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一例

    作者:喻希;高磊;谢森;伍依依;潘铁军

    病人,男,73岁.因间断性发热2个月余,伴左下腹痛10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 1℃,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 mmHg,精神疲倦,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痛(+),双肾区叩痛(-),肠鸣音减弱.辅助检查:胸部 X线片、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96 g/L、中性细胞百分率73. 1%、白细胞计数9. 8 × 109/L,白蛋白32. 3 g/L.

  • 一例三病灶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

    作者:涂德华;陈平;石磊

    患者,男,因“间断性血便伴腹泻1年余”,于2014年1月12日住入我院胃肠外科。电子结肠镜示:距肛门14 cm 处可见不规则隆起,约4.0 cm ×3.5 cm,黏膜破坏,表面附着污秽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管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内镜诊断:乙状结肠癌伴狭窄。病理示:乙状结肠腺癌。全腹部 CT 增强示:横结肠占位,结肠肝曲肠套叠;乙状结肠、直肠上段占位。盆腔内、结肠肝曲周围及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否认既往史家族史,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4年1月16日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图1)腹内少量腹水,升结肠扪及约6 cm ×4 cm大小的肿块,已浸润至浆膜层,并形成肠套叠呈结肠结肠型,近端小肠水肿扩张,近肝曲扪及约8 cm ×6 cm 大小的肿块,已浸润至浆膜层,肠腔已狭窄,腹膜反折处上3 cm 直肠,扪及大小约10 cm ×6 cm 的肿块,侵犯肠壁全层,肠腔已梗阻,近端结肠扩张水肿,肠系膜内扪及淋巴结肿大。盆腔、肝脏、胃、腹壁等未扪及转移性结节。行右半结肠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 Dixon 式。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异型腺上皮呈弥散状、筛状分布,侵及全层达壁外纤维脂肪组织,脉管内未见明确癌栓。直肠:异型腺上皮呈弥散状分布,侵及全层,脉管内未见明确癌栓。病理诊断:(右半结肠均结肠切缘6 cm)蕈伞型腺癌Ⅱ级,侵及全层。(右半结肠均结肠切缘17 cm)蕈伞型腺癌Ⅱ级,小灶区示黏液腺癌,侵及全层达壁外纤维脂肪组织,脉管内未见明确癌栓。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组织。肠壁外淋巴结21枚,均未见癌转移。(阑尾)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未见癌浸润。(直肠)溃疡型腺癌Ⅱ级,侵及全层,脉管内未见明确癌栓。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组织。肠壁外淋巴结14枚,均未见癌转移。患者术后常规支持治疗,给予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12 d 康复出院。

  • 双侧原发性同时性乳腺癌一例

    作者:李青国;陈龙舟;祝乔;王金星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半年余于2008年4月10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一肿块,无疼痛不适,半年来肿块逐渐增大.查体:双乳对称,无乳头凹陷,无乳头溢液,无桔皮征,右乳外上见酒窝征,可及2.5 cm×3.0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与皮肤粘连,无压痛.

  • 肝、胃同时性重复癌一例

    作者:陈达丰

    患者因"反复发作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经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不规则肝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肝总管癌栓取出术.术中见胃窦部及胃体部角切迹上方后壁近小弯侧有2枚肿块,呈溃疡型,大小分别为3 cm×3 cm×1.5 cm、2 cm×2 cm×1.5 cm,未浸润浆膜,6组淋巴结肿大;肝脏呈结节性硬化,于第Ⅵ、Ⅷ段有2枚灰白色、质硬肿块,大小分别为2.5 cm×2.5 cm×2.5cm、5 cm×5 cm×5 cm,无包膜;胆总管轻度扩张,直径约1.5 cm,肝总管被暗褐色肿块所充填.

  • 双侧原发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嘉嘉;彭媛;王殊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68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双侧乳腺癌临床和病理特征和相关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3.2%.BPBC患者发病年龄小于单侧乳腺癌患者(P=0.00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12月或24月作为双侧肿瘤发病时间间隔来定义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yn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sBPBC)与异时性双侧原发乳腺癌(metachronous 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mBPBC)时,sBPBC患者预后劣于mBPBC患者(P=0.0l8,P=0.000);第二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预后劣于浸润性导管癌(P=0.036).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2,P=0.02,P=0.049).结论 BPBC发病年龄较早;sBPBC患者比mBPBC预后更差;肿瘤分期、双侧乳癌发病间隔时间和第二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影响BPB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并发胃癌1例报道

    作者:高云阁;翟树森;崔庆超;张瑞萍

    0 引言胃癌是国内外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胃淋巴瘤是原发胃、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居胃部恶性肿瘤第2位[1],但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同时并发胃癌未见文献报道.解放军第306医院收集1例,现报道如下.

  • 12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管理

    作者:莫雄飞;吉东娅;伍淑文

    总结了12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情绪管理方法,包括术前情绪管理、术后情绪管理及化疗前的情绪管理.认为评估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不良情绪,采取个体化、综合性的情绪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同时性卵巢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1例

    作者:徐志宏;李芳;吴小华;赵喜娃

    目的 同时性卵巢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发病率较低,需依靠临床表现、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相结合而终确诊.方法 目前,国内外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因卵巢癌预后较差,首先要考虑以卵巢癌的治疗为主,参照卵巢癌的治疗指南.结果 本例患者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术后证实为同时性卵巢和子宫内膜双原发癌.结论 患者治疗中大的遗憾是术中未切除大网膜,留下术后复发的隐患.

  • 肝肾重复良性肿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丁贺宇;谢婷婷;汪兵;黎永滨;王成林

    目的 探讨肝肾重复肿瘤的发病率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肝肾重复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例肝肾重复良性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表现,结合文献报道的7例肝肾重复肿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同时性肝肾重复肿瘤罕见,近年国内外文献有7例报道,其中有6例为同时性肝肾重复癌,1例为肝脏恶性肿瘤合并双肾良性肿瘤,本文1例为肝脏FNH合并肾脏AML.同时性肝肾重复肿瘤的误诊原因,常为受其中一个病灶恶性肿瘤诊断的影响,误诊另一个病灶为转移瘤.当肝脏、肾脏同时发现病灶时,应考虑到其两源性肿瘤可能,提高早期诊断的正确率.结论 提高对肝肾重复肿瘤的认识,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同时二重、异时三重癌1例

    作者:刘文琴;刘勇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及检测技术的提高,多重癌的检出率逐渐增多,临床上多重癌的报道也相继增多.重复癌又称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查阅国内外文献,多为二重癌报道,三重癌报道相对较少,同时存在跨系统的同时性、异时性并存三重癌更是鲜有报道,现将我科2013年11月收治的1例三重癌病例报告如下.

  • 同时性与异时性结直肠癌肝内微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宾经;秦宏兴;刘庆文;李葵芬;夏红波

    目的 分析影响同时性与异时性结肠直肠癌(CRLM)肝内微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和外院同期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22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转移时间的不同,分为同时性组(同时性CRLM,118例)和异时性组(异时性CRLM,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内微转移发生率,并进行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同时性组肝内微转移发生率为66.10%(78/118),明显高于异时性组的41.82%(46/110) (P<0.05);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癌灶TNM分期、原发癌灶切缘宽度是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同时性CRLM肝内微转移发生率高于异时性CRLM,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癌灶TNM分期、原发癌灶切缘宽度是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同时性重复癌(食管鳞癌、肺腺癌)1例

    作者:魏益平;张惠忠

    1.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2004年12月因胃胀不适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中段食管中分化鳞癌,确诊后行食管内放疗数次,未手术和化疗.2005年5月来我院复查胃镜见食管距门齿35 cm处见一0.3 cm×0.3 cm斑样隆起,病理活检示:可见异形细胞.

  • 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牛丽云;张峻岭;刘天野;吴涛;陈卫国;姜勇;武颖超;王鹏远;潘义生;汪欣

    目的 探讨结直肠同时性多原发癌(S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51例结直肠SC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进行总结.结直肠SC诊断标准如下:(1)每个病灶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2)癌灶间有正常肠黏膜的肠壁相隔(一般以>5cm为限);(3)肿瘤与正常黏膜间有异型细胞及异常腺体所构成的移行带;(4)每个癌灶均为浸润癌(即除外原位癌);(5)需除外一癌灶为另一癌灶的转移或复发癌;(6)除外家族性腺瘤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多原发性结直肠癌;(7)两癌灶同期确诊,或确诊间隔不超过半年.结果 51例结直肠SC患者占同期收治的所有结直肠癌的3.5%(51/1 452).其中男32例,女19例,发病年龄(63±13)(29~82)岁.46例(90.2%)为二原癌,3例(5.9%)为三原癌,2例(3.9%)为四原癌.23例(45.1%)合并结直肠息肉,4例(7.8%)合并结直肠外器官恶性肿瘤.肿瘤分期Ⅰ期7例(13.7%),Ⅱ期15例(29.4%),Ⅲ期24例(47.1%)、Ⅳ期5例(9.8%).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结肠次全切除术16例,右半结肠扩大切除术8例,左半结肠扩大切除术5例,右半结肠切除加直肠前切除(Dixon)术8例,Dixon术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4例,Dixon加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加乙状结肠切除术4例.术后根据病情予以辅助化疗及支持治疗.全组共有结直肠癌灶105个,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段(25个,23.8%),直肠段(24个,22.9%)和升结肠段(22个,21.0%),另有4个癌灶为结直肠外恶性肿瘤.本组结直肠SC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86/105,81.9%).中位随访43.5月,10例出现局部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65岁(OR=22.757,95%CI:1.562~ 331.543,P=0.022)、未分化癌或黏液腺癌(OR=27.174,95%CI:2.834 ~ 260.512,P=0.004)、Ⅲ~Ⅳ期(OR=29.626,95%CI:3.216~272.884,P=0.003)是结直肠SC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SC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方法与复发转移没有关系(P=0.564,P=0.513).本组结直肠S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和64.7%.结论 结直肠SC以二原癌为主,主要分布在乙状结肠段和直肠段.应重点加强年龄较小、病理类型差和肿瘤分期晚的结直肠SC患者的术后监测,防范复发转移.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表达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燕来;李增军;徐忠法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HGF-cMet)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有30例结直肠癌同性性肝转移患者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原发癌和肝转移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根据其是否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分为实验Ⅰ组(T1~T4N1~N2M1,21例)和实验Ⅱ组(T1~T4N0M1,9例)。并选取与实验Ⅰ组匹配的T1~T4N1~N2M0患者(21例)和T1~T4N0M0患者(21例)以及与实验Ⅱ组匹配的T1~T4N0M0患者(9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其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Ⅰ组(T1~T4N1~N2M1)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71%(15/21)]明显高于其匹配的T1~T4N1~N2M0对照组[43%(9/21)]和T1~T4N0M0对照组[19%(4/21)](均P<0.05);且c-Met阳性表达率[90%(19/21)]也明显高于 T1~T4N0M0对照组[43%(9/21),P<0.05],但与T1~T4N1~N2M0对照组[86%(18/21)]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T1~T4N0M1)与其对照组(T1~T4N0M0)原发灶HGF阳性表达率(6/9比5/9,P>0.05)和c-Met阳性表达率(8/9比6/9,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Ⅰ组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肝转移灶中HGF和c-Met表达一致率分别为81%(17/21)和76%(16/21)。结论 HGF及其受体c-Met可能对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而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作用可能较小。

  • 进展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杨宏;苏向前;邢加迪;崔明;李忠武

    目的 探讨胃癌同时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 报告1例77岁男性患者因胃镜检查提示胃部双原发肿瘤2012年10月9日就诊于北京肿瘤医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PubMed和Google Scholer等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年以来的相关英文文献,共获得来自12篇文献共计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的患者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胃体病变符合进展期低分化腺癌,而胃底病变则为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40例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占61.0%(25/41),胃癌病灶处于早期者占65.9%(27/41),MALT淋巴瘤为低级别肿瘤者占82.9%(34/41),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占72.5%(29/40),胃癌与胃MALT淋巴瘤不相邻或独立存在者占60.0%(24/40).治疗方法选择全胃切除术者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7例,另有25例治疗情况不明.结论 胃癌同时合并胃MALT淋巴瘤临床较为罕见,其胃癌多处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多为低级别肿瘤,常伴有Hp感染,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胃癌的治疗.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与分期手术切除疗效比较

    作者:王立军;闫晓峦;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叶颖江;王杉;武将;申占龙;尹慕军;杨晓东;姜可伟;周静

    目的 遴选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早期诊断肝转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367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型、肿瘤家族史、是否合并肝炎肝硬化、有无合并肠梗阻、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原发肿瘤部位和大小、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19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发生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56例,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的15.3%.在发病年龄、是否有肠梗阻、是否有盆腔转移结节及肿瘤浸润深度方面.肝转移和无肝转移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者明显多于左叶,而左侧结肠癌转移瘤多分布于全叶.当术前CEA大于22.1μg/L时.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结论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与患者年龄、是否存在肠梗阻、盆腔有无转移及CEA水平存在密切关系.

  •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亚进;杨明智;陈积圣;闵军;张杰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约50%~70%,因结直肠癌死亡的患者中约50%是肝转移所致,如何处理肝转移成为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1].

  • 肠型胃黏膜内癌合并同时性肺转移癌一例

    作者:邹刚;高永建;高硕徽;邢健鹏

    胃黏膜内癌指病变局限于胃黏膜肌内(黏膜上皮层、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未侵透黏膜肌达黏膜下层.胃癌病理中Lauren分型是根据镜下病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的分型,包括肠型胃癌、弥漫性胃癌和混合型胃癌.肠型胃癌起源于肠化生黏膜,镜下具有明显的腺管结构,瘤细胞呈柱状或立方形等特征,为发病率高,预后佳一种胃癌.对于分化良好的胃黏膜内癌血行转移,目前仅存在于极少数的个例报道,主要集中于异时性(超过半年以上)的肝转移病例,合并同时性肺转移癌的尚无报道病例.本文报告一例肠型胃黏膜内癌合并同时性肺转移癌的病例.

  • 胃癌伴同时性胃间质瘤八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晓文;徐宇;龙子雯;朱蕙燕;王亚农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中常见的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可以与胃的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同时发生,如癌、类癌及淋巴瘤[1-3].1996-2007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了8例胃癌伴胃间质瘤的患者,现将其诊治及预后情况总结如下.

197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