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效果观察

    作者:朱丹丹

    目的 观察分析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采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的46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中,其中NK/T细胞淋巴瘤患者31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15例.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3.9%(34/46),完全缓解率达到39.1%(18/46),部分缓解率达到34.8%(16/46).并且发生的不良反应仍旧是骨髓抑制,其发生概率达到78.3%(36/46),其中有.12例(26.1%)患者出现低白蛋白血症,11例(24.0%)患者发生高脂血症,8例(39.1%)患者发生纤维蛋白原下降.所有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或者出现急性胰腺炎、血栓等.结论 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人性化护理运用在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叶建萍;苏荣;朱娓

    目的:分析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为(9.15±0.21)分,高于对照组的(7.01±0.05)分(P<0.05).结论: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路旭东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17例,术前均行CT平扫,12例加做增强扫描,通过对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发病部位以回肠多见(包括累及回盲部)(n=15).CT表现为肠壁广泛性增厚13例,其中8例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肠腔内软组织肿块4例,肠腔不同程度狭窄.增强扫描病变呈轻至中度强化,坏死少见.该两型中10例伴有周围和(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继发改变主要包括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结论: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清楚显示肠管壁增厚的程度、浸润范围、周围淋巴结情况及继发改变,对肿瘤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 磁共振波谱及扩散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效果

    作者:刘振华;阙瑞华;黄洪磊;罗森;谌阳;杨家友;吴志涛;陈晓燕;林碧金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MRS)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PCNSL的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MRS和DWI的诊断资料,分析两者在PCNSL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4例PCNSL患者共检测出32个病灶;MRS检测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降低,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降低,脂质峰和乳酸峰的存在达到90.6%(29/32)。DWI诊断高倍信号约占87.5%(21/24),12.5%的混杂信号,瘤体实质区域ADC的值为(0.60±0.08)mm2/s,与病理学检测的一致性高达95.8%。结论 DWI和MRS在对PCNSL进行诊断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MRS诊断图谱显示NAA 峰降低,Cho峰升高,Cr峰降低,大部分存在脂质峰和乳酸峰, DWI因弥散受限,造成ADC降低的特点,这些诊断结果的特征有利于磁共振对于PCNSL的诊断。

  • 优质护理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作者:薛迎利;邹春芳;薛璐璐;吕静

    目的 探讨淋巴瘤化疗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80例淋巴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接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毒副作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的价值分析

    作者:尉晶丽

    目的 分析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分析比较患者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结果 患者在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2.00% (P<0.05);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淋巴瘤患者,在PICC置管治疗间歇期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

  • 恶性淋巴瘤误诊结核病27例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误诊为结核病的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3年27例误诊为结核的恶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诊断和治疗.结果其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约8例(29%)无症状,发热19例(70%),咳嗽8例(29%),咯血1例(0.4%),淋巴结肿大22例,其中单一部位6例,多部位16例,其影像学特点是肿块结节样病变10例,弥漫性病变5例,肺门增大11例,胸腔积液10例.误诊淋巴结核6例,误诊肺结核5例,误诊肺结核并淋巴结核10例,误诊肺结核并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例,误诊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2例.确诊方式:淋巴结摘除病理活检22例,经纤支镜肺活检2例,经皮肺活检3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霍奇金病7例,非霍奇金病20例.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差.结论因二者临床特征相似,易误诊,及时早期获得组织病理标本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关键词: 淋巴瘤 结核 误诊
  • 脾结核3例报告

    作者:姜辉;刘志遐

    脾结核发病较少见,常易误诊为淋巴瘤等疾病,现将我院自80年代以来发现的3例脾结核报告如下.

  • 淋巴瘤与淋巴结结核相互误诊各1例

    作者:文祎;徐丽艳

    2008年5至8月同期收治于北京胸科医院的淋巴瘤及淋巴结核各1例,2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误诊,现报告如下.

  • 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一例

    作者:杨澄清;陆兰英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反应性疾病,病情进展凶险,病死率高.HPS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HPS和继发性HPS,其共同特点是细胞免疫能力下降,以及无效的过度炎症反应.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2012年收治1例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并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者,现报道如下.

  • 心理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治疗的影响

    作者:李莹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确诊治疗的淋巴瘤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联合化疗和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记录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结果对比显示,干预组接受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敌对等消极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遵从护理人员的护理安排,遵从医嘱,肿瘤化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够遵从医嘱,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干预适合在淋巴瘤患者护理中推行.

  • 胃肠道腺癌误诊为淋巴瘤的 CT 诊断分析

    作者:刘静;詹玮;廖欣;焦俊

    目的:探讨胃肠道腺癌及淋巴瘤的 CT 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胃肠道淋巴瘤的腺癌共15例的 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10例位于胃部、5例位于肠道,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腺癌。结论:少部分胃肠道腺癌和淋巴瘤 CT 表现相似,结合临床资料及仔细观察 CT 征象可减少误诊率。

  • 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帆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时间段内,我院住院部纳入治疗的47例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47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以及组织学分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病变部位以胃部为主,共32例(68.07%),另6例(12.77%)为大肠部,5例(10.65%)为小肠部,4例(8.51%)为盲肠部;临床表现方面以腹部疼痛为主,共30例(63.83%),另例(%)为发热,4例(8.51%)为腹部肿块,10例(21.28%)为消化道出血,3例(6.38%)为恶心呕吐。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组织学分类与病灶大小有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临床多表现为腹部疼痛,组织学分类与病灶大小有相关性关系,需明确病理组织特点以加强临床诊断。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作者:温智勇;康枫;齐旭红;严炎;温晓慧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96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经手术证实36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病理证实18例;其它方法诊断42例.结果:病灶以幕上分布为主,单发多于多发;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呈长或稍长T1,长或稍长T2异常信号影: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增强扫描病灶均可强化;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可侵及软脑膜和/或室管膜并沿之播散;对放、化疗敏感.结论:颅内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定的特征性,如同时做活检或小计量的诊断性的放射治疗,对明确病变及指导选择治疗方案有决定意义.

  • 多柔比星脂质体一线用于老年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胡晓雪;车宇萱;丁晓蕾

    目的:探讨含多柔比星脂质体(PLD)的化疗方案一线用于老年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65岁老年淋巴瘤患者68例,接受含PLD的化疗方案者38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滤泡型淋巴瘤7例,套细胞淋巴瘤6例,T细胞淋巴瘤5例.其他3例.结果:骨髓毒性是常出现的不良反应,无患者死亡,优于对照组;心脏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于不良反应引起的剂量减低和周期延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PLD的化疗方案在老年初治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而骨髓毒性和心脏毒性低,安全性较好,老年患者有更好的依从性.

  • 集束化护理在淋巴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及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何瑞

    目的:分析淋巴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施行CVC或HCC导管化疗的60例淋巴瘤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30例,施行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共3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两组CVC或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30例患者置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考组30例患者相比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CVC或PICC导管维护工作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借鉴.

  • 消化道原发性淋巴瘤3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志芳;许云凤;张伟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6例病理诊断为消化道原发性淋巴瘤的病例临床资料、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生在胃部20例(56%),肠道13例(36%),阑尾3例(8%).溃疡型13例(36%),浸润型15例(42%),结节型8例(22%).36例中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26例(7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22%),肠型T细胞淋巴瘤2例(6%).结论消化道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内镜活检易漏诊或误诊为癌.明确组织学分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发生在消化道MALT淋巴瘤病变局限,不累及淋巴结或其它组织器官,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预后较好,多数可以长期存活.

  • 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何丽娟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云南某医院住院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某医院就诊的淋巴瘤患者年龄多在40~59岁,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LDH、ESR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行HBsAg检测的阳性率11.11%,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sAg阳性率44.44%。结论:在淋巴瘤患者化疗前需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如为HBV感染者需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药物,直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且满足疗程至少1年。

  • MUM1/IRF4联合β2微球蛋白检测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琳;夏建胜;韩方征;董巧凤

    目的 探讨MUM1/IRF4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预后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菏泽市立医院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MUM1/IRF4、β2微球蛋白的表达与PTCL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UMl/IRF4阳性表达者治疗有效率为50.0%(23/46);MUMl/IRF4阴性表达者治疗有效率80.0%(16/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0,P=0.023).MUM1+/β2-MG+、MUM1-/β2-MG+、MUM1+/β2-MG-、MUM1-/β2-MG-表达的有效率分别为42.1%、57.1%、87.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44,P=0.003).全组中位OS为16个月(95%CI:12~20个月),中位数OS Mum1/IRF4阴性和Mum1/IRF4阳性组为20和13个月(x2=13.442,P=0.000).进一步比较MUM-1+/β2-MG+、MUM-1+/β2-MG-、MUM-1-/β2-MG+、MUM-1-/β2-MG-中位数OS分别为13、15、18、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19,P=0.000).结论 MUM1/IRF4蛋白在PTCL中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这在同时表达β2-MG的患者中更显著.MUM1/IRF4和β2-MG同时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EBNA1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路素丽;王玥;胡亚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在恶性淋巴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淋巴瘤组织蜡块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BNA1的表达情况.结果:EBNA1在淋巴瘤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BNA1在淋巴瘤中的表达上调,EBNA1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有关,推测EBNA1可能与淋巴瘤的预后有关.

8296 条记录 2/415 页 « 12345678...414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