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伟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150例患,将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分期心脏瓣膜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且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经计算两组数据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采取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效果,缩短患者术后在ICU监护时间,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 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正洪;陈龙菊;王军

    目的:为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afting,CABG)的动脉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了35具成人尸体的两侧桡动脉长度、外径、毗邻结构和可用于CABG的长度和外径.结果:桡动脉总长度为20.87cm,可用于CABG的长度为19.99cm;桡动脉上端外径为3.18mm,可用于CABG的桡动脉上端、中点、下端外径分别是2.66mm、2.28mm、2.29mm.结论:桡动脉有足够的长度和与冠状动脉相匹配的外径,可作为CABG的动脉桥.

  • 低温室颤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屈根学;马骏;万峰;王海新;孙建平

    目的观察与评价低温室颤状态下冠脉旁路移植心肌保护的效果与临床应用,为冠脉外科心肌保护技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对照分析低温室颤组(HF)35例和冷血停跳液组(BC)20例,心电图变化、心肌酶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低温室颤组心肺转流前、中、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电镜检查结果.结果二组中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于术后1 d均高于术前,而LDH于术后一周仍维持较高水平,3种心肌酶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肺转流(CPB)与辅助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HF组较(BC)组缩短(P<0.05),ST-T段异常发生比例、心肌变力药应用HF组也较BC组低,HF组转前、转中、转后心肌超微结构电镜观察无明显改变.结论 HF组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在手术期间无缺血期,是冠脉搭桥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还是溶栓: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策略

    作者:陈纪言;杨峻青

    成功的再灌注策略能够早期、完全、持久地开通病变相关血管,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包括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由于介入治疗的发展,需要急诊CABG的病例越来越少.本文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PCI和静脉溶栓策略.对非ST段抬高的AMI静脉溶栓无益反而有害,排除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外.

  • 肾动脉支架术在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应用

    作者:王人彭;万海燕;苏希;彭剑;宋丹;陈国洪;陈运清;朱国英

    目的研究需行冠状动脉旁路术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肾动脉支架治疗,以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方法自2001年4月至2005年1月,我院对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892例患者中的874例(98%)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共检出肾动脉狭窄行支架术治疗患者82例(占9%),狭窄肾动脉104支,狭窄>70%或跨狭窄压差>20 mm Hg(1 mm Hg=0.133kPa).82例中男56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6±5.1(56~77)岁,合并高血压者77例,肾功能减退者21例.肾动脉支架术前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低分子量肝素,术前抗凝用肝素.支架内径4~7mm,长度14~22mm.肾动脉支架术均先行球囊扩张,再置入支架.每例患者造影剂一次用量35ml~200mi.80例肾动脉支架术后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2例肾动脉支架术后第13、15天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结果104处病变肾动脉支架成功率100%,无并发症.术前肾功能减退者中9例于出院时血肌酐下降,3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术前肾功能正常者中4例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P>0.05.所有支架术后一过性血肌酐升高均为双侧肾动脉重度狭窄.89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术者术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001年4月之前我院共行冠状动脉旁路术106例,术前均未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例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结论肾动脉狭窄可致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后急性肾衰的发生,本组冠状动脉旁路术前行肾动脉支架术者占9%.需冠状动脉旁路术者肾动脉狭窄病变多符合动脉硬化病变特点,由于术前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动脉支架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为防止冠状动脉旁路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并发症,肾动脉支架术者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术前应停用抗血小板药及低分子量肝素,因此,尽量缩短肾动脉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时间间隔,既可以减少肾动脉支架术后血栓并发症,亦可以减少患者持续卧床的时间.肾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合并肾动脉狭窄并肾功能减退患者的术后肾功能改善有益.

  • 二十一世纪的冠心病外科

    作者:高长青

    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克利夫兰医院(Cleveland Clinic)的Mason Sones发明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后,冠心病的再血管化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种治疗方式[1].在此之前,尽管有许多冠状动脉外科治疗方式,如动脉内膜剥脱术、大隐静脉旁路的应用以及乳内动脉的应用,但真正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在全世界广泛被接受的是Cleveland Clinic的Rene Favaloro的技术[2,3].1967年他开始采用大隐静脉作材料行冠状动脉间的旁路术,不久改为沿用至今的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术.上世纪的后30年里,CABG手术发展成了所有外科大手术中常见、记录完整、有效的手术.

  • 冠状动脉主干重建术治疗孤立性冠状动脉主干狭窄

    作者:高长青;朱朗标

    外科手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狭窄不是一个新概念.Bailey等[1]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近段的内膜剥脱术,Effler等[2]首先报道了LMCA重建术.Favoloro等[3]继续使用心包施行LMCA重建术治疗LMCA狭窄,但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比较,手术死亡率高达65%,使该手术技术后不得不被放弃.随着心肌保护技术不断改进,1983年Hitchcock等[4]成功地实施了LMCA重建术,使该技术复活.其他作者亦相继报告了成功的病例(表1).

  • “首届全军冠状动脉外科研讨会”纪要

    作者: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托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专科中心主办,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及解放军医学杂志协办的“全军冠脉外科专题研讨会”,5月20日在京胜利闭幕。近百名军内外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特点是:学术交流与观摩手术相结合,共收到论文50篇,涉及冠脉外科手术、围术期处理及基础研究等,内容较为丰富、质量也较高。会议期间成功进行了心脏跳动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术及体外循环下左室室壁瘤切除、左室重建加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演示,还就冠状动脉手术适应证、术式、麻醉、体外循环以及手术并发症、围术期处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通过学术交流,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协作。(高长青)

  • 723例冠状动脉移植术体外循环临床研究

    作者:李佳春;高长青;王加利;向力民;丁振元;骆荩

    对1985年4月~2002年11月723例冠状动脉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CPB)及非体外循环(OP)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按年度阶段和CABG的手术方式分为4组.组1(n=63,1985~1996)、组2(n=160,1997~1999)、组3(n=209,2000~2002)为在CPB下行CABG;组4(n=291,2000~2002)为在OP下行的CABG.比较各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温度、稀释度、术后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天数等方面的差异.年龄组3、4大于组1(P<0.01),术前B超EF值组3较组2低(P<0.01).从组1至组4,体外循环时间和阻断时间明显缩短,转流中的温度升高,稀释度降低,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和ICU时间明显缩短,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1死亡12例(20%),组2和组4各死亡1例(0.49%,0.34%).说明采取简化操作,密切配合,不降温和降低稀释度等措施,缩短了CPB和阻断时间,有利于灌注管理和病人恢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脉造影特征和缺血原因分析

    作者:李丽;盖鲁粤;杨庭树;陈练;刘宏斌;孙志军;杜洛山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并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74例患者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LIMA完全闭塞20.5%,狭窄18.2%;静脉桥闭塞40.5%,狭窄7.9%;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32.5%的患者自体冠脉病变加重;13.5%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LIMA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共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50%).狭窄移植血管的PCI成功率接近90%.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移植血管可以发生狭窄或完全闭塞.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术后心肌缺血复发的主要原因.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志辉;张剑彬;刘治元;欧斌;黄思纳;徐崇斐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加搭桥2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加搭桥3例.分析所有患者术后情况、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4.59±2.85)h,ICU监护时间为(4.74±1.62)d,住院时间为(13.29±2.33)d.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随访可知,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情况均得到改善,其中29例(90.63%)患者得到较明显的恢复,3例(9.38%)患者需要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术后14d安装,1例术后398 d安装,另1例术后851 d安装),但无瓣周漏发生. 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替换术在治疗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远期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宏林;尤庆生;沈卫东;刘琨;孟小勇

    目的 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动物模型.方法 游离一段兔颈外静脉,与同侧中间剪断的颈总动脉的两断端间行端端连续吻合,每个吻合口12针.术后常规饲喂.结果 4周后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内膜增殖.结论 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与间隙连接的关系

    作者:范书英;程文立;申玉良

    近年随着冠状动脉溶栓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心肌再灌注损伤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 连续24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术

    作者:徐黎青;苏丕雄;孙凌波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连续24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无手术死亡的治疗经验.方法河南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0年1月~2002年6月,共行单纯择期CABG术520例.其中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24例,占同期手术的4.6%.分析其中年龄大于75岁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手术方法包括常规体外循环法和不停跳法(OPCAB).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6.6±2.1)岁(75~83岁).女性患者3例(12.5%).急性心肌梗死和左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各8例(分别占33.3%).83%的病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大于50%.术前合并其他疾病的比例依次为:高血压病58.3%,慢性肺部疾病58.3%,陈旧性心肌梗死41.7%,脑血管病29.2%,高血脂29.2%,糖尿病16.7%,肾功能不全16.7%.24例病人术后均无低心排,无脑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和ICU监护时间分别为(16.2±4.0)h和(48.71±4.9)h.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50%).其次为肾功能不全(37.5%).术后房颤发生率为20.8%.结论 24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择期CABG无手术死亡;术前左心功能良好,术中使用乳内动脉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1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

    作者:陈绍月

    左冠状动脉主干( LMCA)病变是指冠状动脉造影( CAG)左主干狭窄>50%的病变,约占CAG的3% ~5%,一般认为需要进行血管重建. LMCA病变分为有保护性和无保护性左主干( ULMCA)病变,前者指患者曾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术,有桥血管保护前降支和回旋支;后者指不存在上述的桥血管和自身的侧支循环[1]. ULMCA血流被阻断,后果严重,易引起心室颤动、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等各种严重的心肌缺血并发症,危险程度高[2]. 左主干病变患者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降低心脏负荷,改善患者心功能. 我科曾护理了1例左主干病变在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 现报道如下.

  • 心肌缺血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晓霞;肖传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愈来愈引起心血管病医生的重视.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CABG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瑞文

    目的: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具(120侧)旋股外侧动起始部及其降支的走行、分支及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位置较恒定,位于股中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之间的肌间隙内.主干长度为( 12.1±2.4)cm,起点处外径为(2.8±0.37)mm,止点处外径为(2.3±0.26)mm.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解剖学特点符合冠状动脉旁路术的要求,且经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隙可简单切取.

  •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药物扩张大隐静脉的优越性

    作者:陈彤宇;陈长志;周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中药物扩张大隐静脉的效果. 方法:将异搏定10mg、硝酸甘油5 mg、5%碳酸氢钠1.0ml、肝素12 500 U加入林格氏液至500ml配成等渗溶液.22例接受CABG患者在术中暴露大隐静脉时,将此溶液灌注至静脉腔内,同时浇注于静脉表面,并将切取的静脉浸泡于该溶液中.另取同一患者邻近部位的一段大隐静脉作对照,采用加压灌注法扩张,比较两种方法处理的静脉管壁厚度,光镜下血管壁结构的变化. 结果:压力扩张的静脉管壁变薄;药物扩张使平滑肌舒张,血管腔均匀性扩大.光镜下加压组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固有膜细胞水肿明显,肌层细胞出现粘液变性;药物组静脉管壁结构完整. 结论:药物扩张的大隐静脉管壁结构完整,管腔足够大,有利于桥血管的近、远期通畅.

  • 冠状动脉旁路术中药物与压力扩张大隐静脉的比较

    作者:陈彤宇;陈长志;周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术式.旁路血管移植材料中, 虽然动脉材料具有不易栓塞、近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但自体大隐静脉因来源充裕、取材方便,目前仍广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切取时和切取后,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是保证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的关键.本文介绍采用药物扩张的方法切取和保存大隐静脉, 以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 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连锋;朱洪生;郑家豪;梁宏立;张有荣;吴学军;张谷兰

    为建立一种与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桥狭窄病理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取一段游离兔颈外静脉,与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一月取材,可见静脉桥管腔狭窄,病理切片示新内膜形成.本模型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是进一步研究防治静脉桥狭窄的理想模型.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