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量表观察

    作者:丁文涛

    目的: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NIHSS量表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羟乙基淀粉酶静脉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14w后根据NIHSS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羟乙基淀粉组对照,应用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改善更明显,两组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生脉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显疗效优势.

  •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与出血转换之间的关系

    作者:罗传松

    目的 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TC)和出血转换(HT)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188例前循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根据他们的百分位分布,TC水平和LDL水平被分为3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评估TC水平和HT之间的关系.结果 18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可以利用的TC水平和LDL水平分别为168例(89.4%)和144例(76.6%).HT的风险随TC水平(P=0.04)和LDL(P=0.02)水平的下降而显著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TC(OR:2.9,95%CI:1.1-9.0,P=0.05)水平和LDL(OR:5.1,95%CI:1.3-20.2,P=0.003)水平低组患者的HT风险明显较TC水平和LDL水平高组的患者高.结论 我们认为较低的TC水平和LDL水平与HT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病因构成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沐科;王玉才;王彬;陈宁;郭建;张亚男;周东;何俐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的A-S-C-O分型各病因的构成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卒中数据库登记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对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A-S-C-O分型,分析A-S-C-O分型的各病因之间的构成比及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41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者A-S-C-O亚型的1级病因构成比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A1)36.1%,小血管病变(S1)42.6%,心源性栓塞(C1)17.9%,其他病因(O1)3.1%;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与S亚型呈正相关,血脂异常与O亚型呈负相关,心脏病与C亚型呈正相关.结论 A-S-GO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血管性型为缺血性卒中常见类型;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为前3位危险因素;S亚型和C亚型分别与高血压和心脏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8例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彭梅;曾龙英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新发卒中约200万例,其中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者占30%~41%[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置人术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逐渐被证实.我科于2006年3月~2007年6月共完成8例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通过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 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的相关性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刘浩浩;刘永宏;马文洁

    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卵圆孔未闭(PFO)与反常栓塞”相关性研究的资料,从定义、诊断、定量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简述了PFO,分析了它导致反常栓塞的相关机制及其相关性.通过PFO伴卒中治疗上的对比研究分析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可行性.

  • 去纤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全世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刘鸣;Carl Counsell;Joanna Wardlaw;Peter Sandercock

    为了对去纤制剂(蛇毒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应用国际Cochane协作网的方法对全世界关于去纤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至1997年底,国内外共有8个已完成的和3个正在进行的RCT.已完成的RCT中,仅3个(共包括182例病人)关于Ancrod的RCT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Ancrod与早期死亡率的显著降低有关[5.6% v 16%; 机会比(OR)0.33; 95% 可信区间(CI)0.13-0.85; 2P = 0.02],提示用Ancrod治疗100例病人可避免约10例早期死亡.Ancrod组无明显颅内外出血的病例发生.远期死亡或残废率在Ancrod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病例太少,目前尚不能作肯定结论,Ancrod似有前途但需大样本的RCT予以证实.3个正在进行的RCT(北美、欧洲、中国各一个,共约3000例病人)将为去纤制剂(蛇毒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更多的资料.

  • 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周知微;唐丽;郭毅佳;何俐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具有季节性规律,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季节性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当地气温变化及与气温变化有关的血压波动、血液成分变化、感染等有关.为控制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季节性增加,降低缺血性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该文对世界各地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 卵圆孔未闭与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丹;项颖;刘永宏;吴建军;来海欧;王英莉;邵琳;任盼;殷成龙;祁占宁;夏辉;王飒

    目的 通过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神经内科初次就诊的年龄15~55岁的脑梗死患者83例,分为PFO组(42例)和无PFO组(41例),同时选取体检科健康受试者78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观察PFO的发生情况及分流量大小.并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FO组与无PFO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危险因素中,PFO组与无PFO组嗜酒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O组合并其余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硬化)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无PF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右向左分流的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大、中分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FO可能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PFO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右向左分流的严重程度有关.

  •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明华;罗榕

    目的 研究对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患者87例.根据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 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 PISD)发生与否分为研究组和未有PISD的对照组,分析PI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4%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PISD,研究组额叶、颞叶病灶比例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容易发生PISD,尤其是NIHSS评分高,病灶位于额叶、颞叶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邓晓风

    目的 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比较了其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0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研究组)以及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相关人口学数据、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结果 研究发现,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5%,其高危因素主要为昏迷(OR5.0 95% CI 1.4 ~ 17.5)、大小便失禁(OR5.8 95% CI1.5 ~22.2)、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OR5.2 95%CI 1.3 ~21.1)以及既往卒中病史(OR3.6 95%CI 1.0 ~ 12.7).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死亡比例(45.5%)大于对照组(10%)特别是研究组中严重出血患者(50%).结论 虽然消化道出血是脑梗死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往往可能提示增高的死亡风险.因此,我们需重视脑梗死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 缩短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延误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蕾;姜帅;罗业涛;何柳;李妮;方升;徐广会;朱曦;龚椒蕉;杨珊珊;张仲

    目的 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流程实施的多科协作优化改进,对缩短患者到院就诊至启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对溶栓流程的具体实施进行多学科协作优化改进的患者入试验组,按时间分为两个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为试验第一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为试验第二阶段;2014年1月至7月改进前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DNT时间、溶栓率和治疗效果.结果 DNT平均值由对照组的88min缩短到试验第二阶段的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NT≤60 min的比例达为20%,试验第二阶段达51.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试验第二阶段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多学科配协作,对溶栓流程的实施优化,可以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缺血性卒中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凡;王晓澍;毛伯镛

    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性卒中70%~90%,是一个高发和高致残疾病,目前外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常用且成熟的手术方法有: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和架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大网膜颅内移植术、椎动脉减压术、颅外-颅内血管连通术和血管介入颈动脉扩张成型和支架置入术.现分述如下.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MRI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顾明;王庆松;柯振武;王俊;马宗黎;蒋锐

    目的:评价神经影像技术对早期脑梗塞的病灶显示、病变发展及其对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初诊急性脑梗塞病人,出现症状后1.5~24 h内分别行平扫CT、常规MRI、MR血管成像、弥散(DWI)和灌注(PWI)MR成像;13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并于2 w内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中脑出血6例,平扫CT对急性脑梗塞征象显示率为48.3%;29例脑梗塞中,常规MRI、DWI、PWI均显示病灶;T1WI显示病灶范围小,T2WI、FLAIR序列显示病灶范围逐渐增加;20例同时行DWI和PWI中,13例(65%)出现弥散-灌注不匹配,溶栓治疗7例症状好转(53.3%).结论:神经影像技术中的DWI和PWI可以在脑梗塞后有效治疗时间窗内显示病灶的大小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结合CT平扫和常规MRI序列,有助于尽早溶栓治疗,减轻症状,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 缺血性卒中部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钟伟;熊骊龙;樊华;孟莉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性卒中部位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入选10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状态,按卒中部位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部位与抑郁症患病无确切相关性,多病灶组与单病灶组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发病与缺血性卒中部位无确切相关性,而与病灶数量相关性显著.

  • 贵州省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下半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现状比较分析

    作者:张甲岩;李媛;朱英武

    目的:通过对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下半年贵州省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医疗关键绩效指标诊治现状比较分析,了解贵州省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的发展趋势,以提高对此病的防控、诊疗能力.方法:通过医院质量监测系统,采取2838例贵州省二、三级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其中2018年上半年病案数为1206例,2017年下半年病案数为1632例,分别计算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各项医疗关键绩效指标完成率,同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①贵州省纵向比较,11个绩效指标里面有8个指标有所提升,其中在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比例、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提升较为明显,在出院患者部分二级预防方面如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比例方面有所下降;②贵州省二级医院纵向比较,11个绩效指标里面有9个指标有所提升,其中在完成NIHSS评分、rt-PA溶栓比例、吞咽功能评价、出院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能行走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提升较为明显,在部分二级预防方面如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比例方面有所下降;③贵州省三级医院纵向比较,11个绩效指标里面有9个指标有所提升,其中在完成NIHSS评分、rt-PA溶栓比例、深静脉血栓预防方面提升较为明显,在部分二级预防方面如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房颤患者抗凝药物治疗方面比例有明显下降.结论: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下半年纵向比较,贵州省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关键绩效指标总体上均有所提升,在急救和并发症预防方面虽然提升幅度较为明显,但仍处于较低的比例水平,部分二级预防指标有所下降.提示贵州省应继续提升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救治能力,同时在二级预防方面也不能松懈.

  • 2017年贵州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现状分析

    作者:张甲岩;李媛;朱英武

    目的:通过对2017年贵州省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医疗关键绩效指标诊治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本省缺血性卒中的防控和诊疗能力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通过医院质量监测系统,选取2868例2017年贵州省二、三级医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分别计算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各项医疗关键绩效指标完成率,与全国及全省的同项指标进行横纵向比较分析.结果:① 本省与全国水平比较,在急救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在二级预防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②本省的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比较,在急救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部分二级预防方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完成比例相近;③本省二级医院与全国二级医院比较,在急救和并发症预防方面,本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二级预防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④本省三级医院与全国三级医院比较,在溶栓和并发症预防方面,完成比例较低,存在明显差距,在二级预防方面与全国平均比较无明显差距;⑤本省纵向比较,与选中时段前六个月比较,溶栓比例略有下降,在二级预防方面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结论:本省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关键绩效指标在二级预防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无明显差距,在急救和并发症预防方面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提示本省应重点提升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救治能力.

  • 右向左分流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作者:路胜男

    近年来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成为研究的热点 ,已有证据表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shunt ,RLS )与缺血性卒中有着密切的联系[1 ]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 )是常见的一种 RLS 通道 ,约占所有 RLS疾病的95% [2] ,它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卒中的因素之一 ,而这些原因不明的卒中被称为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 ) ,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6% ~40% [3 ] ,它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检验仍未能找到明确病因的卒中 ,特别在不明原因的脑梗死或者TIA患者中存在PFO的几率可达43 .9% [4] .它可能通过反常栓塞(paradoxical embolism ,PE)导致缺血性卒中[5 ] .针对上述观点也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本文将从PFO 的解剖结构、检查方法、以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海滨;胡艳文;杨俊;贾豫黔;樊平;谢骐骥

    目的研究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各项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具有不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90例老年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危险因素的多少分为高危组54例和低危组36例,另设正常老年人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清TC、LDL-C、CRP检测及头颅CT扫描.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及卒中发生率分别为P<0.05、P<0.005、P<0.005,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血清TC、LDL-C及CRP检测中,高危组与低危组相比,分别为P>0.2、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低危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P>0.5、P<0.05、P<0.05,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加重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LDL-C及炎症因素促进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颈动脉B超、LDL-C及CRP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 血清IL-23、IL-17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珂

    目的 探讨血清IL-23、IL-17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将10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23和IL-17含量,检测研究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梗死体积,确定IL-23和IL-17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IL-23和IL-17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无斑块患者的IL-23和I1-17的含量低于稳定板块和易损斑块患者,稳定斑块患者的IL-23和IL-17的含量低于易损斑块患者(P<0.05).梗死面积较小患者的IL-23和IL-17含量低于梗死面积中等及梗死面积较大患者,梗死面积中等患者的IL-23和IL-17的含量低于梗死面积较大患者(P<0.05).IL-23和IL-17的含量均为易损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L-23和IL-17含量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脑梗死的体积具有相关性.

  •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缺血性卒中48例分析

    作者:冷安明;周佐涛

    目前缺血性卒中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且缺血性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我科采用药物穴位注射颈夹脊穴配合针灸等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253 条记录 60/63 页 « 12...55565758596061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