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烧伤慢性创面的应用

    作者:董静;施耘;曲年震

    近年来,多种原因所致的烧伤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是困扰烧伤中心临床医生的重要难题.传统的换药方法治疗这类创面不仅疗效差,而且工作量大、疗程长、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及心理压力.

  • 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林艳;左才红;李婉丽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慢性创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40,常规换药)及观察组(n=40,PRP),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一个疗程后创面愈合面积80.64%,感染率5.00%(2/40),对照组分别为45.69%、12.50%(5/4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预防感染,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 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修复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志飞

    目的:探讨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修复慢性创面方面的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对24位慢性创面、慢性肉芽创面患者采用中厚皮植皮修复+VSD负压吸引.肌腱及骨骼外露者采用局部外露骨骼打孔+ VSD负压吸引+中厚皮植皮修复的方法覆盖外露组织.结果:采用VSD在治疗慢性创面过程中移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尤其在肌腱及骨外露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结论: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VSD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有效控制感染,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慢性创面的愈合的优点.

  • 创面床准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琼;薛晓东

    慢性创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近年来临床提出"创面床准备"的概念,旨在调整慢性创面的分子环境,促使其转变为对治疗有反应的创面.本文从清创、抗炎、湿性疗法、负压封闭引流疗法、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为慢性创面的创面床准备和治疗提供临床思路.

  • 胶原蛋白材料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毅;吴晓伟;王洪瑾

    慢性创面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胶原蛋白因其具有低抗原性、可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促进血小板凝聚等生物学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天然生物材料.在临床上胶原蛋白被制作成多种生物材料,在各种慢性创面修复等医药卫生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将胶原蛋白材料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胶原蛋白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帮助.

  • 慢性创面高氧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的微循环变化

    作者:张亚军;王增贤;韩健;郭玲;王炜;殷振华;陈轲;王引侠

    目的 观察高氧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创面过程中局部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慢性创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生理盐水冲洗技术,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氧液冲洗.治疗7 d后,分别留取两组患者创面中心肉芽组织做HE染色和CD31免疫组化染色,在显微镜下比较:①创面新生毛细血管生长情况,周围纤维母细胞分布;②组织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①肉芽组织HE染色观察:40倍镜下,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且排列规则,有较多胶原纤维生成,可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对照组纤维母细胞增生不明显,排列稀疏且不规整,胶原纤维少,新生毛细血管也较少.②CD31免疫组化表达及微血管密度观察:两组创面组织都有CD31表达,但试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丰富,明显优于对照组;100倍镜下,试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704.38,P<0.05).结论 高氧液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技术应用于慢性创面治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使胶原纤维生成增多,加快新生毛细血管生长,有效改善创面微循环,加速创面修复.

  • 大枣牛肉粥治疗眼部慢性难愈合创面1例

    作者:闫平

    由于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眼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就1例右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泪囊摘除术后,配合服用大枣牛肉粥治疗的临床经验作一简单介绍,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

  • 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257例临床多中心研究

    作者:李晨;姚昶;张晶;尹恒;陈运;邵大畏;曹东阳;郭檬檬

    目的 验证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为生肌玉红膏临床运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派位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并记录患者临床观察表的各项数据,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揭盲,并分析结果.结果 揭盲后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构成比、病程、病因、发病部位及创面面积大小等方面分布均衡一致.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与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01);实验组创面坏死脓腐组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脓腐组织脱落例数在治疗后14天至结束时起可达到对照组的1.4倍(P <0.001);创面渗出液的形质、色泽、气味、性状及渗液量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4天实验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天时更加明显(P<0.001);下肢水肿的改善迟于脓腐的祛除,实验组在治疗后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分析显示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生肌玉红膏可祛除创面坏死脓腐、改善创面渗出液的状况,以“煨脓长肉”而促进肉芽生长,提高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率,临床未见不良反应.

  • 中医外科溻渍法的历史源流及现实意义

    作者:鞠上;高瑜;杨博华;闫程程;曹欣;张晓福

    检索从《刘涓子鬼遗方》至《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间的中医古籍中,涉及外治法中“溻法”“渍法”“溻渍法”的所有内容,从定义、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主要方剂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其中涉及“溻法”“渍法”“溻渍法”的记录共133处.溻渍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门类,适合已溃、未溃各个阶段的急、慢性创面,尤其在慢性创面的诊疗中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胞凋亡、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曾娟妮;李文华;刘筱;杨敏;周雯婷;刘越飞;沈咏梅;何永恒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基质中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的表达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洲大蠊提取液实验组、贝复济阳性组(n=15),造模成功后使用相应试剂换药,各组于第3天、第8天、第15天、第20天随机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造模区创面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的2-△△CT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灰度值.结果:bax、caspase3mRNA中,模型组表达高于阳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统计差异不明显;Bcl-2 mRNA中,对照组表达高于模型组、阳性组及实验组,模型组表达较低,阳性组及实验组两者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的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优化细胞凋亡机制,有效调控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的表达,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 慢性创面局部处理的现代实践——"创面床准备"理论的实施

    作者:朱家源;朱斌;唐冰

    根据Siemens的定义,慢性皮肤溃疡是指"一次性不能治愈的创面,通常发生二次感染,肉芽组织生长,覆盖于伤口底部,此时的创面称为溃疡"[1].

  • “创面床准备”理论实施的系统评价

    作者:薛春利;朱斌;朱家源;唐冰;陈东;蔡浩

    目的 评价“创面床准备”理论的实施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从而得出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慢性创面治疗原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万方,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和PubMed等电子数据库,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创面床准备”理论实施的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65个研究、3989例各种慢性创面疾病患者.干预措施包括不同时期选择合适新型敷料、各种生长因子,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得出结果:实施“创面床准备”理论,其创面的愈合率[0R=2.12,95% CI( 1.79,2.52)]、愈合时间[WMD =-12.38,95% CI(-15.14,-9.62)]、换药次数[WMD=-15.56,95%CI(-20.57,-10.56)]、需要植皮手术的例数[ 0R=0.26,95% CI (0.10,0.66)]、缩小创面面积[WMD=8.97, 95% CI( 1.04,16.91)]、植皮手术成功率[0R=5.69,95%CI(2.19,14.82)]均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WMD=- 1.53,95%CI(-10.38,7.3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创面床准备”理论指导治疗,可以提高创面的愈合率,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加速缩小创面面积,减少换药次数,减少需要植皮手术率,提高植皮手术成功率,并且不增加治疗费用.

  • 三升袋Y型管在VSD治疗中的巧用

    作者:肖喜娥;杨文群

    近年来国内外将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VSD引流管较多,需要多个VSD专用三通连接负压.2007-2011年,笔者利用三升袋Y型管连接VSD引流管和负压连接管,可取代专用三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慢性创面伤口床准备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凌霄;宁宁;王雅琴;吕娟;廖灯彬

    慢性创面的治疗护理是临床伤口工作中的重难点,近年来国外针对慢性创面的伤口管理方案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即“伤口床准备”理论,成为慢性创面护理的指导性理论.本文对此理论的内容、发展和实践应用进行扼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 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陈雁;夏冬云;吴玲;陈璐

    目的:构建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并分析其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契合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方向,通过组建结构优化的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分工合理的多学科诊疗人员职责,建立明确的创面诊疗规范路径及诊疗范围,运行科学化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流程,形成以伤口护理门诊为主导的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结果: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熟运行后,2017年与2016年相比,疑难慢性创面全院医疗会诊量增加39.59%,其治愈率提升(P<0.05);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提高(P<0.05);伤口护理门诊护士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护理新技术奖项数量明显增加;伤口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论: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实践,提高了创面治疗水平,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护合作交流,有助于创新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模式,推进护理学科发展.

  • 含缓释淀粉和不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用于慢性创面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比较

    作者:田彭;周业平;邓薇;杜伟力;张国安

    目的 比较含缓释淀粉和不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在慢性创面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例慢性创面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自身对照方法,先后给予不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及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输入时间较短的营养支持,比较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素使用剂量和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使用不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时每日血糖漂移范围为(3.23±0.42)mmol/L,明显高于使用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时的(2.56±0.35)mmol/L(P=0.01);使用不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时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12.2±2.5)U/次,明显高于使用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时的(9.6±1.7)U/次(P=0.03);前白蛋白水平均有所增加,使用不含缓释淀粉及含缓释淀粉肠内营养制剂时的前白蛋白增加幅度分别为(13.4±2.8)和(12.7±3.3)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含缓释淀粉的肠内营养制剂更适合慢性创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 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创面52例分析

    作者:王易德

    目的 探讨分析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06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例慢性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创面负压封闭式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清洁程度、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使用次数、换药次数以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清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慢性创面患者采用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医用伤口敷料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作者:王震云

    近40年来大量关于创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验证了为创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新型敷料既能保持创面的湿润,又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它在西方医学中已有相当长的使用历史,但一直在近些年才成为医用敷料的主流.目前,新型敷料在发达国家使用得较为普及,国内也开始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中.以下将重点介绍新型敷料的发展概况、类型、原理和临床效果,期望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所裨益.

  • 关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浮肿问题

    作者:泰克;李纯

    糖尿病足溃疡是较为普遍且致残的糖尿病并发症,在引发显著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同时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社会经济问题.糖尿病足溃疡容易形成慢性创面且导致下肢的截肢.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以及生物力学异常有关.微血管病变同样也是糖尿病患者所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且促进了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有效的糖尿病足溃疡管理措施包括清创术、控制感染、减压装置的使用和必要时的血管重建.足溃疡往往与导致足部浮肿的感染及炎症相关.标准的减压装置包括全接触支具和可拆卸行走支具,不能有效的减少足部水肿.有证据表明间断充气压力装置能够有效减轻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浮肿并促进溃疡愈合.本文的目的是评价足部浮肿与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性,包括减轻浮肿装置所起到的作用.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管理者十分重要.

  • 有关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慢性创面处理指南》的解读

    作者:许樟荣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慢性创面处理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充分肯定清创的重要性,强调普通清创是有效的,并不需要非常特殊的方法进行清创.在敷料方面,指出只要能够保持创面湿润、防止大量分泌物产生的低价格的敷料都是可以应用的,并不存在哪一种敷料更具有优势,不主张用含有抗生素的敷料去改善创面愈合或预防创面二次感染.

206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