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冷刀锥切术诊治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新敏;张瑶;古雅丽;张茂娜;陈慧萍;任志敏

    目的 探讨分析冷刀锥切术(CKC)诊断和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6例HSIL患者CKC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宫颈CKC后手术切缘阳性率,并对术后患者随访,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结果 CKC术后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1.23%,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88%,HSIL(CIN Ⅱ级)22.09%和HSIL(CINⅢ级)58.28%,微小浸润癌3.68%,鳞状细胞癌1.84%;CKC术后切缘残留阳性率13.50%;术后随访率达92.32%,hr-HPV转阴率82.19%.结论 CKC能明确诊断和治疗HSIL,并有效去除hr-HPV感染.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

    作者:王秀丽;姚红霞;缪飞;王玲;王宏伟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O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HPV DNA杂交捕获试验检测高危型HPV(HR-HPV);将44例病程1~2年的CIN 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给予10%ALA温敏凝胶外敷,4 h后行635nm的红光照射,每2周重复治疗1次,共进行3次ALA-POT治疗;对照组23例,不进行任何治疗;两组均在第3、6、12个月时随访.结果 治疗组21例患者经过3次ALA-PDT治疗,第3、6个月随访时CIN Ⅰ痊愈率为71.4%(15/21)和85.7%(18/21),第6、12个月随访时HR-HPV的转阴率达到81.0%(17/21)和90.5%(19/21);而对照组第3、6个月CIN痊愈率分别为21.7%(5/23)和30.4%(7/23),第6、12个月HR-HPV转阴率仅30.4%(7/23)和43.5%(10/23),两组临床疗效以及HR-HPV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ALA-POT不但可以有效治疗CIN、清除宫颈上皮细胞中的HR-HPV DNA,且具有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等优势,为早期干预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手段.

  • 抑癌基因甲基化位点定量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作者:张秀茹;陈迪;田晓怡;郑直

    目的 利用Sequenom定量检测宫颈癌抑癌基因(SOX-1、NKX6.1、PAX-1、LMX1A、ONECUT1、WT1)甲基化的程度和甲基化的位点.方法 利用石蜡切片提取组织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甲基化位点的保护并设计针对抑癌基因转录起始点前的富含CPG岛区域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DNA转录成RNA后使用Sequenom质谱分析仪进行基因甲基化程度的定量检测和甲基化位点的检测.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组各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低(<20%),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级组各个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较高(>4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定量研究宫颈癌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程度可以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式提供靶标和理论指导.

  • 应用支链DNA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王华;陈亚宝;叶丽华;叶军;袁冬兰

    目的 评价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2例宫颈疾病筛查妇女宫颈脱落细胞采用bDNA技术检测HPV E6/E7mRNA、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检测高危HPV,同时进行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1)随着宫颈疾病级别升高,bDNA技术和HC2法检测HPV阳性率均呈现趋势性增加(x2=65.397,P<0.001;x2=65.018,P<0.001);(2)bDNA技术对总体人群检出阳性率为39.7%,HC2法检出阳性率为56.1%,HC2法显著高于bDNA技术(x2=13.489,P<0.001),二者一致性一般(Kappa=0.501);(3)bDNA技术对CIN2+诊断的灵敏度为63.4%(95%CI:54.5%~72.3%),显著低于HC2法78.6%(95%CI:71.0%~86.2%)(x2:5.549,P=0.018);而特异性为78.0%(95%(CI:71.4%~84.6%),高于HC2的60.7%(95%CI:52.8%~68.5%)(x2=9.798,P=0.002).结论HC2法检测高危HPV仍是目前宫颈疾病筛查较好的方法,b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RNA有较好的特异性,可能更为适用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评估.

  • 细胞DNA倍体分析与常规细胞学诊断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评估的比较

    作者:童华;王祝鸣;申艳;阚延静;李凤山

    目的 评价采用DNA定量分析方法 进行宫颈癌普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方法 对参与宫颈癌普查的3 070名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做常规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倍体分析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自动扫描诊断.结果 对常规细胞检查结果 在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以上病例和全自动DNA倍体分析系统检查可见异倍体细胞或异倍体细胞峰的病例,建议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以及宫颈活检.146名妇女做了病理活检.以病理诊断结果 为标准,计算常规细胞学诊断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 在筛查CINⅡ及以上宫颈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3个DNA异倍体作为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95%、57.60%、24.29%、57.60%,除阴性预测值外均比常规细胞检查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级别评估CINⅡ及以上病理改变标准(分别是76.19%、40.00%、17.58%、90.90%)要高,其他级别中<3个DNA异倍体与ASCUS、≥10个DNA异倍体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应指标比较均高.同时,细胞DNA定量分析图客观准确,不仅能识别宫颈细胞涂片中的大量DNA异倍体,还能识别少量DNA异倍体细胞,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有较重要的意义.结论 细胞DNA定量分析方法 能较好地提高宫颈癌普查的阳性检出率.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

    作者:陈颖颖;洪颖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来综合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结果 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0篇,病例组348例,对照组16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组;宫颈腺体累及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是宫颈腺体未累及组的4.51倍;术后6个月HPV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HPV阴性组;HIV感染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HIV感染阴性组;绝经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未绝经组;年龄≥50岁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年龄<50岁组.结论 切缘阳性、宫颈腺体累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HIV感染、绝经、年龄≥50岁是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

  • 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 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刘集鸿;何晓清;张丽科;蒋楠楠;周潇;张育超;谢小妤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筛检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2级及以上CIN2+( CINⅡ和CIN Ⅲ)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调查设计,标本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宫颈疾病疑似患者,采集345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 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 E6/E7 mRNA,以液基细胞学(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 TCT )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对 HPV E6/E7mRNA的临床CIN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1)与TCT比较:325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21.1%(40/190)、非典型鳞状细胞(ASC)38.5%(15/3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6.9%(30/39)、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除高级别上皮内病变(ASC-H)8/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2.3%(34/47),TCT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67.654,P<0.01;r=0.497,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也具有相关性( r=0.511, P<0.01)。(2)与病理结果比较:164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分别为NILM 27.8%(10/36)、CINⅠ65.9%(29/44)、CINⅡ80.6%(54/67)、CIN Ⅲ82.4%(14/17),病理分级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线性关联(χ2=26.426,P<0.01;r=0.438, P<0.01);与HPV E6/E7 mRNA拷贝数具有相关性(r=0.543, P<0.01)。(3)筛检效能分析:HPV E6/E7 mRNA敏感度为84.6%、TCT敏感度为47.7%,联合序贯检测时敏感度为40.0%,特异度为91.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CIN2+( CIN Ⅱ和CIN Ⅲ)佳诊断临界点为890.26个拷贝/ml,敏感度为58.5%,特异度为93.7%。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病变检出率优于TCT,联合序贯检测时特异度明显提高;采用佳诊断临界点进行分析时,检出CIN2+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能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筛检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532-536)

  •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微生物群落的构成研究

    作者:丁晖;唐玲丽;杨佳锦;蒋传好;吴宜林;陈建林;郭鑫武;陈明;邓中平

    目的 探讨妇女阴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4年7月至2015 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22名健康女性(对照)及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18例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患者24例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份标本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3、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再采用Uparse软件、Mothur分析流程和LefSe统计软件,分析阴道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各组女性的阴道微生物群落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CINⅡ/Ⅲ组标本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63±32;ACE:72±38;辛普森指数:0.70±0.27;香农指数:0.70±0.63)与对照组(Chao:48±24;ACE:54±25;辛普森指数:0.71±0.27;香农指数:0.65±0.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192,P=0.11;W=189,P=0.10;W=281,P=0.72;W=241,P=0.62);CINⅠ组样本的ACE值(85±37)和Chao值(66±25)与对照组(ACE:54±25;Chao:4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99,P=0.006;W=113,P=0.02).在门水平,对照组中阴道菌群78.69%(309 020/392 722)由厚壁菌门组成,放线菌门占16%(62 846/392 722).CINⅠ组中厚壁菌门减少至64.86%(208 422/321 318),放线菌门增加至27.71%(89 040/321 318).CINⅡ/Ⅲ组阴道菌群构成和对照组相似.在属水平,CINⅡ/Ⅲ组和对照组菌群结构相似,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71.81%(307 658/418 424)],同时还包括加德纳菌属[12.91%(55 299/428 424)],其他如普雷沃菌属、奇异菌属等含量较少.在CINⅠ组中,乳酸杆菌属含量下降[56.26%(180 787/321 318)],加德纳菌属相对丰度上升[19.62%(63 057/321 318)],奇异菌属含量上升[7.7%(24 746/321 318)].本研究发现大部分样本阴道菌群类型(CST)为CSTⅢ、CSTⅠ,分别以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为优势菌.3组间阴道菌群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 P=0.949).LEfSe分析发现CIN组和对照组中某些细菌类群丰度发生变化.在属水平,地杆菌属、奇异菌属、脲原体属等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在种水平,血清9型解脲脲原体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级别CIN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类型与健康妇女相似,但部分细菌类群丰度发生了改变;解脲脲原体等条件致病菌在CIN患者丰度增加.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及临床应用

    作者:喻爽;张艾芃;李亚里;王威;李晶晶;高扬;杨玲;梁羽;李彩云;汪建

    .

  • FISH检测人端粒酶RNA基因扩增预测宫颈病变发展趋势

    作者:明蕾;洛若愚;熊平安;杨凌云;张杰

    目的 分析探讨hTERC基因在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对早期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方法 采用FISH检测120名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86例子宫颈上皮CIN及14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脱落细胞hTER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TERC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发展的相关性.结果 hTERc基因在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炎症或伴湿疣组宫颈上皮CIN Ⅰ期、CIN Ⅱ期、CIN Ⅲ期及SCC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2/120)、2.6%(1/38)、55.6%(10/18)、87.5%(14/16)、100.0%(14/14)和100.0%(14/14).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在SCC/CIN m期与CIN Ⅰ期/CIN Ⅱ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 Ⅰ~Ⅲ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3.52,P<0.01);hTERC基因在CIN Ⅲ期和SCC组的阳性表达率用直接概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但随着病变加重,SCC组多倍体的拷贝数显著增加(hTERC基因扩增杂交信号≥3:3的细胞数占总异常细胞数的比例在CIN Ⅰ期、CIN Ⅱ期、CIN Ⅲ期和SCC组中分别为6.12%、7.98%、28.07%和33.97%),且呈渐进性上升趋势.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的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hTERC基因可作为SCC早期筛查的生物遗传学监测指标.

  • 重视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葛雪飞;耿力

    由于宫颈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宫颈上皮不可避免地受到阴道微生态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失平衡不仅引起阴道炎,还与HPV感染和宫颈癌相关.目前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主要与少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引起全世界70%的宫颈癌,因此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后随访中意义重大,而临床上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故要求HPV检测方法应设立以CIN2+病变为终点的HPV阳性阈值.综上,了解阴道微生态、HPV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明确HPV检测的目的,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工作.(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267-269)

  • 多重实时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作者:肖克林;王辉林;麦光兴;马竞;江凡;张修发;熊礼宽;周华

    目的 调查不同宫颈病变组妇女生殖道13种高危型HPV(HR HPV)感染情况,分析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宫颈专科门诊患者350例,利用TCT技术检测其宫颈上皮细胞学状况,根据细胞学结果分组.采用多重实时PCR(mRT PCR)检测其生殖道HR HPV感染情况和病毒载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各组间HR HPV感染率,采用Kruskal-Wallis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HR HPV阳性和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情况.结果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增生(ASCUS)组、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LSIL)组、鳞状上皮细胞高度病变(HSIL)组的HR HPV阳性例数分别为10例(3.4%)、7例(20.0%)、11例(78.6%)和6例(6/6).NILM组HR HPV阳性率低于ASCUS组、LSIL组,ASCUS组HR HPV阳性率低于L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3、107.69、14.76,P均<0.01);NILM组低于HSIL组、ASCUS组低于HSI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4).NILM组、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HR HPV阳性者的病毒载量分别为4.10 (3.38~6.27)、5.33 (3.63~6.66)、5.77 (4.01~7.01)和5.58 (4.19~5.85)(拷贝/ml,lg).将ASCUS组、LSIL组和HSIL组3组合并为宫颈细胞异常组,病毒载量为5.58(3.63~7.01)(拷贝/ml,lg)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3.0,P<0.05).HR HPV阳性组平均年龄36(21~56)岁,与阴性组[33(21~5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 544,P>0.05).结论 HR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HR HPV病毒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程度无相关性,但病毒载量越高,存在宫颈病变的可能性越大.HR 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年龄分布无差异.

  •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淑霞;杨志娟;赵俊杰

    目的 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15例中老年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疾病诊断情况分为5组,其中A组432例,为未检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对照组;B组89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患者;C组94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型患者;D组175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型患者;E组125例,为宫颈癌患者.采集入选患者外周血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水平. 结果 sTNFR Ⅰ水平A、B、C、D和E组分别为(0.869±0.243) μg/L、(1.127±0.435) μg/L、(1.164±0.471) μg/L、(1.206±0.693) μg/L和(1.836±1.216)μg/L;A组患者血清sTNFR Ⅰ水平明显低于B、C、D、E组(t=7.782、8.741、8.860和15.523,均P<0.001).E组患者血清sTNFR Ⅰ水平明显高于B、C和D组(t=5.263、5.077和5.684,均P<0.001).B、C和D三组间血清sTNFR 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NFRⅡ水平A、B、C、D和E组分别为(1.633±0.402) μg/L、(1.872±0.526) μg/L、(1.895±0.402)μg/L、(1.946±0.604)μg/L和(3.192±1.145)μg/L;A组患者血清sTNFRⅡ水平明显低于B、C、D、E组(t =4.824、5.254、7.446和23.731,均P<0.001).E组患者血清sTNFRⅡ水平明显高于B、C和D组(t=10.136、10.501和12.216,均P<0.001).B、C和D三组间血清sTNFR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具有相关性.

  • 65岁以上老年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方法的探讨

    作者:钟森;潘凌亚

    目的 回顾性分析65岁及以上绝经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2年7月到2011年12月因CIN收治住院的51例65岁及以上绝经女性的诊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CIN进行探讨. 结果 在我院行阴道镜下活检的31例患者中,宫颈鳞柱交界未见为41.9%(13例).可见宫颈鳞柱交界为58.1%(18例).其中活检后锥切21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低于锥切诊断的为9例.9例中4例(44.4%)发生于宫颈鳞柱交界未见病例,5例(55.6%)发生于宫颈鳞柱交界可见病例.51例患者中选择锥切的26例,直接子宫切除的患者20例.14例锥切术后行子宫全切,其中锥切标本为CINⅡ~Ⅲ且边缘阴性患者,子宫标本阴性的占100.0%(4/4);锥切标本为CINH-Ⅲ边缘阳性者,子宫标本阴性为50.0%(3/6). 结论 65岁及以上绝经女性阴道镜检查中能否看见宫颈鳞柱交界在CI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尽量行锥切手术;锥切病理提示CINII-Ⅲ,边缘阴性无须再次手术;而边缘阳性患者,如果一般情况不好且有并发症,但随诊条件良好,仍然可以继续监测.如果是宫颈癌则建议行相应全子宫切除或宫颈癌根治术.

  • 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佘野;葛红雨

    目的:探讨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 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00例患者行TCT联合阴道镜检查,以阴道镜下定位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与TCT、阴道镜检查、TCT联合阴道镜检查等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阴道镜与TCT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阴道镜、TCT单独检查的符合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能够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DNA)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天丽;李鹃

    目的:探讨HPV DNA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宫颈门诊用HPV-DNA(HC-II)方法及宫颈液基细胞学(LCT)检测,并经过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的741例宫颈高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HPV-DNA检测在宫颈高度病变病人中阳性率为95.9%,而液基细胞学异常者,≧LSIL472例,占宫颈高度病变病人63.6%.(2)HPV阳性在CIN-II中的检出率为94.2%,在CIN-III中检出率为97.9%,(3)单纯LCT在CIN-II 中检出率为61.9%,CIN-III中检出率为79.36%;明显低于HPV阳性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测敏感性,HR-HPV与液基细胞联合检测是宫颈癌筛查的佳选择.持续HPV感染,预示发生宫颈病变的危险性.

  •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疗效

    作者:张琴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TCR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宫腔镜下对CINⅡ、Ⅲ期患者67例行TCRC,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8.5±2.3)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5±2.1)ml。结论:宫腔镜下宫颈锥形切除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耿力;宋雪玲;郭艳利

    目的探讨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级的效果.方法28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为CINⅡ级,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阳性率96.4%(27/28).表面麻醉后环形电极切割宫颈组织,再用方形或小环形电极切除中央部分组织,包括部分颈管,术后随访.结果术中出血0~20 ml,手术时间5~10 min,术后3例阴道出血相当于月经量,无其他合并症.手术标本无明显炭化,15例(53.6%)CIN病灶消失,病变级别降低为CIN Ⅰ级5例,级别不变5例,级别增加至CINⅢ级3例.2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28例治愈,未发现CIN病变残留和复发,高危型HPV DNA转阴23例.结论LEEP是治疗CINⅡ级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微创,手术操作简便,诊断与治疗能同时进行,无须住院.

  • 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价值

    作者:李丹军;陈怡

    目的 探讨阴道镜直视下宫颈活检的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212例我院妇科门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患者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LEEP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与阴道镜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与终诊断符合132例(62.3%),不符合80例(37.7%);不符合者中病变降级52例(24.5%,52/212),病变升级28例(16.3%,28/212,包括4例宫颈浸润癌).结论 阴道镜下活检对于宫颈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结合诊断性锥切术可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腹腔镜Rutledge1型扩大子宫切除术的探讨

    作者:袁建寰;王希红;方芙蓉;莫锐婷

    目的 探讨腹腔镜Rutledge 1型扩大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23例宫颈锥形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患者实施三孔法腹腔镜Rutledge 1型扩大子宫切除.术中显露但不分离输尿管床,将输尿管偏向外侧,在宫颈筋膜外凝切宫颈膀胱韧带、骶韧带、主韧带,切除阴道1~2 cm.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9~184 min,(137±14)min.术中出血量117~233 ml,(159±22)ml.术后保留尿管时间均为2 d,术后住院时间均为4 d.住院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23例术后3~4个月随访阴道残端愈合良好,阴道残端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腹腔镜Rutledge 1型扩大子宫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

1108 条记录 5/56 页 « 12345678...55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