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F-κB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申易;鲁静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损害关节软骨、骨、关节囊,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血管翳是引起关节破坏的病理基础,主要由新生血管、增生的滑膜细胞、炎性细胞及机化的纤维素构成,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被证实可有效缓解RA的病情[1]。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可检测出高表达的活化的核因子( Nuclear factor,NF)-κB[2],NF-κB可被多种炎症因子激活,进而上调多种炎症因子,促进滑膜炎、骨和软骨破坏,抑制骨和软骨修复,促进血管翳生成。 RA患者NF-κB基因表达过高,其负向调节因子基因表达过低,甲氨蝶呤可以通过影响lincRNA-p21基因降低NF-κB活性,而小干扰RNA可以进一步使NF-κB治疗更具有特异性。本文就NF-κB在RA领域的研究做一综述。

  •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中Tim-3 mRNA 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汤菲;王缚鲲;安黎云;贾克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性细胞中 Tim-3 mRNA 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并分析其与上清液中 IL-4、IFN-γ和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组和哮喘发作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三组的诱导痰炎性细胞中 Tim-3 mRNA 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 IL-4、IFN-γ,分析其与 Tim-3 mRNA 的相关性。结果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 FEV1、FVC、FEV1/FVC 低于对照组,哮喘发作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的 Tim-3/β-actin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哮喘发作组高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 IL-4高于健康对照组,哮喘发作组高于哮喘缓解组,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 IFN-γ低于健康对照组,哮喘发作组低于哮喘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哮喘缓解组 Tim-3 mRNA 与 IL-4有正相关关系(r =0.71,P <0.05),与 IFN-γ和 FEV1/FVC 有负相关关系(r =-0.86、-0.81,P <0.05),哮喘发作组 Tim-3 mRNA 与 IL-4有正相关关系(r=0.65,P <0.05),与 IFN-γ和 FEV1/FVC 有负相关关系(r=-0.77、-0.78,P <0.05)。结论通过检测 Tim-3 mRNA 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 依达拉奉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齐晅;靳洪涛;张风肖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MCI-186)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依达拉奉低、高剂量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踝关节足垫厚度,生化方法检测了各组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对大鼠滑膜组织进行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取大鼠双膝关节滑膜组织,光镜下观察关节滑膜衬里层细胞(LCC)增生,衬里下层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等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总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滑膜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加.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血浆总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使滑膜NF-κB、TNF-α表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差异.组织形态学光镜下表明依达拉奉组滑膜衬里层增生减少,少见血管翳的形成.结论 依达拉奉对CIA大鼠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及抗炎作用,能够降低CIA大鼠足垫肿胀程度,抗氧化及抑制炎性因子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 早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炎性细胞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强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炎性细胞激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SD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卒中对照组和脑卒中早期运动组.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脑卒中早期运动组术后24 h进行跑台训练.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利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卒中大鼠皮质受损组织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MMPs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未出现脑梗死,相对于脑卒中对照组,脑卒中早期运动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假手术组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卒中对照组术后前3d神经障碍逐渐加重,第3天严重,随后缓慢恢复,脑卒中早期运动组神经功能持续得到恢复,从第3天开始,脑卒中早期运动组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脑卒中对照组(P<0.01).与假手术组伤害侧静息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数目相比,脑卒中对照组细胞数目明显降低(P<0.01),脑座中早期运动组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伤害侧活化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数目相比,脑卒中对照组细胞数目明显升高(P<0.01),脑卒中早期运动组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卒中对照组MMP-9和MMP-2表达明显升高(P<0.01),脑卒中早期运动组MMP-9和MMP-2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运动训练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活化,下调MMPs的表达促进脑卒中老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模型大鼠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罗国标;杨丽;刘晓丽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6 mg·kg-1·d-1)、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100mg·kg-1·d-1)、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150 mg·kg-1·d-1)和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200mg·kg-1·d-1),每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显微镜下计数蛛网膜下腔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的ANI,其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 云南白药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后炎症反应和卫星细胞再生的影响

    作者:孙茹;赵立君;杨熹洁;邴国强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大鼠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炎性细胞和肌再牛细胞(卫星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制备跑台诱导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模型大鼠左侧后肢喷洒云南白药为治疗侧,右侧喷洒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非治疗侧,在损伤后2、4、7、10和14 d分别取4只大鼠后肢的治疗侧和非治疗侧腓肠肌(快肌)和比目鱼肌(慢肌)做HE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炎性细胞和卫星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药物治疗侧快肌在损伤后的第2、4、7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肌细胞的坏死程度较轻;云南白药治疗侧慢肌在损伤后的第2天炎性细胞较非治疗侧明显减少(P<0.01).药物治疗侧的快肌和慢肌在损伤后的第7、10天损伤的肌纤维部分得到修复,卫星细胞的数量较非治疗侧明显增多(P<0.01).结论:云南白药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对损伤后肌肉组织的破坏作用,缩短炎症反应进程,促进损伤后肌纤维的修复,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全自动尿液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相关性探讨

    作者:张心怡;尹虹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已在各医院普及使用,既简便、快捷又节省人力,但在检验过程中往往忽略尿沉渣的镜检.本文作者就工作中的体会探讨尿沉渣镜检与自动尿液分析的相关性.1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泌尿外科及肾内科就诊的患者,男50例,女78例,平均年龄49.2岁.常规留取尿标本.尿液分析仪开启稳定后按常规依次测定标本,离心后进行尿沉渣镜检.2结果与讨论①在128例尿标本中,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有88例阳性标本,阳性率68.8%,同时128例尿标本全部离心镜检.在40份阴性标本中尿沉渣镜检有18份检出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脓性细胞+~ )、霉菌、上皮细胞及粘液丝等,临床诊断为尿道炎、淋球菌性尿道炎,镜检结果符合临床症状及诊断.②在88例阳性标本中,有52份蛋白质阳性(士~ ),在低倍镜下可检出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各类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多见于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炎及肾单位瘀滞现象.其中有一份肾衰患者尿标本中见有几个带色素的肌红蛋白管型.

  • 810nm半导体激光对豚鼠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研究

    作者:马琼;段静娴;王燕;孙素姣;陈丽华

    目的:探讨低能量81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豚鼠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所致皮肤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及模型组30只,涂擦0.05%氯倍他索乳膏建立动物模型.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不进行激光照射;试验A组10只,试验B组10只,采用相同的激光治疗参数照射模型区皮肤,A组每周1次,B组每2周1次,共照射3次.HE染色,观察激光治疗对表皮、真皮厚度的影响及治疗前后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A、B组经激光照射后表皮细胞层数增加,真皮层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数量增多,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810 nm半导体激光可促进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表皮厚度及真皮胶原含量的增加并可减少皮损区炎性细胞的数量,且在炎性反应的急性期重复治疗的间隔设定为一周更为适宜,对于皮肤萎缩的治疗重复间隔设定为两周更为适宜.

  • 低分子量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肺功能及气道炎性细胞的影响

    作者:高光敏;强丽霞;王凤爽;梁蕊;金寿德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肺功能及气道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LMWH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熏吸香烟法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LMWH干预组于COPD模型开始建立时皮下注射150 U/kg,每天一次,4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及气道内炎性细胞的改变.结果:COPD模型组大鼠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气道阻力及气道炎性细胞数较COPD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以减少COPD大鼠气道内炎性细胞数,降低气道阻力,有助于COPD病情的控制和转归.

  •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多项指标的影响

    作者:曾俊峰;农定猛;温淑媛;李晓莉;刘顺红;尹美婷;钟志峰

    目的:研究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运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小儿患者肺功能及血液IGE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1—12月间诊治的1200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根据其病情时期将其分为两组,768例为急性期,432例为缓解期,急性期的患儿运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实施雾化吸入,同时选择150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选的儿童诱导的痰液实施炎性细胞计数以及分类,同时患儿肺功能及血液IG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对三组患儿进行比较,急性组患儿血液IGE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儿高;缓解组及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显著优于急性组。结论急性哮喘发作患儿运用普米克令舒联合沙汀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并降低患儿血液IGE水平。

  • 中医辨证治疗对妊娠咳嗽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影响

    作者:周琳;梁启军;李存霞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妊娠咳嗽(细菌感染)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2016-01—2017-06间因妊娠咳嗽(细菌感染)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炎性细胞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诱导痰中上皮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巨噬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低,观察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对妊娠咳嗽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 三种材料充填邻间龋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作者:侯玉一;侯玉泽;柳宏志

    目的:三种材料(金属嵌体,FX-Ⅰ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在大鼠模型上充填邻间龋洞进行实验,评价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择雄性大鼠45只,在大鼠左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制备邻领面洞,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A组(金属嵌体),B组(FX-Ⅰ玻璃离子),C组(复合树脂).在二周、四周、八周分别进行组织学染色,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组织学染色显示B组的牙龈乳头黏膜下炎性细胞较A组C组显著,扫描电镜显示A组在边缘密合度上数值较B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力学检测B组在相同的压力下,抗冲击力较A组C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临床中,综合评价C组更适合作为邻颌面洞的首选充填材料.

  • 电针傍刺对大鼠褥疮炎性细胞的影响

    作者:孙忠人;任雪;张秦宏;仇立波;方剑乔

    目的 观察电针以及普通针刺对褥疮模型大鼠各种炎性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褥疮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25只.造模后模型组每日除进行基础护理外不做其他任何处理;针刺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进行针刺治疗;电针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先行针刺(同针刺组),随后连接直流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1次,直到取材时间点当天结束治疗.每组在治疗后第1、3、7、14、21d时采用皮肤损伤面积追踪法,观察褥疮损伤面积的愈合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种炎性细胞组织切片的组织学、形态学变化,同时各组进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在褥疮面积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中褥疮面积平均值明显变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组大鼠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个时间点上,肥大细胞在致密度和脱颗粒程度上明显提前于模型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模型组,随后出现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现象也提前于模型组.与针刺组相比,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褥疮面积的平均值,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加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使成纤维细胞聚集修复的时间提前.3组内部5个不同时间点比较,①褥疮面积方面,电针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14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21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肥大细胞数目方面,电针组在治疗3d时达到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在治疗7d时达到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傍刺疗法可以明显减少褥疮的面积,缩短褥疮愈合的时间.电针疗法可通过加速肥大细胞脱颗粒进程来缩短炎症反应启动时间,并能加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吞噬作用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修复,迅速促进大鼠褥疮愈合,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大鼠褥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 "胃不和"患者的痰液分析

    作者:陈宁;黄琳;李慧;李典鸿;李毓

    目的:分析"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及其细胞成分.方法:采用高渗盐水诱导痰液,并作细菌培养,常法计算痰液细胞总数,涂片姬姆萨染色检查细胞类型,测定受试者的呼气流速峰值(peak expiratory fliw,PEF).结果:"胃不和"患者的痰液量、痰液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诱痰后PEF下降.经中药治疗有80.0%的病人症状缓解,上述指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痰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胃不和"可引起气道(非感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

  • 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在小鼠过敏性气道反应肺组织炎性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刘玉丽;杨畅;卞镝;田辉;隋月皎;王列;王旭;方秀斌

    目的: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在过敏性小鼠肺组织不同炎性细胞中的活化状况.方法:应用卵蛋白致敏激发BALB/c小鼠制备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模型,抽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计数和不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磷酸化Akt(p-Akt)在过敏性小鼠肺组织中不同炎性细胞的表达.结果:过敏性小鼠BALF中总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鼠;分类细胞计数中,正常组以巨噬细胞为主,而过敏性小鼠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Akt在过敏性小鼠气道中嗜酸性粒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在淋巴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巨噬细胞.结论:Akt在过敏性小鼠的气道炎症中的作用与炎性细胞的种类密切相关,发挥不同的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趋化、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和对抗淋巴细胞凋亡等重要的作用.

  • 大鼠卡氏肺孢菌肺炎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及TNF-α水平变化

    作者:刘斌;何礼贤;瞿介明

    为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GC)患者诱发大鼠卡氏肺孢菌肺炎(PCP)的炎症反应强度及TNF-α对PCP的防御作用,采用清洁级SD大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配合低蛋白饮食建立免疫抑制诱导的PCP模型.分PCP组、细菌性肺炎组、阴性组、健康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沉淀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测定BALF中TNF-α值.结果显示,免疫抑制后,并发PCP鼠BALF中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比未并发PCP鼠高,但增高幅度低于并发细菌感染鼠;并发PCP鼠的BALF中TNF-α明显低于未并发PCP鼠,而并发细菌感染后TNF-α升高.GC致免疫抑制状态下,TNF-α分泌减少,可能为PC感染创造条件,PCP与细菌性肺炎在炎症免疫反应上存在差异.

  • 检测尿液炎性细胞的细胞荧光染色法

    作者:韦晓明;丁振若;郝晓柯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肿瘤、下尿路感染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疾病,甚至血液、内分泌等疾病在尿检中有时会发现肉眼血尿和尿液中异常数量的红细胞,这对判定血尿原因和甄别各种疾病十分重要.通常人们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炎性细胞来区分是否为感染性血尿[1].但在一些有肉眼血尿的病例中,由于大量红细胞掩盖了尿液中的炎性细胞,为疾病的诊断带来困难.为此本实验室利用细胞荧光染色的方法区别血尿中的炎性细胞,从而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感染性泌尿系统疾病提供依据.

  • SDF-1α/CXCR4信号通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亚洲;唐海双;黄清海

    颅内动脉瘤发生的机制未明,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内皮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异常、细胞外基质重构、细胞凋亡及血管壁缺失等有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α(SDF-1α)及其受体CXCR4在机体炎症、血管形成、免疫、造血、神经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DF-1α/CXCR4轴对炎性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能促进动脉瘤壁滋养血管生成,促进原始细胞或祖细胞归巢,而这些过程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发展、破裂及修复等密切相关.

  • 077 前列腺素E1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前期分裂产物减轻心脏手术中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NAFLD肝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方;胡晓娜;保志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浸润、肝细胞炎症坏死为特征的慢性疾病.NAFLD可以由单纯性脂肪肝,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细胞肝癌.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二次打击"学说是NAFLD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JouJ等提出了第三次打击学说,认为细胞因子产生失控,导致肝细胞坏死和凋亡,进而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及其他炎性细胞导致NASH进展为肝硬化[1].因此,炎症反应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68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