μg/d均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OR=0.83,95% CI:0.72~ 0.96;OR=0.84,95%CI:0.76~0.94,P趋势<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人间存在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RERI (95% CI) =0.32(0.12~0.51),AP (95% CI) =0.92 (0.24~ 1.61),S(95% CI) =0.68 (0.56~0.82)].类似的保护作用在早期与极早期早产、自发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不伴胎膜早破中均有体现,而在适度早产、干预性早产、自发性早产伴胎膜早破中无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 围孕期补充叶酸与膳食叶酸摄入对早产及部分早产亚型具有协同保护作用,故在补充叶酸的同时增加膳食中叶酸的摄入量能显著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

  •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自发性早产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

    作者:赵谦谦;杨雪梅;王心;刘云;许桂杰;尚丽新

    目的:观察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对自发性早产(SPB)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SPB 495例,将孕28~33+6周SPB 170例分为伴胎膜早破(PROM)组(A1组)100例,不伴PROM组(A2组)70例;孕34~36+6周SPB 325例分为伴PROM组(B1组)190例,不伴PROM组(B2组)135例.收集所有入组病例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孕28~33+6周SPB A1组与A2组、孕34~36+6周SPBB1组与B2组的母婴结局.结果:(1)A1组剖宫产、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等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A2组(P<0.05,P<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A2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B1组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等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B2组(P<0.05,P<0.01);两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NRDS等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PROM可导致SPB母婴不良结局,增加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肺炎等发生风险.

  •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分析

    作者:冯轶;蔺莉

    目的 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 自发性早产孕妇145例为早产组,同期足月自然分娩的孕妇290例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引起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 孕妇孕期发生负性事件、产检次数少、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孕期阴道炎、妊娠期糖尿病、多胎妊娠是引起自发性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孕期增长身体质量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主要保护性因素.结论 自发性早产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 192例早产儿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燕菲;贾金平

    目的:分析192例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92例早产妇纳入观察,作为早产组。随机抽取同期192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及病因。结果早产组不良孕产史、吸烟饮酒、胚胎移植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组接受高等教育、进行规律产检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早产的主要病因为胎膜早破(占54.17%),早产组PIH、GDM、宫颈机能不全及胎盘低置的发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育年龄妇女重视生殖卫生,孕前减少非必要的流产、引产,戒烟戒酒;孕期重视产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早产的发生。

  • 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明;韩璐

    目的 研究自发性早产和医源性早产的病例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34例早产患者. 结果 自发性早产166例,医源性早产68例,早产发生率为6%. 两组病例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流产史、经产妇、早中晚期早产构成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是否接受正规产检率、剖宫产率、孕妇CRP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胎膜早破为自发性早产的主要原因,ICP、产前出血、子痫前期是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前3位因素. 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等早产相关危险因素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选择合适分娩方式能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刘雪莉

    目的:分析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果,从而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方法研究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30例,为实验组;自发性早产产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结果与胎儿的生命健康。结果经对比可知,实验组产妇剖宫产和发生并发症人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产妇,且实验组新生儿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窒息率、并发症及病死率均大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对胎儿的生命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的产前监护以及产前检查对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有重大意义。

  • 医源性早产

    作者:徐爱群;曾蔚越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近年呈上升趋势,渐成早产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因地区和技术水平而不同.导致医源性早产的原因主要是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和多胎妊娠等.医源性早产主要发生于妊娠28~34周.对于妊娠26周前的医源性早产倾向于经阴道诱导分娩,妊娠26~34周选择性剖宫产成为主流,妊娠34周以后两种分娩方式均可以考虑.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妇女并发症发病以及新生儿结局方面的作用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 IL-10基因T-819C多态性位点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杨晓;彭薇;朱丽娜;张小爱;王艳

    [目的]探讨IL-10基因T-819G位点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病例组样本包括569例SPTB新生儿,对照组包括673例足月新生儿.采用新的Sequenom MassARRAY(R)SNP检测技术对IL-10基因T-819C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结果]与携带IL-10基因T-819C位点的TT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至少一个C等位基因型(TC+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极早产的风险显著升高.[结论]在中国人群中,IL-10基因T-819G位点与极早产患病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的遗传学关联.

  • 不同类型早产相关因素对比分析

    作者:于荣;王凤英;崔志清;孙菲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发生率、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组301例、未足月分娩组234例、医源性早产组193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009—2013年早产率逐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医源性早产组产妇年龄、剖宫产率、Apgar评分异常率及并发症明显高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 P <0.05),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未足月分娩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 P <0.05);3组早产中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者明显高于初产妇和接受过产检者( P <0.01),医源性早产组经产妇和未进行过产前检查的早产发生率高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分娩组( P <0.05)。医源性早产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高占67.36%(130/193),胎盘因素占15.54%(30/193),胎儿因素占7.77%(15/193),其他占9.33%(18/193)。结论早产率逐年增加,其中医源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而减少医源性早产对降低早产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赵妍;任春宏

    目的 通过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果,分析不同早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期寻找佳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生命质量.方法 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早产产妇180例,其中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孕妇80例,作为实验组;单胎自发性早产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好相应记录.结果 实验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术72例,占90.0%,对照组进行剖宫产术24例,占24.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产妇死胎发生率,实验组3例,占3.8%,对照组4例,占4.0%,无统计学意义;而通过观测新生儿生命质量,实验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监护天数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对胎儿生命质量均有极大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科学的产前监护并经常进行产前检查,以降低早产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 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陈云;杨帅;何亚;钟丽云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出院诊断为自发性早产的病人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急产分成急产组和非急产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阴道分娩史、使用镇静解痉剂及出生体重≤1500 g为发生急产的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准确评估新生儿体重、规范使用镇静解痉剂、加强经产妇临产的管理,是减少自发性早产病人发生急产的有效措施。

  • 常用宫缩抑制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连岩;王谢桐

    多数宫缩抑制药物并非专门用于抑制自发性早产.各种宫缩抑制药物对母体多种器官都有一定的副反应,但对于胎儿一般是安全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胎儿相对安全;硫酸镁对早期早产儿的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得到肯定,长期大量硫酸镁宫内暴露,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骨质减少和骨折;妊娠晚期应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对胎儿和新生儿有潜在的副反应,妊娠中期相对安全;阴道应用孕酮对胎儿影响轻微.

  • 自发性早产的免疫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万小丹;王仙荣

    胎儿属于半同种异体的一种移植物,植入母体内的同时没有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其中,免疫耐受发挥了重要作用。早产的主要机制还没有十分明确,既包括生物、物理、内分泌等因素,也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与激活。现根据细胞因子平衡、补体系统激活、固有免疫激活、胎儿组织相容性抗原成熟与母体致敏等不同方面对自发性早产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 142例医源性早产母婴结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海倩;周红银

    目的:观察医源性早产新生儿及产妇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医源性早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不同类型早产孕妇和新生儿的围产期临床资料,对不同组别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围产期新生儿情况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自发性早产组孕妇平均年龄(26.10±1.80)岁,胎膜早破早产组平均年龄(23.20 ±2.30)岁,医源性早产组平均年龄(30.70±2.50)岁.医源性早产孕妇中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5例(52.82%),胎盘因素40例(28.17%),妊娠合并症19例(13.38%),宫内生长受限8例(5.63%),医源性早产组与自发性早产组及胎膜早破早产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减少人工流产率、坚持孕期产检、及时发现疾病和治疗、加强监护,是减少医源性早产的必要措施.

  • 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陈艳;孙小英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窒息的影响,为临床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的监测和早产儿窒息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自发性早产产妇178例为观察组,足月分娩产妇1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早产高危因素,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和死亡率.将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窒息组,未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分为正常组,分析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孕前BMI指数为(23.76±2.96) kg/m2,产检次数(4.51±2.07)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合并下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及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半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BMI指数是自发性早产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2.92%,新生儿死亡率为3.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儿各项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有盆腔手术史、近两次妊娠时间间隔<半年为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早产儿窒息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117例自发性早产临床分析

    作者:张慧杰;徐红梅;崔丽峰;林雪;何津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孕周、保胎时间、早产儿预后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自发性早产,比较不同孕周、不同原因、不同保胎时间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导致自发性早产病因依次为宫内感染、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臀位、羊水过多、生殖道异常等,其中32周前臀位所占比例较大,32周后则比例降低;宫内感染者保胎时间短,早产常不可避免.结论:①宫内感染是自发性早产的主要病因,因宫内感染引发先兆早产的保胎时间短.②在考虑早产儿存活可能性的基础上,剖宫产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发生率.③发生胎膜早破者较未发生胎膜早破者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32周前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32周后分娩者,与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④产前积极防治感染,能有效减少早产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患病率.

  • 自发性早产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抑制素-A表达水平的研究

    作者:江江;颜芳;吴云萍;艾芳;董旭东

    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各孕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抑制素-A(inhibin-A)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自发性早产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镧系元素解离增强荧光免疫检测技术(DELFIA)检测孕20~ 41+6周妇女外周血PAPP-A浓度1 085例,其中正常孕妇880例,自发性早产孕妇2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inhibin-A浓度896例,其中正常孕妇691例,自发性早产孕妇205例.统计分析自发性早产孕妇及正常孕妇外周血清PAPP-A和inhibin-A的中位数差异.结果:正常孕妇血清PAPP-A和inhibin-A水平值随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增高,至孕晚期达到高水平,但二者之间无相关性;自发性早产组PAPP-A水平显著低于相应孕周正常孕妇组的中位数,inhibin-A水平较相应孕周正常孕妇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孕妇血清PAPP-A和inhibin-A水平随妊娠进展而逐渐上升,PAPP-A与自发性早产发病相关.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