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 Heart Brain and Vessel Diseases 중화로년심뇌혈관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6-9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126
  • 国内刊号: 11-446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lnxnxg.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小鹰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少肌症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作者:赵旭冉;高金娥;海荣;姜立敏;张鹏飞

    目的 探讨少肌症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年龄≥65岁老年人197例,其中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入选者身高、体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3.25)kg vs (19.25±1.41)kg,P=0.000;(5.52±1.37)kg/m2 vs (7.10±0.85)kg/m2,P=0.000].高血压组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 vs 47.2%,P=0.001).男性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 vs 38.1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肌症、女性、年龄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3.32,95%CI:5.349~101.632,P=0.000;OR=19.40,95%CI:4.438~84.794,P=0.000;OR=1.38,95%CI:1.034~1.837,P=0.029).结论 老年高血压与四肢骨骼肌质量密切相关,老年男性更易患少肌症,少肌症是引起高血压的1个危险因素.

  •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的分析

    作者:郝咏刚;范慧敏;杨淑娜;李悦;秦伟;杨磊;袁俊亮;胡文立

    目的 分析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小血管病患者1011例,对其中年龄<45岁30例(青年组)和年龄>85岁25例(老年组),共55例新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2组入院时病史、化验结果、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TG、尿素、肌酐、脑白质疏松程度(总体,脑室旁,深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改善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老年组吸烟、同型半胱氨酸、舒张压、入院时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青年组[36.0% vs 80.0%,P=0.000;(20.00±2.83)mmol/L vs (30.60±1.83) mmol/L,P=0.001;(84.42±4.24)mm Hg vs (93.47±5.15)mm Hg,P=0.001,1 mm Hg=0.133 kPa;(50.79±10.88)分 vs (82.67±10.69)分,P=0.006].结论 新发皮质下小梗死青年与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均有差异.

  • 老年热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玲玲;王欣;张彬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热烧伤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入院72 h内确诊的老年中重度热烧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头颅CT或MRI检查未出现脑梗死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栓素A2、肌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TNF-α及白细胞介素6显著升高,入院时收缩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收缩压(OR=1.106,95%CI:1.007~1.501,P=0.007)、纤维蛋白原(OR=3.316,95% CI:1.251~8.792,P=0.016)、血栓素A2(OR=1.077,95%CI:1.003~1.156,P=0.041)、TNF-α(OR=2.901,95%CI:1.109~2.799,P=0.013)、白细胞介素6(OR=1.502,95%CI:1.581~2.031,P=0.021).结论 入院时收缩压、纤维蛋白原、血栓素A2、TNF-α、白细胞介素6是老年中重度热烧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徐琢;李江津;王婧;卢周舟;谷阳;姜宜成;朱颖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的老年患者147例,其中高血压组87例,对照组60例,多普勒压力导丝测定前降支IMR,对比2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和心脏彩色超声结果,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析IMR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基线平均传输时间、充血平均传输时间、IMR明显高于对照组[31.52±18.57 vs 17.13±11.32,P=0.008;(83.3±18.2)g/m2 vs (78.4±11.6)g/m2,P=0.045;56.3%vs25.0%,P=0.005;(0.89±0.37)s vs (0.77±0.44)s,P=0.032;(0.56±0.16)s vs (0.28±0.16)s,P=0.001;31.32±7.22 vs24.54±6.55,P=0.001],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42 vs 3.24±0.3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R、LVMI、舒张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组IMR升高的危险因素(OR=4.12,95%CI:3.63~4.61,P=0.04;OR=1.99,95%CI:1.75~2.23,P=0.03;OR=4.75,95%CI:4.48~5.02,P=0.04).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前降支冠状动脉IMR升高,与蛋白尿、心肌肥厚、舒张功能不全相关.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院内事件的时间趋势

    作者:刘圆圆;李晶;刘琳;洪涛;李建平;霍勇;丁文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院内事件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方法 入选2000年、2007年和201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ACS患者(年龄≥60岁)944例,其中60~74岁628例,75~89岁316例.2000年162例,2007年293例,2014年489例.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南推荐下治疗和院内事件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0年、2007年和2014年患者的年龄呈增长趋势,高血压从66.0%增至75.5%、糖尿病从21.6%增至43.1%、高脂血症从12.3%增至44.0%,既往冠状动脉造影从18.5%增至40.9%,既往PCI从8.0%增至33.3%,同时,入院时发生症状性心力衰竭和合并感染比例下降(P<0.05,P<0.01).心肌梗死比例下降,不稳定性心绞痛比例增高(P<0.05,P<0.01).指南推荐下院内药物治疗呈增加趋势,PCI从2000年的34.6%增至2014年的70.6% (P<0.01).院内病死率从2000年的11.1%降至2014年的1.6%,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从2000年的21.6%降至2014年的8.4%(P<0.01).结论 老年ACS临床特征随时间发生变化,指南推荐下院内药物治疗和PCI比例呈增加趋势,院内预后得到改善.

  • 细胞色素P450亚型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对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影响

    作者:郭欣君;赵颖超;谢云亮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亚型(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服用华法林的汉族患者200例,男性和女性各100例.患者均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通过CAPS技术及常规DNA测序方法对CYP2C9基因的3个候选位点(CYP2C9*2、CYP2C9*3、CYP2C9* c65)进行测定.并分析携带不同基因患者华法林应用剂量差异.结果 200例患者中,并未检测到CYP2C9*2位点发生突变,仅检测到1种等位基因C,基因型全部为C/C野生型.检测到CYP2C9*3 A和C位点,其中A/A野生型为171例,占85.5%;A/C杂合子突变型为18例,占9.0%;C/C纯合子突变型为11例,占5.5%.等位基因A频率为94.3%,等位基因C频率为5.7%.CYP2C9*3基因突变与服用华法林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A/C型患者服药剂量较A/A型患者降低了18.5%,C/C型患者服药剂量较A/A型降低了76.0%.CYP2C9* c65位点检测出G和C位点2种等位基因,G/G野生型182例,占91.0%;G/C杂合子突变型为18例,占9.0%;这2种基因突变患者的华法林维持剂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剂量有一定相关性.

  • 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晴晴;华琦;张迎花;司瑾;王云飞;李小明;薛淞;江大川;李静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STEMI患者545例,依据白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274例(白细胞≤10.0×109/L)和B组271例(白细胞>10.0×109/L),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病死率及长期MACCE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B组[(63.8±11.4岁)vs(60.4±11.4岁),P=0.001];A组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1% vs 10.3%,P=0.013).随访28个月,A组MAC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2.9% vs 16.9%,P=0.018),全因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2.6% vs 5.7%,P=0.045).白细胞计数是STEMI患者长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HR=1.166,95%CI:1.104~1.231,P=0.036).结论 白细胞计数升高预示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不良.

  • 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师树田;李艳芳;艾辉;阙斌;王春梅;聂绍平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是否具有直接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高血压患者496例,按照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11例和肾功能降低组85例.记录患者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由中心化验室统一检测尿素、肌酐、TC、TG、HDL-C、LDL-C、hs-CRP.结果 2组女性、冠心病、糖尿病、吸烟、体质量指数、TC、TG、HDL-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降低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尿素、肌酐、hs-CRP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62.44±17.81)岁vs (60.49±14.40)岁,P=0.014;(7.30±5.90)年vs (6.10±4.70)年,P=0.021;(6.53±1.88)mmol/L vs (4.21±1.60) mmol/L,P=0.000;(137.50±42.48)μmol/L vs (78.67±21.71)μmol/L,P=0.000;(4.63±2.41)mg/L vs (2.04±1.41) mg/L,P=0.000].相关分析显示,eGFR与年龄、高血压病程、尿素、肌酐呈负相关(r=-0.451,r=-0.564,r=-0.545,r=-0.794,P=0.000).结论 hs-CRP水平在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升高.

  • 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冯国飞;袁慧;谢志泉;徐加加;孙宁宁;陈颖仪;林仲秋

    目的 调查广州市65岁以上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的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3~5月在我院参加离退休干部体检和社区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765例,其中家庭测血压354例(测量组),家庭未测血压411例(未测组).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和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血压达标情况等.结果 765例高血压患者中,每天测血压224例(29.3%),每天多次测血压32例(4.2%),无固定时间测血压98例(12.8%).晨起测血压205例(26.8%),睡前测血压12例(1.6%),晨起+睡前测血压17例(2.2%),有症状时测血压120例(15.7%).测量组降压目标知晓率和达标率明显高于未测组(33.9%% vs 22.4%,P=0.000;53.7% vs 44.0%,P=0.008),收缩压明显低于未测组[(137.46±18.23)mm Hg vs (140.78±18.36)mm Hg,P=0.008].结论 调查人群中家庭血压监测率不高,且家庭血压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应着重加强家庭血压相关知识指导及培训,以提高血压达标率.

  • 脑微出血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永琴;陈飞;张微微;黄勇华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进而寻找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生物标记.方法 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患者540例,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188例(首发脑梗死组),复发脑梗死患者352例(复发脑梗死组).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CMB患者146例(CMB组),非CMB患者394例(非CMB组).比较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清学指标与CMB、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对脑梗死进行不同年龄区分析.结果 CMB组高血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CMB组,TC明显低于非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复发脑梗死组比较,首发脑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TC、LD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为CMB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2,95%CI:1.134~3.026,P=0.014;OR=1.012,95%CI:1.001~1.023,P=0.037).TC为CMB的保护因素(OR=0.827,95%CI:0.732~0.935,P=0.002).年龄45~65岁患者差异大,且更易出现首发脑梗死.结论 CMB可通过控制血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整TC等治疗达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可降低复发脑梗死,特别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脑中线移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转归的预测作用

    作者:武佳芳;刘国荣;王宝军;杨丽娟

    目的 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中线移位的程度,并对不同程度脑中线移位患者预后进行分析评估.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TCCD监测脑中线移位患者58例,其中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脑中线移位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5例(脑梗死组)和脑出血患者33例(脑出血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头颅CT/MRI与TCCD监测的脑中线移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2.43)mm vs (3.28±2.31)mm,P=0.986;(3.64±2.03)mmvs(3.43±1.90)mm,P=0.630].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值与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及临床病情不相关(P>0.05).TCCD检测脑中线移位的ROC曲线下面积0.961±0.008,特定界值1.75,敏感性100%%,特异性85.5%,准确性70.0%.结论 TCCD监测脑中线结构及移位有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方便(床旁)、可靠、无创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检查方法.

  • 磁共振多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丽;邵广瑞;纪宇;赵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 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1 WI、T2 WI、T2 FLAIR)、DWI、3D-TOF 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 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性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 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 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 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 3D-ASL、3D-TOF 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价

    作者:贾红丹;国强华;宋婷婷;丛洪良;王庆胜;陈洁;崔蕊;刘丽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undrome,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64例,行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1例(年龄≥65岁)和非老年组93例(年龄<65岁),采用TIMI出血标准,分析2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组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3.1% vs 25.8%,P<0.05).老年组大出血、小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4.1% vs 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404.434,95% CI:1.767~92543.210,P=0.030)、体质量(OR=0.817,95%CI:0.675~0.990,P=0.039)、肾小球滤过率(OR=1.185,95%CI:1.003~1.400,P=0.046)是老年组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联合替罗非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高于非老年患者,女性、低体质量、肾功能下降是老年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发生出血风险的预测指标.

  • 人血白蛋白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冯冲;吕秋石;谢怡;叶瑞东

    目的 探讨静脉即刻给予人血白蛋白(ALB)是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远期认知功能预后具有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70~320 g成年SD 2月龄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ALB 0.63g/kg)和高剂量组(ALB 1.25 g/kg),每组20只.采用血管刺破方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建模后29d开始进行认知功能评估,采用新事物认知实验进行短时和长时工作记忆能力测试;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空间记忆能力评价;高尔基染色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树突棘密度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低、高剂量组大鼠短时和长时工作记忆能力都较生理盐水组大鼠明显提高(P=0.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大鼠第3天潜伏期(P=0.015,P=0.019)和第4、5天游泳距离(P=0.015,P=0.017)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显著提高(P=0.018,P=0.027).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剂量组显著提高海马区树突刺密度(P=0.02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皮质及海马区树突棘密度(P=0.026,P=0.016);低、高剂量组大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 ALB可能通过提高SAH大鼠树突棘密度和突触相关蛋白含量,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 小凹蛋白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衰老的影响

    作者:李培;王晶;茹静;汤莉莹;赵霞;田甜;安芸;白玉芝

    目的 探讨小凹蛋白1(caveolin-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 264.7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oxLDL(0、20、40、80和120 μg/ml)诱导RAW 264.7细胞衰老,依次为A、B、C、D和E组,检测细胞中caveolin-1的变化.通过RNA干扰(siRNA)的方式下调细胞caveolin-1表达,分为oxLDL组、质粒对照组、siRNA组和无血清对照组,观察oxLDL(60 μg/ml)诱导的RAW 264.7细胞衰老的影响,同时Western blot检测p47phox在膜蛋白中的表达,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C、D和E组较A组细胞衰老阳性率增加(P<0.05),同时caveolin-1表达增加,与p47phox表达增加一致,与oxLDL组比较,siRNA组细胞衰老活性率减少(P<0.05),细胞膜p47phox表达下降,细胞上清液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7.12±1.26)nmol/ml vs (11.97±1.78) nmol/ml,P<0.05],SOD活性明显增加[(79.98±3.94)U/ml vs (50.03±6.57) U/ml,P<0.05].结论 caveolin-1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影响oxLDL诱导巨噬细胞的衰老过程,从而影响衰老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 有氧运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性研究

    作者:周大亮;付红;魏林;张天舒;李为民;张欣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性研究.方法 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有氧运动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10周后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左心室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细胞介素6(IL 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 9、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梗死模型组和有氧运动组大鼠LVEDP、AngⅡ、IL-6明显升高,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降低(P<0.05,P<0.01).与梗死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组大鼠+dp/dtmax、-dp/dtmax明显升高,LVEDP、AngⅡ、IL-6明显降低[(20.5±3.5)mm Hg vs (25.8±4.0)mm Hg,P<0.05,1 mm Hg=0.133 kPa;(1176.7±140.9)ng/L vs (1436.7±230.2) ng/L,P<0.05;(123.0±28.7)ng/L vs (161.8±14.3) ng/L,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梗死模型组MMP-2、MMP-9、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梗死模型组比较,有氧运动组MMP-2、MMP-9、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有氧运动可以通过抑制血中AngⅡ、IL-6水平的增加以及抑制MMP-2、MMP-9、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功能.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宁宁;王建平;刘恒方;张敏;赵源征;付晓杰;余列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对大鼠脑梗死后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组(NS398 20 mg/kg)和BMMNC组(1×107个BMMNC),每组24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分别于模型成功后24、72 h和7d取材观察,每个时间点8只.采用Zea-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 BMMNC组24、72 h和7d时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COX-2蛋白表达[(0.133±0.032) vs (0.342±0.042)、(0.141±0.035) vs (0.362±0.062)、(0.150±0.032) vs (0.330±0.050),P<0.05]和IL-1β蛋白表达[(0.213±0.045)vs(0.272±0.055)、(0.231±0.087) vs (0.331±0.105)、(0.134±0.030) vs (0.163±0.053),P<0.05]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BMMNC组与COX-2抑制剂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MMNC移植可通过抑制脑内免疫炎性反应,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可能与下调COX-2、IL-1β表达有关.

  • 脑卒中后大脑重构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竹;冯涛;马惠姿

    自1970年起由Merzenich和Wall等发表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大脑在一生中都存在适应和重构的能力,从单个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以发生改变.重构的机制非常复杂,根据不同的时程各不相同,包括了突触效能的改变,轴索的增生和修剪,甚至在一些已有神经环路中产生新的神经元.结构磁共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证实了脑卒中后的修复以及新技能的形成都与大脑的重构有关[1].

  • 慢性心力衰竭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鲁晓春;李小鹰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阶段,是世界范围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的病因之一.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超过2300万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将会在未来10年继续增长.近几十年新的医学观念和手段已经使多种心脏疾病的预后获得改观,但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5年死亡率近50%)依然高居不下[1].心脏移植是目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供者不足、术后免疫抑制以及花费巨大严重阻碍其发展和推广.

  • 循环微颗粒携带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强;李素芳;王正忠

    微颗粒是细胞在活化、凋亡过程中形成的微小囊泡[1].微颗粒广泛存在于血液、组织和细胞中,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炎性反应、肿瘤等)[2].关于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

  • 17β-雌二醇免疫调节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作者:何芳;刘雪梅;王凤丽;张允岭;王新祥

    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生殖功能的代表性激素,同时也能调节几乎所有身体组织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临床前研究表明,雌激素,特别是17 β-雌二醇,对脑卒中后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7 β-雌二醇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多种机制,既包括激活大脑多种神经保护通路,也包括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我们总结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免疫反应、性别差异以及17β-雌二醇免疫调节功能,可能为雌激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炎症性疾病提供借鉴.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展望

    作者:张源波;郭凯;王玉红;陈冬梅;周荣斌;和渝斌

    心源性休克(CS)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AMI患者就诊时常常合并多种疾病,伴有多个器官功能不全,其神经末梢受体的敏感性通常减低,部分症状可不明显,以致就诊时胸痛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迅速,导致CS使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CS,正确识别心脏泵衰竭问题,以备及时调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是非常重要,出现肺水肿时需要控制液体入量.因此,在利尿和扩容的问题上,在限制液体输入以防止心力衰竭发生和补液改善组织灌注的矛盾中很难把握.

  • 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李兵;李彦;聂坤;王丽娟;张玉虎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疲劳、抑郁、焦虑等在PD中也非常常见.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及PD痴呆(Parkinson disease dementia,PDD).PD-MCI是指PD正常认知功能和PDD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在非痴呆的PD患者中比较常见,患病率为27%[1-2].PD-MCI是发展为PDD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疾病进展过程中,PD-MCI发展为PDD的风险在48%~78%,10年以后,50%PD患者会发展成PDD,20年后则达到80%[1-3].因此,研究PD-MCI对理解和预测PDD的过程非常重要.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的延迟因素与干预措施

    作者:张素冕;姜华;鲍欢;李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等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各国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反复指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式[2].每减少起病到治疗时间1 min,平均可获得1.8d额外健康生存时间,其中年轻及症状轻的患者获益更大,每减少15 min的溶栓治疗延迟,能够获得显著的健康生存时间,然而事实上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依然不高[3].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的延误情况较严重,绝大多数患者到医院时已经失去了在有效时间窗内的治疗时机.如何减少患者就诊时间的延误,缩短“到院至溶栓时间”(DNT)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面临的大问题.

  • 心外膜脂肪组织的超声学评估方法及临床应用

    作者:戴志鹃;唐发宽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其解剖位置与心肌、冠状动脉紧密相连,可释放多种促炎因子.研究显示,EAT与多种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相关.近年来,EAT超声学评估方法受到广泛采纳,被用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1 EAT特点EAT属于内脏脂肪组织,与其他内脏脂肪组织(如肠系膜脂肪、网膜脂肪等)共同来源于消化道相关的内脏中胚层,由胚胎棕色脂肪组织发育而来.EAT仅占全身脂肪质量的0.02%,却占心脏质量的20%,覆盖于80%的心肌表面,与覆盖心肌直接接触而无筋膜相隔,主要分布于房室沟、室间沟、右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尖部及冠状动脉周围,呈不对称性分布.EAT脂肪细胞体积小,蛋白质含量高,Sacks等[1]研究发现,EAT富含解偶联蛋白1,而解偶联蛋白1可通过产热维持心脏体温及其能量稳态.EAT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如脂联素、肾上腺髓质素、瘦素、内脂等以及多种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等.EAT与心脏共享一个通畅的微循环,表明两者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EAT具有代谢、产热和机械保护心脏等特征[2].

  • 3M膜自制带膜支架在冠状动脉穿孔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高超;李丰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活动时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1 h入院,1h内反复出现心绞痛,持续数分钟缓解,伴有大汗.入院查血压120/80 mm Hg(1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80/min,律齐,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84,心电图示ST段压低,初步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行PCI.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木见狭窄,左前降支近段狭窄70%,左回旋支纡曲,中段分出钝缘支后狭窄80%(图1),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

  • 应重视肿瘤治疗相关心力衰竭的防治

    作者:许顶立;色珍;彭正良

    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同时是人类的头号和二号杀手.近年来,肿瘤治疗取得了许多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有研究发现,肿瘤治疗相关心力衰竭的死亡风险是原发性心肌病的3.5倍,肿瘤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甚至超过肿瘤复发的风险,成为肿瘤患者生存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1-2].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副作用的防治,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管理

    作者:李艳芳

    2016年ESC科学年会公布的心力衰竭(心衰)指南提出,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典型的症状为特征,包括呼吸困难,足踝部水肿和乏力.伴随体征有颈静脉压力升高、肺裂隙、外周水肿.心衰原因有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异常.导致静息或压力负荷状态下心输出量减少和(或)心腔内压力增加[1].2016年ESC提出新的心衰分类:(1)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HFrEF),症状和(或)体征,LVEF<40%;(2)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LVEF 40%~49%;(3)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症状和(或)体征,LVEF≥50%.3种心衰都包括:升高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LVH)或左心房扩大和(或)舒张功能障碍.

  • 围绝经期高血压

    作者:陈源源

    高血压在全球的发病率连年居高不下,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其中在50岁以前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而女性人群>50岁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上升,70岁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超过男性,这种变化被认为与绝经所伴随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上升有关[1].由于围绝经期妇女体内生理变化的特殊性,以及围绝经期高血压妇女血压控制率不理想,导致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在绝经后急剧攀升,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大量增加医疗花费[2].

  • 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斌;王崑;郑刚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衰患者591例,按照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值的高低分为对照组(NT-proBNP<300 ng/L) 228例,轻度心衰组(NT-proBNP 300~3000 ng/L) 191例,重度心衰组(NT-proBNP>3000 ng/L) 172例,观察各组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PDW比较,治疗后PDW对照组、轻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显著降低(0.129±0.031 vs 0.133±0.027,0.133±0.030 vs 0.141±0.029,0.139±0.028 vs 0.148±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治疗前后PDW显著升高(P<0.05,P<0.01);与轻度心衰组比较,重度心衰组治疗前后PDW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在Pearson相关分析中具有相关性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治疗前PDW作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DW与NT-proBNP、左心房直径呈正相关(P=0.001、P=0.000);PDW与LVEF呈负相关(P=0.003).结论 随着冠心病患者心衰严重程度增加,PDW指标逐渐升高,PDW在判断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辅助作用.

  •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建起;梅金平;石蕊;郭琼;杨琴;张娟;徐文超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CHF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选取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检测GDF-15及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随访2年,记录观察组随访期间发生的心力衰竭相关不良事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水平对CHF的诊断价值及CHF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3(1250.1,2200.3)ng/L vs 839.7(725.0,880.5)ng/L,P<0.05];观察组血清GDF-15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2,0.326,P<0.05).血清GDF-15和NT-proBNP诊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23和0.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联合AUC为0.829,两者联合优于GDF-15或NT-proBNP单一指标(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0%,两者联合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血清GDF-15水平对CHF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与NT-proBNP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 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刘晓慧;华琦;高敬;范振兴;何婧瑜;王艳玲;谭静;李静

    目的 探讨乌拉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70例,硝酸甘油组7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3d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情况,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d观察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LVEF的变化,评价2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乌拉地尔组治疗后1、2和3d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35.33±20.63)mm Hg,1 mmHg=0.133 kPa,(127.13±16.67)mmHg,(123.86±11.54)mmHg vs(159.84±31.73)mmHg,(73.00±12.85)mm Hg,(70.10±10.09)mm Hg,(67.86±7.03)mm Hg vs (83.84±17.32)mm Hg;(78.53±15.73)/min,(75.90±14.86)/min,(74.09±11.26)/min vs (85.99±19.66)/min;P<0.05].乌拉地尔组治疗后2 d 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858.81±4264.48)ng/L vs (4978.10±6772.53)ng/L,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乌拉地尔在降低血压、稳定心率、改善心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