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季青;周春慧;唐双玲;孔慧祥;易艳平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宫颈浸润癌演变发展过程中的癌前期病变阶段.对此阶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阴道镜检查直接观察宫颈表面病变做出诊断,同时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为后诊断,同时以此做标准,以评价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

  • 宫颈筛查

    作者:李俊良;王世军

    根据全国(纽西兰)子宫颈筛查计划,所有处于20~64岁的性活跃期的女性至少每3年要进行一次宫颈防癌涂片检查.涂片旨在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从而在癌变之前得到相应的治疗.对CIN的治疗虽然降低了进行筛查人群的宫颈癌发生率,但那些没有进行筛查的宫颈癌高危人群是目前的主要问题.这就是如此规模的全国性宫颈癌普查却没有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的原因,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那就是普查阻止了宫颈癌发病率的升高,因为在普查中CIN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了.

  • 2007-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作者:张为远;武明辉;张凇文;周保利;李长东;王建东;朱力;潘静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病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随机抽取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其中城区妇女942例,近郊区妇女3000例,远郊区妇女2397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 6339例妇女中,TCT结果异常者占9.58%(607/6339);病理检查诊断为CIN者占5.84%(370/6339),占TCT结果异常者的60.96%(370/607),其中CIN Ⅰ为4.65%(295/6339),CINⅡ为0.80%(51/6339),CINⅢ为0.38%(24/6339);早期浸润癌为0.06%(4/6339).城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为4.46%(42/942),近郊区妇女为6.27%(188/3000),远郊区妇女为6.01%(144/2397),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病变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CIN的患病率为5.84%,城区与近、远郊区妇女宫颈病变患病率无差异.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术后随诊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的术后随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93例CIN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者定义为有效随诊,分析CINⅢ患者的术后随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93例患者中,有效随诊率为66.2%(194/293).有效随诊的194例患者中18例(9.3%)TCT检查异常.有效随诊患者中,首选宫颈锥切术患者的有效随诊率[70.5%(177/251)]明显高于首选子宫全切除术者[40.5%(17/42);P<0.05];接受妇科肿瘤专业医生手术患者的有效随诊率[71.9%(133/185)]明显高于非妇科肿瘤专业医生手术者[56.5%(61/108);P<0.01];年龄≥40岁患者的有效随诊率[58.5%(76/130)]明显低于<40岁者[72.4%(118/163);P<0.05];但根据患者的户籍是否在就诊地点,其有效随诊率[外地患者、北京患者的有效随诊率分别为65.9%(58/88)、66.3%(136/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结论 年龄≥40岁、接受子宫全切除术和非妇科肿瘤医生诊治明显影响患者的有效随诊率.CINⅢ患者术后的有效随诊率取决于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本病的认识程度.

  • 活检组织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何丽;李莉;张廷国;张匀;乔云波;崔保霞;姜洁;王波;杨兴升;张友忠;ZHENG Wen-xin;孔北华

    目的 评价活检组织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宫颈癌筛查异常者(包括细胞学检查异常及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共17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87例,首先采用宫颈Belinson活检钳在阴道镜指示下行宫颈多点活检,然后利用超声组织处理仪和BT生物组织透明剂制作快速石蜡切片,行病理检查;B组:89例,在阴道镜指示下行官颈多点活检,制作常规石蜡切片,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的切片质量、制片时间.对A、B组中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特殊情况的CIN Ⅰ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官颈冷刀锥切术(CKC)、子宫切除术或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标本术后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当活检组织(包括快速或常规)病理检查和术后标本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不符时,以两者中诊断结果 较重者为终诊断,比较A、B组的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与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A、B组切片质量均为满意或基本满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切片合格率均为100%.A、B组的制片时间平均分别为40 min和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中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30、32例,其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与终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3%(28/30)和9l%(2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检组织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病变准确可靠、快速经济,有推广使用价值.

  • 妊娠合并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玥;吴玉梅;王彤;宋芳;王雁;赵群;孔为民;段微;朱力;张为远

    目的 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高危型(HR) HPV感染的情况.方法 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13 ~ 32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三阶梯筛查并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炎的患者21例及CIN的患者147例(其中CIN Ⅰ 68例、CINⅡ37例、CINⅢ42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妊娠合并宫颈炎及CIN患者的HR-HPV DNA载量,并行对数(log10)转换.168例患者均随访至产后3~6个月.观察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HR-HPV阳性率、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及孕期和产后3~6个月HR-HPV DNA载量变化[用M(P25、P75)表示].结果 (1)孕期HR-HPV阳性率:妊娠合并CINⅢ、Ⅱ、Ⅰ及宫颈炎患者HR-HPV阳性率分别为98%(41/42)、86%( 32/37)、76% (52/68)及62%( 13/21),妊娠合并不同级别CIN及宫颈炎患者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2)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CINⅢ为5% (2/41)、CINⅡ为47%(15/32)、CIN Ⅰ为52%( 27/52)及宫颈炎为10/13,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产后3 ~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0).(3) HR-HPV DNA载量: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孕期HR-HPV DNA载量CINⅢ为2.02 ng/L(1.53、2.67 ng/L),CINⅡ为1.94 ng/L (0.75、2.75 ng/L),CIN Ⅰ为2.04 ng/L (0.08、2.95 ng/L),宫颈炎为1.98 ng/L(-0.07、2.47 ng/L),妊娠合并宫颈炎及不同级别CIN患者孕期HR-HPV 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9);产后3~6个月复查时,HR-HPV DNA载量CINⅢ为1.55 ng/L(0.90、2.10 ng/L),显著高于CINⅡ的0.09 ng/L(- 0.69、1.74 ng/L)、CIN Ⅰ的0.48 ng/L(- 0.56、2.20 ng/L)及宫颈炎的-0.46 ng/L(-0.78、1.4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结论 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孕期患者HR-HPV阳性率逐渐升高,而产后3~6个月HR-HPV自然转阴率逐渐降低;孕期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HR-HPV DNA载量无明显变化,但产后3~6个月HR-HPV DNA载量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升高;同级别CIN及宫颈炎患者孕期HR-HPV DNA载量高于产后.

  • 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林姣;张朋新;庞露;陈婧盈;孙雯;祁文静;吕恽怡;关宏伟;高景春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及子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颈鳞癌75例(其中Ⅰ期60例,Ⅱ期15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另取同期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8例慢性子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其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2)细胞实验:采用子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SiHa细胞,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中加入Dyrk1b抑制剂——AZ191,对照组细胞中不加AZ191。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2.5、5、10、25、50、10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3/28)、1/12、42%(17/40)、71%(53/75),子宫颈鳞癌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HSIL(P<0.01);HSIL明显高于慢性子宫颈炎、LSIL(P<0.05);而LSIL与慢性子宫颈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2)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中Dyrk1b蛋白的表达强度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而减弱,且均明显弱于对照组。MTT比色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2.5、5、10、25、50、10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AZ191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增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2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8±0.7)%、(3.8±1.8)%]分别与对照组[分别为(9.1±0.9)%、(2.2±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实验组HeLa和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5.5±1.1)%、(8.4±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中同一浓度AZ191作用后HeLa细胞与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进展,Dyrk1b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Dyrk1b蛋白均呈高表达;Dyrk1b抑制剂AZ191下调Dyrk1b蛋白表达后,可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分析

    作者:陈晴;杜辉;王纯;唐金龙;吴瑞芳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隐匿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病变的HPV亚型感染特征及鳞状上皮厚度.方法 对2009—2010年期间进行的深圳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Ⅱ)研究中有完整资料、病理诊断为CINⅢ的93例患者的169个象限的CINⅢ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三明治"法重新制作6张连续切片,其中第1张和后1张行HE染色以明确病理诊断并确保其间的切片中含有同样级别的病变,第3~5张(第2张用于其他研究)共3张白片用于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HPV分型检测,并在显微镜下(×10)对CINⅢ病变部位的鳞状上皮厚度进行测量.其中,由阴道镜指示对可见病灶进行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可见CINⅢ",通过子宫颈随机多点活检发现的CINⅢ定为"隐匿CINⅢ".结果(1)169个象限中,43个象限为隐匿CINⅢ、126个象限为可见CINⅢ,其HPV16型阳性率分别为37.2%(16/43)和55.6%(70/1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93例CINⅢ患者中,HPV16型阳性和非HPV16型阳性患者分别为49和44例,其中年龄≥45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0.4%(10/49)和40.9%(18/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31);CINⅢ病灶>1个象限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9.6%(39/49)和52.3%(23/44),两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786,P=0.005).(2)阴道镜下可见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为(161±9)μm,较隐匿CINⅢ病变者[(140±12)μm]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3,P=0.038).HPV16型阳性与非HPV16型阳性患者的CINⅢ病变的鳞状上皮厚度分别为(172±11)和(130±10)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4,P=0.031).结论 阴道镜下隐匿CINⅢ不易识别,可能与非HPV16型阳性、病灶范围小、病灶的鳞状上皮较薄有关.对非HPV16型阳性及年龄偏大者行阴道镜检查时,通过在子宫颈转化区域行病灶活检及多点随机活检,可提高CINⅢ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 48例阴式扩大性子宫颈切除术临床分析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诚信;舒宽勇;潘玫;李汉萍;罗兵;安云婷;梁美蓉;吴云燕

    目的 探讨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及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2年7月-2007年5月,选择经环形电切术(LEEP)并活检后病理诊断的宫颈鳞癌Ⅰa1期(除外脉管癌栓)、大面积CINⅢ(阴道镜下病变面积≥3/4)、CINⅢ合并阴道上段上皮内瘤变(VAIN)、CIN Ⅱ~Ⅲ锥切术后或LEEP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且要求保留子宫和(或)生育功能的患者,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顺利实行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其中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5例,大面积CIN Ⅲ患者38例(9例累及腺体),CIN Ⅲ LEEP术后病变残存2例、切缘阳性2例,CIN Ⅱ锥切术后复发1例.患者年龄27~40岁,中位年龄34岁,平均手术时间60 min(30-100 min),平均出血量40 ml(5~300 ml),平均住院天数10 d(7~17 d).随访1~39个月,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14个月,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阴式扩大性宫颈切除术是一种保守性治疗Ⅰa1期宫颈鳞癌、大面积CIN Ⅲ、CIN Ⅲ合并VAIN以及CIN Ⅱ~Ⅲ锥切术后复发、病变残存、切缘阳性等不适于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 DNA倍体分析在ASCUS分流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敦兰;阳艳;周利敏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分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 1年7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分泌物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为ASCUS的875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其中294例同时进行了高危型HPV(HR-HPV)检测;全部受检者均在月经干净第3~ 10天内行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行诊断对照.结果 875例TCT结果为ASCUS者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慢性宫颈炎553例(63.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65例(18.9%),CINⅡ45例(5.1%),CINⅢ79例(9.0%),宫颈癌33例(3.8%).DNA倍体分析中可见DNA异倍体细胞者532例(DNA异倍体细胞阳性),未见DNA异倍体细胞者343例(DNA异倍体细胞阴性);DNA异倍体细胞阴性、异倍体细胞≥3个用于筛查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和90.3%、47.5%和46.1%、29.1%和40.8%、99.4%和92.1%.DNA异倍体细胞阳性的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织每100个被测细胞中,出现细胞核DNA含量(DI) >1.25的细胞(>2.5c细胞)数分别为(2.53±1.99)、(2.24±1.69)、(4.10±1.91)、(7.97±7.33)、(8.99±7.33)个;出现DI >2.5的细胞(>5c细胞)数分别为(0.10±0.07)、(0.20±0.11)、(0.28±0.19)、(1.27±1.23)、(0.36±0.33)个,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及CINⅢ与宫颈癌患者DI> 1.25、>2.5的细胞数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性宫颈炎及CIN Ⅰ、CINⅢ及宫颈癌患者DI> 1.25、>2.5的细胞数与CINⅡ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HR-HPV检测的294例患者中,HR-HPV阳性216例,HR-HPV阴性78例;HR-HPV阳性及阴性患者中,异倍体细胞阴性、异倍体细胞<3个或≥3个者,阴道镜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775,P<0.01).结论 DNA倍体分析可辅助用于ASCUS的分流诊断,从而避免过多的阴道镜活检,同时减少CIN和宫颈癌的漏诊.

  • Ⅰ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患者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玥;吴玉梅;赵群;樊蓓;徐小红;朱力;张为远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在行子宫切除术前先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的必要性。方法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年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69例,其中合并VAIN者99例,收集这9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9例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合并VAIN者99例(14.8%,99/669),其中15例患者于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VAIN,84例患者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VAIN。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增高,CINⅢ及Ⅰa期、Ⅰb期子宫颈癌患者合并VAIN的比例(F=17.627,P=0.000)及级别明显增高(F=19.941,P=0.001),其合并VAIN的比例分别为10.0%(35/349)、14.3%(16/112)、23.1%(48/208)。(2)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患者合并VAIN的级别,与子宫颈病变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HPV感染状态、腹腔镜手术情况、手术范围、子宫颈病变程度以及子宫颈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脉管癌栓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无明显关系(P>0.05)。(3)99例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合并VAIN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术后随访1~5年发现残端VAIN 12例(其中术后3年内发现11例);这12例残端VAIN患者中11例术前未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其中4例残端VAIN病变进展(指病变级别升高),总进展率为4.0%(4/99),这4例病变进展患者中2例为残端阴道癌,残端复发率为2.0%(2/99)。结论对于因Ⅰ期子宫颈癌或CINⅢ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建议术前常规行阴道镜下阴道壁活检病理检查,以决定手术中阴道切除的范围;且术后应对阴道残端定期随诊,尤其术后3年内,以避免VAIN病变进展。

  •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陶萍萍;卞美璐;欧华;陈庆云;李敏;刘军

    目的评价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即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简称HybriMax)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效用.初步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常见的HPV基因型.方法从2004年6月-2005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7520例中选取591例,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138例,异常者453例,并对异常者按组织病理学分为炎症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 Ⅱ组、CIN Ⅲ组、宫颈癌组和湿疣组.采用HybriMax方法对591名患者进行宫颈细胞21种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并对其中的413例同时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试验行13种高危型HPV检测.另选取453例细胞学异常者中的101例患者的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HPV16、18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用HybriMax法检测的各组患者不同HPV基因型的阳性率.结果 HybriMax与HC-Ⅱ两种方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总符合率92.5%(382/413),总Kappa指数(KI)0.814,宫颈癌组符合率100.0%;与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符合率89.1%(90/101),KI为0.776.10种常见的HPV基因型依次(按阳性率递减)为:细胞学正常者16、68、18、52、58、11、53、31、39、33;细胞学异常者16、52、58、18、33、31、81、53、68、66,宫颈癌组16、18、52、58、33、66、68、31、51、53.结论 HybriMax与HC-Ⅱ、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且能对更多基因型确切分型.宫颈病变患者常见的6种HPV基因型为16、18、52、58、33、31.

  • 口腔HPV携带者子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分析

    作者:何以丰;张梅莹;冯令达;殷怡华;张蓉;狄文

    目的 通过人群调查,分析口腔HPV携带者中宫颈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上海地区3个临床中心(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200例门诊患者(包括行年度体检和门诊就诊患者)和50例术前诊断为CINⅢ、宫颈癌的住院患者,以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口腔HPV感染情况.对其中1200例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队列分析,比较口腔HPV阳性和阴性者之间宫颈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口腔HPV感染患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另对12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比较宫颈正常者与宫颈病变患者口腔HPV感染的差异,分析宫颈病变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1200例门诊患者中,口腔HPV阳性71例,占5.9% (71/1200);50例住院患者中,口腔HPV阳性16例,占32.0% (16/50).横断面队列分析显示,1200例门诊患者中,共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包括CIN Ⅰ和CINⅡ)18例,口腔HPV阳性(71例)和阴性(1129例)患者的宫颈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2% (3/71)和1.3% (15/1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V阳性者发生CIN Ⅰ和CINⅡ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9和4.0;口腔HPV阳性者口交频繁(包括口交频度为经常和一直者)及性伴侣数>3个者显著多于口腔HPV阴性者(P<0.01).病例-对照分析显示,125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宫颈正常者(1182例)口腔HPV阳性率为5.8% (68/1182),宫颈病变者(68例)口腔HPV阳性率为27.9%(19/68),其中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口腔HPV阳性率分别为2/13、1/5、31.4% (11/35)和5/15,CIN Ⅰ、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口腔HPV阳性率分别与宫颈正常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HPV阳性者发生CIN 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的比值比分别为3.1(95%CI:1.6~10.1)、4.2(95% CI:1.7 ~ 28.4)、7.1 (95% CI:4.8 ~ 19.8)和10.1 (95% CI:3.2 ~ 32.1).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颈病变者和宫颈正常者的人口-行为学特征分析表明,口交频繁、多个性伴侣是HPV口腔-宫颈共同感染及宫颈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口腔和宫颈之间,HPV有复杂多样的传播方式,应对口腔HPV携带者的HPV相关性宫颈病变加以重视,并给予综合治疗.

  • 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彤;吴玉梅;宋芳;朱力;李宝珠;郝霞;孔为民;段微;范玲;张为远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官颈活组织检查(活检)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3~34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孕妇,先进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1)TCT:TCT筛查孕妇共计17 828例,其中TCT结果异常1502例,发生率为8.425%.(2)阴道镜检查:204例孕妇进行了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2.6%(189/204),阴道镜拟诊宫颈炎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25例,CIN Ⅱ25例,CIN Ⅲ或宫颈鳞状细胞癌(SCC)54例.(3)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204例行阴道镜检查者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33例,CIN Ⅰ 95例、CIN Ⅱ28例、CIN Ⅲ36例(包括官颈原位癌13例)、SCC Ⅰ a期12例.(4)符合度: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CIN Ⅰ 125例,其中113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0.4%(113/125),125例炎症和CIN Ⅰ患者中无一例病理结果为SCC.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Ⅲ或SCC共54例中,23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 Ⅲ、10例为SCC Ⅰ a期,符合率为61.1%(33/54例).(5)并发症:阴道镜检查及官颈活枪后,8例孕妇因官颈局部压迫止血无效行创面缝合止血,发生率3.9%(8/204),未发生其他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杏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官颈炎或CIN Ⅰ者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拟诊CIN Ⅱ及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 子宫颈疾病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的研究

    作者:王宏;潘世扬;徐建;张美娟;陈丹;夏文颖;陆雅春;耿雁;晋柏

    目的 对宫颈疾病患者血浆循环DNA进行定量检测,探讨该指标对宫颈疾病特别是官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3例官颈低度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9例官颈高度病变(包含CINⅡ、CINⅢ)和44例原发性宫颈浸润癌患者的治疗前血浆,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70例作为对照.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采用自行建立的含内参照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循环DNA含量.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的中位数为61.59 mg/L,显著高于低度病变、高度病变、健康对照妇女(中位数分别为21.77、24.17、16.35 mg/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中位数为50.43 mg/L)高于腺癌(中位数为47.31 m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宫颈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明显低于Ⅱ~Ⅲ期者(中佗数分别为46.02、71.35 m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循环DNA在宫颈疾病的诊断及衡量疾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高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及子宫全切除标本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

    作者:陈晓端;石海燕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即CIN Ⅲ、Ⅲ)官颈锥切及子宫全切除术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分布、生长方式及衍化特点等病理特点,为宫颈锥切治疗的深度和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高级别CIN宫颈锥切标本及子宫全切除标本共592份,肉眼观察宫颈外口病变的形态特征,镜下观察高级CIN病变在各象限的分布特点.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镜下观察其病变的深度、宽度及程度;观察病变细胞的特征、生长方式、衍化特点以及病变周围的间质反应情况.结果 (1)肉眼观察:宫颈光滑46份(7.8%),轻度糜烂151份(25.5%),中度以上糜烂395份(66.7%);合并宫颈肥大48份(8.1%)、宫颈赘生物4份(0.7%).(2)镜下观察:高级CIN病变在宫颈各象限的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腺体深度<3 mm者188份(94.0%),3~5 mm者12份(6.0%),无一例>5 mm;累及腺体的宽度宽为1.9 mm;累及腺体程度:孤立性累及腺体者77份(38.5%)、多灶性累及腺体者143份(71.5%)、融合性累及腺体者73份(36.5%);生长方式:平铺性生长162份(81.0%),内陷性生长98份(49.O%),外生性生长13份(6.5%);衍化特点:移行变化66份(33.O%),骤然变化167份(83.5%).高级别CIN有多种细胞类型,多数为基底细胞型,小圆细胞型;并有28.5%-45.0%的标本其病变周围有不同类型的免疫间质反应.结论 肉眼观察,高级别CIN病变无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改变;镜下观察,高级别CIN病变以平铺性生长、多灶性累及腺体以及累及腺体深度<3 mm为主,提示高级别CIN病变行宫颈锥切时既要注意切除的深度,又要注意切除面的范围.

  • 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诊断方法的探讨

    作者:杨淑丽;孔为民;吴玉梅;段微;朱力

    目的 对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106例CGIN患者的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及切除宫颈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 (1) 106例CGIN患者中,低级别CGIN(L-CGIN) 62例(58.5%,62/106)、高级别CGIN(H-CGIN) 44例(41.5%,44/106);单纯CGIN25例(23.6%,25/106),混合CGIN患者[即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81例(76.4%,81/106).(2)106例患者中,15例(14.2%,15/106)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提示不典型腺细胞(AGC),其中L-CGIN 4例(6.5%,4/62)、H-CGIN 11例(25.0%,11/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提示AGC的15例患者中,单纯CGIN 11例(44.0%,11/25),混合CGIN 4例(4.9%,4/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8例行宫颈管搔刮术的CGIN患者中提示AGC者7例,占25.0%(7/28).101例行宫颈切除术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者23例(22.8%,23/101),其中L-CGIN 11例(19.0%,11/58)、H-CGIN 12例(27.9%,1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的23例患者中,13例(52.0%,13/25)为单纯CGIN,混合CGIN 10例(12.3%,1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06例CGIN患者中,行宫颈冷刀锥切术85例,环形电极切除术16例,子宫全切除术5例,宫颈或子宫切除术前宫颈活检诊断CGIN者23例,术前诊断率为21.7%(23/106);83例(78.3%,83/106)为术后诊断.结论 CGIN的常规检查手段诊断率均不高,多在宫颈切除后诊断,宫颈锥切术对诊断CGIN有重要价值.TCT筛查H-CGIN的阳性率高于L-CGIN.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不同级别CGIN的诊断率无差异.单纯CGIN术前诊断率高于混合CGIN(合并CIN者).

  • 子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DNA甲基化的检测

    作者:徐军;王红琳;陆杲川;王治洁;林晓;周宏卫

    目的 通过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MSP)对CIN Ⅰ组(40份)、CINⅡ~Ⅲ组(40份)、宫颈癌组(40份)病变组织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DNA甲基化程度进行检测.另取正常宫颈组织20份作为对照组.结果 (1)对照组中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均为0.(2)p16和CDH1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CINⅡ~Ⅲ组(分别为22%、35%)明显高于CIN Ⅰ组(分别为2%、5%,P<0.05);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CINⅡ~Ⅲ组(分别为12%、15%)虽高于CIN Ⅰ组(均为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癌组p16(40%)、CDH1(58%)、RASSF1A(20%)和TIMP3(35%)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虽均高于CINⅡ~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宫颈癌组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均高于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上述基因的DNA甲基化的总阳性率(即任何一个基因出现甲基化即为阳性),宫颈癌组(90%)明显高于CINⅡ~Ⅲ组(55%,P<0.05),且此两组均明显高于CIN Ⅰ组(8%,P<0.05).结论 随着从宫颈不典型增生向浸润癌的进展,p16、CDH1、RASSF1A和TIMP3基因的DNA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抑癌基因的DNA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 CINⅠ的转归及p16INK4a蛋白表达在分流CINⅠ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荣敏;李雪洁;钱敏;钮江华;尤志学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转归,分析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相关因素,并评价p16INK4a蛋白表达在预测CINⅠ病变进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初次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正常、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LSIL]且高危型HPV阳性,并经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CINⅠ的患者104例,随访1年观察病变的转归,同时对患者年龄、初次TCT结果、高危型HPV DNA载量、子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及子宫颈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与CINⅠ病变进展的关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104例CINⅠ患者中,初次检查TCT结果正常者15例、ASCUS 78例、LSIL 11例;1年后随访时复查:TCT结果正常且高危型HPV阴性者52例,高危型HPV阳性和(或)TCT结果≥正常但经阴道镜检查评估并行子宫颈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正常者30例、CINⅠ10例、CINⅡ5例、CINⅢ7例。78.8%(82/104)的患者病变消退;9.6%(10/104)的患者病变持续;11.5%(12/104)的患者病变进展,其中4.8%(5/104)病变进展为CINⅡ,6.7%(7/104)进展为CINⅢ,无一例进展为子宫颈浸润癌。(2)104例CINⅠ患者中,行p16INK4a蛋白检测者88例,其中30例(34%,30/88)p16INK4a蛋白呈阳性表达,58例(66%,58/88)p16INK4a蛋白呈阴性表达;行免疫细胞化学HPV L1壳蛋白检测者94例,其中49例(52%,49/94)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45例(48%,45/94)HPV L1壳蛋白阴性表达。(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高危型HPV DNA载量、初次TCT结果、HPV L1壳蛋白表达与CINⅠ病变进展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与CINⅠ病变进展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OR=5.1,95%CI为1.162~22.387,P=0.031)。(4)30例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的CINⅠ患者中8例(27%,8/30)病变进展,58例p16INK4a蛋白阴性表达者中4例(7%,4/58)病变进展,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预测CINⅠ病变进展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71%,阳性预测值27%,阴性预测值93%。结论高危型HPV阳性且TCT结果≤LSIL的CINⅠ患者1年内病变进展率较低,无子宫颈浸润癌发生。p16INK4a蛋白阳性是影响CINⅠ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CINⅠ病变进展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分流CINⅠ,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随访。

  • 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忠;于黎明;宋海燕;糜若然;陈亚琼

    目的 探讨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门诊(200例)和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244例)例受检者(机会筛查方法)的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并选取其中132例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终诊断标准.结果 444例中HPV阳性117例,HPV阳性率为26.4%,单一型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依次为HPV16、58、33、18、52型,致病风险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HPV16、33、39、52和18型,其中HPV16、33、39型致病风险相同.随着年龄增长,HPV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但各年龄段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8,P>0.05).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32,P>0.05).对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GIN)Ⅱ及以上病变者,TCT检测阳性率为90%(44/49),HPV阳性率为96%(47/49),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8%(48/49;x2=0.063,P>0.05).结论 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多重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TCT与HPV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敏感性.

1108 条记录 7/56 页 « 12...45678910...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