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柳维;陶周善;贺行文;周贤挺;黄正亮;屠凯凯;杨雷

    目的 探索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30只3个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实验组,唑来膦酸注射组;②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将2组先去卵巢建立OVX(卵巢切除)模型,2组大鼠OVX模型饲养满3个月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随后再建立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2.5 mm贯通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手术后行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1次(0.1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分别于缺损术后6、12周进行X线观察,骨密度检测,HE骨组织切片观察,TRAP破骨细胞活性等检测.结果 缺损术后6、12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大鼠模型体重增加减慢,股骨骨密度增加变快;缺损区X线扫描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新生骨生成,HE骨组织切片可见缺损区有分布密集的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骨细胞.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的破骨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结论 唑来膦酸可较好地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 β-TCP 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陶周善;吕杨训;崔伟;贺行文;柳维;黄正亮;屠凯凯;周贤挺;杨雷

    目的:探索β-TCP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20只,先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等饲养3个月保证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双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模型,将手术成功的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β-TCP植入组于骨缺损处植入β-TCP,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w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病理学观察,Micro-CT观察。结果术后4、8w,β-TCP 植入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HE染色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较好,且能明显增加股骨骨密度;空白对照组X射线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或骨板结构较少,排列较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够理想,股骨骨密度增加不明显。结论β-TCP可较好地修复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

  • 促进骨牵引术骨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祯;刘文阁;刘玲;刘彦普;刘宝林

    骨牵引术(distractton osteogenesis,DO),是一种利用机体自然愈合机制来产生新骨且不需骨移植而达到骨延长目的的方法.牵张完毕后,往往需要相当于牵张期2~3倍时间的固定期,以保证新生骨成熟,而不至于因去除牵张器而导致骨折或骨不连,但是较长的治疗时间又会带来其他问题,如感染、不舒适、局部延迟愈合及心理负担等.

  • 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新生骨的影响

    作者:李佳亿;李栋健;徐倩;向荣;冯青

    目的:研究HU-308药物缓释涂层对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骨结合及新生骨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S)15只,骨质疏松组(M)45只.再将M组大鼠随机平均分为M1、M2、M3组,每组15只.在所有大鼠双侧胫骨骭骺端植入种植钉,S、M1组植入普通钛钉,M2组植入肝素-壳聚糖涂层钛钉,M3组植入HU-308/肝素-壳聚糖涂层钛钉.于种植术后4周、8周、12周各组分别随机处死5只大鼠.所有大鼠处死前第18、19天及处死前第3、4天,每日腹腔内注射钙黄绿素15mg/kg.带种植体的胫骨制作不脱钙骨组织磨片,甲苯胺蓝染色,荧光显微镜及光镜下观测计算骨矿化沉积率(MAR)、荧光周长百分数(%L.Pm)、种植体-骨结合率(OI).结果:4周和8周时,M3组MAR、%L.Pm均与S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著大于M1和M2组(P<0.05);12周时,S组MAR、%L.Pm均显著小于M1、M2、M3组(P<0.05),M1、M2、M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周、8周及12周时,S组OI均显著大于M3组;而M3组OI除12周时与M1、M2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时期均显著大干M1、M2组(P<0.05).结论:l、骨质疏松能抑制种植体周骨矿化沉积和新骨形成,使骨组织塑形改建时间延长,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率下降.2、HU-308药物缓释涂层在种植体植入早中期可加快骨质疏松大鼠种植体周新骨形成和骨矿化沉积,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 三种特殊染色法显示不脱钙骨切片中新生骨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东胜

    目的:分析对比三种特殊染色法在显示不脱钙骨切片中新生骨成骨情况的差异性,为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提供更好的组织学鉴别方法.方法:对植入牛无机骨材料3个月后的兔额骨标本进行不脱钙切片,分别采用Goldner's三色法、姬姆萨法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等三种特殊染色法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组织切片中新生骨、成骨细胞、类骨质等的显示结果,分析三种染色方法的差异性.结果:采用Goldner's三色法,切片染色后颜色鲜艳,成骨及矿化分界明显;姬姆萨法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显示成骨细胞更加清晰,与周围组织对比明显,但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染色后的切片几个月后有所退色,不易长期存放.结论:Goldner's三色法更适用于显示成骨以及区分骨矿化的不同阶段,姬姆萨法和亚甲基蓝-碱性品红用于观察成骨细胞更有优势.

  • 种植美学区域的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效果评价

    作者:朱韵莹;曾国春;武东辉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引导骨再生在种植上颌美学区域的美学效果评价.方法 收集就诊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需植骨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混有PRP组和未混有PRP组,手术成功,完成随访98例,其中PRP组(实验组)50例,未混有PRP组(对照组)48例,种植手术采用两期手术方法,使用Ankylosis系统.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修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拍摄X线片,记录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垂直与水平向骨吸收的情况.在二期手术时,取新生骨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植骨区骨组织学特点.结果 二期手术时,植骨区组织切片见新生骨,新生骨骨小梁粗细不一,排列无序.实验组的新生骨小梁比对照组更密集、粗大,连续性更好.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术后18个月、术后24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大于1个螺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P取自自体,制备简便,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撑起"软组织的效果,进而实现了种植美学区域良好的美学效果.

  • 新生骨在骨科诊断病理学中的意义

    作者:朱雄增

    骨组织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组织,由骨细胞和含大量骨盐的细胞问质组成,软骨、脂肪、结缔组织、造血组织、神经和脉管亦参与骨骼的构成[1].

  • 婴儿骨皮质增厚症1例报告

    作者:郭景芳;刘向军;赵军

    1病历报告患儿,生后50d,因右小腿无原因增粗就诊.生后无呼吸道感染,无发热.就诊前1周始婴儿偶表现易躁.查体:患儿精神状况良好,反应佳.T36.8℃,无明显贫血貌.心、肺、腹部(一).右小腿明显增粗,但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肿胀为木样硬,非凹陷性,深在,固定于骨上而不活动.拒按.邻近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同侧上臂及前臂亦有类似表现,程度轻,前臂旋转无受限.实验室检查:WBC14×109/L,N0.83;RBC4.56×1012/L,Hb123g/L;ESR38mm/h;ALP42U/L(金氏法).右小腿X线片表现为右胫、腓骨,右肱骨及右尺、桡骨骨膜下大量新生骨,骨干明显变粗,未累及干骺端.临床诊断为婴儿骨皮质增厚症.

  • 下颌骨牵引成骨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作者:王晓霞;王兴

    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是指利用生物组织的张力拉力效应,对部分或完全离断但仍保留血供的骨段,施以特定频率和方向的牵引力,使骨段逐渐分开,间隙由新生骨取代,从而延长或增宽骨骼的一种新技术[1 ~6]。目前,牵引成骨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矫治各类小下颌畸形及下颌后缩畸形,并在治疗半侧颜面发育不全、下颌骨宽度不足、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从而成为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 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植骨术合用护理配合

    作者:李健美

    20世纪80年代以前牙周组织的再生非常有限,常规翻瓣术和植骨术后虽有一定程度的牙槽骨修复,有的骨下袋内可以有新骨充满,但组织学证明大多数病例的新生骨中并无牙周膜与相应的根面连接.原先病变的根面覆盖着长结合上皮,它不能有效抵御微生物或机械刺激,该处容易重新形成牙周袋.

  • 骨折患者的康复要点

    作者:杨妞丽;肖芳;杨巧丽

    骨折痊愈过程一般分为3个时期:血肿形成期、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期--即新生骨形成期.骨折发生后,康复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医护人员应对骨折患者做好出院指导,以利于患者在家中正确训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康复指导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术后早期护理

    作者:张文光;赵爱玲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小儿的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可出现骨质破坏,以坏死骨、新生骨交替出现为主,预后取决于病人的抗病能力、细菌的毒力、早期治疗和护理措施.其中,术后护理对预后有决定性作用.

  • 滑移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5例报告

    作者:王兆利;明丽君;王旭

    骨折不愈合,是骨折在愈合过程中未形成连接骨折端的骨痂或新生骨的表现.骨缺损是因骨质缺损后,在骨折端之间呈现较大的分离,这两种并发症均易发生在胫骨、尺骨、肱骨和股骨干,且均与骨折部位的血液供给差或中断、粉碎或多段骨折、等严重损伤及治疗方法有关.下面介绍我院近年来利用滑移植骨治疗骨不连及骨缺损的手术方法.

  • 凝胶型E基质在大鼠脊柱后外侧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吴贵忠;杨惠林;孙智勇;陈康武;顾勇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BMP)的骨诱导能力已在各种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目的:利用大鼠脊柱后外侧融合模型,分析凝胶型E基质作为rhBMP-2的新型载体在脊柱后外侧融合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后外侧融合模型,105只Lewis雄性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在L4-5横突间植入可吸收明胶海绵复合不同质量的rhBMP-2,对加或不加凝胶型E基质进行分组观察.结果及结论:10 μg和3 μg rhBMP-2两组融合率100%,1,0.5,0.1 μg rhBMP-2组的融合率分别是40%,10%,0%.加E基质的0.5 μg以上的rhBMP-2组全部融合,而0.1,0.05 μg rhBMP-2组未发现融合迹象.Micro-CT扫描提示3 μg rhBMP-2复合明胶海绵加E基质与10 μg rhBMP-2复合明胶海绵组融合节段形成的新生骨骨量相似,而0.1,0.05 μg rhBMP-2不管有无E基质,都无新骨形成.说明应用E基质作为载体能明显提高rhBMP-2在脊柱后外侧的融合成功率,但当rhBMP-2的剂量过小时,使用E基质做载体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脊柱融合.

  • 重组成骨生长肽对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滕立臣;赵宝权;刘兴汉;余琼;宋大勇

    目的观察重组成骨生长肽(rOGP)对兔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造成桡骨中段1.0cm缺损植以同种异体骨的动物模型,42只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从术后第1天至取材的前1天实验组动物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rOGP 0.5μ/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放射线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愈合情况相似,实验组有多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连接处,放射线观察第12周骨髓腔通畅及骨改建好于对照组.术后第8,12周实验组移植骨和宿主骨连接处新生骨小梁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应用rOGP能促进兔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

  • 兔胫骨牵引成骨后新生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作者:孙国文;李祖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牵引成骨后新生骨是否可以作为自体骨移植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并探讨其成骨过程.方法12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胫骨牵引,延长14mm后,截取1.2em×0.5em×0.5em大小的新生骨修复左侧下颌骨缺损,对侧为自体髂骨移植做对照.结果早期新生骨移植后成骨现象明显,12周后两者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已无明显区别.结论本实验表明,牵引成骨后生成的新生骨可以作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 恶性骨肿瘤误诊三例报告

    作者:陈春香;祖玉良

    例1 男,44岁.5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股骨内侧肿痛,因影响活动而入院,查体:左股骨内侧0可扪及一边界不清的骨性肿物,表面光滑,不与周围组织粘连,X线平片:左股骨中段内侧皮质内有6.5cm×12cm大小的骨皮质破坏区,上下端皮质增厚,其内缘轻度向外突,边缘稍模糊,内侧累及骨髓腔,外围有骨膜新生骨(图1).CT平扫:骨皮质内有不规则膨胀破坏区,密度不均匀,CT值30~270HU,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图2).实验室检查:AKP 116 lU/L,手术病理诊断:成骨细胞瘤.

  • 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章华;彭昊;廖文;张玉富;赵强;王常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从羊髂嵴处抽取10~15 ml骨髓组织,用Percoll分离液按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在多孔β-磷酸三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8只羊的左后肢跖骨缺损区(长21 mm)作为实验组;单纯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的8只羊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6、12、24周处死动物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术后6周实验组即可见有新骨生成,对照组则无明显新骨生成;骨缺损部位新生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实验组也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术后24周,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只有部分愈合.[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回植入体内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不需经过软骨过程就能直接形成新骨,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全身骨骼均受累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1例

    作者:刘艳辉;高凤梅;吴占坡;赵红林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 cortical hyperostosis,ICH)又称Caffey病,由Caffey于1945年命名[1],是-种罕见的婴儿时期的骨骼系统疾病,主要累及长管状骨和扁平骨,通常在骨膜下形成新生骨[2].近本院诊断1例全身骨骼均受累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现报告如下.

  • 牵张成骨新生骨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李华;周诺

    牵张成骨是一种利用骨痂愈合机制产生新骨的内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随着该技术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应用,如何更加有效准确地评价新生骨成熟度成为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将牵张成骨新生骨组织评价方法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