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

    作者:范春红;金明娟;张扬;宋亮;徐虹;蒋沁婷;俞维萍;陈坤

    目的研究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s,CYP)1A1、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M1和T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2002年5月在浙江省嘉善县开展的现场病例对照研究及单纯病例研究,获得14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43名健康对照,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检测CYP1A1、GSTM1、GSTT1和UGT1A7的基因多态,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CYP1A1 MspI多态(非编码区T6235C)C/C基因型、T/C和C/C基因型者相对于T/T基因型者的OR值分别为0.493(95%CI:0.254~0.956)和0.638(95%CI:0.427~0.952),具有统计学意义;GSTM1、GSTT1非缺陷型与缺陷型的分布频率对照组和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病例组UGT1A7变异/变异型基因与野生纯合型基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01,95%CI:1.456~4.296).单纯病例研究分析,CYP1A1与GSTT1、GSTM1与GSTT1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COR值分别为2.617(95%CI:1.015~6.752)和3.935(95%CI:1.323~11.706);而CYP1A1与GSTM1、CYP1A1与UGT1A7之间无交互作用.结论CYP1A1 MspI变异型可降低机体对结直肠癌的易感性,而UGT1A7的变异/变异基因型可增加结直肠癌的罹患风险,CYP1A1与GSTT1、GSTM1与GSTT1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

  • 绝经妇女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后骨密度的改变及与ER基因Px单倍型的关系

    作者:董杰;黄振武;朴建华;李芳;曾晶;龚洁;杨晓光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1年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与雌激素受体(ER)基因Px单倍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691名汉族45~65岁绝经妇女的ER-α的PvuⅡ和Xb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从497名Pvu Ⅱ-Xba Ⅰ单倍体确定者中抽取93名进行为期1年的随机对照干预实验.根据基线时BMD测定结果,将T<-1.5者纳入干预组(共52名),其余的作为观察组(共29名).将干预组对象随机分为2组:补钙+维生素D(VD)组和补钙+VD+大豆异黄酮组.给予的剂量分别为:钙440 mg/d;VD 100 IU/d;大豆异黄酮100 mg/d,正常观察组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干预期为12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EA)测量测定基线和终期腰椎及髋部的BMD.结果 试验结束后,观察组的绝经后妇女,全身、腰椎及股骨颈的BMD较基线时降低,变化率分别为-1.88%,-3.31%,-3.09%.ER-α的Px基因型全身BMD较基线时性降低2.44%,而non-Px基因型则无显著性改变.补钙组和补钙+大豆异黄酮组,全身及股骨颈的BMD都较基线时降低,但组间的变化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腰椎、大转子的BMD较基线未有显著性的改变,甚至有略微升高.补钙和补大豆异黄酮对BMD的影响与ER-α的基因型无关.结论 妇女绝经后骨量开始丢失,丢失速率似乎与ER基因Px单倍型有相关性.已出现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补钙1年能降低骨量的丢失速率,但补充大豆异黄酮1年尚未观察到对BMD保护的作用.补钙及大豆异黄酮对BMD的干预效果与ER-α基因多态性无关.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发生的关系

    作者:刘顺;仇小强;曾小云;柏桦;许杨;张艳艳;潘冬香;毛良勤;黄秋兰

    目的 探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Asp327Asn( rs625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肝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广西某两家医院的621例HCC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同医院621例非肿瘤患者为对照,对Asp327Asn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并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人群HCC发生风险及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各基因型与HCC发病年龄的关系.结果 Asp/Asp、Asp/Asn、Asn/Asn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86.31%( 536/621)、12.40%( 77/621)、1.29%(8/621),在对照组中的分别为81.00% (503/621)、17.39%( 108/621)、1.61%( 10/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与携带基因型Asp/Asp个体相比,携带Asn/Asn或Asp/Asn基因型者发生HCC的风险降低(校正后OR =0.63,95% CI:0.40~0.98).交互作用分析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饮酒(校正后OR=3.45,95% CI:1.74 ~6.83)、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校正后OR=40.77,95% CI:21.60 ~76.97)存在交互作用.生存分析显示,具有饮酒史的男性HCC患者中,携带Asp/Asp基因型者的发病年龄为(47.99±0.75)岁,比携带等位基因Asn基因型者[(53.68±2.07)岁]提前约6年(x2=6.91,P<0.01).结论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Asp327Asn位点多态性可能与HCC发生风险和发病年龄有关.

  • 汉族健康人201名的酒精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型分布

    作者:曹西蓉;吴德生

    目的了解乙醇脱氢酶2(ADH2)基因型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筛选高危敏感个体和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酒精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问卷调查筛选出居住在四川省的无直接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个体201人(男104人,女97人)、采集血样并搜集饮酒行为资料;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DH2、ALDH2基因型.结果杂合型ADH2与纯合型ALDH2在中国汉族正常人口中占优势(分别为53.23%,68.16%);9种ADH2、ALDH2基因型组合的分布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纯合型ALDH2在具高、中饮酒频率男性中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正常人口中携带酒精相关性疾病易感基因型个体占多数(68.16%),应加强监测与预防酒精相关性疾病的工作.

  • β防御素-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

    作者:吴小脉;龚柳阳;林健;王慧红

    目的 研究β防御素-1基因( DEFB1)5'非编码区SNP与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102例肺结核患者和148名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用全血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高保真酶PCR扩增目标片段,直接测序法检测DEFB1基因- 52A/G、- 44C/G、- 20A/G 3个位点的SNP.采用x2检验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SHEsis软件分析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布频率.结果 肺结核组102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3例,年龄为(53.42±20.22)岁;对照组148名,其中男性95名,女性53名,年龄为(50.67±14.53)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FB1 -44CC基因型频率肺结核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4% (83/102)、66.9%(99/148),x2=5.114,P <0.05,OR =2.096,95%CI:1.095 ~4.011],- 44C等位基因频率肺结核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2% (182/204)、80.4%( 238/296),x2=6.975,P<0.05,OR=1.576,95% CI:1.086 ~2.286],两组间-52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20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GGG(-52/-44/-20)单倍型频率肺结核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030、0.081,x2=5.629,P<0.05,OR=0.348,95%CI:0.140~0.863),3个位点的SNP未发现存在连锁不平衡(D'值分别为0.132、0.064、0.088,r2值分别为0.003、0.002、0.003,P值均>0.05).结论 DEFB1基因SNP与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相关,- 44C→G SNP和GGG(-52/-44/-20)单倍型可能在肺结核患病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 江苏省居民电压依赖钾通道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林玉娣;钱云;董美华;陆凤;沈冲;靳光付;胡志斌;沈洪兵

    目的 探讨江苏省居民电压依赖钾通道蛋白1(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别来自于江苏省无锡市2007年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和南通市200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横断面调查,共有病例2925例和对照3281名,对其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于清晨采集空腹10 h静脉血5 ml,应用TaqMan OpenArray基因分型系统和i-PLEX SequenomMassARRAY基因分型平台进行KCNQ1基因分型.分析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KCNQ1基因4个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KCNQ1基因rs2237897、rs2237892、rs2237895位点C等位基因的存在均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相加模型的0R(95% CI)值分别为1.41(1.30~1.54)、1.35(1.24 ~ 1.47)和1.22(1.12~1.33)(P值均<0.05).按年龄、性别、BMI进行分层后,各层间rs2237897位点C等位基因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56和>56岁相加模型的0R(95% CI)值分别为1.39(1.22~1.59)、1.43(1.28~1.60);女性和男性的0R(95%CI)值分别为1.40(1.26~ 1.55)、1.44(1.26~1.66);BMI< 24 kg/m2和≥24 kg/m2的OR(95% CI)值分别为1.48(1.33 ~1.66)、1.34(1.17 ~1.53)(P值均<0.05).结论 KCNQ1基因rs2237897、rs2237892、rs2237895位点多态性与江苏省汉族居民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 维生素D受体基因起始密码子多态性与体力活动对青春期女童骨量增长的交互作用

    作者:李星;何国鹏;苏宜香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起始密码子(Fok I位点)多态性与体力活动对青春期女童骨量增长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28名9~11.5岁未月经初潮的健康女童进行2年追踪,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对象追踪前后全身、左侧近端股骨(包括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和华氏三角区)和L1~L4腰椎骨密度,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结果 本次研究的有效观察人数为176名.Fok I位点多态性与骨密度(BMD)2年增长率没有关联.在低体力活动水平(<1197 kJ/d)时,FF基因型女童左侧近端股骨骨密度(TH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增长率低于Ff+ff基因型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力活动与THBMD和FNBMD增长率有关联,但仅限于FF基因型女童.结论 VDR基因Fok I多态性与体力活动水平对青春期女童骨量增长存在交互作用,低体力活动水平的FF基因型女童可能是骨量增长较低的危险人群,体力活动能促进FF基因型女童骨量增长.

  • 基因多态性对儿童BMI和肥胖状态变化的影响

    作者:张美仙;程红;赵小元;吴丽君;闫银坤;米杰

    目的 前瞻性验证12个肥胖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儿童BMI和肥胖状态变化的关联.方法基于2004年4—10月开展的北京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2010年12月对其中1624名基线年龄为6~11岁且具有BMI和基因位点数据的儿童进行随访,成功随访到777名儿童(基线肥胖者246名,非肥胖者531名).将BMI转化为Z评分(BMIZ),并计算随访期间的变化量.采用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诊断肥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2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939609,rs6499640,rs7138803,rs1805081,rs17782313,rs6265,rs10938397,rs6235,rs29941,rs2844479,rs10913469和rs4788102)进行分型检测,并用简单相加法计算个体的肥胖遗传风险评分(GRS).分别以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NP对儿童BMIZ变化量及肥胖的影响.结果经过6年随访,持续性肥胖158例,一过性肥胖88例;新发肥胖58例,持续非肥胖473名.基线和随访时BMIZ分别为1.41±0.05和1.57±0.06.除rs6499640(P=0.033)和rs6265(P=0.041)位点外,其余10个位点SNP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rs9939609位点与随访期间BMIZ变化量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205,P=0.014),即每增加1个A等位基因可引起随访期间BMIZ增加0.205;rs17782313与基线BMIZ水平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β=0.268,P=0.003),即每增加1个C等位基因可引起基线BMIZ增加0.268个单位.rs9939609位点A等位基因增加肥胖风险(OR=2.37,95%CI:1.45~3.88);rs17782313位点C等位基因增加儿童期一过性肥胖风险(OR=1.79,95%CI:1.24~2.60);rs1805081位点A等位基因增加持续性肥胖风险(OR=1.45,95%CI:1.04~2.03).GRS每增加1个风险等位基因,儿童一过性肥胖风险增加0.18倍(OR=1.18,95%CI:1.05~1.33),随访6年肥胖新发风险增加0.22倍(OR=1.22,95%CI:1.06~1.42),但随访期间持续性肥胖风险增加无统计学意义(OR=1.09,95%CI:0.99~1.20).结论儿童BMI和肥胖状态的变化受不同遗传因素的影响.多个肥胖相关基因的综合效应对肥胖罹患风险的影响不可忽视.

  • 肿瘤坏死因子-β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刘睿;宋琴琴;张志;杨照环;刘英文;张雪梅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 252A/G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956例NSCLC病例作为病例组;以来自同期北京市健康体检个体,无肿瘤病史和体征者作为对照组,共994名.研究对象均为汉族,对照组与病例组相匹配.经知情同意,每名研究对象均采集3 ml外周血,以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并且调查了对象的吸烟情况.以logistic回归法计算TNF-β 252A/G变异各基因型影响NSCLC发病风险的OR及95% CI值.结果 在对照组中,TNF-β 252 AA、AG和GG基因型分别占30.9%(307/994)、47.4%(471/994)和21.7%(216/994);在病例组中,分别占35.7% (341/956)、48.1% (460/956)和16.2%(155/9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NF-β252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具有较低的NSCLC发病风险,其OR(95%口)值为0.64(0.49~0.83).以携带AA基因型的非吸烟者作为参照,携带AA基因型的吸烟者发生NSCLC风险的OR(95% CI)值为2.88(1.91~2.24),高于GG基因型吸烟者发生NSCLC的风险(OR=1.54;95% CI:1.00 ~2.39).进一步以累计吸烟量分层,携带AA基因型的重度吸烟者(> 20包/年)发生NSCLC的OR(95%CI)值为4.62(2.88 ~7.41),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重度吸烟者(OR=2.24,95% CI:1.33 ~ 3.74).结论 TNF-β遗传变异对NSCLC发病风险有影响并与吸烟情况相关.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

    作者:陈金凤;王海茹;杨松;赵彦平;赵祥海;陈燕春;杜清莲;刘思浚;沈冲;徐耀初

    目的 分析参与血管发育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受体2(TGFBR2)基因启动子区的遗传变异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 2009年江苏省宜兴市两个乡镇社区高血压整群抽样调查人群.高血压病例2012例,按年龄(±2岁)、性别匹配选择健康对照2116名;收集流行病学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并检测血糖、血脂等临床生化指标.基因位点选择采用连锁不平衡分析的方法,选取TGFBR2基因5 ' 上游启动子的2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 (rs6785358,-3779 A/G;rs764522,-1444 C/G)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结果 rs6785358位点AA、AG、GG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中为1455(72.3%)、517(25.7%)、40(2.0%),在对照组中为1582(74.8%)、490(23.2%)、43(2.0%);rs764522位点CC、CG、GG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中为1524(75.7%)、464(23.1%)、24(1.2%),在对照组中为1654(78.2%)、436( 20.6%)、26(1.2%).校正年龄、性别、血糖、血脂、吸烟与饮酒等混杂因素后,rs764522 位点显性模型与高血压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0R(95% CI)值为1.17(1.01 ~1.36),P<0.05].按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55岁人群中,携带rs764522突变G等位基因型(CG+ GG)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OR(95% CI)值为1.21(1.01 ~1.45),P<0.05].而rs6785358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与高血压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体型基因分析结果未发现rs764522与rs6785358位点存在联合作用(P>0.05).不同基因型之间血压水平比较也未发现上述两个SNP变异与血压数量性状存在关联(P>0.05).结论 TGFBR2基因rs764522位点与高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

    作者:周宇灵;章文成;陈侠斌;肖泽芬;乔艳;于典科;林东昕;谭文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及生存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了230例接受单纯放疗或放疗合并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TGF-β1基因-509C/T位点的基因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和95%CI值,评价各基因型与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和化疗疗效相关性,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不同临床参数与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患者生存时间、死亡风险(HK)的关系.结果 在208例有上消化道造影疗效评价的患者中,87例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其中TGF-β1基因-509CC、CT和TT基因型分别有17例(19.5%)、48例(55.2%)和22例(25.3%);在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的121例患者中,3种基因型分别有39例(32.2%)、54例(44.6%)和28例(23.2%).与携带TGF-β1基因-509CC基因型的患者相比,携带至少1个T等位基因的患者(CT或TT基因型)对放疗和化疗更敏感,校正OR值为2.07(95%CI:1.05~4.09; P=0.036).携带CC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7.0(95%CI:12.0~23.0)个月,CT基因型患者是22.0(95%CI:16.0~33.0)个月,TT基因型患者是25.0(95%CI:15.0~41.0)个月.与CC基因型患者比较,CT和TT基因型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接近统计学临界水平(P=0.063).与携带CC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CT和TT基因型患者的HR有降低的趋势,校正HR值分别是0.81(95%CI:0.52~1.24)和0.86(95%CI:0.65~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部位、肿瘤临床分期、放疗和化疗疗效对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患者的HR产生明显影响[校正HR值分别是1.28(95%CI:1.01~1.61,P=0.040)、1.49(95%CI:1.17~1.88,P=0.001)、1.55(95%CI:1.06~2.26,P=0.023)].结论 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放疗和化疗疗效相关,可能是预测放疗和化疗疗效的遗传标志.

  • 肺癌中热休克蛋白70-2基因多态性对其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皓泉;王玉珍;孙鹏辉;梁守沛;李杰;王小龙;许东;姚武;吴逸明;周舫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2( heat shock protein 70-2,HSP 70-2) 1267A/G位点基因多态性对HSP 70-2 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2008年2-8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46例肺癌患者为对象,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其HSP 70-2 1267A/G位点多态性,应用RT-PCR法检测HSP 70-2 mRNA水平,应用Westernblotting测定HSP 70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HSP 70-2 mRNA转录水平(1.02±0.30)和HSP 70表达水平(0.44±0.12)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19±0.04、0.12±0.02)(P值均<0.01).肺癌患者HSP 70-2 1267A/G位点携带AA基因型者其HSP 70-2 mRNA水平(1.32±0.22)高于携带AG、GG基因型者(分别为0.95±0.17、0.70±0.16)(P<0.01);HSP 70-2 1267A/G位点各基因型携带者HSP 70水平分别为:0.47±0.13(AA型)、0.42±0.11(AG型)、0.45 ±0.11(GG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SP 70-2 1267A/G位点多态性影响肺癌组织内HSP 70InRNA转录水平,但对HSP 70的表达水平无影响.

  • HS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温绍君;王佐广;陈光慧;刘雅;刘洁琳;罗毅;汤健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基因多态性,揭示增殖抑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002年4月至2003年9月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8)岁;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20例,女11例,男9例,平均年龄(38±22).74名健康对照,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8)岁.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设计相应的引物,PCR扩增法获得相应的产物,应用DNA测序法直接得到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后比较不同人群相同片段的碱基组成及其特征.结果高血压组血清肌酐(CRE)和尿素氮(BUN)含量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而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HSG基因第12位内含子存在着3种突变(1q82139 G/A、82153C/G、82273G/-),其中后两种单核苷酸变异在高血压与健康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高血压家族史者与健康人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人群中1q82139 G/A无明显差异,且在人群中以CC基因型分布较为常见,G点删除更常见于有原发性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结论肾功能的指标(CRE和BUN)可能可以较早地反映高血压的进展和靶器官损害的状态.HSG基因第12位内含子存在着3种突变:1q82139 G/A、82153C/G和82273G/-,其中1q82139 G/A 可能是一种无义突变,而1q 82153C/G及1q 82273G/-单核苷酸变异及基因频率在中国汉族不同的人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该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丁辰月;胡铃敏;胡志斌;沈洪兵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肝细胞肝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130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HCC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1344例HBsAg阳性人群作为对照组.选取TERT基因rs2736098和rs2736100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2736098 位点3种基因型GG、AG及AA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9.3% (500/1273)、44.2% (563/1273)及16.5%(210/127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9.6% (526/1328)、45.5% (604/1328)及14.9% (198/1328).rs2736100位点3种基因型AA、AC及CC在病例组分布频率分别为33.7% (428/1269)、49.9% (633/1269)及16.4% (208/1269),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4.0% (449/1322)、49.2% (651/1322)及16.8% (222/1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因素后,携带至少1个rs2736098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的个体与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AG对GG:调整OR=1.00(95%CI:0.86~1.18)];与携带AA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至少1个rs2736100位点突变等位基因C的个体HCC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CC对AA:调整OR=1.03(95%CI:0.87~1.22)].结论 TERT基因rs2736098和rs2736100多态改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群HCC易感性标志物.

  • 持续肥胖、人类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袁雪莲;徐珠屏;刘春容;严兰平;陶苹;熊萍;李芹;周敏;李卉;赵敏;李佳圆

    目的 探讨持续肥胖、人类瘦素基因(LEP)及瘦素受体基因(LEPR)多态性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和华西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原发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排除转移性乳腺癌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共纳入703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女性和成都双流妇幼保健院参加乡镇乳腺癌筛查的健康体检女性人群,排除有恶性肿瘤、乳腺相关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共805名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并对其10年间的肥胖状况进行判定.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生物芯片技术检测LEP rs7799039、LEPR rs1137100、LEPR rs1137101基因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风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持续肥胖、LEP/LEPR基因多态性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交互作用.结果 805名对照组的年龄为(48.98±8.83)岁,病例组三阴性(TNBC)、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HER-2+型)乳腺癌患者分别有77、79、412、135例,年龄分别为(51.43±11.33)、(49.94±10.10)、(49.73±9.38)、(50.50±9.04)岁.对照组中LEP rs7799039 A、LEPR rs1137100 G和LEPR rs1137101 G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4.8%(1157/1546)、83.6%(1339/1602)和88.4%(1416/1602),病例组分别为77.6%(1074/1384)、82.4%(1155/1402)和87.9%(1232/1402).与非持续肥胖者比较,持续肥胖者TNBC型、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均升高,OR(95%CI)值分别为3.58(1.90~6.72)、2.65(1.35~5.21)和1.90(1.26~2.89);携带LEP rs7799039-AA基因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升高相关(OR=1.30,95%CI:1.00~1.69),持续肥胖且携带LEPR rs1137101-GG基因型与患Luminal B型乳腺癌的风险相关(β=3.34,95%CI:1.00~11.12).结论 持续肥胖可增加TNBC型、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持续肥胖且携带LEPR rs1137101-GG基因型的女性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 DNA甲基转移酶3B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作者:鲍倩;何帮顺;陈丽萍;顾玲;聂珍琳;王书奎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启动子区- 149C→T( rs2424913)和- 579 G→T (rs156968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南京市某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54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包括结肠癌患者280例,直肠癌患者264例),以533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DNMT3B基因启动子区- 149C→T和- 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DNMT3B基因- 149C→T多态性在病例组[TT:98.90%( 538/544);CT:1.10%( 6/544)]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 12/533)]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7,P=0.15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出CC基因型.DNMT3B基因- 149位点CT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无相关性(校正后OR=0.48,95%CI:0.18 ~ 1.30).DNMT3B基因- 579G→T多态性在病例组[TT:90.07% (490/544);GT:9.19% (50/544);GG:0.74% (4/544)]与对照组[TT:81.80% (436/533);GT:17.82% (95/533);GG:0.38% (2/533)]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9,P<0.05);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GG和GT基因型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校正OR =0.50,95%CI:0.35 ~0.72).分层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DNMT3B基因- 579G→T多态性[TT:92.50% (259/280);GT:7.50% (21/280)]与对照组[TT:81.80% (436/533);GT:17.82%(95/533);GG:0.38%(2/533)]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P<0.05),在结肠癌患者中未检测到GG基因型;直肠癌患者基因型分布[TT:87.50% (231/264);GT:10.98%(29/264);GG:1.52% (4/264)]与对照组[TT:81.80%(436/533);GT:17.82% (95/533);GG:0.38%(2/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4,P=0.018).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 579位点GG和GT基因型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结肠癌:校正OR=0.38,95% CI:0.23 ~0.63;直肠癌:校正OR=0.65,95% CI:0.42 ~0.99).而结肠癌患者DNMT3B基因- 149C→T多态性基因型分布[TT:98.57%( 276/280);CT: 1.43%( 4/280)]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12/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366);直肠癌患者基因型分布[TTT:99.24%(262/264);CT:0.76% (2/264)]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12/533)]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169).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DNMT3B基因- 579位点G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是一个潜在的保护因素,而- 14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相关性.

  • 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刘玮;张翠英;田磊;李春芝;吴晓明;赵秋敏;张泮河;杨淑梅;杨红;曹务春

    目的探讨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基因(NRAMP1)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NRAMP1基因中INT4、D543N及3′UTR 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对结核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选择110例肺结核病例,平均年龄为(28±13)岁;对照组为180名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为(27±9)岁.对NRAMP1基因各多态性位点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D543N G/A 及3′UTR TGTG+/de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95% CI)分别为2.22(1.03~4.78)和1.93(1.14~3.26).病例组和对照INT4 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调整暴露史和疫苗接种史2个因素后,D543N G/A 及3′UTR TGTG+/del基因型仍与结核病显著相关,调整OR值(95% CI)分别为3.04(1.12~8.27)和2.36(1.20~4.64),而病例和对照组INT4位点多态性比较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 NRAMP1基因D543N及3′UTR位点多态性可能是汉族人群肺结核的易感因素.

  • 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杜正贵;王刘艳;周毅;万航宇;梁法清;吕青

    目的 了解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1月乳腺科患者或者体检人员,分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乳腺癌病例组共138例,即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共293例,即同时期门诊彩超提示为乳腺实性包块,经穿刺诊断为纤维腺瘤或者腺病的患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对照组共259名,即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未发现乳腺相关疾病,按年龄±5岁与乳腺癌病例组匹配.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研究对象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的多态性,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分析3组基因型的遗传平衡性,采用χ2检验分别比较3组间rs7176005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差异以及携带不同基因型乳腺癌病例组对象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分别为(44.69±8.09)、(42.33±11.44)和(41.92±9.61)岁.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结果显示,乳腺癌病例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对象等位基因C和T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0.34、0.04,P值分别为0.363、0.561、0.852),即3组对象均符合遗传平衡,具有衡定性及群体代表性.138例乳腺癌病例中,CYP19A1基因rs7176005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31),其中,携带TT和CT基因型的患者肿瘤大小以≤2 cm为主,比例分别为12/16和58%(40例),而携带TT基因型者以>2且≤5 cm为主,比例为51%(27例);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P=0.025),携带CC和CT基因型者以Ⅱ期为主,比例分别为45.3%(24例)和52.2%(36例),携带TT基因型者以Ⅰ期为主,比例为9/16.结论 CYP19A1基因rs71760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无相关性,但含C等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肿瘤增殖较快,发病时肿瘤也较大.

  • 中国98株布鲁杆菌OMP25基因高度保守

    作者:王文敬;李明;芮勇宇

    目的 分析布鲁杆菌毒力相关基因OMP25(编码外膜蛋白OMP25)在中国布鲁杆菌中的多态性分布,为研究致病机制,预防和控制大规模暴发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检测116株布鲁杆菌(18株标准菌株和中国98株野生菌株)OMP25基因,取不同带型菌株的OMP25基因进行测序.结果 116株布鲁杆菌呈现8种不同图谱(1~8型),其中2型和7型是个别中国野生株所特有.8种带型仅有10个不同碱基在对应类型中发生变异,对编码蛋白氨基酸的改变不多.中国98株布鲁杆菌的OMP25基因高度保守,具有比较稳定的抗原特征.结论 高度保守性有助于布鲁杆菌的流行病学检测,为研制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 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冷曙光;程娟;张林媛;潘祖飞;戴宇飞;牛勇;孙耀峰;李斌;何凤生;郑玉新

    目的研究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41名焦炉工和6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尿中1-羟基芘浓度评价多环芳烃暴露内剂量,采用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方法评价个体染色体损伤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分析XRCC1基因4个单体型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26304T、G27466A、G28152A和G36189A),Clark运算法则确定个体XRCC1基因的单体型等位基因和单体型对,协方差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环氧化物水化酶基因型组合和尿1-羟基芘水平,比较具有不同XRCC1基因型或单体型对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差异.结果焦炉工尿1-羟基芘为12.0 μmol/mol肌酐(95%CI值为10.4~13.9 μmol/mol肌酐),微核率为(0.95±0.66)%;对照组的尿1-羟基芘为0.7 μmol/mol肌酐(95%CI值为0.6~1.3 μmol/mol肌酐),微核率为(0.4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炉工的XRCC1基因CGGG单体型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水平降低有关联,TGGG和CGAG单体型与染色体损伤水平显著性增加有关联.结论焦炉工XRCC1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其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基于XRCC1单体型的关联研究比基于单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更为敏感.

6230 条记录 7/312 页 « 12...45678910...3113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