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隧道法”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唐勇;万赤丹

    目的 总结“隧道法”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TLSPD)对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建立隧道的方法完成TLSPD(包括胰尾后隧道、脾后隧道及食管下段后隧道).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TLSPD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中转开腹、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围手术期资料数据以及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再出血情况等远期随访数据.结果 共466例患者接受TLSPD,手术时间为(145.0±55.0) min,术中失血量(60.0±29.0) ml,6例患者中转开腹.466例患者中,20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随访有214例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9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结论 TLSPD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微创术式,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风险.

  • 双极电凝钳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贾哲;张珂;黄容海;丁振昊;鲁岩;赫嵘;李宝亮;李勤涛;郭立民

    目的 比较传统钳夹法与双极电凝钳两种方式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拟行脾切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极电凝钳组(n=30)和传统钳夹组(n=30).以手术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间为次要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配对良好.分析显示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4.21±0.57)h比(5.21±0.54)h; P<0.05].双极电凝钳组术后出血倾向、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在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双极电凝钳的使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出血倾向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双极电凝钳在手术操作中更为简便并节省成本.

  •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昶;许军;纪艳超;孙备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患者行手助腹腔镜(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OS)的肝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5月施行脾切除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94例,其中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组)38例,开腹手术(OS组)56例.术前按Child法进行肝功能分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和病死率.结果 手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第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ALT、AST术后均较术前升高,但只有AS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ALT、AST术后均比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术后均比术前降低,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仅第1、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肠道和肝功能影响较开腹组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 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鑫;沈世强;王笛乐;李明杰;郑英健

    目的 探讨脾脏64排CTA对于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价值,以及处理脾蒂的理想方法.方法 该组研究共回顾29例腔镜脾切除术病人,术前行脾脏64排CTA检查,结合术前影像和术中腔镜下观察结果,评估CTA的参考价值和选择脾蒂处理方法.结果 29例病人术前64排CTA均可清晰显示脾门解剖.LS无中转开腹,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20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9例病人脾蒂用内镜下切割吻合器(Endo-GIA)切割关闭.结论 脾脏64排CTA能够提供清晰的脾门区解剖信息,有利于腔镜脾切除术中脾蒂处理的决策.从影像学和实际手术效果上看,二级脾蒂离断法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可供选择安全有效的方法.

  • 原位脾脏切除术256例体会

    作者:孙文兵;张珂;张效东;李志伟;王洪波;纪旭;洪智贤;李文淑;赵妮娜

    目的总结原位脾脏切除术比较于传统脾脏切除术的优越性和不足.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2年5月实施的256例原位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传统的脾脏切除术相比,原位脾脏切除术通过在保持脾脏原位状态下离断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更有利于保护胃壁、胰尾、脾静脉等重要结构,预防胃瘘、胰尾瘘、术后大出血、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尽管该术式操作平面深在,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但本组资料显示,脾脏原位状态下完成胃短血管离断术和脾门各血管处理的成功率分别为98.0%和96.5%.结论原位脾脏切除术更适用于门静脉高压症时巨大脾脏的切除,与传统的脾切除术相比,创伤性更小,安全性更高.

  • 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脾切除术后合并慢性门静脉闭塞的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罗骏阳;李名安;王皓帆;吴春;李征然;钱结胜;关守海;黄明声;姜在波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肝内门体分流术(P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合并慢性门静脉闭塞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27例接受PTIPS治疗的脾切除术后合并慢性门静脉闭塞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PTIPS手术成功25例(92.6%),失败2例.没有发生与手术直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患者的门体静脉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的平均(22.3±5.7)mmHg(1 mmHg =0.133 kPa)下降至分流后的平均(12.4±3.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5例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在随访期间,4例(16.0%)死亡,其中3例(12.0%)死于严重肝硬化所致肝功能衰竭,1例(4.0%)死于脑卒中.4例发生分流道支架闭塞,3例再次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恢复通畅;另1例拒绝手术治疗,在术后36个月再次出血.2例(8.0%)术后出现了肝性脑病,1例经内科药物治疗后恢复;另1例发生了3级肝性脑病,术中测量PPG过低,于原分流道内植入一枚直径更小的覆膜支架后肝性脑病得到纠正.其他患者分流道保持通畅且原发症状消失.结论 P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合并慢性门静脉闭塞的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的方式.

  • 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纤维组织的分布与定量研究

    作者:褚海波;刘效方;赵建华;徐永波;菅凤国;王涛;王敏;孙宏杰;郭文君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巨脾大部切除后残脾组织内胶原、弹力及网状纤维的变化,为巨脾保脾术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患者13例,采用手术和穿刺活检获取脾组织标本,分为巨脾组和残脾组.另设外伤性脾破裂标本13例为对照组.应用Masson染色、EVG染色及改良氨银染色,光镜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含量,残脾组分别为(7.81±0.83)%、(7.72±3.42)%、(4.67±1.09)%;巨脾组分别为(7.76±0.81)%、(7.21±3.18)%、(4.79±1.20)%;对照组分别为(3.21±0.51)%、(1.67±3.22)%、(10.92±0.86)%.残脾组胶原、弹力、网状纤维含量与巨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与巨脾组胶原和弹力纤维含量比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脾组和巨脾组网状纤维含量比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脾大部切除残脾固定腹膜后,不会加重脾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关键词: 病理学 脾切除术
  • 影响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多因素分析

    作者:张思泉;潘万能;张清华;张雪峰

    目的 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探讨预防其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15例门脉高压行脾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分析围手术期管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85例(73.9%)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死亡7例(6.09%).对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病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水平、手术后平均血糖水平及术中、术后中心静脉压水平均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 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肝功能差的病人应慎行之,并应做好围手术期血糖、门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术前脾切除对原位肝移植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王小明;彭承宏;鲁正;沈柏用;周光文;陈皓;严佶祺;邓侠兴;李宏为

    目的 探讨术前脾切除对原位肝移植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行肝移植185例,其中术前有脾切除史者14例,对该1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病人中单纯脾切除1例,脾切除加断流术9例,脾切除加脾肾分流3例,脾切除加脾腔分流1例.14例病人中,并发门静脉血栓(PVT)5例,占35.7%,明显高于其它171例病人的7.1%(P<0.01),其中Ⅱ级2例,Ⅲ级3例.术中行血栓切除术1例,血栓剥脱术4例;4例门体分流者中,分流阻断3例,另1例未能阻断.术后2例病人PVT复发,经溶栓治疗血栓消失,但其中1例术后30个月PVT再次复发.结论 术前脾切除易导致PVT的形成,给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处理带来困难,准确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不利因素的关键.

  • 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

    作者:朱江帆;陈江;张华云;章勇;钟金龙

    目的探讨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技术.方法用手助技术完成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伴胆囊结石2例.3例行手助的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结果 2~5 h完成手术,术中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操作安全、手术时间缩短,并使腹腔镜切除较大脾脏成为可能.

    关键词: 腹腔镜术 脾切除术
  • 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张豫峰;孔德才;陈壬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12例行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完全腹腔镜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12例患者手术时间190~470 min,平均350 min,术中出血200~2200 ml,平均1300ml.8例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190~410 min,平均313 min,术中出血200~1700ml,平均700ml,术后排气时间3~5 d,术后10~20 d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在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一种术式选择.

  • 脾切除对大鼠肝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凡强;罗维;罗丽琼;姜洪池

    目的研究脾脏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探讨脾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四氯化碳和乙醇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从造模前、肝纤维化期(早期肝硬化期)、肝硬化期三个层面观察脾切除组、脾大部切除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以血常规三项指标动态观测整个实验中脾功能状态,并观察对比脾大部切除前后脾脏病理改变.结果血清HA、CV.IV、PCIII与肝纤维化各个时期病理改变有相关性,血清LN与血清HA、CV.IV、PCIII变化趋势相同,但敏感性较差,从敏感性与特异性综合考虑可见血清HA>CV.IV>PCIII>LN.PLT、WBC、RBC与脾功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敏感性RBC逊于PLT、WBC.脾切除可明显减缓肝纤维化诱导进程,对已形成的肝纤维化模型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结论在减缓和逆转肝纤维化中脾切除术作用明显.当脾脏发生病理改变至脾功亢进时引起贫血,并明显促进肝硬化,似予全部切除为佳.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CV.IV、PCIII、LN与肝纤维化的病理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无损伤诊断的依据,推荐前三项指标联合应用.PLT、RBC、WBC与肝纤维化及脾功亢进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脾亢分级的参考指标,其中PLT、WBC在肝纤维化及脾功亢进形成过程中变化较早且较为明显.

  •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吕少诚;顾万清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一种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主要与患者的凝血机制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形成的急缓、阻塞部位和程度等因素.其治疗原则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展为主.但在临床工作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如果发生漏诊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目前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 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严立俊;汤利民;胡志前;王志刚;张贇;张棉成

    如何将腹腔镜技术合理地应用到外伤性脾破裂(traumatic spleen rupture,TSR)中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是一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黏合止血术、缝合止血术,手助腹腔镜脾切除(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HALS)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等方法治疗TSR 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解剖性脾切除术七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王平;王业波;孙勇;张建淮

    近年来,肝部分切除多按解剖分段行精准切肝,肝脏断面的处理变得相对简单可靠.脾脏血供也呈节段性分布,相邻脾段之间有一个近乎无血管的平面[1],因此理论上也可按解剖分段精准切除.据此,我们试行了解剖性脾部分切除,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 症状性门脉性胆道病的诊治:附一例

    作者:梅建民;于聪慧;聂洪峰;王剑飞;姚军波

    症状性 门脉性胆道病(symptomatic portal biliopathy)少见.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疼痛并向右后背部放射4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4年前出现右上腹胀痛,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给予消炎利胆片治疗,症状能缓解.1个月前进油腻食物后疼痛加重并时有寒战、发热,无黄疸.患者23岁时因不明原因呕血行“脾切除术”.

  • 腹壁脾种植误诊为肝脏肿瘤一例

    作者:高若辉;白亮

    患者男,67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既往50年前因脾破裂行脾切除术,1年前因脑出血住我院治疗,无乙肝及丙肝病史.入院查体:见左上腹经腹直肌长约15 cm切口瘢痕,余无阳性体征.血常规:血红蛋白125 g/L,红细胞计数4.19×109/L,白细胞计数8.8×109/L,血小板计数253×109/L,甲胎球蛋白3.7 ng/L,肝功能无异常.B超检查报告:肝右后叶椭圆形低回声实性团块,回声均匀,周边伴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团块周边和内部可见短状血流信号.CT扫描:示增强动脉期呈均匀强化,连续观察动脉期肿块周边快速强化,静脉期快速消退.MRI显示椭圆形短T1、长T2信号结节影,边界清楚,大4 cm×3.5 cm,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手术探查:右上腹侧腹壁见4 cm×3.5 cm大小质韧红褐色结节,表面稍有凹陷,紧贴肝右后叶下段,但与肝表面无粘连,肿物由腹壁供血.病理报告为脾组织.

  • 经侧腹壁入路腹腔镜辅助脾切除术

    作者:郭绍红;胡三元;王剑;毕明君

    我们通过复习文献,采用Park及Gagner等介绍的方法(Am J Surg,1997,173:126-130),进行了一例经侧腹壁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脾切除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 全脾切除术后早期发热的诊治体会(附20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铁民;姜洪池;乔海泉

    脾切除术至今仍然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肿瘤、脾囊肿,某些血液病及一些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手术.切脾后发热不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延长住院时间、加重经济负担,也常常由于疗效不佳而困扰外科医师.现介绍和分析我院自1986年以来的209例脾切除术后早期发热病例的诊疗体会.

  • 脾脏保留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探讨

    作者:邢雪;李洪;欧坤;周旭;裴象昌;边风国;陈磊

    随着对脾脏解剖学及其功能的深入认识,脾脏的手术不再仅局限于施行单纯的脾切除术.我们自1993年8月至2002年8月共施行各种类型保留脾脏的手术29例,现报告如下.

1744 条记录 8/88 页 « 12...567891011...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