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鹅膏毒肽染毒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

    作者:李玉白;赵其辉;刘劭钢

    鹅膏毒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环肽化合物,存在于许多种类的蘑菇中.因误食含有鹅膏毒素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发生.人们对于鹅膏菌毒素的研究重视已久.据有关研究报道鹅膏毒肽中毒可导致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的升高[1],但心肌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及其与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未见报道.我们以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其心肌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心肌细胞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鹅膏毒肽中毒提供参考.

  • 鹅膏菌多肽毒素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光;张晓元;李东屏

    鹅膏菌多肽毒素是野生毒磨菇产生的主要毒素,常引起人和动物的中毒与死亡.由于鹅膏毒肽对真核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以及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综述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鹅膏毒肽对肾功能生化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玉白;赵忠桂;刘劭钢

    目的探讨鹅膏毒肽对大鼠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染毒制造鹅膏毒肽中毒的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1d、2d、7d、10d、15d采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的含量.结果鹅膏毒肽中毒2d后,血清Cr发生改变.随着时间推移改变愈加明显.10d后血清Cr、BUN、UA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血清肌酐(Cr)可作为鹅膏毒肽中毒的检测指标.

  • 鹅膏毒肽对大鼠心肌细胞影响

    作者:李玉白;赵其辉;刘绍纲

    因误食含有鹅膏毒素蘑菇而中毒死亡事件在世界各国普遍发生,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为鹅膏菌中的鹅膏肽类毒素[1].鹅膏毒肽中毒可导致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的升高[2].我们以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其心肌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心肌细胞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鹅膏毒肽中毒提供参考.

  • 毒蕈中毒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邢茜;陆晓晔;乔允;黄源;朱长清

    毒蕈中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鹅膏毒肽是引起毒蕈中毒常见的毒素,致死率极高.鹅膏毒肽的中毒机制主要是其对核糖核酸(RNA)聚合酶Ⅱ活性的抑制.毒蕈中毒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毒物清除、药物治疗、肝移植等.毒蕈中毒缺乏高效的解毒药物和治疗手段,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 天然产物中毒性多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锫沛;张朝凤;许翔鸿;张勉

    本文总结了天然产物中毒性多肽的化学结构、中毒症状、解毒方法、作用机理及生物活性.这类化合物对生物体具有特殊的毒性和生物活性,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 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提取鉴定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羽

    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是鹅膏菌属类蘑菇中的2种有毒环肽,是引起致死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鹅膏毒肽引起的食物中毒易误诊且缺乏针对性治疗,早期诊断对于鹅膏毒肽中毒的救治尤为重要.鬼笔毒肽虽不会引起食物中毒,但对鬼笔毒肽的分析有利于蘑菇种类的鉴定.本文对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提取纯化和分析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为研发更加简便快捷的提取鉴定方法提供依据.

  •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快速测定毒蘑菇中5种毒肽

    作者:张秀尧;蔡欣欣;张晓艺;李瑞芬;林丹;王黎荔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快速测定毒蘑菇中5种毒肽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UPLC HSS T3(100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10~400 nm检测.结果 5种毒肽的线性范围均为l~500 μg/mL,相关系数优于0.999,样品的检出限均为0.5 mg/kg,5种毒肽的加标回收率为91.0%~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29% ~7.84%.结论 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强,适用于野生蘑菇的中毒检测,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 鹅膏菌中毒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淑娟;李承军;邵维斌;夏春英;庄元苏;顾炜

    白毒伞(图1)学名鹅膏菌(Amanita),是一种乳白色伞样真菌,主要含环型多肽类毒素,鹅膏毒肽是环型多肽的主要毒性物质,属慢性毒素,水溶性,口服吸收好,毒素可进入肠肝循环引起中毒。镇江南山风景区附近植被茂盛,初夏雨季温暖潮湿,非常适合各种菌类的生长,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本地区因采食白毒伞中毒20例,现回顾分析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 环孢素联合胆酸减轻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梦妮;龚小霞;付燕红;李运壁;母发光;廖静;朱小石

    目的 探讨环孢素(CsA)与胆酸减轻受α-鹅膏毒肽(α-AMA)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根据本课题前期研究确定的人肝细胞生存的小α-AMA攻击质量浓度(1.4 g/L)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损伤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CsA组、CsA联合胆酸组(CsA+牛磺胆酸、CsA+鹅脱氧胆酸、CsA+甘氨胆酸、CsA+甘氨鹅脱氧胆酸和CsA+牛磺鹅脱氧胆酸),每个组均设立3个时间点:攻击24 h、48 h和72 h,在攻击24h后采用CsA、甘氨鹅脱氧胆酸和CsA联合胆酸保护损伤肝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使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肝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进行性凋亡,MTT法吸光度值明显下降(0.345±0.021);AST、ALT活性逐渐升高,高值在损伤72 h[分别为(98.4±6.7)U/L和(116.2±9.5) U/L].与损伤组比较,甘氨鹅脱氧胆酸组、CsA组和CsA联合胆酸组破碎细胞器明显减少,吸光度值增高,且CsA+鹅脱氧胆酸组在各时间点吸光度值高(0.656 ±0.014) (P <0.05);同时AST、ALT升高不明显,CsA+鹅脱氧胆酸组在各时间点数值低[(22.3±6.2) U/L和(20.2±5.4) U/L,P<0.05].结论 CsA与胆酸一样对α-AMA攻击人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是CsA作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 B1和OATP1 B3)的抑制剂抑制α-AMA的吸收.CsA+鹅脱氧胆酸的联合应用优于单一使用OATP的底物或抑制剂.

  • 胆酸减轻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李梦妮;付燕红;龚小霞;李运壁;母发光;廖静;朱小石

    目的 探讨不同胆酸减轻受鹅膏毒肽攻击人肝细胞(L-O2)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根据鹅膏毒肽的质量浓度将实验分为0.00 g/L、0.26 g/L、0.40 g/L、1.40 g/L、2.80 g/L共5个剂量组,将培养至指数生长期的L-O2铺于96孔板,每孔1×103细胞,24 h加入上述浓度的鹅膏毒肽,每组设3个复孔,分别与药物作用24、48、72 h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肝细胞活性,确定肝细胞生存的小鹅膏菌毒素攻击剂量.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损伤组和胆酸组,每个组均设3个时间点:攻击24、48、72 h,在攻击24h后使用牛磺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分别保护损伤肝细胞,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结果 肝细胞生存的鹅膏毒肽体外小攻击剂量为1.40 g/L.空白对照组、损伤组、牛磺胆酸组、鹅脱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及牛磺鹅脱氧胆酸组在鹅膏毒肽攻击肝细胞72 h时吸光度分别为0.812 ±0.035、0.345 ±0.021、0.363±0.018、0.387±0.027、0.431 ±0.018、0.465 ±0.015及0.452±0.030.胆酸各组较损伤组攻击72 h时吸光度逐渐升高,其中鹅脱氧胆酸组、甘氨胆酸组、甘氨鹅脱氧胆酸组、牛磺鹅脱氧胆酸组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酸各组AST和ALT活性下降,其中甘氨鹅脱氧胆酸组AST和ALT活性低,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酸对鹅膏毒肽攻击L-O2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鹅膏毒肽和胆酸同为钠离子-牛磺酸共同转运多肽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底物有关.

  • 两起灰花纹鹅膏蕈中毒调查及其毒性探讨

    作者:李建国;石新时;陈东辉;周立奇

    两起灰花纹鹅膏蕈中毒,进食12人,中毒12人,死亡8人.分析了鹅膏蕈的主要致病成份--鹅膏毒肽的化学结构与性质,毒性机理,以期提高鹅膏蕈类中毒的防治措施.

  • 蘑菇毒素及其中毒治疗(Ⅰ)--鹅膏肽类毒素

    作者:陈作红;张志光

    毒蘑菇中毒事件近年来在我国南方频频发生,主要是由鹅膏属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本文对鹅膏肽类毒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产生鹅膏肽类毒素的蘑菇种类、毒素分析检测方法、中毒症状和机理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为鹅膏菌中毒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2例老年人食用野蘑菇中毒的病例报告

    作者:原海燕;万方;范晓;向旭东

    2013年11月24日本院急诊病房收治2例食用野蘑菇中毒的老年夫妇,妻子食用毒蘑菇后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丈夫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现将救治过程总结如下.

  • 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脏功能的变化特征

    作者:马志宏;徐扬;郑训针;李卫红;张志光

    目的:探讨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肝脏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对12起肝损害型毒蕈中毒事件中38个住院患者动态观察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学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其他类型毒蕈中毒进行比较.结果:在中毒后3d内,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升高,与其他类型毒蕈中毒有显著差异;食用量大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死亡率高,TBA≥50μmol/L,PT≥40s,AST≥800u/L且AST/ALT≥0.75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结论:动态观察肝损害型毒蕈中毒患者肝脏功能指标,对诊断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 急性重症毒蕈中毒心肌损害临床研究

    作者:杨远征;刘琼;徐昉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毒蕈中毒心肌损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1998-2007年18例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8例急性重症毒蕈中毒不仅有胃肠道、肝、肾毒性作用,心肌的毒性作用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改变及恶性心律失常.给予常规解毒、心肌保护、抗心律失常、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后,血CR、BUN、ALT、AST、LDH、CK、C-MB、HBDH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野生蘑菇中的3种鹅膏毒肽

    作者:周贻兵;李磊;吴玉田;林野;郭华;张权;刘文政;刘利亚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野生蘑菇中3种鹅膏毒肽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氮吹干后,加水复溶,HLB固相萃取柱净化,Hypersil Gold-C 18色谱柱(150 mm×2.1 mm,1.9 μm)分离,电喷雾(ESI+)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 3种鹅膏毒肽在5.0~ 100 ng/ml范围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81.8%~ 91.8%和4.5%~9.3%,定量限低于30 μg/kg.结论 该方法能准确、灵敏测定野生蘑菇中的3种鹅膏毒肽,适用于野生蘑菇中鹅膏毒肽的检测.

  • 德阳市81例蘑菇中毒事件调查及其分析

    作者:陈作红;李海燕;魏宝阳

    目的:调查2003年5月23日~6月15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发生的81例毒蘑菇中毒事件并进行标本鉴定和毒素分析;方法:现场采集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蘑菇子实体、病人血液、病人透析液进行鹅膏肽类毒素检测;结果:调查表明导致中毒的是鹅膏属中的异味鹅膏(Amanita kotohiraensis Nagasawa & Mitani),异味鹅膏子实体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两种主要致死毒素,即α-鹅膏毒肽(a-amanitin),β-鹅膏毒肽(β-amanitin),其含量分别为196.42、62.76μg/g干重子实体,被检的3个病人中有1个病人的血液检测出含有β-鹅膏毒肽,被检病人的透析液中未检测到毒素;结论:异味鹅膏为有毒蘑菇,采食时要注意区分,不要误食.

  • 某市 36 起毒蕈中毒事件调查

    作者:张志光;刘建强;陈作红;张平;李东屏;曹福祥;周素荣

    目的:了解长沙市毒蕈中毒发生情况,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统计了湖南省从1994~2000年的36起毒蕈中毒事件,并测定了主要毒蕈的毒素含量.结果:在中毒事件中,共有210人食用,205人中毒,中毒率为97.62%;83人死亡,死亡率为39.52%.引起中毒的主要毒蕈为:灰花纹鹅膏、白毒鹅膏、鳞柄白毒鹅膏、亚稀褶黑菇.中毒多发生在6月至8月.结论:中毒原因主要是食用者缺乏对毒蕈的认识、中毒后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因为毒蕈含毒素量高、中毒后就诊确诊太晚和缺乏特效解毒药物.

    关键词: 毒蕈 鹅膏毒肽 毒素
  • 鹅膏毒菌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文莉;欧三桃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毒菌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死亡率也较高,其中尤以鹅膏毒菌(Amanita)致死为常见.虽然现如今关于鹅膏毒菌的研究众多,但缺乏对其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综述.因此,本文主要对鹅膏毒菌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及鉴定方法等进行综述,帮助了解鹅膏毒菌中毒所致肝、肾、神经及其它少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为开展积极的临床诊疗奠定基础.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