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虹;范黄新;顾军

    作者总结了12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2年2月~2010年12月共1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宜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本组男性96例,女性25例,年龄46~82岁,平均66.3岁,其中70岁以上高龄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陈旧型心肌梗死27例,房颤32例,室壁瘤5例.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心功能Ⅲ~Ⅳ86例.射血分数40%~64%,平均58.6%.合并高血压病93例,糖尿病53例,肾功能不全5例.冠脉造影:2支病变16例,3支病变105例,左主干病变45例.术中搭桥术1~5根,平均3.8根.

  • 1例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与贲门癌根治术高龄患者术后的护理

    作者:吴丹;周宁琍;王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常需手术治疗.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以来,迅速被心血管专家学者认同,目前已成为国内开展的一种全新的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某些高危患者[1].贲门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根治性手术是其目前主要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唐文红;张琴;陈晓婕;岑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51例CABG成功的患者术前1d,术后7d、14d、30d的心电图,测定其QTd及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同时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7d QTd、QTcd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术后2W仍有下降(P<0.05),术后14d恢复到正常范围,且这一结果与临床指标明显相关.结论QTd可作为CABG疗效判断的一项可行指标.

  • 心脏康复及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艳红;孙涛;李慧;薛俊珍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及社会支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2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n=22)和对照组( n=20)。康复组于手术前、后均给予逐渐递增的运动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术后2组均接受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简易医学问卷调查;2组均于手术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6 min步行距离(6MWD)来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组SF?36中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康复组6MWD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与SF?36总分呈正相关( P<0?05)。结论心脏康复可以提高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时社会支持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

  • 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期间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扩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袁治国;马虹

    目的 冠脉搭桥手术全麻诱导期间应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FloTrac/Vigileo(Flotrac),观察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扩容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病人,随机分为C组(2mL·kg-1·h-1醋酸林格氏液静脉持续输注,n=30)和S组(10mL·kg-1万汶扩容,n=30).应用心电监护仪及FloTrac分别于T1(基础值)、T2(扩容40min后循环稳定期)、T3(麻醉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前)、T4(气管插管后1min)和 T5(气管插管后5min及麻醉维持)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指数(SVI)、每搏量变异度(SVV)、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结果 与各组T1相比,全麻诱导后MAP、CO、CI和SVI均显著降低(P<0.05),但S组的CI、SV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麻诱导后C组SVV显著升高,并且明显高于S组(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CVP、SVR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麻诱导期间应用万汶扩容,可有效改善麻醉诱导造成的心排出量降低,有利于维持冠脉搭桥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支气管镜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光茹;朱团结;范学朋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气道的损伤和临床表现.方法 前瞻性,连续病例临床研究,选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ff-pump CABG)患者(n=50),术前无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无心功能衰竭,无肺炎、肺不张、肺梗塞.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支气管形态,X线胸片观察肺和纵隔影像,检测呼吸道阻力、肺顺应性、呼吸指数和动脉血气,以分析呼吸功能变化;检测体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了解其它器官功能状态.结果 气道水肿患者13例(26%),轻-中度气道水肿占10例(20%),重度气道水肿占3例(6%);气道水肿患者与气道无水肿患者比较:呼吸道阻力显著性增加,肺顺应性、呼吸指数显著性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增高,P<0.05.重度气道水肿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需延长正压通气,可给予加压面罩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结论 off-pump CABG术后早期存在气道水肿,并导致呼吸功能损害和低氧血症;支气管镜检查可及时发现重度呼吸道水肿,及时指导临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麻醉管理

    作者:蒋鹏;江溢;赵明;谢杏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是治疗冠心病常用的方法之一.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鑫;徐明;史宏伟;陈振强;邱志兵;杨海基;穆心伟;蒋英硕;秦星;缪劲;赵扬;肖立琼;高岩;郭子黄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单纯冠状动脉多支搭桥患者分别进入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组(CCABG组,n=150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组(OPCAB组,n=150例).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程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肌梗死史和糖尿病、急诊手术和左主干(LM)病变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OPCAB组手术前有脑梗死史和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多于CCABG组(P均<0.05).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CCABG组在常规CPB心脏停跳下进行,OPCAB组用单根心包深吊线,引入一纱条,帮助暴露各冠状动脉分支,采用心脏局部固定器,辅以腔内分流栓,完成远端吻合.所有患者术终行桥血流定量测定.结果:OPCAB组无1例需转成CCABG.所有患者均在心脏侧壁和后壁区域搭桥.两组人均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数(OPCAB组:3.84±1.06,CCABG组:3.75±0.94)和再血管化指数相似;手术后呼吸支持时间、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OPCAB组明显少于CCABG组(P<0.05,P<0.01);OPCAB组呼吸功能不全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CCABG(P均<0.05);两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房颤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比研究结果显示,OPCAB可用于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能达到与常规CCABG相似的完全性再血管化,并能减少出血和输血,减少手术并发症.

  • 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者紧急冠状动脉搭桥(附2例报告)

    作者:陈鑫;郭子黄;徐明;高岩;鲍红光;穆心伟;蒋英硕;唐建伟;缪劲;肖立琼;秦星

    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心源性休克、反复室颤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病变,另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发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相当LM病变),手术前反复室颤经心前区叩击、胸外按压、药物和体外除颤、开胸直接心脏挤压、心内除颤等转复.2例都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CPB)下各搭桥2支,1例两次开胸止血,1例原有脑梗塞加重,2例均恢复满意.提示尽早血液动力学支持和尽快建立CPB以及良好的手术、麻醉、监护技术和多科室密切合作是抢救成功的必要前提.

  • 冠脉搭桥与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比较

    作者:方雪玲;章渭方;蒲其斌

    目的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将入住ICU病房的CABG病人24例及瓣膜置换病人27例的呼吸参数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1)CABG组病人在给予较高的氧流量,才能维持与瓣膜置换组相近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CABG组呼吸机支持通气超过24小时的有11例,占45.8%,远高于瓣膜置换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3)CABG组痰液性状改变、怀疑并发肺部感染、需更改抗生素的有10例,占41.7%,远远高于瓣膜置换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4)CABG组住ICU时间>6天,有10例,明显高于瓣膜置换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ABG术后肺功能损害较重,宜进行密切监测和有效地防治.

  • 3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心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护理

    作者:叶亚芳

    总结30例冠状动脉搭桥加心瓣膜置换手术后的护理.认为重点是加强病情观察,控制呼吸机应用时间,重视引流液的观察及引流管的管理,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并加强神经系统监测.30例术后经精心护理,恢复良好.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高血糖病人的处理及护理

    作者:杨丹丹;许瑛;毛土英

    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冠脉搭桥术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是公认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效的方法[1].机体遭受感染、创伤、大出血、大手术及急性中毒所致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称应缴.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破坏了原有生理状态下的平衡,常出现的就是糖代谢紊乱,应激性高血糖即是其中之一.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骆晓琳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高龄患者接受该手术治疗.据Zaidi等报道,70岁以上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由90年代初期的7.9%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16.5%[1].

  • 糖尿病心肌病变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宗辉;郑良荣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明确它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人群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tul myocarolial inarction,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DM患者[1],而且当DM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行药物或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和导管介入)治疗,效果均不及非DM患者.本次研究就如何防治DM心肌病变及其缺血再灌注(isocheima/repenfusion,I/R)损伤作一综述.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叶文娟;龚倩;陈红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搭桥手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良好疗效已经得到认可.但术后早期心律失常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129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对其术后12h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预见性护理,对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有重要作用.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呼吸道综合护理

    作者:邓玲玲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呼吸道综合护理,更好地促进患者肺部功能恢复,从而对于缩短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形成正面影响,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130例,术后携带气管插管时减少耗氧因素,拔除气管插管后积极协助患者排痰(体疗、雾化吸入),保证患者休息质量,并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信任、配合。结果:术后有5例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呼吸道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尤为重要,是术后恢复的关键步骤。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器械护士的配合

    作者:钟琼芳;曹宗妹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它是不需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下完成的多支血管的搭桥术,该手术由于对病人的生理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普及.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3~2005年,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例,手术过程顺利,将器械护士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作者:焦丰;陈华敏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6例冠状动脉狭窄病人分别在全麻下采用体外循环(CCABG组)和非体外循环(OPCAB组)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方法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通过心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心率.对OPCAB搭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并对OPCAB和CCABG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输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OPCAB术的麻醉能够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时间(120±32min),术后呼吸支持时间(6.5±3.6h),ICU停留时间(24.3±8.5h)及输血量(2.5±0.5u)均小于CCABG组.结论:OPCAB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满足手术要求,并相对于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人更早恢复,更省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护理

    作者:李木娟;王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胃肠道功能的监护.重视呼吸系统的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结果:26例病人,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9例心律失常,无护理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大,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2例术后护理

    作者:洪珊;张惠;杨光巧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护理。方法对 12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实施血液动力学监测,内出血的观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高血压、高血糖监测,并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12例术后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为医生提供了动态信息,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赢得了时间,使病人减少了痛苦,为老年病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175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