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亲密伴侣暴力流行状况及其与自发性早产的关联

    作者:朱元多;段禹;张琪;许琳;朱鹏

    目的 了解安徽2市孕期亲密伴侣暴力(IPV)的流行状况,探讨其与自发性早产之间的关联.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1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和安庆市招募928名待产孕妇,采用自制问卷和13个条目的IPV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妊娠意愿、生活方式和暴力发生等.分娩后通过医疗记录收集子代孕周、分娩方式和早产原因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PV与自发性早产间的关联.结果 孕期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8.8%(95% CI 25.9%~31.7%)、7.0%(95% CI 5.5%~8.8%)和2.3%(95%CI 1.4%~3.4%).发生IPV的孕妇中,配偶双方低年龄(孕妇< 25岁、配偶<30岁)、大专以下学历、非意愿妊娠、双方交流不充分、配偶孕前饮酒吸烟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IPV的孕妇(P<0.05).控制配偶双方的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妊娠意愿、孕前BMI、饮酒和吸烟等主要混杂因素后,精神暴力合并躯体暴力或/和性暴力与自发性早产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关联(调整后OR =2.31,95% CI 1.12 ~4.74).结论 孕期精神暴力发生率较高,但与自发性早产间无显著关联.当孕期精神暴力合并躯体暴力或/和性暴力时,会显著增加自发性早产风险.

  • 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男性异性恋者亲密伴侣暴力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瑛;杨咏梅;宁镇;郑煌;刘慧;唐海丰;张宇艳;何纳

    目的 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男性异性恋者(HM)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全部HM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应用WHO多国女性健康和家庭内暴力研究项目调查表.结果 共调查327名HM,平均年龄29.4岁,26 ~ 35岁占60.2%(197/327)、未婚者占57.8%(189/327)、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8.8%(260/327),外地户籍占49.5%(162/327);有固定女性性伴占72.2%(236/327);72.2%(236/327)过去一年中有2个及以上的女性性伴;6.1%(20/327)报告有性病史.确证HIV阳性者占1.8%(6/327).28.4%(93/327)曾向女性性伴施加过IPV,躯体暴力、性暴力、情感暴力、冷淡忽视和控制暴力发生率依次分别为5.5%(18/327)、5.5%(18/327)、9.8%(32/327)和22.6%(74/327).曾与暗娟发生过性行为(aOR=2.19,95%CI:1.16~4.15)、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aOR=3.19,95%CI:1.58 ~ 6.45)者更倾向于向女性性伴施加IPV.结论 上海市VCT门诊就诊的男性异性恋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IPV,有必要研究探讨在VCT门诊中开展IPV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曾看到过家庭内躯体暴力行为与施加IPV有关联,应进一步开展IPV与HIV之间关联的研究.

  • 近10年亲密伴侣暴力国际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王泓懿;徐俊杰;尚红;汪宁

    目的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世界各国近10年有关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的研究热点问题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旨在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4年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利用SPSS 20.0软件绘制系统聚类关系图及x2检验分析热点变化趋势.结果 统计分析表明,国际上在IPV领域发布的科研论文共3 257篇,数量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尤以近3年更为明显.近10年相关研究主题词主要集中在4各方面:IPV的相关损害及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社会支持、IPV及所引起的疾病预防干预知识及措施.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前5年,近5年发表的文献侧重于IPV与HIV感染关系的研究(2.0%vs.1.0%,x2=4.471,P=0.034),并将研究对象拓展到孕产妇(1.2%vs.0.4%,x2=4.805,P=0.028)等人群.结论 近10年IPV领域的研究总体围绕4个方面,近5年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其与HIV感染,目标人群开始拓展到普通女性以外其他人群,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期待有所突破的研究.

  • 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麻超;李洪涛;苏英;毋嫘;洪炜

    目的:对15个条目的台湾版危险评估(DA)量表进行修订,并在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受害者中检测其信效度.方法:在DA量表的基础上经专家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增加了5个条目,并选取简易冲突策略量表(BCTS)中的2个条目,组成预测量表.方便取样,选取新疆某市与河北某县妇联、派出所等相关机构报告的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受害者200例,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随机抽取其中50名受害者,2~4周后进行重测.结果:项目分析与相关分析剔除不满足条件的条目,终形成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DA-R),第1部分包括9个条目,Cronbach α系数为0.76,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29 ~0.66之间,重测相关系数为0.84(P<0.01);量表总分与BCTS中致死性暴力行为间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第2部分为BCTS中用来判断有无致命暴力行为的2个条目,此部分不计分.结论:危险评估量表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评估亲密伴侣暴力危险程度的工具.

  • 婚姻暴力的干预:婚姻治疗是否有一席之地?

    作者:董秀珠;杨连谦

    婚姻暴力逐渐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受女性主义观点的影响,美国对婚姻暴力采取施暴者与受暴者分开的双轨制干预模式,限制了婚姻治疗的使用.经过几十年来相关领域学者的努力,一些新数据报告使得我们有必要调整对婚姻暴力的认识与干预的方式.本文介绍了婚姻暴力的定义、施暴者的类型、婚姻暴力干预的现况、施暴者的标准治疗程序、婚姻暴力干预模式的效果,以及实施婚姻治疗的优势.作者建议尚未法定施暴者标准治疗程序的社会,应将婚姻治疗纳入更大的干预模式中,优先对有意愿共同生活、改善关系的轻型暴力夫妻施行婚姻治疗,积累实践经验并实验设计成效研究,以制定更合乎婚姻暴力受暴者及施暴者需求的政策.

  • 亲密伴侣暴力施暴者心理干预的发展(综述)

    作者:柳娜;张亚林;邹韶红;张迎黎

    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的伴侣或配偶之间发生的暴力.亲密伴侣或配偶是指包括恋爱、未婚、已婚、离异、分居的异性或同性伴侣或配偶,不一定有同居或性行为.暴力形式包括任何形式的躯体、性、精神暴力和威胁[1].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世界15个地区大规模调查发现,IPV躯体或性暴力终生发生率为15%~71%,年发生率为4%~54%[2].

  • 亲密伴侣暴力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作者:张玮;洪炜;崔轶;苏英

    目的:调查亲密伴侣暴力的发生率,比较暴力发生率的性别差异,分析影响亲密伴侣暴力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选取7个地区,运用自编人口学资料和中文修订版冲突策略量表简版(CTS-2s)量表,共调查2567名处于或曾经处于亲密伴侣中被试。结果:亲密伴侣暴力的总发生率为50.88%;男对女的暴力与女对男的暴力发生率相当,多数为互相施暴,但性强迫维度,男对女的暴力高于女对男。协商、年龄、婚姻满意度是亲密伴侣暴力的保护性因素;现居地、男性收入比重、儿子女儿数量、工作状况、家庭收入、经济压力、吸烟数量、男性精神疾病、男性父母暴力都与亲密伴侣发生有关。结论:亲密伴侣暴力的总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且多数为互相施暴。亲密伴侣暴力的发生是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年龄、协商、婚姻满意度是家庭暴力的保护性因素。

  • 亲密关系中男性躯体施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麻超;毋嫘;洪炜

    目的 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探讨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中男性躯体施暴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新疆地区对900名18 ~65岁有过婚恋经历的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1∶1匹配对照研究设计,以132名亲密关系中男性施暴者为研究组,132名非施暴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冲突策略量表(CTS2)、人格诊断问卷(PDQ-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x2=13.67,P=0.03)、近1年工作状况(x2=10.70,P =0.01)、儿时目睹父亲打母亲(x2=7.02,P=0.03)、儿时经历父亲忽视(x2=9.34,P =0.01)、伴侣间相处方式(x2=7.96,P =0.02)、婚外情(x2=12.11,P=0.01)、个性因素(x2=11.00,P=0.00)、社区对IPV的态度(x2=10.79,P =0.01)、对伴侣实施行为控制(x2=18.18,P=0.00)及经济控制(x2=61.88,P=0.00)是亲密关系暴力(IPV)中男性躯体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结合专业解释,将个体对IPV的态度(x2=7.45,P=0.06)与上述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固定工作(OR =7.51,95% CI=1.51 ~37.23)、儿时经历父亲忽视(OR =3.74,95% CI=1.59 ~8.79)、对亲密伴侣暴力持赞同态度(OR=5.7,95% CI=1.50 ~21.10)及对伴侣实施经济控制(OR =10.64,95%CI=4.02 ~28.14)为男性实施躯体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无固定工作、儿时经历父亲忽视、对暴力持赞同的态度、对伴侣有经济控制行为是男性实施躯体暴力的主要危险因素.

  • 儿童期虐待与亲密伴侣暴力关系

    作者:邹韶红;张亚林;张勇;黄国平;柳娜;刘婷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期不同形式虐待与其成人后亲密伴侣暴力的关系,为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新婚夫妇婚前暴力调查表》和《儿童期虐待问卷》对湖南省长沙市2个社区领取结婚证愿意接受婚前暴力调查研究的291对新婚夫妇进行调查.结果 受虐组的情感虐待因子分、躯体虐待因子分及量表总分高于非受虐组;女性受虐组的躯体虐待因子分和性虐待因子分高于非受虐组;男性受虐组的情感虐待因子分、躯体虐待因子分和情感忽视因子分均高于非受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前有无同居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3,P=0.034;χ2=15.525,P=0.008;χ2=8.843,P=0.003).结论 儿童期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对其成人后受虐有影响;女性儿童期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对其成人后受虐有影响;男性儿童期虐待对其成人后受虐无影响.亲密伴侣暴力(IPV)与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前同居史相关.

  • 承诺与亲密伴侣暴力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新春;陈伟;赵琳;张乐乐;廖小伟;杨丽

    目的: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的统计方法,探讨承诺和亲密伴侣暴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投资模型量表中文版和冲突策略量表中文修订版对201对情侣进行施测,用SPSS16.0和Lisrel 8.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男生和女生的承诺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女生的亲密伴侣暴力显著高于男生,具体为躯体攻击和心理攻击;③女生的承诺能负向预测自身的施暴行为,男生的承诺不能预测自身的施暴行为;④在控制了主体效应之后,女生的承诺能负向预测男生的施暴行为,男生的承诺能接近显著地正向预测女生的施暴行为.结论:恋爱中女生的承诺能显著降低与伴侣互动中的施暴行为(主体效应)和受虐行为(客体效应),男生的承诺对施暴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主体效应),对受虐行为的影响达到接近显著的水平(客体效应).

  • 亲密伴侣暴力中女性躯体受暴者抑郁状况

    作者:麻超;赵霞;毋嫘;洪炜

    目的 探讨亲密伴侣暴力中女性受暴者抑郁状况.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为病例,未受暴者为对照,对两组对象采用简版CTS2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进行测查,比较两组抑郁状况,并对受暴组做受暴频率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受暴组抑郁量表总得分和抑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 0.01). (2)受暴组的受暴年频次与抑郁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亲密伴侣暴力中的女性躯体受暴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与受暴频率密切相关.

  • 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干预

    作者:李涛;徐振兴;冯菲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控制行为.亲密伴侣暴力不仅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家庭中儿童的社会适应也有不利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与儿童外化行为、内化行为有紧密联系.作为保护因素,年龄、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等可以减少亲密伴侣暴力环境中儿童的适应问题.认知-背景理论、情绪安全理论、外溢理论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对亲密伴侣暴力影响儿童社会适应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为了促进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方案.未来研究应在区分亲密伴侣暴力的不同评估、控制共生风险因素、重视神经生物学研究、改进干预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