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谢海龙;李艳玲

    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8年7月施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76例,男60例,女16例;年龄44~84岁,平均62岁.术前均行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单支病变11例,双支病变26例,三支病变39例.其中冠脉狭窄75%~90%者29支,狭窄91%~95%者126支,狭窄96%以上者25支.合并高血压者46例,糖尿病者28例.均为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CABG,同时瓣膜置换4例.

  •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的管理

    作者:邬庆莲

    临床资料收治行体外循环术后患者218例,男119例,女99例,年龄3个月~75岁.其中室间隔缺损56例,房间隔缺损61例,动脉导管未闭34例,瓣膜置换39例,法洛四联征12例,冠状动脉搭桥16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血流降温至鼻咽温24~28℃(其中14例采用常温体外循环,未行降温),术毕复温至35℃,返回ICU病房采用监护仪肛温探头持续监测体温.

  •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

    作者:江巍;林宇;吴焕林;胡佳心;陈秋雄;林冬群;陈晓伟;阮新民;黄春林;邓铁涛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邓铁涛教授的经验,建立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标准,对161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辨证分型.结果CABG术前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多见(46.0%),其次为痰浊闭塞证(24.8%)、阴血虚证(13.7%)及阳气虚证(15.5%).术后则以痰浊闭塞证多见(35.9%),其次为阳气虚证(30.8%)、阴血虚证(21.2%)及气滞血瘀证(12.2%).结论CABG术前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证型以气滞血瘀为多见;CABG术后患者属虚实兼见,证型以心气不足,心阳亏虚为主;痰浊为术后主要致病实邪.

  • 具不同狭窄-吻合口位置关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血流动力学仿真分析

    作者:王枫;刘有军;丁金立

    目的 通过有限元仿真探索带有辅助搭桥血管模式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辅助搭桥管吻合口与冠状动脉狭窄处之间的距离对该吻合口及其下游区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为带有辅助搭桥管的新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假定血液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建立3种搭桥血管模型,其冠状动脉上吻合口和狭窄的距离分别为0.0045 m、0.006 m和0.009 m.通过仿真结果考察不同模型中的血流速度、壁面切应力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吻合口与狭窄处之间的距离不同,冠状动脉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也不相同.速度方面,心动周期0.09 s时刻L1.5模型中吻合口足跟处轴向截面的大速度约为0.54 m/s,同时刻L2和L3模型中其大速度分别为0.45 m/s和0.37 m/s.壁丽切应力方面,0.09 s时刻,L1.5模型中吻合口对应面的血管壁上其流动停滞点距离吻合口足跟仅为0.0024 m,同时刻L2和L3模型中其流动停滞点距离足跟处分别为0.0039 m和0.0068 m,长度明显增加.其他时刻流动停滞点分布有相同趋势.结论 在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吻合口与狭窄处之间保持较大的距离,有利于改善吻合口处的血流动力学环境,降低吻合口处发生再狭窄的可能性.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启程;裴少华;朱晓松

    目的: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使用心脏稳定器,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6例手术效果良好,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12h~48h,住院时间10d~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缝合式和机械吻合式搭桥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作者:高进涛;王国栋;肖聚亮

    为了说明机械吻合器的引入对冠状动脉搭桥术近端吻合区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运用Solidworks软件构造了缝合式和机械吻合式两种搭桥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和Fluent6.3软件,对两种模型移植血管中脉动流进行数值化模拟和可视化分析.获得了吻合区在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场、二次流、压力及壁面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吻合器的引入在增大移植血管中血流速度(大于缝合模型约0.2 m/s)的同时使得低速区范围增大,吻合区壁面切应力变化范围为0 ~50 Pa,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壁面切应力变化剧烈,易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内膜增生.为了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通畅率,对机械吻合器进行优化设计很有必要.

  • 冠状动脉移植管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作者:刘有军;乔爱科;黄伟;曾衍钧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移植管内的生理流动.计算模型包括了冠状动脉狭窄,并考虑了由于移植管直径大于冠状动脉直径而在两者缝合时移植管的变形.计算结果分析了缝合区附近的流场、二次流、壁面切应力在心动周期内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缝合前端下游,存在一个低切应力、高切应力梯度的区域,在缝合区底部存在一个高切应力、高切应力梯度的区域.这两个区域都是内皮细胞增生并造成移植管术后再阻塞的危险部位.

  •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

    作者:陈玉红;李坤;宋建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对29例行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细致周到的术后监护即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等监测与维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是促进病人疾病恢复的必要手段.结论高质量的护理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作者:郭淑萍;陶巍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行该手术患者加强术前的整体护理及术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血糖的监测,加强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的管理,完善术后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出现心律失常2例,术后第一天出现前壁心肌梗死1例,无护理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大,细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左西孟旦对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作者:裴锋博;陈祖君;吴慧;龚黎;刘红;杜鹃;姚垚;张志鹏;杨立猛;郑哲

    目的 研究左西孟旦对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北京阜外医院成人外科恢复室收治的3支病变或合并左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及对照组,2组按外科术后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静脉泵入.结果 共79例患者入选,其中左西孟旦组44例,对照组39例.术后2组患者肌酐水平均较术前增高,左西孟旦组患者肌酐从第3日起低于对照组[(102.0±14.7)μmol/L比(137.0±21.4)μmol/L],T值2.540,P=0.015.左西孟旦组术后共8例诊断为AKI(8/36),对照组共14例诊断为AKI(14/21),χ2=4.620,P值=0.032.出院时左西孟旦组患者肌酐水平小于对照组[(94.0±16.7)μmol/L比(119.0±17.6)μmol/L],t值2.540,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左西孟旦是术后AKI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680(0.420~0.870).结论 左西孟旦降低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作者:陈玉红;刘桂英;许建文

    为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辅助呼 吸时间长所致的并发症,对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可采取不用或少用 镇静剂, 加速病人清醒,减少吸痰次数和缩短时间,尽早行深呼吸,促使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术后 4~6 h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12~24h后下床活动等措施。早期停机拔管者50例,术后住院天数 由15~20天减少为7~10天。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的评估及处理

    作者:杨军;骆秉铨

    心肌无复流(no-reflow,NR)指的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管腔狭窄已被解除,但心肌组织仍未获充分血流灌注的现象.NR现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稳定性心绞痛(SA)、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桥血管再狭窄等接受急诊或择期PCI的患者中均可出现,其与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而及时识别和处理心肌NR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 13例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穆军升;张健群;周帆;甘辉立;孔晴宇;伯平;王胜询;李继勇

    目的:评估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左心室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完成对13例室壁瘤(男性11例,女性2例)的手术.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本组手术前的室壁瘤大小(45.61±10.70)mm,占左心室容积>50%为12例(92.31%,12/13);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2d(其中1例超过2d),心电监护时间2~3d(其中5例超过3d),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23.08%,3/13);本组患者术前(37.31±11.73)与术后(52.31±10.46)的左心室射血分数(P<0.01),以及术前(64.28±7.50)mm与术后(57.45±5.11)mm的左心室大小(P<0.0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随访10例患者,平均(24±4)个月,除2例出现心力衰竭和胸闷气短症状外,其余均正常生活.结论:冠心病合并室壁瘤的左心室成形手术是安全可靠的,特别是对于大型室壁瘤,该手术能更好保持适当的左心室容积和几何形态,恢复改善左心室功能.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肺血栓栓塞症一例

    作者:王越夫;王东;李立环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室壁瘤形成,造影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BP:130/65 mmHg(1 mmHg=0.133 kPa),HR:65次/分,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血小板计数:150×10~9/L.一周后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ABG),室壁瘤切除术.

  • 老年男性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难治性心力衰竭1例

    作者:张丽

    1 病历摘要患者文某,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气短22年,冠脉搭桥术后7年,加重并下肢浮肿不能平卧1个月余,于2009年6月15日入院.

  • 普通裂褶菌所致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一例

    作者:万力;林元珠;张金芳;任强强;张国强;高顺强;王启明;白逢彦

    患者男性,64岁.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反复咳嗽、咳痰伴轻微哮喘近1个月,于2008年5月15日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2008年4月11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下壁心肌梗死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2008年4月18日在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移植的血管取自右下肢大隐静脉,术中曾气管插管2次,术后因发热、咳嗽、气管不适和白细胞增高等,静脉滴注头孢吡肟(马斯平)2d,莫西沙星(拜复乐)5d,亚胺培南(泰能)9d,间断输注过白蛋白、血浆、悬浮红细胞(AB型),多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住院期间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左侧声带活动稍差,气管黏膜充血.

  • 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

    作者:施亚雄

    在新奥尔良的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一系列报告再次把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讨推向新的高潮,其中包括:评估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心脏终点和血糖控制影响(Rosiglitazone Evaluated for Cardiac Outcomes and Regulation of Glycaemia in Diabetes,RECORD)研究和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血运重建(Bypass Angioplasty Revascularization Investigation in Type 2 Diabetics,BAR12D)研究的结果公布;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行动(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研究和退伍军人糖尿病试验(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ADT)的进一步分析;当前糖尿病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题论坛以及干预糖尿病前期心血管风队因子的研究等等.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过程中心肌损伤的比较

    作者:张海涛;胡盛寿;刘楠;孙寒松;杨九光;龙村

    目的 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on-pump)和常温非体外循环(off-pump)冠脉搭桥术中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和生化标志物的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的心脏损伤程度.方法 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分为on-pump、off-pump组,就心脏损伤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MB(CK-MB),在术前、术毕、术毕4 h、手术开始24h进行比较,同时在术后24h内就临床指标(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ICU的滞留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指标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标志物cTnI、CK-MB比较:on-pump组在术毕比off-pump组明显升高,并持续到手术开始后的24h.结论 就敏感的生化标志物cTnI、CK-MB观察,on-pump组的心肌损伤较off-pump组明显,但其早期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的差异,说明其损伤仅仅限于生化层面.

  •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炎性介质的比较

    作者:张海涛;胡盛寿;孙寒松;刘楠;杨九光;龙村

    目的通过对低温体外循环(CPB)和常温非CPB冠状动脉搭桥过程中的炎性介质前瞻性比较,观察两种不同搭桥方法炎性反应的程度.方法符合条件的冠脉搭桥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为低温CPB组(组1)、常温非CPB组(组2),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4 h、手术后24 h进行比较.结果TNF-α、IL-6在两组间及同一组4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IL-8在手术结束时均升高(两组间无差异),而在术后4 h即降到正常;两组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心脏搭桥手术过程中的炎症损伤,更主要来自于手术创伤本身,与是否应用体外循环关系不大.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作者:王刚;周琪;陈婷婷;高长青;李佳春

    目的 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PCAB)过程中的循环功能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两组分别应用芬太尼总量22.5 μg/kg或舒芬太尼总量 2.25μg/kg,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2~3 mg/(kg·h).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心电图ST段变化及血管活性药和镇静药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的HR和MAP在切皮、开胸、心脏移位等强刺激时间点均有增加(P<0.05),两组间比较,尤以芬太尼组显著(P<0.05);随着MAP和MPAP的升高变化,两组SVRI和PVRI均呈升高变化,芬太尼组变化较舒芬太尼组更为明显;两组SvO2在术中各时间点均有所降低,以心脏移位时为明显(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术中所选时间点CI没有明显改变.芬太尼组的术后带管时间也较长(6.5 vs 5.7).升压药和镇静药使用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两组相似.结论 舒芬太尼麻醉和芬太尼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均能较好耐受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但舒芬太尼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作用.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