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合并隐匿性脾破裂一例

    作者:崔菀真;拱忠影;臧大维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合并脾破裂临床上鲜见报道.生理状态的脾质地软而脆,易受暴击而破裂出血,病理性状态下的脾脏因肿大和脆性增加,更易破裂.我们通过对1例在围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现脾破裂的诊治,来探讨急性期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脾破裂可能的原因,以期能够为脑梗死早期安全溶栓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 不明原因发热伴脾肿大时脾切除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汉英;郑邈;刘文励;周剑锋;邓金牛;黄梅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伴脾肿大时脾切除术病理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血液内科1996年以来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院,除发热、脾肿大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且辅助检查也不能做出病因诊断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加脾切除术,并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 35例患者中, 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占48.6%),霍奇金淋巴瘤5例,恶性组织细胞病2例,结缔组织病5例,慢性淤血性脾肿大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脾陈旧性梗死、脾结核和脾血管肉瘤各1例.结论发热伴脾肿大而不能明确诊断时,应动员患者尽早作诊断性脾切除术并送病理学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发热 脾大 脾切除术
  • 脾边缘带淋巴瘤的临床及肿瘤细胞特征的研究

    作者:欧晋平;杨鹭;任立敏;汤秀英;李挺;武淑兰

    目的提高对脾边缘带淋巴瘤(SMZL)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报告1例典型SMZL,外周血、骨髓及脾脏标本分别采用光镜、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术、G显带核型分析及PCR技术研究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果本例患者肿瘤细胞为B淋巴细胞,不伴有绒毛,表达CD20、HLA-DR、CD45 RA和bcl-2,无异常核型,肿瘤细胞主要浸润脾脏白髓致边缘带明显扩大,脾门淋巴结受累.骨髓和外周血与脾脏有相同的单克隆IgH重排基因,治疗7个月后转为多克隆重排.结论脾大、外周血或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无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增高患者应疑及SMZL,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有助于SMZL的诊断,对可疑病例应尽早切脾以明确诊断及防止恶性转化.

  • 重新认识脾切除术在成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

    作者:蒋成龙;涂兵

    在传统治疗方式中,脾切除术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二线治疗方式,一般是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的选择,但临床在术前从未评价过脾切除术对于患者的疗效,未评估是否有实施脾切除术的必要性.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脾切除的传统应用、不良反应、新药的代替治疗及手术效果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待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能做到精准脾切除术.

  • 抗凝药物防治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后门脉系统血栓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保换;蒋国庆

    门脉系统血栓(PVST)是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害术后患者的健康,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PVST的形成和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抗凝药物的正确使用在预防和治疗PVST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抗凝药物在防治开腹或腹腔镜下脾切除或联合断流术术后PVST的研究进展,阐述现有抗凝药物的抗凝特性和抗凝治疗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抗凝药物的使用,降低PVST的发生率,改善此类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凝治疗

    作者:李连举;蒋成龙;龚建平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已经很成熟,但术后抗凝仍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精准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讨论了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术后常规的抗凝药物选择及其原理、抗凝时监测的指标,抗凝出血时的补救措施等,其中抗凝的具体方法及停药时间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有效的抗凝对脾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均有获益.

  • 外伤性脾破裂微波凝固保脾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亚东;隆洪木;刘刚;曾江潮;陈先锋;余家建;许仲平

    目的 探讨微波凝固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4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微波固化保脾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采用脾切除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微波组住院时间较脾切除组明显缩短(P =0.007),并发症发病率(4.44%)低于对照脾切除组(20.00%).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微波组大于脾切除组.结论 微波固化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金手指在改良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巧用

    作者:蒋国庆;陈平;钱建军;姚捷;金圣杰;王小东;高志慧;柏斗胜

    目的 探讨金手指应用在改良的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48例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接受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接受改良的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为改良腹腔镜组(77例),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为开腹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改良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12.9±48.4)minvs (175.1 ±33.6) min.P<O.05].改良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为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173.6±187.8) mlvs(326.8±244.2) mL、(11.7 ±72.5) mL vs (71.8±176.6) mL、(10.5 ±2.1)d vs(15.8 ±4.2)d,P<O.05)].改良腹腔镜组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腹组组的25例(P<0.05).结论 金手指应用在改良的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安全且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 外伤性脾破裂32例治疗体会

    作者:李勇;龚仁华;孙登群;李凯琅;但震宇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脾破裂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6例保守治疗成功;18例行腹腔镜下探查后14例保脾成功,4例转开腹脾切除;直接开腹脾切除手术8例.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Ⅰ、Ⅱ级可根据情况行保守治疗或腹腔镜下保脾手术,Ⅲ、Ⅳ级脾破裂应及时行开腹脾切除手术.

  • 优化手术流程和手术操作来减少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作者:董家刚;刘作金;游科;龚建平

    目的 通过对不同腹腔镜脾切除术流程和操作的对比,总结出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流程及操作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流程及操作方式分成6组.手术流程分组:1组为动脉优先组(首先打开胃结肠韧带处理脾动脉,然后游离脾周韧带,后离断脾蒂)(n=73);2组为隧道法程序化原位切脾组(按照腹腔镜入路,先处理脾脏下极,离断脾结肠及脾胃韧带;处理脾动脉;然后建立脾蒂隧道,离断脾蒂;后游离脾周剩余韧带)(n=57).离断脾蒂方式分组:3组为直线切割闭合器切割闭合脾蒂组((n=101);4组为游离二级脾蒂离断法组(n=29).是否阻断脾静脉分组:5组为未行脾静脉结扎阻断组((n=95);6组为行脾静脉结扎阻断组(n=35).比较各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与1组相比较,2组出血量更少[1组和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6.0±96.2)、(220.9±57.3) ml,P=0.016],手术时间更短[1组和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6.0±36.6)、(120.9±55.4) min,P=0.038]和术后并发症更少[1组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7/73)、5.3%(3/57),P=0.035].与4组相比较,3组出血量更少[3组和4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6.0±85.1)、(380.9 ± 107.3) ml,P=0.019],手术时间更短[3组和4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1.0±30.9)、(171.9±61.2) min,P=0.024]以及并发症发生更少[3组和4组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 (7/101)、10.3% (3/29),P=0.048].与6组相比较,5组术中出血量更少[5组和6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0.0±56.2)、(320.9±87.3) ml,P=0.012]、手术时间更短[5组和6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6.0±36.2)、(180.9±57.3) min,P=0.013],并且术后并发症更少[5组和6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6/95)、11.4% (4/35),P=0.021].结论 隧道法程序化原位切脾和术中直线切割闭合器的应用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脾静脉的结扎是不需要的,结扎脾静脉会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风险,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冠状突重建术治疗冠状突缺损的肘关节陈旧脱位

    作者:查晔军;蒋协远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18岁,因外伤致右上肢功能障碍2月余于2009年11月26日门诊以右肘关节陈旧脱位、冠状突缺损、肘关节僵硬入院.患者从6层楼高处坠落,致昏迷、多发骨折、胸腹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拍片提示右肘关节向后孟氏损伤Ⅱ型,双侧桡骨远端骨折(图1A~F),右跟骨骨折,左1、2、3跖骨骨折.

  • 脾切除术中医源性脏器损伤8例分析及处理

    作者:余雷;胡春

    目的:分析医源性损伤的原因,探讨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对于2007~2012年我院发生的8例脾切除术中的医源性损伤,术中、术后的发现及处理原因分析。结果:术中发现1例肝损伤、1例胃撕裂伤、1例脾区结肠撕裂伤、3例胰尾损伤经修补痊愈,术后发现3例胰腺损伤胰瘘经引流痊愈[1~2]。结论:脾切特别是病理性巨脾,术中极易损伤周围脏器,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带来严重后果。

  • 自血回输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智珊

    目的:观察自血回输系统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巨脾型需行脾切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A、B 2组。 A组10例,于手术中使用自血回输系统回收脾切除手术过程中失血,切除脾脏后,回收脾脏内血液,经自血回输系统过滤离心清洗后,再经静脉输入患者体内。 B组10例,不使用自血回输系统,术中THbc<70 g/L时输库血,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THbc值及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THbc值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自血回输在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手术中使用可有效回收回输失血,减少库血的使用,减少输血的并发症。

  • 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冯秀丽;郑玲;郭茹

    目的:探讨外伤后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观察、诊断及护理体会.方法:延迟性脾破裂,经严密的病情监测、密切观察腹部特征的变化,及早发现,急诊行脾切除术.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全部行脾切除术,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术后32小时死于合并的重度颅脑损伤,其余病例全部痊愈.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延迟性脾破裂的关键,严密的病情监测,可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本病,及时脾切除术,效果满意.

  •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

    作者:张秀丽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我院外科在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率(62.5%)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经过舒适护理后,患者的心态良好,心理健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作者:董瑞兰;吴芬芬;黄碧华

    外伤性脾破裂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行脾切除术,但随着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的深入研究,对脾脏的功能有了更新的认识,非手术治疗脾损伤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8~2008年共收治脾损伤206例.其中74采取非手术治疗,72例取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2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丁海雷;龚卫东;盛宝军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经验,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2年~2016年期间收治的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结果:128例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114例行手术治疗,均行脾切除术,16例采取保守治疗. 128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18个月,无1例发生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单纯性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策略,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单孔腹腔镜用于腹腔镜脾切除的Meta分析

    作者:余海波;马帅;郝晓沛;董亚东;王连才;田广金;李德宇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SIL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Cochrane、Medline、SCI、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比较SILS和标准腹腔镜脾切除(LS)的研究资料.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分析终共纳入9项研究、259例患者.其中109例行SILS,150例行LS.结果显示SILS组的手术时间不超过LS组[RR,-4.66;95% CI,-53.02 ~43.70;P >0.05].SILS组术中估计出血量不超过LS组[RR,-14.94;95% CI,-64.93 ~ 35.06;P>0.05].SILS组术后禁食时间与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13;95% CI,-0.8 ~0.54;P >0.05].SILS组与LS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表明,SILS与LS一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现有的证据表明,SILS可以用作常规的脾切除术.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患者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鹰;李志伟;赵新;肖朝辉;刘虎;余灵祥;张培瑞;张绍庚;林折辉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短期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的3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相关数据.术中采用玻璃管水柱法测量术前及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PVF)、肝动脉血流量(HAF).血液生化检查监测术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本组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共39例.FPP由术前的(34.1±0.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5.8±0.8)cmH2O (P <0.05);PVF由术前的(1 389.5±89.2) ml/min减少至术后的(875.6±76.8)ml/min(P<0.05);HAF由术前的(586.2±61.8)ml/min增加至术后的(894.1 ±72.9) ml/min(P<0.05).手术前后肝功Child A级率皆为100%,手术前后肝功无明显差异.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短期内门脉压力降低,血流量减少.肝动脉血流量增加.手术本身对患者肝脏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 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种植15例诊治经验

    作者:张春礼;孙德利;弓莉;尹所;徐小艳;李影;余江涛

    目的 探讨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组织种植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组织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小肠异位种植并粘连行部分小肠切除术;5例大网膜种植行大网膜部分或全部切除术;4例肠系膜种植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盆腔异位3例行左侧输卵管并肿物切除术2例,盆腔肿物切除术1例;多发异位脾种植3例;仅有l例肠系膜肿物经腹腔镜探查活检确诊,避免了开腹手术.结论 脾破裂脾脏切除术后异位脾组织种植是一种术后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易与腹腔恶性肿瘤混淆,诊断应结合病史及磁共振表现或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检查,或行腹腔镜探查活检诊断.

1744 条记录 6/88 页 « 12345678...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